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信噪比论文-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

输出信噪比论文-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输出信噪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测距机,最大输出信噪比,盲波束形成

输出信噪比论文文献综述

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1](2018)在《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L-DACS1接收机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L频段数字航空通信系统1(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1,L-DACS1)和民航测距机(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DME)系统的频谱有部分重迭,因此在L-DACS1接收机中需要考虑DME干扰的抑制问题。提出了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干扰抑制和盲波束形成算法。由于DME脉冲干扰的功率较大,首先采用子空间跟踪算法来得到干扰子空间,然后将接收数据向干扰子空间的正交补空间进行投影以抑制DME干扰。干扰抑制后,接收数据中只剩下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和噪声了。为了充分利用阵列天线的优势,采用了输出信噪比最大准则来进行波束形成,将天线方向图的主瓣对准OFDM信号来向,以提高接收机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仿真表明,该方法不需要先验信息就能够在抑制干扰的同时进行盲波束形成,在OFDM信号来向上获得高增益的主瓣,进而提高输出信噪比;另外,所提的波束形成方法在输入信噪比较低的环境下依然能够形成稳定的波束,将主瓣对准信号来向。(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留黎钦,王保云,张霞[2](2016)在《基于输出信噪比门限的自适应广义选择合并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各种基于输出门限的GSC合并方式:MS-GSC、OT-GSC、MEC-GSC,并对其在独立同分布瑞利信道下的误码率、功耗、实现复杂度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案都继承了GSC低设备复杂度的特点。利用输出信噪比门限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耗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权衡。(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宋玉娥,卜红霞,杨洪涛,王晓燕[3](2013)在《采用线性正则域模糊函数的QFM信号参数估计算法输出信噪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线性正则域模糊函数的二次调频(quadratic frequency modulated,QFM)信号参数估计算法简单易解,估计精度较高,误差传递小,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本文对输出信噪比进行了较为深入而详细的分析,推导了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及信号采样点数之间的关系表达式;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了在同等条件下和积分广义模糊函数算法(integrated generalized ambiguity function,IGAF)以及多项式相位变换(polynomial-phase trans-form,PPT)算法的输出信噪比大小,以及达到相同大小输出信噪比所需采样点数。发现该算法的输出信噪比要大于IGAF算法和PPT算法,且达到相同大小的输出信噪比所需采样点数分别是IGAF算法和PPT算法的1/4和1/9,即得到相同大小的输出信噪比时该算法所需的采样点数更少。(本文来源于《信号处理》期刊2013年08期)

崔东旭,郑少成,邱亚峰,钱芸生,常本康[4](2012)在《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增益及输出信噪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清刷是微通道板生产流程中常用的除气方法,会引起微通道板其他性能参量的变化.为研究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输出信噪比及增益的影响,根据信噪比及增益的定义讨论了微通道板性能参量的测试方法,研制了微通道板参量测试系统.应用微通道板参量测试系统对微通道板进行了电子清刷处理,测试清刷过程中不同阶段微通道板的信噪比及增益变化.实验表明:微通道板增益随清刷时间增加而降低,同时增益稳定性提高;电子清刷过程中微通道板的输出信号及噪音的变化率与微通道板增益的变化率基本相同,输出信噪比基本不变.增益变化是影响清刷过程中信号及噪音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输出信噪比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2年08期)

崔东旭,郑少成,邱亚峰,钱芸生,常本康[5](2012)在《微通道板的输出信噪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微通道板(MCP)输出信噪比的概念内涵,提出了MCP输出信噪比测试的具体实现方法。设计了MCP噪声特性分析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系统、电子枪组件、高压电源系统、信号处理模块、数据采集和控制模块、计算机和测试软件等部件组成。利用热阴极组成面电子源,产生的面电子流作为输入信号,采用硬件滤波和软件数字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MCP的输出电子流信号进行了处理,实现了MCP输出信噪比测试。利用该系统在不同测试条件下对MCP的输出信噪比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李博,肖立民[6](2010)在《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带宽一定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中,不可能通过无限制地增大扩频增益提高系统的抗干扰容限,因此有必要引入其他的干扰抑制措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介绍了传统的干扰抑制算法频域干扰抑制技术进行,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出信噪比反馈进行自适应参数调整的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并详细给出了算法的理论依据和算法流程。最后通过计算机仿验证了此算法恒优于传统频域干扰抑制算法中的几何平均门限法。(本文来源于《通信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李涛,王保云,田峰,潘苏[7](2009)在《输出信噪比设阈值的广义选择性合并(OT-GSC)方法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义选择性合并接收(GSC)是一种在接收机复杂度与接收性能之间可以进行折中的分集接收方法,而输出信噪比设阈值的GSC(OT-GSC)在保证一定信噪比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接收机复杂度。分析了输出设阈值的广义选择性合并方法在Rayleigh衰落环境下的性能,利用虚支路方法将所涉及的相关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转化为独立随机变量的分布,从而推导出了闭式表示的平均误比特率的精确表达式。为了验证所给出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实验,仿真结果与分析公式非常吻合。(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张劲东,王海青,朱晓华,李彧晟[8](2009)在《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的自适应脉冲压缩》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匹配滤波只能将距离旁瓣压缩到一定的程度,因此可能出现强目标的旁瓣掩盖弱目标的情况。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迭代思想和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的自适应脉冲压缩方法,该方法利用先验目标距离像信息来实现自适应地抑制距离旁瓣和噪声。该文首先推导了算法原理,然后给出了算法的实现步骤,最后讨论了算法的收敛性及优化。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自适应地实现旁瓣抑制,并在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有效的脉冲压缩。(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冯清娟,黄忠华[9](2006)在《一种输出信噪比最大的引信天线波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软件无线电引信天线波束形成的特点和要求,研究了一种使输出信噪比最大的波束形成算法。并通过MATLAB对这种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能满足引信天线对主波束倾角准确度的要求,同时副瓣电平也相对较低,对从副瓣进入的干扰信号也进行了有效的抑制。还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中对这种算法运行的实时性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满足引信天线波束形成对实时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探测与控制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施文武[10](2006)在《一种提高雷达系统输出信噪比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给定雷达的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后,系统输出信噪比直接影响雷达的作用距离。采用距离分段加权技术,可以减小加权引起的信噪比损失,从而提高了雷达的作用距离。给出了泰勒窗函数在距离分段加权中的应用,事实已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06年03期)

输出信噪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各种基于输出门限的GSC合并方式:MS-GSC、OT-GSC、MEC-GSC,并对其在独立同分布瑞利信道下的误码率、功耗、实现复杂度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案都继承了GSC低设备复杂度的特点。利用输出信噪比门限对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功耗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权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输出信噪比论文参考文献

[1].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L-DACS1接收机盲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2].留黎钦,王保云,张霞.基于输出信噪比门限的自适应广义选择合并的性能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6

[3].宋玉娥,卜红霞,杨洪涛,王晓燕.采用线性正则域模糊函数的QFM信号参数估计算法输出信噪比分析[J].信号处理.2013

[4].崔东旭,郑少成,邱亚峰,钱芸生,常本康.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增益及输出信噪比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2

[5].崔东旭,郑少成,邱亚峰,钱芸生,常本康.微通道板的输出信噪比特性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

[6].李博,肖立民.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J].通信技术.2010

[7].李涛,王保云,田峰,潘苏.输出信噪比设阈值的广义选择性合并(OT-GSC)方法的性能分析[J].仪器仪表学报.2009

[8].张劲东,王海青,朱晓华,李彧晟.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的自适应脉冲压缩[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

[9].冯清娟,黄忠华.一种输出信噪比最大的引信天线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6

[10].施文武.一种提高雷达系统输出信噪比的方法[J].电讯技术.2006

标签:;  ;  ;  ;  

输出信噪比论文-王磊,李广雪,李冬霞,刘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