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台南缘论文-潘兵

华北地台南缘论文-潘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北地台南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壳化石,华北地台,寒武系,第二统

华北地台南缘论文文献综述

潘兵[1](2019)在《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寒武纪大爆发作为生物演化史扯最为重要的演化创新事件,奠定了显生宙后生动物演化的门级基础。由于寒武系底部地层的缺失以及缺乏良好的化石记录,华北地台一直都是寒武纪大爆发研究较为薄弱的地区。此外,华北地台寒武系底部地层时代及其在寒武纪早期的古地理位置也未得到很好限定。多门类骨豁化石(“小壳化石”)不仅是研究寒武纪大爆发、划分对比寒武纪早期地层的关键化石,同时也可为分析寒武纪早期生物古地理提供依据。虽然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系底部产有丰富的小壳化石,但一直以来都缺乏综合深入的研究。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系底部辛集组(陇县柴家洼剖面、洛南上张湾剖面、芮城水峪剖面)与猴家山组(霍邱小煤窑剖面)小壳化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的综合性研究,包括系统古生物学、地层对比以及古地理分布。本文共计报道并描述小壳化石47属54种,以软体动物多样性最高,约占43%(属)45%(种);软舌螺约为19%(属)23%(种);腕足类约为13%(属)15%(种);属种未定离散骨片约8%(属)9%(种);开腔骨约6%(属)7%(种);海绵骨针约2%;叶足类约2%;托莫特壳约2%。另外,棘皮动物骨片数量也极为丰富。通过对大量软舌螺类化石(包括锥壳与口盖)的系统研究,共计拟定10属14种,包括直管螺目6属9种(新种:Triplicatellaxinjia;新属新种Paratriplicatella shangwanensis),软舌螺目4属5种(新属新种:Protomiorcornus triplicensis),其中有6属7种为首次在华北发现。本文还对同期其它地区的部分软舌螺属种做了修订。首次在华北与南澳的Parakoriliihesmammillatus口盖内表面发现了多对确切的管状锁骨,证实其应属于典型的软舌螺目。Protomicrocornus与Paramicrocornus组成典型软舌螺目的姊妹群,前者可能是更为原始的类型。提出了4个Triplicatella种间可能存在的形态演化序列。分析了直管螺目的主突起与锁骨状结构可能的起源及演化模式。证实不同剖面软舌螺组合时代相同,属于典型的寒武系第二统组合且具有一定的洲际地层对比意义。华北软舌螺组合与冈瓦纳东部以及劳伦大陆有较为密切的联系。系统描述了水峪剖面辛集组中保存较好的磷质腕足动物化石,为首次在华北地台报道寒武纪早期磷质腕足动物组合,共计7属5种2未定种。新属种Paramickwitzia boreussinaensis同时具有Setatella与Mickwitzia的特征,其谱系演化位置很可能介于二者之间。该腕足动物组合多样性较低,与寒武纪早期腕足动物组合特征相符。华北磷质腕足动物组合具有非常显着的东冈瓦纳属性,与澳大利亚相似性最高,应属于相同生物分区,暗示两地较为接近的古地理位置。首次在华北发现微网虫离散骨片Microdictyon sp.,进一步扩展了该属的古地理分布。总结了Microdicyo 的古地理分布与地层延限,认为低矮的蘑菇状纽结可能是一种较为原始的特征。首次在华北她台发现托莫特壳类化石Paterimitra pyramidalis,将其古地理分布扩展到澳大亚之外,进步支持了该种具有与腕足动物类相似的浮游幼虫阶段,但扩散能力有限,暗示华北与南澳大利亚古地理位置可能较为接近。本文还发现了大量软体动物,共计18属20种(3个存疑),结合前人报道但本文未发现的有效属种(6属6种),分析了华寒武纪早期软体动物组合的古地理分布特征,发现与南澳大利亚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14属15种),与西伯利亚和劳伦大陆也有较高的相似性,但相对较低。其它化石包括开腔骨3属4种,海绵骨针1属1种以及门类未定离散骨片化石5属5种,其中Amphigeisina?danica、Hippopharangites dailyi和Halkieria sp.为首次在华北发现。在南澳同期地层中首次发现Henaniodus magicus。华北地台南缘小壳化石组合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可与东冈瓦纳Dailyatia oodyssei带中上部很好对比;可与劳伦大陆Dyeran早期至中期的小壳化石组合对比,而与Dyeran晚期的化石组合差异显着;可与华南扬子地台西北缘的筇竹寺期小壳化石组合对比;可与西伯利亚北部Atadabanian-Botoman时期的化石组合对比。华北小壳化石组合可能属于寒武纪第叁期中期至第四期早期。华北小壳化石组合具有很强的生物古地理意义,与南澳大利亚以及南极的相似性要远远高于其它地区,本文认为此叁个地区应属于同一古地理分区;与劳伦大陆以及西伯利亚小壳化石动物群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与塔里木和华南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与西冈瓦纳存在较弱的联系;与阿瓦隆地区及波罗的海地台联系很弱。在寒武纪早期,华北很可能位于东冈瓦纳即现今澳大利亚东岸的边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10)

渠玉冰,张睿,张忠慧,杜凤军[2](2015)在《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汝阳群是华北板块结晶基底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岩,是对比研究华北板块中新元古界与扬子板块震旦纪的关键。汝阳群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和泥岩组合,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是建设地质公园的理想岩石。在分析汝阳群分布特征、演化历史、地质遗迹和汝阳群分布区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此类地质公园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这有助于提高游客对汝阳群地质遗迹的认知度,保护汝阳群典型地质遗迹,实现这一类型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资源调查与环境》期刊2015年02期)

顾贯永,李志晖,李向,郭继霜,陈鹏[3](2014)在《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图以板块构造观点和包括以海平面变化沉积层序分析方法在内的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作概略的分析,此外,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1华北地台寒武—奥陶纪二级海平面变化由两个二级旋回组成:早寒武世沧浪铺中期—早奥陶世冶里期构成旋回A,早奥陶世亮甲山晚期—中奥陶世峰峰期构成旋回B.2中寒武世末期至早奥陶世冶里期由南向北的缓慢抬升,导致了华北地台古地势由南低北高转变为南高北低.(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李双应,程成,王松,彭亮,稽在飞[4](2014)在《华北地台南缘霍邱安阳山地区八公山群地层时代归属(青白口纪):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于华北地台南缘,霍邱一固始交界安阳山地区的八公山群,由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最近,人们在碳酸盐岩中发现蜒、珊瑚等化石,确定灰岩时代为晚石炭世。但是,碎屑岩的地质时代仍然没有定论。碎屑岩由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等组成,厚度大于780m。石英砂岩为中.厚层状,中细粒结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高,石英含量高达95%以上,属于滨海一陆棚沉积。应用LA-ICP-MS对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样品HQ2106和HQ2204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别为860±22.2Ma(YSG),877±22.6Ma(YSG),前者代表了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它们也得到锆石年龄加权平均值(YC1σ和YC2σ)的支持。因此,研究区八公山群碎屑岩地层时代属于青白口纪(拉伸纪)。该研究结果将为华北地台南缘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构造演化历史重塑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地质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牛绍武,辛后田,林晓辉[5](2013)在《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锆石SHRIMP法U-Pb测年获1366~1380 Ma,下马岭组的时代已属中元古代。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与下马岭组相当的地层当属徐淮群上部史家组至望山组,也有属中元古代的可能。淮北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基性岩墙群,并侵入于徐淮群中,辉绿岩单颗粒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976土24~1038土26 Ma,徐淮群的时代显然老于该年龄。据此,苏-鲁-皖地区"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格架应重新进行划分与对比。结合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组合与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等资料,笔者将本区原"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重新划分为中元界长城系-蓟县系的徐淮群下部,金州系的徐淮群上部,新元古界下部的淮南群和新元古界上部的南华系。本区凤台组冰碛岩与劳伦古陆西缘750 Ma的拉皮坦群冰碛层似可对比;与五岗集组相当的陕西罗圈组上段泥质岩Rb-Sr年龄为722 Ma;凤台组冰碛层出现古磁极倒转,与扬子地台也有磁极倒转的古城组冰碛层大体相当,围干组-凤台组-五岗集组分别可与扬子地台的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对比,其时代应划归南华纪为宜。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苏-鲁-皖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与对比,并首次将华北地台南缘的冰碛层划归南华系下部,实现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的直接对比与衔接,初步解决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震旦系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为重新建立我国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中-新元古界地层格架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基础,此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地质年代学意义。另外,该区新元古界亦可与劳伦古陆加拿大新元古界麦肯齐山超群-铜旋回和拉皮坦群冰碛层对比,进一步表明华北地台与劳伦古陆曾处在Rodinia超大陆范围内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李涛[6](2011)在《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豫西鲁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其中-上元古界主要为一套陆源硅质碎屑沉积岩,露头连续,地层发育较全。本研究在汝阳群和洛峪群中发现大量的微生物席成因沉积构造,据Schieber(2004)分类方案可将其分为以下四大类,1)席生长成因构造,包括:瘤状、簇状或刺状突起,隆脊构造,多边形网状生长脊,不规则侧向生长脊;2)席代谢成因构造,包括:微生物席微残余物,网状微生物席层,波状起伏的席纹层和细小颗粒层;3)席破坏成因构造,包括:纺锤状砂质裂痕,网格状、鸟足状、叶脉状或放射状砂质裂痕,正弦曲线形砂质裂痕,曲形砂质裂痕,微生物席碎片以及席平滑和席保护波痕;4)席腐烂和成岩作用构造,包括:气隆构造,似雨痕构造,砂火山和Astropolithon及不规则状凹坑。其中席破坏型构造的砂质裂痕为主,形态多样,在砂岩和砂岩-泥岩过渡带尤其发育。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相及MISS特征的研究,将该地区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导的海岸带划分为潮上带上部(后滨上带)亚相、潮上带下部(后滨下带)亚相、潮间带上部(前滨上带)亚相和潮间带下部-潮下带(前滨下带-临滨)亚相,每个亚相均发育了特征性的MISS形态及其组合。潮上带以微生物席裂痕构造为主;潮间带上部以发育水动力改造MISS为主;潮间带下部-潮下带部位一般少见原位MISS,但是可见再沉积的微生物席碎片。本文初步探讨了MISS与沉积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水动力条件、暴露、水分补给、沉积速率、埋后保存条件可能是主要控制因素,而这些都与沉积环境的古地貌和水深变化相关,因此,MISS形态组合可用做反映沉积环境变化的生物-沉积标志,可以较好地用于前寒武纪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6-01)

向君峰,赵海杰,李永峰,程彦博,高亚龙[7](2010)在《华北地台南缘张士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士英岩体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岩石类型包括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其中只在钾长花岗岩中发育有暗色岩石包体,在包体和寄主岩中发育反映岩浆混合作用的岩石结构。钾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脉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7.3±2.4Ma、106.7±2.5Ma和101±3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钾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5.96~-20.80,单阶段模式年龄(tDM1)为1396~1643Ma,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880~2018Ma;似斑状花岗岩的锆石εHf(t)为-18.97~-22.18,tDM1为1512~1640Ma,tDM2为1925~2080Ma;除了一粒年龄为2.6Ga的锆石具有εHf(t)为-0.71、tDM1为2943Ma和tDM2为3036Ma的组成,石英斑岩的锆石εHf(t)为-23.41~-27.95,tDM1为1678~1896Ma,tDM2为2144~2330Ma。这些数据暗示,除了存在少量太古宙地壳物质的贡献外,张士英岩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为1.9~2.3Ga期间形成的新生地壳,但也不排除古老地壳与富集地幔源混合的可能。综合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表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发生转变的过程中,先存断裂带发生拉张。张士英岩体与中国东部同期岩浆活动一起可能形成于这种受断裂带控制的伸展环境。(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0年03期)

滕艳,曹菲[8](2007)在《北方找磷矿,重在叁大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居全球第叁位的中国磷矿,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云贵湘鄂川等省区,北方的磷矿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地质专家宋天锐等研究指出,北方磷矿的矿床成因类型比南方复杂,有沉积型、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其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07-02-27)

滕艳,曹菲[9](2007)在《北方找磷矿,宜在叁大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居全球第叁位的中国磷矿,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云贵湘鄂川等省区,北方的磷矿分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地质专家宋天锐等研究指出,北方磷矿按矿床成因类型比南方复杂,有沉积型、沉积(本文来源于《地质勘查导报》期刊2007-02-08)

张龙,肖荣阁,张宗恒,张汉成,徐善法[10](2003)在《关于华北地台南缘紧缺矿产资源开发有关问题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论述了华北地台南缘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与矿产资源优势,通过分析相关因素,讨论了 该地区紧缺矿产资源找矿突破途径与应对战略。(本文来源于《矿产与地质》期刊2003年03期)

华北地台南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汝阳群是华北板块结晶基底形成后的第一套陆源碎屑沉积岩,是对比研究华北板块中新元古界与扬子板块震旦纪的关键。汝阳群岩性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和泥岩组合,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是建设地质公园的理想岩石。在分析汝阳群分布特征、演化历史、地质遗迹和汝阳群分布区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此类地质公园的发展思路和方向,这有助于提高游客对汝阳群地质遗迹的认知度,保护汝阳群典型地质遗迹,实现这一类型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北地台南缘论文参考文献

[1].潘兵.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纪早期小壳化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2].渠玉冰,张睿,张忠慧,杜凤军.华北地台南缘汝阳群地质遗迹特征与地质公园建设[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

[3].顾贯永,李志晖,李向,郭继霜,陈鹏.华北地台南缘(河南部分)震旦纪—早古生代盆地建造分析[J].河南科学.2014

[4].李双应,程成,王松,彭亮,稽在飞.华北地台南缘霍邱安阳山地区八公山群地层时代归属(青白口纪):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J].地质科学.2014

[5].牛绍武,辛后田,林晓辉.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中-新元古界的重新划分与对比[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3

[6].李涛.微生物席成因构造(MISS)组合及其古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7].向君峰,赵海杰,李永峰,程彦博,高亚龙.华北地台南缘张士英岩体的锆石SHRIMPU-Pb测年、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J].岩石学报.2010

[8].滕艳,曹菲.北方找磷矿,重在叁大区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

[9].滕艳,曹菲.北方找磷矿,宜在叁大区域[N].地质勘查导报.2007

[10].张龙,肖荣阁,张宗恒,张汉成,徐善法.关于华北地台南缘紧缺矿产资源开发有关问题的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3

标签:;  ;  ;  ;  

华北地台南缘论文-潘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