预期经济效应论文-刘金全,张龙

预期经济效应论文-刘金全,张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预期经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政策,预期冲击,评价体系,DSGE模型

预期经济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全,张龙[1](2019)在《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下,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政策效果的稳定性更强;未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存在背离,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期刊2019-11-01)

汪奕鹏,刘洋,陈广汉[2](2019)在《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长期消息冲击的DSGE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生育政策预期冲击设定为长期消息冲击,在DSGE框架下探讨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动态特征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生育政策预期行为的最优刻画为长期消息冲击设定。(2)预期到的生育政策冲击短期内将对消费和投资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但随后分别转变为正向和负向影响。(3)长期来看,生育政策冲击将对宏观经济产生持续稳定的正向影响,但这一结果建立在人口老龄化没有更加严重的前提下。(4)生育政策预期有助于降低经济"急刹车"的可能性。上述结论为人口老龄化加深背景下我国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生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经济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李承健[3](2019)在《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季度,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表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有效发挥,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逐步积累,随着政策效应进一步向实体经济传导,经济运行有望企稳向好。一季度,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表明宏观政策逆周期调(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9-04-24)

刘金全,张龙[4](2018)在《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发现:不同评价指标下,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预期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更好,政策效果的稳定性更强;未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存在背离,考虑预期冲击时单指标与多指标评价结论一致。(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平[5](2018)在《经济稳预期需化解迭加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来看,多数学者和国际机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标和前景是乐观的。预计中国经济2018年将保持6.6%的增长,2019年将保持6.3%的增长,通货膨胀均在2.5%以下,经济增长平稳。同时,尽管有中美贸易摩擦的因素干扰,但中国的进出口依然保持在(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8-10-09)

庄子罐,贾红静,刘鼎铭[6](2018)在《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预期与未预期冲击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处于货币政策改革的关键时期,货币政策规则及其实施效果呈现出新的特点,对新时期货币政策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预期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结合不同货币政策规则(数量型和价格型)设定,运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以讨论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相比,包含预期货币政策冲击的模型表现效果更佳,且预期货币政策冲击对大多数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更大,因此忽略预期冲击会低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与价格型货币政策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政策效果的持续时间更长,但是不能忽视价格型货币政策对消费、通胀的调控作用;无论何种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投资的影响最大,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加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引导公众形成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环境,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另外,在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以数量型工具为主,同时注重与价格型工具的协调配合,从而合理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期刊2018年07期)

定军[7](2017)在《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6.9% 投资拉动效应减弱》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上述增速,比去年第四季度的6.8%,以及去年前叁个季度的6.7%同比增速要高。具体而言,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17-04-18)

郑娇[8](2017)在《“一带一路”对沿线区域的预期经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开创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其中贸易畅通与设施联通是在该倡议推进过程中的两项重要举措。中国与沿线区域共商共建自由贸易区的步伐正逐步加快,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各方面的努力将激发区域合作潜力。为探讨“一带一路”对沿线区域的预期经济效应,本文以沿线六大区域作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GTAP进行量化分析并从宏微观角度分别就居民福利、贸易状况、实际GDP增长率、各行业贸易、产出水平及动态经济效应六个方面阐述该倡议的预期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的推进将对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福利产生不同影响,福利改善最大的是蒙俄地区,实际GDP增长最大的是东南亚;(2)通过减免关税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区域的经贸合作水平将得到显着提升,西亚、蒙俄、中亚的产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区域的贸易条件均将得到改善;(3)“一带一路”实施将对不同行业产生复杂的影响,将对中国纺织服装鞋帽制品行业正向影响最显着,而非金属及其制品等行业将遭受一定的损失。国内政府、企业与社会应适时引导可能遭受损失的行业做出调整以适应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同时短期内适当引导国内资本流向中东欧尚具潜在投资价值的国家。扩展FTA战略时应遵循“量体裁衣”原则,确保谈判结果的福利效应。(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10)

杨盛平[9](2016)在《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行业效益好于预期 结构改革效应显现 2016年1~9月份上海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上海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第叁季度结束,上海石油和化工行业2016年经济运行的总体趋势已现端倪。纵观前叁季度的运行情况,上海石油和化工行业2016年运行趋势与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吻合,呈现经济运行平稳有序且稳中有进,行业经济效益持续回暖且好于预期,全行业创新转型步伐加快且效应进一步显现。据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上海市6个重点工业行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 899.94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长8.8%,1~9月完(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6年11期)

杨志银[10](2016)在《环境保护费改税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预期效应及方案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共十八届叁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税收征收具有更高的法律层次依据,具有税收法定性原则。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资源禀赋、产业机构等的差异,将原有的环境污染排污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对不同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影响不一。贵州的矿产资源禀赋比较高,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可忽视。从实际部门的数据来看,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实施将会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等方面产生重要的预期效应影响,环境保护费改税后地方政府可选择的税收征管配套实施方案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6年09期)

预期经济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将生育政策预期冲击设定为长期消息冲击,在DSGE框架下探讨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动态特征及形成原因。研究发现:(1)生育政策预期行为的最优刻画为长期消息冲击设定。(2)预期到的生育政策冲击短期内将对消费和投资分别产生负向和正向影响,但随后分别转变为正向和负向影响。(3)长期来看,生育政策冲击将对宏观经济产生持续稳定的正向影响,但这一结果建立在人口老龄化没有更加严重的前提下。(4)生育政策预期有助于降低经济"急刹车"的可能性。上述结论为人口老龄化加深背景下我国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生育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期经济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全,张龙.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C].吉林大学数量经济优秀成果汇编(2018年卷).2019

[2].汪奕鹏,刘洋,陈广汉.老龄化背景下生育政策预期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长期消息冲击的DSGE分析[J].经济评论.2019

[3].李承健.经济运行好于预期政策效应逐步释放[N].中国经济时报.2019

[4].刘金全,张龙.货币政策预期与宏观经济效应——兼论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多指标评价体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

[5].张平.经济稳预期需化解迭加效应[N].解放日报.2018

[6].庄子罐,贾红静,刘鼎铭.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预期与未预期冲击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8

[7].定军.一季度经济超预期增长6.9%投资拉动效应减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7

[8].郑娇.“一带一路”对沿线区域的预期经济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7

[9].杨盛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行业效益好于预期结构改革效应显现2016年1~9月份上海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上海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概况[J].上海化工.2016

[10].杨志银.环境保护费改税对贵州经济发展的预期效应及方案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16

标签:;  ;  ;  ;  

预期经济效应论文-刘金全,张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