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总结

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总结

一、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概要(论文文献综述)

李典琼[1](2019)在《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惠民工程”以来,该工程已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伟大工程。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目前,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文化惠民工程已经被国家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近年来,文化惠民工程取得显着成效,已经初步形成形式多样、门类齐全、覆盖完整的惠民体系。长沙市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城市,经济总量已突破万亿,并拥有“东亚文化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国际、国内重要文化名片,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演艺剧场、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改善,送戏下乡工程、公益电影放映工程、村村响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相继开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全面提升。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课题。以长沙为例,目前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存在着文化产品、场地、场馆供需两端不匹配,各地区、各行业文化惠民发展不平衡,政府对于文化惠民经费投入占比小、后续配套不足,高素质、专业化、管理型人才非常匮乏,各级文化资源、不同文化类型缺少协同性,缺少开展文化惠民评估、创新、宣传等长效机制六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标准与法规不健全、组织领导不统一、管理方式不科学、供给方式缺乏创新四个方面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问题和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有:通过健全政策法规、强化组织领导、多方争取资金来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保障力度,通过扩大文化阵地、采用多种运营模式、建立场地运营管理平台来用好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设施,通过畅通群众需求反馈渠道、培养群众健康生活乐趣、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类型、加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来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供给模式,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资源运营机制、建立活动推广机制、建立监督评估机制来健全文化惠民工程管理机制。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提升文化惠民工程的效能,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的研究可为地方文化惠民政策制定、活动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其他省市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提供借鉴经验。

王雁[2](2016)在《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分析》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同时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这一背景下,各地文化设施建设项目迅速增加。剧场建筑作为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代表之一,大量兴建,我国迎来了剧场建设的热潮,这个热潮在2007年9月国家大剧院建成后变得更加热烈。据不完全统计,19982013年全国新建、改扩建剧场266个,总投资约722.9亿元。这期间剧场建设的特点是速度快、规模大、投入大。在剧场建设中,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是剧场工程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对剧场工程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有关剧场、舞台及舞台专用设备经济和商务方面的研究不多,如何合理、高效利用投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剧场设计与舞台技术研究所参与的多个剧场的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技术及商务资料的搜集、计算和分析,运用相关的工程投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有关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的一些初步结论。文章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介绍了工程投资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其次,对剧场、舞台和舞台专用设备进行了概括介绍;再次,运用工程投资理论从多个角度对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进行了分析,得出有关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的有关数据和结论,对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同时明确了建设各阶段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控制的重点。

刘笑尘[3](2016)在《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日益提高的我国人民精神文明使得剧场建筑成为人们丰富业余生活满足精神汲取的公共文化建筑之一,多功能剧场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是城市精神风貌的窗口。虽然目前相关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性弱,针对性不强,并且相对于整个多功能剧场建筑及其外形,其剧场内部功能关注度较低。因此本文选择直面多功能剧场设计中最严峻的一面,研究那些专业性极强、受演出剧目、演出工艺影响显着的多功能剧场功能层面上的工艺设计研究。在对国内外多功能剧场建设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实地调研了北京、天津、宁夏和南京等多地的已建成的不同等级规模的多功能剧场;面向观众、演员和剧场管理工作人员三大人群,针对多功能剧场各个功能空间的使用现状分析、各类适用人群满意度舒适性等问题展开问卷与访谈,总结了多功能剧场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需求;运用图示化的语言进行了案例分析与对比;在实用性、人性化、专业化原则的指导下,从解决多功能剧场的运营管理模式、功能空间、人流走向层面出发,研究在工艺设计作用下的多功能剧场设计手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剧场运营管理的分析,对多个剧场的调查研究分析剧场的使用率和人员构成,在此基础上明确适用于多功能剧场的运营管理模式,再根据合理的模式提出符合多功能剧场的工艺设计手法,明确工艺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剧场功能空间、交通组织、科学定位和演出工艺,其中功能需求是其核心内容。根据工艺设计手法将多功能剧场划分为六大分区;明确各个分区的功能房间并总结归纳出合理的设计要求;明确各个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明确主要功能区域的面积尺度合理配比。根据工艺设计手法总结归纳剧场中的人员流线和道具路线;分析各人流路线和道具流线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优化剧场内部各类流线设计。根据工艺设计手法并结合演出工艺需求分析当今剧场后台功能区域的规模与使用情况;结合调研与访谈明确符合多功能剧场的后台构成与配置;明确通过把控变量与设计优化调整后台空间,契合多功能剧场的自身演出属性。本文试图寻找更加适用于多功能剧场、有特色、可持续的工艺设计模式与理念,为多功能剧场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对我国现阶段公共文化建筑设计理论进行补充。

张朝虎[4](2013)在《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新局面给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极大地改善,因而人们对文化成果的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观演建筑是具有表演空间与观赏空间的一类公共建筑,能为广大市民提供欣赏各种音乐、戏剧、话剧、歌舞剧等艺术的场所,既是展示文化发展的大舞台,也是促进文化发展的发生器。近些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来,一大批大型的观演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上的里程碑,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广州歌剧院等。此类建筑很多见诸报端均是因为其夸张的形体,超大的规模。在华丽的建筑外壳之下,容纳观演活动的空间却鲜有人关注。本论文从观演建筑的核心空间--观演空间入手,通过研究其形成的主要动力与发展阶段,找到研究的侧重点,即复合性观演空间,最终完成了文章的五章内容。其中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目标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框架。第二部分首先介绍国内外表演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艺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其次是从观演心理与空间的联系出发,分析观演空间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三部分是研究观演空间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比研究国内外的复合性观演空间的发展阶段,重点研究我国复合性观演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和第五章回归设计,从观演空间及其服务空间入手,总结和归纳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方法,分析比较多个设计案例,提出其空间各部分设计参考与建议。

王立超[5](2013)在《当代国内歌剧院观演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结合北大歌剧院与中央歌剧院两个实际设计项目,从歌剧表演因素、时代因素及地域因素三方面分析研究歌剧院观演空间设计要素,最终得出歌剧院观演空间的设计原则。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等背景资料;第二章,重点介绍了歌剧的表演特点,比较了歌剧院观演空间在东西方的发展历程,发现国内缺少专业的歌剧表演剧场;第三章,重点写歌剧院观演空间构成要素及影响因素,从歌剧表演因素、时代因素及地域因素三方面分析舞台空间与观众厅空间的设计要素;第四章,结合前文所阐述的三大影响因素分别从观众厅形式、池座、楼座、顶棚及墙面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歌剧院观众厅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第五章,同样是结合前文阐述的三大影响因素分别从舞台形式、台口、乐池及舞台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舞台空间的设计策略及设计方法;最后得出文章的结论。当代中国歌剧院观演空间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歌剧表演特征的需求(即满足剧场功能性的要求),还要特别关注观众时代因素及地域因素在歌剧院观演空间设计所起的作用。

童颖[6](2012)在《叶小纲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技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叶小纲是中国当代乐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以叶小纲为研究对象,以他不同时期的主要音乐作品为研究范围,以他创作中的和声技法为研究内容,通过对他作品中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结构成分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衍生技巧,整体音高关系体系的构成规律等研究,力图揭示出叶小纲音乐创作中和声运用的思维与技术特点,并进而总结形成他个人音乐风格的和声特征。论文分上、下两篇。上篇的第一章论述叶小纲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创作美学观念;第二、三章从叶小纲和声中基本结构成分风格的多元性、组织思维的多样性,以及对多元风格基本结构成分的融合技巧中,梳理归纳叶小纲和声基本结构成分的个性特点。第四章进而论述叶小纲如何将基本结构成分进行变化、发展、衍生、对比的处理技巧。第五章阐述叶小纲和声结构的整体性特征。下篇分三章对叶小纲不同创作阶段的六部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和声进行研究。第六章研究他出国前的两部代表作——《中国之诗》与《地平线》的和声技法。第七章研究他留学美国期间的两部作品——《谜竹》与《最后的乐园》的和声技法。第八章研究他归国后的两部力作——舞剧《深圳故事》组曲与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的和声技法。通过上、下篇的技术理论研究与实际作品分析,最终在结论中总结了叶小纲的音乐创作在吸取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精粹的同时,结合西方经典与现代的创作技术与观念,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交界点找寻到恰当的位置,并形成了他个性化的和声创作风格——叶小纲式的半音化五声性和声风格。

章奎生,宋拥民[7](2012)在《音乐厅声学设计实践与关键技术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简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专业音乐厅设计建设的发展概况,介绍了上海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近十年来承担专业音乐厅工程声学设计实践成果,例举了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湖南群艺馆音乐厅及扬州市音乐厅共4个音乐厅的设计实例,并对专业音乐厅声学设计中的平剖面体型设计、单座容积控制、厅内混响时间参量选择、声场扩散处理及装修材料选择等多个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王悦[8](2011)在《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出现了城市复兴和建设更新;同时随着国家文化政策的转变,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出现了文化热。作为国家文化业和服务业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文化的表征,剧场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设热潮。但这种大规模建设并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简单延续,而是代之以新的剧场面貌和类型,同时剧场设计也发生了更新演变。与此对应,市场化经营环境使得剧场在大踏步前进和大规模建设中,既面临计划时期固有的问题,也有新建大剧院模式的问题。如剧场的单一化更替,剧场定位与市场相脱离,剧场“建得起,用不起”现象,剧场资源的孤立封闭,剧场的经营业态单一倾向,剧场的专业化和多功能选择矛盾,剧场的“重空间,轻经营”现象,剧场的“形式大于功能”现象,剧场与城市复兴的脱节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剧场真实面对,而且从设计根源上加以消化解决,从而使整个演艺市场得以完善运转。论文以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的现代转型为背景,从计划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剧场的类型及面临的发展困境开始;通过对跨世纪政府驱动的大剧院模式蔓延的反思;结合市场经济下城市发展、戏剧艺术、市场化经营对剧场类型重构的影响分析;同时对剧场不同类型加以设计和案例研究;最后落实到当代剧场建筑设计的思路更新。论文结合市场经济下的多元经营业态将剧场分为七种类型,包括专业剧场、多功能剧场、大剧院、剧场综合体、剧场集群、剧场联盟、定制剧场。并主要从建筑策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声学和舞台技术四个方面对剧场的设计更新加以阐述。在我国转型发展中,剧场的类型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多元化格局。它是剧场与市场多元化经营相结合的直观反映。对于其不同类型的总结研究,是剧场建筑设计与使用相结合的基础。因此,新时期剧场设计应突出其市场多元化经营属性及人文内涵,注重设计传达出戏剧文化、观众和市场观念更新的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设计类型和定位,从城市已有环境中寻找真实的立足点,从形象上展示其真实的性格。本文的研究希望是对转型条件下剧场类型和设计的有益探索,也是对城市复兴、戏剧发展及市民文化需求的积极回应。

汪义晓[9](2010)在《卓然有立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08)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下:“十五”阶段)》文中研究表明2001年至2005年的"十五"阶段是学科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学院接受了国家级质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工作评估,结论为"良好"。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湖北省教育厅对学院研究生培养条件评估的结论为"良好"。5个科研课题获得国家部级立项,1个研究中心成为"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方交响乐团成功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音乐会,进入最辉煌时期。各专业学术活动密集频繁。"就地发展"的战略使学院在地缘上处于三足鼎立、进退裕如的绝佳境地。

项端祈[10](2005)在《建筑声学50年的回顾》文中认为我国的建筑声学在马大猷教授奠定的基础上,建国后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在科研、设计、声学材料(结构)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均有重大发展。在厅堂音质设计的某些领域内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仅就在建筑声学领域内,对马大猷教授作出的贡献,作简要的介绍。

二、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概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概要(论文提纲范文)

(1)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国家文化惠民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一节 国家文化惠民工程历年来发展过程
        一、历年来国家文化惠民工程的政策法规
        二、历年来国家文化惠民工程项目实施情况
    第二节 各地文化惠民活动开展的创新模式
        一、以整合资源为代表的文化惠民卡模式
        二、以结合自身特色为代表的乌兰牧骑模式
        三、以科技融合为代表的文化活动中心+互联网模式
第二章 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现状
    第一节 长沙市文化惠民政策开展情况
        一、文化惠民阵地建设政策
        二、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政策
        三、文化惠民资源整合政策
    第二节 长沙市文化惠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一、基层文化中心建设及运营现状
        二、城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及运营现状
        三、高雅演艺场所建设情况
    第三节 长沙文化惠民活动实施情况
        一、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实施情况
        二、送戏下乡工程实施情况
        三、村村响工程实施情况
第三章 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调查研究
        一、问卷调查
        二、访谈调查
    第二节 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文化供需两端不匹配
        二、文化惠民发展不平衡
        三、政府文化经费投入不足
        四、文化人才非常匮乏
        五、各级文化资源缺乏协同性
        六、缺少文化惠民长效机制
    第三节 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相关标准与法规不健全,政策存在不均性、盲目性
        二、组织领导不统一,文化资源浪费严重
        三、管理方式不科学,惠民效果不明显
        四、供给方式缺乏创新,群众满意度不高
第四章 改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提高文化惠民工程的保障力度
        一、健全政策法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二、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政策落实力度
        三、多方争取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模式
    第二节 夯实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设施
        一、扩大文化阵地建设,逐年建设一批基础设施
        二、采用多种运营模式,盘活现有文化场馆
        三、建立场地运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效能
    第三节 创新文化惠民工程的供给模式
        一、畅通群众需求反馈渠道,从送文化到选文化
        二、培养群众健康生活乐趣,从送文化到种文化
        三、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类型,从单个产品到多种产品
        四、加强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从旧模式到新模式
    第四节 健全文化惠民工程管理机制
        一、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建立文化资源运营机制,释放各级文化资源活力
        三、建立文化活动推广机制,提高公众知晓度和参与度
        四、建立文化监督评估机制,增强文化惠民实际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致谢

(2)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工程投资理论的发展
        1.2.2 剧场、舞台及舞台专用设备研究
        1.2.3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组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工程投资
    2.1 工程投资概述
        2.1.1 工程投资的含义
        2.1.2 工程投资的特征
        2.1.3 工程投资的职能
    2.2 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投资计价
        2.2.1 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投资计价工作的主要工内容
        2.2.2 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工程投资计价工作的关系
    2.3 基本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
        2.3.1 工程费用
        2.3.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2.3.3 预备费和专项费用
    2.4 工程投资计价的方法和标准
        2.4.1 工程投资不同阶段计价方法
        2.4.2 定额计价方法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
    2.5 工程投资管理的新趋势——全面投资管理
第3章 剧场、舞台与舞台专用设备
    3.1 剧场概述
        3.1.1 剧场的定义
        3.1.2 剧场的分类
        3.1.3 剧场的组成
    3.2 舞台概述
        3.2.1 舞台的概念及分类
        3.2.2 舞台的组成
    3.3 舞台专用设备
        3.3.1 舞台机械设备
        3.3.2 舞台灯光设备
        3.3.3 舞台音响设备
        3.3.4 舞台视频设备
        3.3.5 舞台用品
第4章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分析与控制
    4.1 剧场基建投资构成分析
        4.1.1 剧场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4.1.2 剧场工程费用构成分析
    4.2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分析
        4.2.1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构成分析
        4.2.2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结构分析
        4.2.3 影响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的因素分析
    4.3 舞台专用设备招投标分析
        4.3.1 舞台专用设备招投标模式
        4.3.2 舞台专用设备投标报价模式
    4.4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融资模式分析
    4.5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5.1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存在的问题
        4.5.2 针对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存在问题的对策
        4.5.3 建设各阶段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控制重点
第5章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案例
    5.1 剧场投资情况
    5.2 工程投资案例—宁夏国际会议中心
        5.2.1 工程概述
        5.2.2 工程投资分析
        5.2.3 舞台专用设备方案
        5.2.4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概算
        5.2.5 舞台专用设备工程结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概念解析及研究范围
        1.3.1 相关概念解析
        1.3.2 研究范围及内容
    1.4 课题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解析
    2.1 多功能剧场运营管理概述
    2.2 现代剧场使用率及人员构成分析
        2.2.1 剧场运营方式对使用率的影响
        2.2.2 观众席数量对使用率的影响
        2.2.3 各类演出类型对使用率的影响
        2.2.4 剧场人员构成与运营主体的关系
        2.2.5 剧场人员配置与管理部门构成分析
    2.3 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的内容及特征
        2.3.1 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的构成要素
        2.3.2 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要素的耦合作用
    2.4 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2.4.1 满足功能复合的实用性原则
        2.4.2 契合流线合理的人性化原则
        2.4.3 符合演出工艺的专业化原则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艺设计影响下的多功能剧场分区设计策略
    3.1 原有多功能剧场分区类型研究
        3.1.1 我国剧场设计常见功能分区方式
        3.1.2 原有功能分区方式存在不足
    3.2 工艺设计影响下的多功能剧场分区方法
        3.2.1 功能分区与剧场用房使用要求
        3.2.2 功能分区与剧场功能关系
        3.2.3 功能分区构成要素及关联性
    3.3 多功能剧场主要功能分区的面积合理配比
        3.3.1 公共区域面积配比
        3.3.2 舞台区域面积配比
        3.3.3 后台区域面积配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工艺设计影响下的多功能剧场流线设计策略
    4.1 多功能剧场流线概述
        4.1.1 多功能剧场流线的分类
        4.1.2 多功能剧场流线的影响因素
    4.2 多功能剧场观众流线优化设计策略
        4.2.1 普通观众流线设计手法
        4.2.2 贵宾流线设计手法
        4.2.3 观众流线的影响因素
    4.3 多功能剧场演员流线优化设计策略
        4.3.1 演员流线设计手法
        4.3.2 演员流线的影响因素
    4.4 多功能剧场工作人员流线优化设计策略
        4.4.1 场务服务人员流线设计手法
        4.4.2 剧场技术人员流线设计手法
        4.4.3 工作人员流线的影响因素
    4.5 多功能剧场道具流线设计优化策略
        4.5.1 大道具流线设计手法
        4.5.2 小道具流线设计手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艺设计影响下的多功能剧场后台设计策略
    5.1 后台的规模与使用情况
        5.1.1 剧场规模分类对后台设计的影响
        5.1.2 演出种类对后台设计的影响
        5.1.3 剧场运营模式对后台设计的影响
        5.1.4 后台的人员组成
        5.1.5 后台的使用需求
    5.2 后台功能的构成
        5.2.0 后台空间的配置
        5.2.1 演出用房
        5.2.2 辅助用房
    5.3 后台规模的调整
        5.3.1 后台规模现状的分析评价
        5.3.2 后台规模调整的变量把控
        5.3.3 后台规模设计的优化推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的案例分析
    6.1 项目概况
        6.1.1 项目背景
        6.1.2 原方案设计图纸
    6.2 前期分析
        6.2.1 设计任务书
        6.2.2 功能关系图
        6.2.3 剧场流线图
    6.3 方案调整
        6.3.1 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手法下的剧场设计方案调整
        6.3.2 原方案与调整后方案优劣比较——以流线设计为主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剧场调查问卷
    附录B:剧场调查列表
    附录C:剧场使用率排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4)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城市化进程加速
        1.1.2 文化消费能力的增长
        1.1.3 表演艺术的多元化
        1.1.4 观演建筑建设热潮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范围
        1.2.1 复合性观演空间概念
        1.2.2 课题研究范围
    1.3 复合性观演空间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课题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论文框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表演艺术发展和观演心理对复合性观演空间需求
    2.1 国内外表演艺术发展概述
        2.1.1 国外表演艺术产生和发展
        2.1.2 我国表演艺术发展
    2.2 国内外表演艺术类型与特点总结
        (一)表演艺术类型多样
        (二)表演艺术特点差异性
    2.3 观演心理对观演空间复合性需求
        2.3.1 观演心理基本诉求
        2.3.2 观演心理差异性
        2.3.3 观演心理与空间的关系
        2.3.4 观演心理与观演空间复合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复合性观演空间发展
    3.1 国外观演空间发展概况
        3.1.1 发展线索一--开敞式观演空间发展
        3.1.2 发展线索二--封闭式观演空间发展
    3.2 我国观演空间发展历程
        3.2.1 我国传统观演空间发展与特点综述
        3.2.2 我国近现代观演空间发展特征
    3.3 当代复合性观演空间发展概况
        3.3.1 国外复合性观演空间发展
        3.3.2 我国复合性观演空间类型与发展现状
        3.3.3 我国复合性观演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
    4.1 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原则
        4.1.1 人性化
        4.1.2 多样性
        4.1.3 可变性
        4.1.4 个性化
    4.2 复合性观演空间塑造要点
        4.2.1 复合性观演空间的体量与尺度的可变
        4.2.2 复合性观演空间比例与形状的可调
        4.2.3 复合性观演空间围与透的转换
        4.2.4 复合性观演空间的色彩与质感变换
        4.2.5 复合性观演空间的内外整合
    4.3 复合性观演空间舞台设计
        4.3.1 各种舞台类型与特点比较
        (1)开放式舞台
        (2)封闭式舞台
        (3)各种舞台类型特点比较和舞台设计原则
        4.3.2 复合性观演空间舞台设计
    4.4 复合性观演空间观众厅设计
        4.4.1 观演空间观众厅的平面设计
        4.4.2 复合性观众厅的剖面设计
    4.5 复合性观演空间技术支持
        4.5.1 声学设计
        4.5.2 视线设计
        4.5.3 机械设备
        4.5.4 室内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性观演空间的服务空间设计
    5.1 复合性观演空间的服务空间布局
        5.1.1 服务空间平面式布局
        5.1.2 服务空间立体式布局
    5.2 复合性观演空间前厅设计
        5.2.1 复合性观演空间前厅功能组成
        5.2.2 复合性观演空间前厅控制因素
        5.2.3 复合性观演空间前厅布局方式
        5.2.4 复合性观演空间前厅设计要求
    5.3 复合性观演空间后勤区设计
        5.3.1 排练区
        5.3.2 化妆区
        5.3.3 候场区
        5.3.4 其他空间
    5.4 复合性观演空间流线组织
        5.4.1 复合性观演空间流线分类
        5.4.2 复合性观演空间人流组织
    5.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当代国内歌剧院观演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概述
        1.1.2 国内外背景描述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社会文化意义
        1.3.2 理论探索
        1.3.3 现实指导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范围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1.7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第2章 歌剧表演特点及歌剧院观演空间发展历程
    2.1 歌剧表演特点概述
        2.1.1 歌剧舞台表演的综合性
        2.1.2 歌剧舞台布景的写实性
        2.1.3 以自然声演出的歌剧
        2.1.4 具有社会含义的歌剧
    2.2 国外歌剧院观演空间发展历程概述
        2.2.1 西方歌剧院舞台空间发展历程概述
        2.2.2 西方歌剧院观众厅空间发展历程概述
    2.3 国内歌剧院观演空间发展历程概述
        2.3.1 我国歌剧发展历程概述
        2.3.2 现代歌剧院观演空间发展历程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代国内歌剧院观演空间构成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歌剧院观演空间基本构成要素
        3.1.1 观演空间观众厅部分构成要素
        3.1.2 镜框式舞台构成要素
    3.2 歌剧表演特征对观演空间设计的影响
        3.2.1 歌剧的写实舞台布景对视点的要求
        3.2.2 自然声表演对观演空间的影响
    3.3 时代因素对观演空间设计的影响
        3.3.1 歌剧院运营方式的影响
        3.3.2 市场因素的影响
        3.3.3 当代设计思潮的影响
    3.4 地域因素对观演空间设计的影响
        3.4.1 传统观演习惯的影响
        3.4.2 语境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代国内歌剧院观众厅空间设计研究
    4.1 歌剧院观众厅空间形制设计
        4.1.1 观众厅平面形制设计
        4.1.2 观众厅剖面设计
        4.1.3 观众厅体形(规模)设计
    4.2 歌剧院观众厅池座设计
        4.2.1 视线因素影响下的池座设计
        4.2.2 声学因素影响下的池座设计
        4.2.3 传统观演习惯影响下的贵宾席设计
    4.3 歌剧院观众厅楼座设计
        4.3.1 声学因素影响下的楼座设计
        4.3.2 时代及地域因素影响下的楼座设计
    4.4 歌剧院观众厅顶棚及墙面设计
        4.4.1 视觉因素影响下的顶棚及墙面设计
        4.4.2 声学因素影响下的顶棚及墙面设计
    4.5 观众厅空间与舞台空间之间的拓扑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当代国内歌剧院舞台空间设计研究
    5.1 歌剧院舞台空间形制设计
        5.1.1 舞台空间的中心式布局
        5.1.2 舞台空间的水平旋转、错位
        5.1.3 舞台空间的垂直提升、下降
    5.2 歌剧院舞台台口设计
        5.2.1 舞台台口设计
    5.3 歌剧院舞台设计
        5.3.1 “品”字形舞台形式
        5.3.2 “田”字形舞台形式
        5.3.3 其它舞台形式
    5.4 歌剧院乐池设计
        5.4.1 非瓦格纳式歌剧乐池
        5.4.2 瓦格纳式乐池
        5.4.3 地域因素影响下的乐池设计
    5.5 舞台空间与观众厅空间的拓扑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附录
    附录 1:国外歌剧院观演空间形制整理
    附录 2:国内外重要歌剧院观演空间整理
参考文献
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叶小纲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的选题
二、选题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上篇
第一章 叶小纲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创作美学观念探究
    第一节 中国音乐发展新时期中“78级”的群体崛起与个性彰显
    
一、中国音乐发展新时期的历史积淀与时代契机
    
二、“新潮音乐”的主力军——“78级”群体崛起与个性彰显
    第二节 叶小纲的音乐创作与风格形成之路
    
一、音乐启蒙之路
    
二、专业音乐教育之路
    
三、赴美留学之路
    
四、学成后的归国之路
    第三节 叶小纲的创作美学观念探究
    
一、立足于“融合”的音乐观念
    
二、植根于“民族特色”的音乐观念
    
三、坚持“雅俗共赏”的音乐观念
第二章 叶小纲和声中基本结构成分的多元性
    第一节 基本结构成分风格方面的多元性
    
一、五声调式体系的基本结构成分
    
二、传统调性体系的基本结构成分
    
三、现代多样化半音体系的基本结构成分
    第二节 基本结构成分组织思维方面的多元性
    
一、以和音为中心的基本结构成分
    
二、以音组为中心的基本结构成分
    
三、以音列为中心的基本结构成分
第三章 叶小纲对多样化风格基本结构成分的结合技巧
    第一节 五声调式结构成分的半音化技巧
    
一、五声音组的半音附加音与半音替代音技巧
    
二、五声音组的半音化衔接技巧
    
三、五声音组与半音组多样化组合的技巧
    
四、五声音组的复合化技巧
    第二节 三度结构成分的五声风格化技巧
    
一、三度结构和弦的五声风格化处理技巧
    
二、三度结构和弦五声风格化处理中的半音润饰技巧
第四章 叶小纲对基本结构成分变化、发展、派生的处理技巧
    第一节 重复构成的结构成分关联性
    
一、简单重复
    
二、移位重复
    第二节 变奏构成的结构成分关联性
    
一、民间旋法变奏
    
一、变音手法变奏
    
三、“线性旋律”
    第三节 变形构成的结构成分关联性
    
一、渐变式变形
    
二、突变式变形
    第四节 对位构成的结构成分关联性
    
一、对比对位之关联
    
二、模仿对位之关联
    
三、平行对位之关联
第五章 叶小纲和声结构的整体性特征
    第一节 音高关系中的贯穿性特征
    第二节 音高关系中的再现性特征
    
一、音乐主题原样再现
    
二、音乐主题综合再现
    第三节 音高关系中的泛调性特征
    
一、运用民间传统手法构成的泛调性音高关系
    
    1. “变凡”、“压上”手法对形成泛调性的意义
    
    2. “宫角互换”、“宫羽互换”手法的运用
    
二、运用西方近现代调关系思维构成的泛调性音高关系
    第四节 音高关系的整体性布局特征
    
一、整体性布局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思维的结合
    
二、整体性布局与西方音乐结构思维的结合 下篇
第六章 出国前的两部作品——《中国之诗》与《地平线》的和声研究
    第一节 《中国之诗》的和声研究
    
一、创作背景
    
二、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1. 作为基本结构成分的五声调式音列及其核心音组的组织技巧
    
    2. 古曲旋律素材及其组织技巧
    
    3. 镶嵌式半音的运用技巧
    
    4. 多声部结合的技巧
    
三、整体结构与调性布局
    第二节 《地平线》的和声研究
    
一、创作背景
    
二、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1. 五声调式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2. 半音化风格的音高材料及其组织技巧
    
    3. 五声风格与半音化风格材料的结合及其组织技巧
    
三、整体结构布局
第七章 留美时期的两部作品——《谜竹》与《最后的乐园》的和声研究
    第一节 《迷竹》的和声研究
    
一、创作背景
    
二、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1. 五声音组与半音组结合的七音基本音组及其组织技巧
    
    2. 以半音为基础的音组及其组织技巧
    
三、整体结构与调性布局
    第二节 《最后的乐园》的和声研究
    
一、创作背景
    
二、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1. 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结构特性
    
    2. 对基本结构成分的衍生技巧
    
    3. 基本音高成分的变形技巧
    
三、整体结构与调性布局
第八章 归国后的两部作品——《深圳故事》与《大地之歌》的和声研究
    第一节 《深圳故事》的和声研究
    
一、创作背景
    
二、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1. 五声调式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2. 三度结构和弦及其组织技巧
    
    3. 两种基本结构成分的半音化融汇技巧
    
三、各乐章结构与调性布局
    第二节 中国版《大地之歌》的和声研究
    
一、创作背景与风格特点
    
二、和声的基本结构成分及其组织技巧
    
    1. 声乐主题的音高结构特点
    
    2. 和声材料的音高结构特点
    
    3. 声乐主题与不同和声材料结合的处理技巧
    
三、整体结构与调性布局 结语——叶小纲和声风格的技法特征
一、兼容并蓄的创作美学观念
二、融贯中西的音高组织技巧
    1. 多元风格基本结构成分设定的融汇技巧
    2. 结构成分变化衍生的融汇技巧
    3. 和声结构整体构成的融汇技巧
三、传统现代的融合和声风格——叶小纲式的半音化五声性风格 附录
附录一:叶小纲作品总揽
附录二:论文涉及的作品曲目 参考文献 后记

(7)音乐厅声学设计实践与关键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我国音乐厅建设工程的新发展[1]
1 近年来本声学所承担专业音乐厅设计实践
    1.1 湖南省群艺馆音乐厅
    1.2 北京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厅
    1.3 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
    1.4 扬州市音乐厅
2 音乐厅声学设计关键技术的经验和探讨
    (1) 关于音乐厅平面体型设计问题
    (2) 关于音乐厅的单座容积控制问题
    (3) 关于音乐厅内混响时间参量的选择问题
    (4) 关于音乐厅内声场扩散处理问题
    (5) 关于音乐厅室内装修的材料选择
3 结论

(8)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背景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
        1.3.1 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的范围
        1.3.3 研究的目的(创新点)
    1.4 研究的方法
        1.4.1 系统研究的方法
        1.4.2 比较研究的方法
        1.4.3 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
    1.5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2章 计划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剧场类型与发展困境
    2.1 计划经济时期的剧场类型(1949~1978 年)
        2.1.1 多功能剧场(Multipurpose Theater)
        2.1.2 专用剧场(Special Theater)
    2.2 改革开放初期剧场的新发展(1979~1992 年)
        2.2.1 多功能剧场的改进
        2.2.2 专业音乐厅
        2.2.3 可变机械舞台实验剧场
        2.2.4 广播电视演播厅的建设
    2.3 转型期剧场面临的发展困境
        2.3.1 剧场多功能的声学适应性
        2.3.2 公益性剧场的自足性和市场性
        2.3.3 剧场和剧团关系的转变
        2.3.4 剧场舞台形式的可变性
        2.3.5 国外剧场模式的两次引入
    2.4 案例分析
        2.4.1 北京地质礼堂
        2.4.2 北京音乐厅
    2.5 小结
第3章 跨世纪政府驱动下“大剧院模式”的蔓延与反思
    3.1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和经营模式
        3.1.1 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模式
        3.1.2 国家大剧院的经营模式
    3.2 政府驱动下“大剧院模式”的异化式蔓延
        3.2.1 大剧院模式的雁阵式蔓延
        3.2.2 大剧院空间形式的蔓延
        3.2.3 大剧院功能组合模式的蔓延
        3.2.4 国外设计的影响和启示
    3.3 政府驱动下“大剧院模式”的反思
        3.3.1 设计任务书的雷同与需求分析不足
        3.3.2 剧场顾问和声学顾问的缺席
        3.3.3 选型设计与经营使用的脱节——使用者的缺席
        3.3.4 规划选址与市场化经营的矛盾
        3.3.5 空间形式与使用功能的背离
    3.4 案例分析
        3.4.1 杭州大剧院
        3.4.2 鄂尔多斯大剧院
        3.4.3 上海小陆家嘴金融城
    3.5 小结
第4章 市场经济下剧场设计的影响因素和类型分析
    4.1 城市文化建设与剧场设计
        4.1.1 市场定位
        4.1.2 区位层次
        4.1.3 观众类型
        4.1.4 管理方式
    4.2 舞台表演艺术与剧场设计
        4.2.1 演出作品
        4.2.2 观演关系
        4.2.3 支配使用
        4.2.4 演出方式
        4.2.5 座位容量
    4.3 市场经营模式与剧场设计
        4.3.1 场团合一
        4.3.2 场团分离
        4.3.3 场团签约
        4.3.4 三种经营模式的比较
    4.4 市场经营业态与剧场类型的建构
        4.4.1 专业剧场——专业单一化经营业态
        4.4.2 多功能剧场——演艺为主的单厅多元化经营业态
        4.4.3 大剧院(演艺中心)——集中多厅的多元化经营业态
        4.4.4 剧场综合体——混合多元化经营业态
        4.4.5 剧场集群——集群式经营业态
        4.4.6 剧场联盟——院线式经营业态
        4.4.7 定制剧场——特殊观众群体或单一剧目的经营业态
        4.4.8 七种经营业态的关联
    4.5 小结
第5章 剧场不同类型的设计和案例分析
    5.1 专业剧场(Professional Theater)
        5.1.1 专业剧场的含义
        5.1.2 专业剧场的演变
        5.1.3 专业剧场的分类和要求
        5.1.4 案例分析
    5.2 多功能剧场(Multipurpose Theater)
        5.2.1 多功能剧场的含义
        5.2.2 多功能剧场的演变
        5.2.3 多功能剧场的分类和要求
        5.2.4 案例分析
    5.3 大剧院(演艺中心)(Grand Theater)
        5.3.1 大剧院的历史演变
        5.3.2 大剧院的组成分类
        5.3.3 案例分析
    5.4 剧场(演艺)综合体(Theater Complex)
        5.4.1 剧场综合体的含义
        5.4.2 剧场综合体的产生
        5.4.3 剧场综合体的分类
        5.4.4 案例分析
    5.5 剧场集群(Theater Cluster)
        5.5.1 国外剧场集群的发展
        5.5.2 剧场集群的主要特征
        5.5.3 剧场集群的分类
        5.5.4 案例分析
    5.6 剧场联盟(Theater Alliance)
        5.6.1 保利剧场联盟
        5.6.2 东部联盟
    5.7 定制剧场(Tailor-made Theater)
        5.7.1 定制剧场的含义
        5.7.2 定制剧场的发展
        5.7.3 定制剧场的分类
        5.7.4 案例分析
    5.8 小结
第6章 市场化经营下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
    6.1 剧场的建筑策划
        6.1.1 资源整合与剧场供给
        6.1.2 目标(规模)定位与 SWOT 分析
        6.1.3 经营业态与规划选址
        6.1.4 经营模式与功能组合
    6.2 剧场与城市设计
        6.2.1 空间开放性与市民互动体验
        6.2.2 建筑意象化与场所文化认同
        6.2.3 交通可达性与剧场建设更新
    6.3 剧场的建筑设计
        6.3.1 空间亲密感与剧场演出活力
        6.3.2 空间复合化与剧场的多功能
        6.3.3 空间生态化与降低经营成本
        6.3.4 空间品质性与团队设计合作
    6.4 剧场的声学设计和舞台技术
        6.4.1 可调电声技术与剧场适应性
        6.4.2 可调建声技术与注重自然声
        6.4.3 舞台形式变换与演出戏剧性
    6.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插图索引
附录 B 表格索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卓然有立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08)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下:“十五”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四) 十五阶段
    1、方案和规划
    2、教学
    3.科研
    4.艺术实践
    5.学术活动
    6.学术交流
    7.社会音乐教育
    8.小结

(10)建筑声学50年的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人民大会堂万人礼堂声学设计的成功是我国建声发展的里程碑
    1.1 概况
    1.2 万人大礼堂声学设计的回顾
    1.3 万人大礼堂的声学设计是我国厅堂声学发展的里程碑
2 厅堂音质缩尺模拟试验、预测厅堂音质,使我国厅堂声学设计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
3 微穿孔板的吸声理论和实用方法填补了我国无纤维材料吸声结构的空白
4 矩形房间简正振动理论在厅、室声学设计中的应用
5 规范建声测量和声学设计——编制建声规范
6 创建声学刊物,编着理论和科普图书
7 指导我国厅堂声学设计的总设计师

四、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概要(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沙市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研究[D]. 李典琼.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2]舞台专用设备工程投资分析[D]. 王雁.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7)
  • [3]多功能剧场工艺设计研究[D]. 刘笑尘.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3)
  • [4]复合性观演空间设计研究[D]. 张朝虎.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5)
  • [5]当代国内歌剧院观演空间设计研究[D]. 王立超. 北京建筑大学, 2013(S2)
  • [6]叶小纲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技法研究[D]. 童颖. 中央音乐学院, 2012(07)
  • [7]音乐厅声学设计实践与关键技术的探讨[J]. 章奎生,宋拥民. 声学技术, 2012(01)
  • [8]市场化经营下我国剧场的设计思路更新研究[D]. 王悦. 清华大学, 2011(11)
  • [9]卓然有立三十年——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08)武汉音乐学院学科建设考(下:“十五”阶段)[J]. 汪义晓. 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2010(02)
  • [10]建筑声学50年的回顾[J]. 项端祈. 声学学报, 2005(06)

标签:;  

保利剧院的声学设计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