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红壤坡地论文-张媛,章家恩,向慧敏,巩雅莉,罗颢

赤红壤坡地论文-张媛,章家恩,向慧敏,巩雅莉,罗颢

导读:本文包含了赤红壤坡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赤红壤,幼龄果园,间作,氮组分

赤红壤坡地论文文献综述

张媛,章家恩,向慧敏,巩雅莉,罗颢[1](2017)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不同间作模式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筛选出提高果园土壤氮素有效性的优化间作模式。【方法】通过2季(2015年秋季和2016年春季)野外定位试验,以龙眼Dimocarpus longan(Dl)单作为对照(CK),研究幼龄龙眼园3种间作模式[龙眼/花生Arachis hypogaea(Dl/Ah)、龙眼/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Dl/Sg)和龙眼/黑麦草Lolium perenne(Dl/Lp)]对土壤全氮(TN)、碱解氮(AN)、硝态氮(NO_3~--N)、溶解性有机氮(DON)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等氮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2季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土壤MBN含量显着高于CK,Dl/Ah和Dl/Sg处理土壤TN含量显着高于CK;2季花生花针期,Dl/Ah处理土壤DON和AN含量均显着高于CK;2016年春季花生花针期,Dl/Ah和Dl/Sg处理土壤NO_3~--N含量分别比CK显着提高了64.4%和34.2%。土壤TN、DON、NO_3~--N含量与植株C含量、C/N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植株N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结论】幼龄果园间作花生和柱花草可以显着提高土壤各氮组分含量,间作花生的效果更佳。(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陈炎辉,陈文祥,王果,陈明华,杨舜成[2](2010)在《不同污泥施用方式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撒施、撒施+草和穴施3种污泥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的前期(1和18 d)径流中,撒施、穴施与对照(不施污泥)间的径流量差异不明显,撒施颗粒物含量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387.7 mg.L-1和82.0 g.m-2,分别是对照和穴施对应峰值的1.1-2.0和1.2-2.0倍,此后撒施径流量、颗粒物含量和流失量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模拟试验期间,撒施+草处理降低径流量,削减径流颗粒物和悬浮物流失的效果最为显着;撒施降低径流量和削减颗粒物流失的效果仅次于撒施+草处理,但撒施径流悬浮物流失最为严重;穴施径流量和颗粒物流失量是3种污泥施用方式中最高的,而悬浮物流失量则仅次于撒施.(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陈炎辉,杨舜成,王果,陈明华,陈文祥[3](2010)在《不同污泥施用量条件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污泥施用量对赤红壤坡地上水土流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各施用量处理的径流颗粒物浓度及流失量均达到峰值,撒施60t/hm2对应峰值分别为4517.0mg/L和79.3g/m2,为撒施120t/hm2对应峰值的83.8%和96.7%,此后撒施60t/hm2径流颗粒物浓度和流失量不同程度高出撒施120t/hm2处理,是同期对应值1.1~4.1倍。模拟试验期内,撒施60t/hm2径流量是撒施120t/hm2同期指标的1.2~2.3倍,撒施污泥用量越低,径流累积产生量和颗粒相(颗粒物和悬浮物)累积流失量越高,但污泥用量对穴施上述指标并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陈炎辉,黄瑞卿,王果,肖振林,陈明华[4](2010)在《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上污泥铜随径流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撒施、撒施+草和穴施方式施用于赤红壤坡地上污泥中的Cu在人工降雨条件下随径流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污泥撒施后的前期(1d和18d)径流中混匀样总Cu(MTCu)、静置样总Cu(STCu)、颗粒态总Cu(TPCu)、悬浮态总Cu(TSCu)和可溶性总Cu(TDCu)浓度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其中MTCu、STCu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分别为1674.9μg·L-1、105.4μg·L-1和21.59mg·m-2、1.32mg·m-2,分别是穴施和撒施+草对应峰值的4.2~13.7倍和5.4~24.9倍;此后Cu浓度和流失量均逐渐降低。与撒施相比,撒施+草径流中各形态Cu浓度和流失量削减率可分别达72.8%~91.7%和91.4%~97.1%,穴施对应削减率则可分别达78.2%~89.9%和68.6%~82.9%。撒施、撒施+草和穴施MTCu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0.83%、0.03%和0.26%,穴施和撒施+草均可有效防止污泥Cu的流失,但以撒施+草效果最好。颗粒相Cu是Cu流失的重要形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陈炎辉,陈明华,王果,陈文祥,杨舜成[5](2009)在《污泥对赤红壤坡地磷素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了污泥施用量对赤红壤坡地磷随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撒施1d后的径流中混匀样总磷(MTP)、静置样总磷(STP)、颗粒态总磷(TPP)、悬浮态总磷(TSP)和可溶性总磷(TDP)浓度均达到峰值,撒施(60t/hm2)对应峰值分别为4.22,1.58,3.84,1.20,0.38mg/L,为撒施(120t/hm2)对应峰值的40%~96.8%,此后撒施径流磷素浓度呈递减趋势,施用量引起的撒施径流磷素浓度差异逐渐变小。模拟试验期内,随污泥用量的增加,撒施径流磷素平均浓度不同程度随之升高,但撒施径流磷素流失量未必随之升高;污泥用量对穴施径流磷素浓度和流失量无明显影响。撒施径流46.0%~67.8%MTP和62.2%~74.6%STP流失量发生在污泥施用前期(1d和18d)径流中。MTP径流流失系数依次为撒施(60t/hm2)>撒施(120t/hm2)>穴施(120t/hm2)>穴施(60t/hm2)。颗粒态磷是磷随径流流失的主要形式。(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冯宏,郭彦彪,韦翔华,张志红,李华兴[6](2008)在《赤红壤丘陵坡地不同侵蚀部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变异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华南赤红壤丘陵坡地不同侵蚀部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性的变异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土流失对赤红壤丘陵坡地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都有较大的影响,而对全磷和全钾影响较小;随着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和植被的破坏,土壤微生物总数逐渐减少,土壤基础呼吸和土壤诱导呼吸显着下降;在没有草本植物的情况下,仅有人工荷木并不能起到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近地表覆盖的草本植物应是水土保持植被建设必不可少植物类群。(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陈炎辉[7](2008)在《赤红壤坡地上污泥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失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南亚热带酸性赤红壤坡地上,通过人工模拟降雨研究了不同坡度、污泥施用方式和污泥施用量条件下,污泥污染物(氮、磷、重金属Cu、Ni、Cr、Cd、Pb、Hg、As)随地表径流的流失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模拟试验期内,径流累积产生量大小依次为:穴施>对照>撒施>撒施+草,颗粒物累积流失量大小依次为:对照>穴施>撒施>撒施+草,悬浮物累积流失量大小依次为:撒施>穴施>对照>撒施+草。撒施处理径流累积产生量和颗粒相(颗粒物和悬浮物)累积流失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大而减少,但污泥用量对穴施径流累积产生量和颗粒相累积流失量并无明显影响。不同坡度污泥撒施处理中,径流累积产生量大小依次为:20°>15°>10°>25°,颗粒物和悬浮物累积流失量大小依次均为:25°>20°>15°>10°。2、污泥撒施前期(1 d和18 d)径流中多数混匀样污染物(MTC)和静置样污染物(STC,C=N、P、Cu、Ni、Cr、Cd、Pb、Hg、As)浓度和流失量均可达到峰值,分别是穴施和撒施+草对应峰值的1.2~15.2倍和1.1~37.2倍。随时间推移,撒施径流中上述污染物浓度和流失量总体呈递减趋势。模拟试验期内,撒施+草径流中各形态污染物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分别为撒施对应均值的6.7%~95.5%和2.1%~36.0%。穴施径流中各形态污染物平均浓度为撒施对应均值的2.5%~77.8%,穴施径流中多数形态氮、磷、铜、镍、铬和镉平均流失量为撒施对应均值的2.5%~89.8%,而穴施径流铅、汞、砷平均流失量与撒施对应值接近甚至更高。3、随污泥用量的增加,撒施径流中多数污染物平均浓度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平均流失量未必随之增加。撒施(60 t/hm~2)处理径流中TPN、NH_4~+-N、铜、镍平均流失量为撒施(120 t/hm~2)对应均值的52.4%~89.6%,而撒施(60 t/hm~2)径流氮(MTN、STN、TSN、TDN、NO_3~- -N)、磷(MTP、STP、TPP和TSP)、铬、镉、铅、汞和砷平均流失量为撒施(120 t/hm~2)处理对应均值的1.0~2.4倍。污泥用量对穴施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和流失量无明显影响。4、污泥撒施前期的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和流失量基本随坡度升高而增强。随时间的推移,撒施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和流失量明显降低,坡度间的差异逐渐缩小。污泥撒施前期径流中MTN、STN、MTP、STP、MTCu、STCu、MTNi、STNi、MTCr、MTCd、MTPb、MTHg、MTAs浓度和流失量均可达到峰值,多数污染物浓度和流失量峰值大体随坡度增大而升高,其中25°径流MTC(C=N、P、Cu、Ni、Cr、Cd、Hg、As)浓度和流失量峰值是10°对应峰值的2.1~5.7倍。此后各坡度撒施径流污染物浓度和流失量总体呈递减趋势,不同坡度的径流污染物浓度和流失量差异缩小。模拟试验期内,MTN、STN、MTP、STP、MTCu、STCu、MTNi、STNi、MTCr、MTCd、MTHg和MTAs径流平均浓度和流失量基本随坡度增大而不同程度升高,而MTPb、STCr、STCd、STPb、STHg、STAs平均浓度和流失量与坡度关系不明显。5、径流颗粒相的组成(污泥和土壤颗粒相的相对比例)及其流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酸性土坡地上污泥污染物的流失。各污泥处理径流中P、Cu、Ni、Cr、Cd、Pb、Hg和As基本上以颗粒相形式流失,氮主要是以溶解态形式流失,但相当比例NH_4~+-N是通过吸附于颗粒相随径流流失的。6、在上述元素中,氮、磷和镍对地表水的污染风险较高。各处理径流污染物的综合污染风险为:25°撒120>20°撒120>15°撒120>10°撒120>15°撒60>15°穴60>15°撒施+草≈15°穴120>15°对照。控制污泥施用坡地的坡度,采用坡面敷草或穴施措施可不同程度降低坡地施用污泥对地表水的污染风险。(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8-06-01)

王继增,朱立安,曾国华,李炳麟[8](2005)在《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研究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广东省五华县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为例,进行了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结果表明,集流槽和覆盖措施对土壤的水热状况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降低土壤水分蒸发、调节土壤温度、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保护果树根系的作用。该措施在水土流失区赤红壤丘陵坡地果园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5年06期)

曾晓舵[9](2003)在《坡地赤红壤退化与生态环境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坡地赤红壤是广东农业生产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坡地赤红壤长期以来存在着利用不当和退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其生产潜力的发挥。文章总结了坡地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退化状况,探讨了其生态环境重建的途径。认为坡地赤红壤之退化主要是生态退化、水土流失、物理退化和养分退化。指出坡地赤红壤之生态环境重建主要有如下几种途径: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恢复与重建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期刊2003年02期)

甘海华,戴军,吴顺辉,梁中龙,李永涛[10](2002)在《坡地赤红壤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磷和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广东东莞花岗岩发育的坡地赤红壤为样品进行研究表明 :在坡地赤红壤的 4种利用模式中 ,旱地种植花生 ,荔枝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酸性 ,提高土壤肥力 ;提高土壤Al-P和Fe -P的含量 ,减少O -P的所占的比例 ,提高坡地赤红壤磷酸盐的有效性 ;增加土壤表层的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 ,可能使土壤的磷酸酶的活性降低(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2年01期)

赤红壤坡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撒施、撒施+草和穴施3种污泥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施用后的前期(1和18 d)径流中,撒施、穴施与对照(不施污泥)间的径流量差异不明显,撒施颗粒物含量和流失量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387.7 mg.L-1和82.0 g.m-2,分别是对照和穴施对应峰值的1.1-2.0和1.2-2.0倍,此后撒施径流量、颗粒物含量和流失量均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模拟试验期间,撒施+草处理降低径流量,削减径流颗粒物和悬浮物流失的效果最为显着;撒施降低径流量和削减颗粒物流失的效果仅次于撒施+草处理,但撒施径流悬浮物流失最为严重;穴施径流量和颗粒物流失量是3种污泥施用方式中最高的,而悬浮物流失量则仅次于撒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赤红壤坡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媛,章家恩,向慧敏,巩雅莉,罗颢.赤红壤坡地幼龄果园间作对土壤氮组分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

[2].陈炎辉,陈文祥,王果,陈明华,杨舜成.不同污泥施用方式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的特征[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陈炎辉,杨舜成,王果,陈明华,陈文祥.不同污泥施用量条件下赤红壤坡地水土流失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

[4].陈炎辉,黄瑞卿,王果,肖振林,陈明华.施用方式对赤红壤坡地上污泥铜随径流迁移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

[5].陈炎辉,陈明华,王果,陈文祥,杨舜成.污泥对赤红壤坡地磷素随地表径流流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

[6].冯宏,郭彦彪,韦翔华,张志红,李华兴.赤红壤丘陵坡地不同侵蚀部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变异性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

[7].陈炎辉.赤红壤坡地上污泥污染物随地表径流流失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8].王继增,朱立安,曾国华,李炳麟.赤红壤丘陵区坡地果园集流槽和覆盖试验研究初报[J].水土保持研究.2005

[9].曾晓舵.坡地赤红壤退化与生态环境重建[J].生态环境.2003

[10].甘海华,戴军,吴顺辉,梁中龙,李永涛.坡地赤红壤不同利用模式对土壤磷和酶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2

标签:;  ;  ;  ;  

赤红壤坡地论文-张媛,章家恩,向慧敏,巩雅莉,罗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