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比耗氧速率,氮形态变化,脱氮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文献综述

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1](2017)在《缺氧/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缺氧/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印染废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混合液回流比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沿程好氧生物膜的硝化菌群落和氮形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10h、最适混合液回流比200%的条件下,出水氨氮、总氮浓度均能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中对新建企业的直接排放标准限值要求。在叁级MBBR的好氧1区,生物膜上以异养菌为主,主要进行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在好氧2区和好氧3区,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增多,硝化作用增强,氨氮主要在这两个阶段得到去除。(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7年10期)

胡国威[2](2017)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脱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印染废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表2中氨氮直接排放限值提标至10 mg/L,并增设总氮直接排放限值为15 mg/L。而含有印花工艺的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尿素助剂,使得印染废水中总氮浓度偏高;同时由于废水水质C/N偏低,采用传统生物脱氮法处理时脱氮效率差。本文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充分利用进水中碳源同时实现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脱氮。当缺氧、好氧区悬浮填料填充率分别为50%、30%时,反应器启动时间为31 d,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维持在74.4%、92.0%、58.1%以上。启动后期,生物膜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高弥补了低填充率引起的总生物量不足;同时好氧生物膜厚使反应器具有较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COD、NH4+-N、TN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保持反应器高效硝化及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应控制在12 h以上;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应器均保持良好的COD及NH4+-N去除效果,而增大硝化液回流比有利于提高TN去除率,最佳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温度的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不显着,NH4+-N、TN去除率则随着温度的下降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进水COD/TN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进水COD/TN在10.7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在DO浓度为1.0~1.5 mg/L,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最好。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调节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于不同DO浓度(1.0~1.5、2.0~2.5、3.0~3.5 mg/L)后,反应器脱氮效果得到了强化,出水NH4+-N、TN平均浓度分别为2.6、1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0%、76.3%,出水均稳定达到GB 4287-2012中表2直接排放标准。其中缺氧反硝化脱氮率、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率、剩余污泥排放脱氮率分别为40.7%、32.5%、3.1%,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很大程度上强化了TN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中生物量沿程逐渐下降,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好氧生物膜硝化活性沿程逐渐上升,好氧3生物膜较高的硝化活性保证了反应器高效硝化;好氧生物膜均具有反硝化活性,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脱氮。(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7-06-09)

马贺蒙[3](2017)在《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具有水量变化大、水质复杂、有机物和氨氮浓度高、难降解物质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高的特点,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的一大难题。目前,工程应用中常采用厌氧-物化组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厌氧法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物化法能够高效去除氨氮,但物化法会使运行成本升高,同时会有二次污染产生。因此,需要研发低能耗、低成本、运行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来实现垃圾渗滤液高氨氮的去除。本课题主要研究了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对垃圾渗滤液厌氧出水的处理效能。本文首先完成了好氧MBBR工艺启动、运行参数优化,其次考察了进水负荷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的影响、长期稳定运行过程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污染物在反应器内部发生的转化,最后对反应器内部的生物量、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和形态作相关研究。取生活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对好氧MBBR进行污泥接种,并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对污泥进行培养,随后用低浓度垃圾渗滤液进行驯化。污泥驯化结束后,向好氧区投加体积比为20%的生物填料,进行填料挂膜,当COD、氨氮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0%和60%时,出水水质稳定,认为填料上生物膜趋于稳定。反应器启动运行后,作填料性能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填料生物膜具有较高的活性,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通过对好氧MBBR工艺运行参数优化,确定了好氧MBBR的最佳运行条件为HRT=8d,A/O池容比为1:3,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好氧MBBR在最佳参数下运行,微生物与污染物的接触充分,出水COD、氨氮浓度能满足下一工艺进水水质要求。好氧MBBR在低进水COD负荷下运行,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影响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但基本可以保证出水水质;在高进水COD负荷下运行,C/N比升高,有助于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73%,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5%。好氧MBBR在不同进水COD负荷下,都能保证出水水质,在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好氧MBBR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在67%和96%,随着水温变化,COD去除率有明显波动,而氨氮去除率相对稳定。长期运行过程中,通过TN、荧光光谱、凝胶过滤色谱、紫外光谱分析进、出水水质变化,结果表明进水中的不饱和有机物、大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可被转化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降低出水COD,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腐殖酸等随出水进入下一工艺进行处理。好氧MBBR总生物量稳定丰富,尤其是填料上附着微生物,其代谢活性高。填料上生物膜所形成的微环境,为多种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有利条件。微生物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内部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异常球菌-栖热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菌属大部分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存在,具有降解有机物、硝化和反硝化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悬浮污泥有大量空隙,呈无序状态,而生物膜表面光滑,层次分明,表面可见多处孔隙;微生物形态以杆菌和球菌为主,悬浮污泥中微生物数量较少,分散分布,而填料上微生物丰富,形态整齐。(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庄海峰,韩洪军,单胜道,薛向东[4](2016)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短程脱氮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仍含有大量有毒和难降解污染物,对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采用缺/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NMBBR-MBBR)复合生物短程脱氮技术对煤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组合工艺有效缓解了废水有毒抑制物和低碳氮比对生物脱氮工艺的负面作用,最佳运行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12 h,硝态氮/亚硝态氮混合液回流比200%,该工艺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68.1%、84.0%和74.7%,相应的出水浓度分别为48.0、4.8和13.9 mg·L~(-1),均达到了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高有毒负荷下,与传统的A~2O生物脱氮工艺相比,该组合工艺具有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脱氮效能;而且ANMBBR有效地提高了废水生物降解性(BOD_5/COD值增加至0.3),有利于短程硝化的高效运行,MBBR处理后出水有毒抑制物的数量和种类分别减少了84.4%和54.5%。因此,该组合工艺具有性能高效稳定和经济节约的技术优势,适于煤化工废水深度处理的工程化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Husham,Taha,Yaseen,Ibrahim[5](2014)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化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同时减少了可新建污水处理设施的用地面积。为了得到更好的处理效率而多次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在运行中也出现一些弊端(如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从而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工艺的效率,增加了反应器容积,最终增加了用地面积,特别是营养元素,如氮和磷的处理,因为处理氮磷要比处理其他有机物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处理工艺,以优化出水效果,减小用地面积。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也就应运而生。MBBR是一种连续流工艺,它结合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附着式和悬浮式),利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表面积大和密度小的特点,来增加反应器的附着微生物量。反应器内,在好氧区的曝气作用,以及在厌氧区和缺氧区的机械搅拌作用下,小型载体填料与污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处理效能。本文研究了连续上升流MBBR,即组合圆柱式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该反应器是将缺氧区放入好氧区中,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6,从而实现完全硝化-反硝化过程。这是一种生活污水中,处理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更经济有效的方法。在重庆地区,针对4万m3/d处理量的情况下,其中脱氮过程是MBBR设计主要考虑的问题。处理效果必须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B的要求。MBBR缺氧区填料的悬浮系数(克MLSS/载体)取4来设计的,用以减少其所需的空间,并实现了部分反硝化(硝酸盐氧化为亚硝酸盐)及厌氧氨氧化过程,其中约50%氨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被直接氧化成氮气。MBBR好氧区的目的是实现完全硝化过程和有机碳的去除。磷将在缺氧区和好氧区中被去除。该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的值分别为7/1的气/水比,100%的硝化液回流比,和6.2h的水力停留时间。该反应器按照完全硝化-反硝化过程操作,严格限制总氮,无污泥回流,且只有一个好氧区到缺氧区的内循环。本文研究的MBBR中试工艺建于重庆市大渡口污水处理厂。该系统是由方形初沉池(由1m×1m×1m的PVC制成),钢制的缺氧反应器(直径0.6m,水深0.9米),钢制的好氧反应器(直径1.2m,水深2米),以及后面接一个方形澄清池(由1m×1m×1m的PVC制成)组成。Kaldnes(K1)是用作两个反应器中的填料,它的填充率为50%。该Kaldnes(K1)填料是由聚乙烯(密度为0.93g/cm3)制成,形状像小圆柱体(直径约25mm,长10mm),内部具有十字架结构,以提供活性微生物附着的悬浮生长的介质。在100%填充率下,可供微生物附着的有效面积为500m2/m3。从好氧区曝气器出来的空气气泡和缺氧区的螺旋桨混合器作用,使得填料悬浮在水中。螺旋桨式混合器,是由位于中央的直径25cm的双叶片搅拌器和布置在水面以下20和40cm的桨叶构成,搅拌器转速为100rpm。填料被小尺寸筛装置(约2mm开口)保留在反应器中。曝气系统包括4个细气泡膜扩散器(4个直径220mm的曝气盘)均匀分布在反应器的四周,并固定在距反应器底部0.3m的地方。生活污水经过大渡口污水处理厂预处理设施的初沉池,在这里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某些可能会导致后续处理过程中操作问题的物质,如抹布,棍棒,漂浮物,砂砾和油脂。MBBR缺氧区在初始阶段,接收不断地从初沉池过来的生活污水,并在稳定运行阶段同时接收来自初沉池和最终澄清池的生活污水。这个实验开始于2012年5月初,2013年3月底结束,大约历时一年。在正常情况下(T≥15℃),我们调查了在初始阶段,一个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4周无硝化液回流的处理情况。在此期间,主要观测到在MBBR缺氧区和好氧区中的生物膜的生长和附着填料上的微生物量的增加,同时还发现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浓度有所降低。100rpm的转速和1.17立方米/小时(7/1的气水比)的供气量皆适宜生物膜生长,并没有引起微生物从填料上的脱落。在第四周结束时,MBBR缺氧区和好氧区中MLSSTotal(MLSSSuspension+MLSSAttach)的浓度值分别达到2459mg/L和2914.2mg/L,该中试设备,在水力停留时间(HRT)6.2h,硝化液回流比100%,气水比为7/1的条件下连续运行1周,为初始阶段做好准备。在初始阶段,发现在缺氧/好氧MBBR中,pH值与DO浓度呈较明显的反比关系,反应器中DO浓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的活性。对于缺氧区MBBR的pH与DO而言,较为稳定的阶段是第17天到第35天的时候,此时的pH值维持在7.5-7.74,DO浓度维持在0.13mg/L-0.17mg/L。对于好氧区MBBR的pH与DO而言,较为稳定的阶段是第29天到第35天的时候,此时的pH值维持在7.44-7.45,DO浓度维持在4.34mg/L-4.51mg/L。从运行反应器初始阶段到经历17天后,缺氧/好氧MBBR达到了稳定的运行的状态,此时COD在厌氧区和好氧区的去除率可以相对稳定的维持在54.432%和95.67%,而NH4+-N的去除率可以相对稳定的维持在14.14%和98.53%。在通常温度下(T≥150C),我们测试了MBBR主要设计参数(气水比,内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对整个系统处理效能的影响。通过连续流运行11周后,我们得到了满足一级B标(GB/T18918-2002)的最佳运行参数。在运行5周后,我们设计了5个不同的气水比(5/1,7/1,10/1,14/1和24/1),来检测其对生活污水中营养元素的去处效果,每个气水比稳定运行一周,同时维持内回流比为100%和水力停留时间6.2h.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同时去除有机碳和营养盐的情况下,最佳气水比值为7/1。在此气水比7/1,以及缺氧区和好氧区的DO分别为4.49mg/L和0.16mg/L的运行条件下,出水中COD含量为18.1mg/L,NH4+-N含量为0.53mg/L,TN含量为14.38mg/L,TP含量为0.34mg/L,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A标,其中COD, NH4+-N, 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7%,98.83%,71.37%和90.49%。在运行第10周后,我们同样设计了3个不同的内回流比(50%,100%,和150%),来检测其对生活污水中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每个内回流比稳定运行一周,同时维持气水比在最佳运行参数7/1和水力停留时间6.2h.实验结果显示,对于同时去除有机碳和营养盐,最佳内回流比值为100%。在此内回流比100%,以及缺氧区和好氧区的DO分别为4.35mg/L和0.19mg/L的运行条件下,出水中COD含量为17.63mg/L,NH4+-N含量为0.49mg/L,TN含量为13.25mg/L,TP含量为0.30mg/L,同样也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A标,其中COD,NH4+-N, 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16%,98.84%,71.23%和91%。最后,在运行第13周后,我们同样设计了3个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4.95hrs.,6.2hrs.,和8.25hrs),来检测其对生活污水中营养元素的去除效果,每个水力停留时间稳定运行一周,同时维持气水比和内回流比的最佳运行参数7/1和100%。从已经获得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同时去除有机碳和营养盐,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6.2h。在此水力停留时间为6.2h,以及缺氧区和好氧区的DO分别为4.23mg/L和0.14mg/L的运行条件下,出水中COD含量为16.2mg/L,NH4+-N含量为0.69mg/L,TN含量为12.92mg/L,TP含量为0.31mg/L,同样也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A标,其中COD, NH4+-N, 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5%,98.06%,71.67%和90.88%。通过长达十周,并有硝化液回流的连续进水的MBBR运行系统中,处于不同负荷的情况下,从运行第十六周后开始,在通常温度下(T≥15°C)下,我们对MBBRs缺氧区和好氧区的COD、NH4+-N、TN、TP去除率和去除效果进行了评估。在这段时间内,连续流组合圆柱式缺氧/好氧MBBR系统,通过完全硝化-反硝化的过程,可以实现,在低缺氧/好氧体积比(缺氧区体积大概是好氧区体积的16%)下,良好氮、磷的去除率(每天去除TN为133.77(g/m3.d),去除率为71.25%;TP为15.3(g/m3.d),去除率90.51%),以及高的COD和NH4+-N去除率(每天去除COD为862.39g/m3.d,去除率为91.61%; NH4+-N为154.33(g/m3.d),去除率97.89%)。MBBR好氧区成功的实现了完全硝化过程(NH4+-N转化为NO3--N),其中96.17%的NH4+-N负荷(81.33(g/m3.d) NH4+-N)在硝化过程中被去除。MBBR缺氧区成功实现了部分反硝化过程(NO3--N还原成NO2--N)和氨化过程(缺氧NH4+-N氧化),其中NO3--N去除量为61.23(g/m3.d),反硝化率达到66.76%;NH4+-N去除量为73g/m3.d),去除率为45.74%。在低温下(T<15°C),低缺氧/好氧体积比(缺氧区体积大概是好氧区体积的16%)的完全硝化-反硝化连续流组合圆柱式缺氧/好氧MBBRs不能实现良好的总氮和氨氮的去除(NH4+-N去除率为60.22%,TN去除率为27.56%),故出水中NH4+-N和TN含量不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8918-2002)一级B标。而整个系统能够成功实现COD和TP的良好去除(COD去除率为88.48%,TP去除率为89.08%),出水中COD和TP含量能达到一级B标(GB/T18918-2002)。在低温下(T<15°C),通过采用间歇进水,曝气以及4倍水力停留时间来改进MBBR系统。在改进后的MBBR系统中,能够成功实现COD,NH4+-N,TN和TP的良好去除率(COD去除率为95.17%,NH4+-N去除率为92.48%,TN去除率为78.84%TP去除率为95.04%),且出水中各指标浓度满足一级B标(GB/T18918-2002)。(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6-01)

马华敏[6](2011)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高纬度寒冷地区冬季漫长,废水水温过低,致使废水生物处理单元中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下降,导致设置于户外的污水生化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大幅度降低,经处理后出水水质难于达标。我国目前尚缺乏针对冬季冰封期低温废水处理的成热集成技术。为此,需要寻求合适有效的低温稳定运行强化技术,保证寒冷地区冬季污水处理达标。围绕这一目的,本文以城市污水作为处理对象,研究了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低温城市污水的效能。实验室小试在常温(T=20℃)和低温(T=8℃)条件下,分别研究了模拟城市污水水质在不同参数组合下,经好氧MBBR处理的效能,得到在低温8℃下好氧MBBR运行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填料填充比为40%,HRT=4h,DO=7~8mg/L。在最优参数组合下,将填料填充量为50%的的缺氧MBBR与好氧MBBR连接,调整硝化液回流比为200%,得到在低温8℃的条件下,缺氧-好氧MBBR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可分别可达90.70%和71.65%,当进水中COD和NH4+-N浓度分别在400mg/L和30mg/L左右时,出水中COD和NH4+-N含量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此时TN的去除率可达65.65%。根据小试实验结果,在大庆市东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了中试缺氧-好氧MBBR系统,用以处理大庆市东城区实际生活污水。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温度为15~20℃的条件下启动时间短,即使在进水COD、氨氮浓度较低的情况,好氧MBBR依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生物挂膜。常温(T=20~25℃)条件下,当进水COD、NH4+-N、T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50mg/L、45mg/L和50mg/L时,经缺氧-好氧MBBR处理后的出水中COD、NH4+-N和TN浓度可分别稳定于48.1 mg/L、3.41 mg/L和13.32mg/L以下,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中试实验中,从秋季进入冬季后,水温从20℃骤降至13℃,对反应器的运行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反应器硝化、反硝化能力均明显下降,出水中COD、NH4+-N、TN含量不断升高。此时,通过搭建保暖措施控制水温在8~13℃左右,同时降进水负荷降低至0.4m3/h,稳定一段时间后,随着微生物对低温的不断适应,反应器的除污能力开始缓慢回升,此时逐渐调整进水负荷至0.5m3/h,8~13℃的低温环境运行2个月的结果表明,调整稳定后的反应器对COD、NH4+-N、T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0%、88%和60%以上,此时出水中COD、NH4+-N、TN含量分别在50mg/L、5mg/L和15mg/L以下,仍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4-01)

马华敏,张立秋,孙德智[7](2010)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冬季冰封期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难于达标的问题,基于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效率高及抗负荷能力强等特征,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重点考察了其对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8℃的低温,好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40%,水力停留时间为(HRT)6h,ρ(DO)为7~8mg/L的条件下,该工艺对CODCr和NH4+-N的去除效果最佳,二者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70%和65.72%;当缺氧MBBR内悬浮型填料填充比为50%,内循环回流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可达65.65%,此时,整体反应器对CODCr和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90.70%和71.65%.结果还表明,由常温转为低温环境后,缺氧-好氧MBBR的处理效率有所下降,但通过调整反应器内填料的填充比,ρ(DO)和HRT等参数,可保证对CODCr和NH4+-N的去除仍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研究》期刊2010年07期)

邢子鹏,商佳吉,孙德智[8](2009)在《类Fenton氧化—好氧移动床生物膜法处理抗生素发酵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类Fenton氧化—好氧移动床生物膜(MBBR)法处理难降解抗生素发酵废水,探讨了H2O2和草酸投加量对类Fenton氧化工艺以及HRT和曝气量对好氧MBBR反应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类Fenton氧化工艺的最佳操作参数为反应溶液H2O2和草酸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150、45mg/L、30W/154nm紫外灯照射1h、pH为3.0,在曝气搅拌条件下,COD平均去除率为80.9%。当类Fenton氧化工艺出水pH在7.0时,废水中的污染物还可以进一步被混凝去除。好氧MBBR反应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HRT12h、曝气量0.10m3/h以及填料填充比(体积比)30%,最终废水COD平均去除率为99.1%,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叁级标准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09年01期)

郑慧[9](2008)在《光生物转盘—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偶氮染料废水因其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碱性大,难生物降解等特点,难以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目前对偶氮染料废水处理较广泛的工艺是厌氧-好氧组合工艺,但存在厌氧段水力停留时间长、COD去除效果差和好氧段芳香胺去除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自主开发了厌氧光生物转盘-好氧移动床(MBBR)组合工艺,研究了光生物转盘厌氧降解偶氮染料废水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以及介体对偶氮染料废水脱色的强化作用。论文首先研究了厌氧光生物转盘-好氧MBBR工艺对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光照时间、染料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共基质底物浓度及氧气条件对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色度去除和COD去除的影响。光生物转盘启动过程中投加了经过染料废水驯化的光合细菌,好氧MBBR启动采取快速排泥法,经过45天反应器启动成功,总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稳定在92%左右。组合工艺中,光生物转盘对染料废水的脱色和COD去除起主要作用,当进水染料浓度为100mg/L,光生物转盘连续光照时间为12h/d,光生物转盘HRT为10h,共基质底物浓度大于500mg/L,光生物转盘脱色率为95%,系统总脱色率达到最高为98%,总COD去除率稳定在91%左右。论文研究了厌氧光生物转盘对偶氮染料去除的动力学,建立了组合工艺中厌氧光生物转盘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底物动力学模型,即S=(S0-Sn)exp(-K2Xt)+Sn该模型能够符合染料废水厌氧生物降解的特点。不同染料浓度和不同COD浓度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描述光生物转盘处理偶氮染料废水的生物降解过程。氧化还原中介体能够加速初级电子供体的电子向最终电子受体传递,加速染料脱色。本文以蒽醌-2-磺酸钠盐(AQS)为目标物研究了氧化还原中介体对染料脱色的作用,结果表明AQS可以使得染料的脱色速率提高2.78倍。针对游离蒽醌在连续流中的流失问题,本论文从固定化非水溶性蒽醌(外源介体)和利用内源介体两个方面对介体强化进行了研究。在外源介体的投加研究中,采用了活性炭吸附、海藻酸钠固定化、制备AQS柱撑类水滑石叁种方式控制介体在连续流光生物转盘-好氧MBBR中的流失,AQS柱撑类水滑石对脱色的促进作用可持续7天,同时促进了硫酸盐的还原,明显优于其他两种载体。活性黑5(RB5)在厌氧脱色后产生的1-氨基-2-萘酚类似物可作为氧化还原介体,因此本文将RB5作为内源性介体。硫酸盐可强化内源介体的作用,硫酸盐浓度从50mg/L升高到500mg/L时,光生物转盘的脱色率从86%提高到96%。混合染料中,随着RB5浓度的提高,RB5厌氧脱色后产生的萘醌类的氧化还原中介体增多,促进了酸性红G(AR1)的脱色。论文利用厌氧光生物转盘-好氧MBBR对大连某丝绸纺织厂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当水力停留时间10h、光照时间12h/d、处理温度为常温,光生物转盘对色度的去除达到88%,系统总脱色率达到95%,光生物转盘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7%,总COD去除率为92%,最终出水色度、SS、pH值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一级排放标准,出水COD、氨氮和SO_4~(2-)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二级排放标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倪蔚佳[10](2008)在《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果汁废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果汁加工业在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果汁废水相关的研究报道和工程实例还较少。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在实验室建立了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小试模型,对果汁废水处理的新工艺及工艺优化进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工艺和最佳的运行条件。本文研究并讨论了该法在高浓度果汁废水中应用的可行性,确定该工艺的最佳设计参数和控制条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考察了MBBR(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的快速启动策略。采用间歇排泥法挂膜,3天即可看到好氧MBBR反应器内悬浮填料上有生物膜长出。2周后,生物膜生长成熟,生物膜浓度趋于稳定,维持在1.2g/L左右。厌氧MBBR反应器,启动2周后COD去除率也可达到60%。2.MBBR内微型动物优势种群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驯化阶段观察到,游动型纤毛虫、红斑瓢体虫、轮虫及累枝钟虫、表壳虫,交替成为优势种群。3.对组合工艺运行了参数优化,结果如下:厌氧MBBR段,HRT为12h,DO在0.5mg/L以下,PH在5.5~7.5之间;好氧MBBR段,HRT为8h,DO在3~4mg/L之间,PH在6.8~7.2之间。在此工况下,系统出水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此时,该工艺厌氧段有机容积负荷为6.99kgCOD/(m3·d),好氧段有机容积负荷为1.75kgCOD/(m3·d)。全工艺COD平均去除率96.9% ,SS平均去除率93.5%,BOD5平均去除率99.2%,各项指标的去除率较高,且运行比较稳定。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果汁废水生物量大、生物链长、无剩余污泥、污染物去除率高、运行可靠、操作简单,在工艺上是完全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5-24)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印染废水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表2中氨氮直接排放限值提标至10 mg/L,并增设总氮直接排放限值为15 mg/L。而含有印花工艺的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尿素助剂,使得印染废水中总氮浓度偏高;同时由于废水水质C/N偏低,采用传统生物脱氮法处理时脱氮效率差。本文采用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充分利用进水中碳源同时实现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脱氮。当缺氧、好氧区悬浮填料填充率分别为50%、30%时,反应器启动时间为31 d,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维持在74.4%、92.0%、58.1%以上。启动后期,生物膜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高弥补了低填充率引起的总生物量不足;同时好氧生物膜厚使反应器具有较强的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能力。COD、NH4+-N、TN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保持反应器高效硝化及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应控制在12 h以上;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应器均保持良好的COD及NH4+-N去除效果,而增大硝化液回流比有利于提高TN去除率,最佳硝化液回流比为200%;温度的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并不显着,NH4+-N、TN去除率则随着温度的下降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进水COD/TN对反应器脱氮性能影响较大,当进水COD/TN在10.7时,TN平均去除率最高;在DO浓度为1.0~1.5 mg/L,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效果最好。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硝化液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调节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于不同DO浓度(1.0~1.5、2.0~2.5、3.0~3.5 mg/L)后,反应器脱氮效果得到了强化,出水NH4+-N、TN平均浓度分别为2.6、1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0%、76.3%,出水均稳定达到GB 4287-2012中表2直接排放标准。其中缺氧反硝化脱氮率、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率、剩余污泥排放脱氮率分别为40.7%、32.5%、3.1%,好氧同步硝化反硝化很大程度上强化了TN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中生物量沿程逐渐下降,微生物主要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好氧生物膜硝化活性沿程逐渐上升,好氧3生物膜较高的硝化活性保证了反应器高效硝化;好氧生物膜均具有反硝化活性,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强化脱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参考文献

[1].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缺氧/叁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印染废水的脱氮效果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

[2].胡国威.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的脱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

[3].马贺蒙.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庄海峰,韩洪军,单胜道,薛向东.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短程脱氮工艺深度处理煤化工废水性能[J].化工学报.2016

[5].Husham,Taha,Yaseen,Ibrahim.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4

[6].马华敏.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处理低温城市污水[D].北京林业大学.2011

[7].马华敏,张立秋,孙德智.缺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低温生活污水效能[J].环境科学研究.2010

[8].邢子鹏,商佳吉,孙德智.类Fenton氧化—好氧移动床生物膜法处理抗生素发酵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

[9].郑慧.光生物转盘—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10].倪蔚佳.厌氧—好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果汁废水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

标签:;  ;  ;  ;  

好氧移动床生物膜论文-胡国威,黄瑞敏,张碗林,陈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