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遣返论文-赵玉明

战俘遣返论文-赵玉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战俘遣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集中遣返,日本战俘,总司令部,红十字会

战俘遣返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明[1](2015)在《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集中遣返过程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对日宣战后俘获了数十万日本战俘,并将其中大部分人移送到苏联各地从事重体力劳动。1946年年底苏联开始集中遣返日本战俘归国,经历前期集中遣返与后期集中遣返两个阶段,直到1956年苏日建交时才最终完毕。对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集中遣返归国过程的历史考察,是了解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苏日关系发展与战后东亚地区国际形势的途径之一。(本文来源于《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赵学功[2](2015)在《美国、中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战俘遣返问题是谈判双方争论最为激烈、耗时最长的议题。美国出于冷战需要,拒不同意遣返所有被俘朝中人员;而朝中方面则依据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日内瓦公约,要求遣返所有战俘。由于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致使谈判几次陷于停顿。最终,谈判双方各自做出一定让步,使得战俘遣返问题得以解决,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消除了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1期)

邓峰[3](2014)在《美国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政策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遣返战俘是美国决策层在朝鲜停战谈判期间深入研讨的问题。直到谈判举行半年后,杜鲁门政府才最终确定所谓的"自愿遣返"战俘的政策。尽管美国内部就此项政策存在一些异议,然而在其总统的主导下,美国在谈判中始终坚持该政策。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等多方面的复杂考量,尤其是利用战俘问题拖延谈判,以实现争夺全球霸权的战略目标。为实施战俘遣返政策,美国在谈判中炮制各种无任何实际意义的谈判方案,企图把谈判拖延的责任推给对方,从而争取舆论界的支持。这导致谈判长期中断。美国方面理所当然应该为世界军事史上耗时最长的停战谈判久而未决承担责任。(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1期)

张广翔,王学礼[4](2011)在《苏联在二战战俘遣返问题上的叁重考量(1945~1956)》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苏二战战俘的遣返工作持续十余年,遣返进程更是一波叁折。这与苏联政府的叁重考量是分不开的。出于外交方面的考量,苏联最先遣返非敌对国战俘和友好国家的战俘,拖延遣返敌对国家的战俘,甚至将一些战俘当成了外交筹码。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苏联在战俘中间广泛开展反法西斯宣传工作,战俘中的反法西斯积极分子被优先遣返,而那些可能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的战俘则要最后遣返。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苏联为减少关押开支,将长期无劳动能力的战俘优先遣返,为提高战俘的劳动积极性,将优秀生产者提前遣返。(本文来源于《史学月刊》期刊2011年07期)

宋晓芹[5](2011)在《试析朝鲜战俘遣返谈判中的苏联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作为朝鲜战争的非交战方,在朝鲜战俘遣返谈判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俄罗斯解密的相关档案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苏联在遣返朝鲜战俘问题上,不仅对中朝方面决策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中朝之间的分歧具有调解作用。遣返战俘问题被提交到联合国讨论时,苏联是中朝在联合国舞台上有力的支持者。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对朝鲜战争政策的调整,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遣返战俘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在遣返战俘问题的谈判中,苏联作为一种外部因素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朝鲜停战的实现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1年02期)

任方[6](2011)在《论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中的战俘“自愿遣返”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朝鲜战争停战谈判第四项议程战俘遣返谈判中,美国以"维护人权""、反对共产主义暴政"为名,顽固地坚持"自愿遣返"原则。美国利用国民党当局和战俘中的反共分子,采取暴力胁迫和欺骗利诱等手段,制造出多数志愿军战俘不愿回国的假象,丑化共产党和新中国,粉饰曾被美国斥为腐败专制的蒋介石政权。美国和国民党当局在战俘遣返中的互相利用与配合,成为推动"台湾中立化"政策向"扶蒋反共"政策转化的重要环节。(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钱嗣杰[7](2010)在《我用镜头记录战俘遣返》一文中研究指出"板门店谈判"时,我有幸担任了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美军在此期间还不断制造事端,阻碍谈判进程。他们一次次对中立区进行轰炸和扫射,我也一次次闯入禁区,把美军破坏停战的证据记录下来,在谈判桌上给对方有力抨击。战场上的问题解决了,确立了军事分界线,开始遣返战俘。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战争中被俘的许多人都回来了。遣返前,他们在战俘营里已经有一番生死斗争。国民党希望战俘都不要回(本文来源于《金秋》期刊2010年19期)

徐友珍[8](2010)在《英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和美国一样主张战俘的"非强制遣返"。但是英国出于促成尽快停战,应对议会下院反对派的压力和确保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战俘尽快安全获释的考虑,英国保守党政府不仅反对强制遣返,也反对强制扣留战俘。而且与丘吉尔首相过分强调战俘遣返问题的"人道"立场、政治价值及英美特殊关系不同,艾登主导的外交部主张抑制美国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的僵硬立场,意欲灵活处理战俘问题,打开停战谈判僵局。英国既非强制遣返、也非强制扣留战俘的立场,以及其在东西方之间的斡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战俘遣返问题的解决。(本文来源于《世界历史》期刊2010年04期)

吕志伟[9](2007)在《遣返日本战俘的岁月》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硝烟终于消尽。《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返其故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按照这个规定及国际法的惯例,缴械之后的日军,连同日侨,必须在战争结束后最短时间内予以遣送回国。如(本文来源于《百科知识》期刊2007年16期)

徐跃华,练缤艳[10](2007)在《试论美国在志愿军战俘遣返问题上的政策出台》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遣返问题上的政策出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自愿遣返"原则的最初提出是出于心理战的考虑,后被美国政界用于其政治目的。而美国决策层在这一问题上一开始也存在极大的分歧,对是否应坚持这一立场一度举棋不定,甚至因为担心这一政策的提出会危及到处于中朝军队战俘营里的联合国军和韩国战俘的安危而搁置了这一建议。但是,打击共产主义的政治需要最终压倒了其他的一切考虑,"自愿遣返"原则于是变成一项既定的官方政策而贯穿于整个停战谈判过程。(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战俘遣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的朝鲜停战谈判中,战俘遣返问题是谈判双方争论最为激烈、耗时最长的议题。美国出于冷战需要,拒不同意遣返所有被俘朝中人员;而朝中方面则依据关于战俘遣返问题的日内瓦公约,要求遣返所有战俘。由于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致使谈判几次陷于停顿。最终,谈判双方各自做出一定让步,使得战俘遣返问题得以解决,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消除了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俘遣返论文参考文献

[1].赵玉明.战后苏联地区日本战俘集中遣返过程的历史考察[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

[2].赵学功.美国、中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3].邓峰.美国在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政策探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4].张广翔,王学礼.苏联在二战战俘遣返问题上的叁重考量(1945~1956)[J].史学月刊.2011

[5].宋晓芹.试析朝鲜战俘遣返谈判中的苏联因素[J].世界历史.2011

[6].任方.论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中的战俘“自愿遣返”原则[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7].钱嗣杰.我用镜头记录战俘遣返[J].金秋.2010

[8].徐友珍.英国与朝鲜停战谈判中的战俘遣返问题[J].世界历史.2010

[9].吕志伟.遣返日本战俘的岁月[J].百科知识.2007

[10].徐跃华,练缤艳.试论美国在志愿军战俘遣返问题上的政策出台[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标签:;  ;  ;  ;  

战俘遣返论文-赵玉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