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书院论文-刘建明

湖北书院论文-刘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湖北书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书院,建筑形态,儒家思想

湖北书院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明[1](2019)在《湖北地区书院建筑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进行讲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创办历史悠久,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长期演化发展过程中,书院的功能已形成固定模式,即“讲学、祭祀、藏书”。书院所有建筑均服务于这叁大核心功能,讲堂满足讲学功能,祭殿满足祭祀功能,藏书楼满足藏书功能,其余附属建筑均围绕这叁大核心建筑进行布置。这些建筑互相排列组合,形成了一个空间丰富的书院建筑群。书院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地区,是南北文化交界的地方,文化交流广泛。悠久的人文历史,加上湖北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造就了湖北地区书院的繁荣发展。湖北地区的书院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无论在建筑选址、建筑形制、空间营造等方面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湖北地域文化的影响。对湖北书院建筑的研究,能更好地了解书院建筑的经典模式受地域文化改造的过程。问津书院是湖北省最有影响力的书院之一,也是湖北省目前结构保留最为完整的书院之一,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院落空间形态和单体建筑形制。本文在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通过对问津书院历史资料的收集,归纳和分析问津书院的建筑选址、空间形态、建筑单体形制、建筑装饰等特点,并探索问津书院建筑特征形成的因素,使我们对于问津书院建筑形态来源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把问津书院与全国不同地域书院建筑做对比,分析不同地域书院建筑的异同点,突出书院的共性和地域特色。文章最后通过对问津书院建筑特色分析,总结出湖北书院建筑的保护原则和手法。(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9-04-01)

李宗春,晏艮忠,刘文彦,姚景灿,吕梅[2](2017)在《鸿文书院:湖北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湖北的新式学堂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从1891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商务学堂、1892年设立的湖北矿务工程学堂、1893年成立的自强学堂,到1894年由祖籍挪威、后定居加拿大的基督教传教士哈尔沃·朗宁(中文名字为穰福林)创办的鸿文书院,等等。湖北的新式学堂在当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体系,成为清末各省教育的典范,并对湖北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北画报(上旬)》期刊2017年09期)

蔡志荣[3](2016)在《清代湖北书院建筑风格及现代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湖北书院实际上成为地方的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地方文化精神的象征,书院建筑也是展示地方文化形象的符号。书院地点的选择受禅宗山林文化的影响,注重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书院的建筑空间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烙上鲜明的荆楚文化地域元素。现代学校建设,注重学校选址、建筑和环境的营造,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的环境,不仅陶冶性情,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6年11期)

柏俊才,裴晓雷[4](2015)在《湖北书院教育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在官学衰微之时乘势而起,承担了官学的教育功能。自宋至清的一千多年中,书院时兴时败,但书院的教育功能,一直未发生改变,湖北书院也不例外。湖北书院以科举为指向的教育目标,为湖北当地培养了大批可造之才;以传承学术为依归的教育理念,保持着湖北与全国思想发展的高度一致;以明体达用为主体的书院教育宗旨,保证书院教育不流于形式;以修身立德为内容的教育实践,确保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湖北书院这些教育功能,为古代书院教育提供了范式。(本文来源于《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吴志红[5](2015)在《德不孤 有邻“光彩”来相伴》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3日上午10点,细雨蒙蒙,秋叶铺地,在湖北武汉着名的东湖风景区湖畔,随中央统战部光彩事业指导中心一行人穿过密密匝匝的小树林,探访经心书院。 院外翠竹郁郁葱葱,秋雨滴答。讲堂之内,孔夫子画像在上,四周书籍满架齐屋高,大家顿觉须(本文来源于《人民政协报》期刊2015-11-20)

裴晓雷[6](2015)在《湖北书院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教育机构,它培养出了大批人才,具有传承学术、教化社会等功能,在教育史和社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湖北书院产生于北宋,至清末书院改制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存在了近千年。湖北书院具有讲学、教育、祭祀、藏书和社会教化的功能。书院是儒家知识分子集聚的场所,具有传播、积累、研究、阐发儒学的功能。书院讲学是儒学传播的重要形式,是儒学积累和研究的基础。湖北书院讲学功能肇始于北宋,但因资料有限,可以考证的宋代湖北书院讲学情况很少。元代,湖北书院讲学功能进一步发展,有多人讲学湖北书院,其中不乏名儒硕学,讲学内容以新儒学——理学为主,反映了书院讲学与学术思潮变迁的紧密关系。明代是湖北书院讲学的兴盛时期,众多人物讲学湖北书院,讲学内容涵盖了当时儒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反映了书院讲学的自由、开放。清代,可考证的讲学湖北书院的人数相比明代又有了进一步的增加,反映了湖北书院讲学的繁荣。清末,湖北书院讲学内容除了中国传统之学外,还有西学,是书院讲学的变革时期,反映了书院向学堂的过渡。湖北书院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以科举为指向,为科举服务;修身立德,注重对诸生良好德行的培养;经世致用,注重培养诸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传承学术,继承、发展和传播儒学。湖北书院在宋代就具有了祭祀功能,并且在以后各代逐步发展、完善。湖北书院祭祀对象多样,并有一套完善、隆重的仪式,有单独作为祭祀的费用。湖北书院祭祀具有多层文化内涵,它具有表彰先圣先师和标榜学派、显示学术渊源的作用,还具有对诸生进行儒家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作用。湖北书院在宋代就具备了藏书功能,并在以后各代逐步发展、完善。湖北书院藏书涵盖经、史、子、集各个方面,来源多样,且有一套完善的藏书管理制度。湖北书院还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湖北书院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的方式主要有叁种,一种是通过对书院诸生良好德行的培养,为世人树立楷模和取法的对象;一种是书院师儒直接对社会成员进行教化;一种是书院通过祭祀活动发挥教化社会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胡熠[7](2015)在《湖北书院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古代湖北地区作为荆楚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在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文明的同时,也培养出大量闻名中外的各类优秀人才。书院作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其间作出了重要贡献。湖北书院始于宋代,在元代得到初步发展,明清时期日渐兴盛,并普及开来。纵观其发展历程,虽然在书院数量、办学规模以及影响力等方面算不上突出,但是在长达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湖北书院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以及富有特色的书院文化,更是为现代湖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留下很多宝贵的财富。通过查阅今人有关书院的研究成果,笔者发现其中对湖北书院的研究比较少。即便是有所涉及,也大多集中在对湖北特定时期、特定地区书院发展概况进行主要介绍,或是对具体某一所着名书院进行研究,有关书院教学方面的研究尚显欠缺。因此,本文主要以书院教学为切入点,在查阅方志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历代湖北地区书院的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这叁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述,并从中探寻书院日常教学中可为今人办学提供借鉴之处,进而做到古为今用,彰显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柏俊才[8](2014)在《明代湖北书院考(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科举制度极为完备,凡入仕途者必经进士考试,故培养进士成为明代学校的首要任务。随着官学的逐渐衰微,书院日益成为培养进士的主要机构。湖北本地乡绅或名宦,为了当地的教育发展,往往振臂高呼,士绅纷纷捐献,修建或重建了许多以科举为主的书院。科举书院并不排斥讲学,但以培养人才为主。在明代湖北书院衰落之时,亦出现过以祭祀为主的书院。无论哪一种功能的书院,都为湖北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4年06期)

柏俊才[9](2014)在《明代湖北书院考(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湖北书院有105所,在全国书院教育中处于较高的水平。若以功能来划分,明代湖北书院大致可分为讲学、科举、祭祀叁类。事实上,每个书院都具有这叁种功能。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书院是王守仁、湛若水及其后学讲学的产物。明代湖北书院讲学的流派主要是阳明(王守仁)、甘泉(湛若水)和白沙(陈献章)叁派,李承芳、何迁、葛寅亮、顾阙、顾问、耿定向、耿定理等儒师或主白沙,或宗阳明,或宗甘泉,建立书院,开席讲学,推动了湖北书院讲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明代湖北儒学的传播。(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4年05期)

柏俊才[10](2014)在《湖北问津书院讲学与黄州地区儒学的传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今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孔子河畔,坐落着一座闻名遐迩的书院——问津书院。自宋末元初龙仁夫创建书院之日起,讲学是其最为主要的活动,而且一直延续,从未间断。龙仁夫传播朱子之学,首开讲学之风。耿定向、萧继忠等人继踵于后,以弘扬儒学为旨归,积极从事书院讲学事业,将问津书院讲学推向高峰。明代末期问津书院讲学虽有衰落,然经清初儒士之共同努力,问津书院之讲学再次出现兴盛的局面。统观问津书院之讲学,传播儒学是其不变之宗旨。问津书院的讲学,带动了黄州地区儒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黄州地区的儒学传播。(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湖北书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湖北的新式学堂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从1891年张之洞创办的湖北方言商务学堂、1892年设立的湖北矿务工程学堂、1893年成立的自强学堂,到1894年由祖籍挪威、后定居加拿大的基督教传教士哈尔沃·朗宁(中文名字为穰福林)创办的鸿文书院,等等。湖北的新式学堂在当时形成了系统的教育体系,成为清末各省教育的典范,并对湖北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湖北书院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明.湖北地区书院建筑形态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

[2].李宗春,晏艮忠,刘文彦,姚景灿,吕梅.鸿文书院:湖北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J].湖北画报(上旬).2017

[3].蔡志荣.清代湖北书院建筑风格及现代启示[J].理论月刊.2016

[4].柏俊才,裴晓雷.湖北书院教育功能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5].吴志红.德不孤有邻“光彩”来相伴[N].人民政协报.2015

[6].裴晓雷.湖北书院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7].胡熠.湖北书院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8].柏俊才.明代湖北书院考(下)[J].荆楚学刊.2014

[9].柏俊才.明代湖北书院考(上)[J].荆楚学刊.2014

[10].柏俊才.湖北问津书院讲学与黄州地区儒学的传播[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标签:;  ;  ;  

湖北书院论文-刘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