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用探讨

深厚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用探讨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63

摘要:对于某些较复杂工程,不同区域的结构特点、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有明显差异,需综合考虑、灵活处理、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式,方能使整体协调,节省造价。

关键词: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PC管桩;松木桩

引言

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地基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有时也为了减小地基的渗透性。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类有多种,按时间可分为临时处理和永久处理;按处理深度可分为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按土性对象可分为砂性土处理和黏性土处理,饱和土处理和非饱和土处理;按处理土体的程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天然地基进行全面的土质改良,另一类是形成符合地基;也可按地基处理的作用机理进行分类。地基处理的基本方法有:置换、夯实、挤密、排水、胶结、加筋和热处理等方法[1]。

其中,复合地基技术能够较好发挥增强体与天然地基两者共同承担建(构)筑物荷载的潜能,因此具有比较经济的特点[2]。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复合地基类型主要有:由多种施工方法形成的各类砂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长短桩复合地基和加筋土地基等。对于复合地基的概念,意见不一,广义复合地基概念认为,是否属于复合地基与桩体的刚度大小,与桩体与基础是否相连均无关系,而视其在工作状态下,能否保证桩与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2]。

1工程概况

1.1地理位置

温州市动车南站坐落在瓯海区潘桥街道,为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和金温铁路交汇的重要站点,市域铁路S1线(在建)线位经过温州动车南站,紧邻国铁西站房(规划)。

温州市动车南站西广场站前道路及配套工程位于国铁温州南站S1线站房北侧、西广场站前道、站西河东侧,国铁西站房及S1线站房北侧,S1线站西侧。

图1工程地理位置图

1.2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的地层自上而下为杂填土、“地表硬壳层”粘土、淤积软土、一般粘性土、河流冲相积砂土与碎石土、残坡积混合土及风化基岩等7个工程地质层。

对本工程影响较大的地层主要为杂填土与淤泥。其中,杂填土堆填时间1~10年不等,大部为动车南站建设场地整平及河道整治时形成,土性很不均匀;淤泥质土固结程度不一,呈流~软塑状。

2地基处理方案

2.1地基处理方案介绍

图2地基处理平面图

考虑工程结构物的特点,工程周边环境及工程造价,将整个场地分为若干个区,针对每个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办法。

1区:桥头段,与已有道路连接段,采用高压旋喷桩,桩径500mm,桩间距1.2m,桩长5~10m。

2区:桥头段,一层道路段,采用PC管桩+水泥土搅拌桩长短桩复合地基,管桩正方形布置,桩径500mm,管桩间距2.8m,管桩以碎石黏土层为持力层。水泥土搅拌桩布置在管桩四边中点及正方形几何中心,桩径700mm,桩长10m。路基回填采用EPS轻质土。

3区:一层道路段,采用PC管桩+水泥土搅拌桩长短桩复合地基,管桩正方形布置,桩径500mm,管桩间距2.8m,管桩以碎石黏土层为持力层。水泥土搅拌桩布置在管桩正方形几何中心,桩径700mm,桩长10m。

4区:一层道路段,公交场站方向10m范围内设置过渡段,采用水泥搅拌桩,桩径700mm,桩间距1.2m。

5区:桥头段,一层道路段,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水泥搅拌桩正方形布置,桩径700mm,间距1.4m,桩长10m。

6区:桥头段,一层道路段,采用高压旋喷桩,正方形布置,桩径500mm,间距1.2m,桩长15m。路基回填采用EPS轻质土。

7区:一层道路段,与已有道路连接段,采用高压旋喷桩,正方形布置,桩径500mm,间距1.5m,桩长8m。

公交场站及停车场:换填轻质土。

其他:对于浅层地质较好,新旧挡墙衔接段,采用松木桩。

2.2地基处理方案分析

1区、6区和7区:路基填方较低,采用高压旋喷桩,可满足工程要求。

2区和3区:路基填方较高,采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可满足承载力与沉降的要求。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挤土效应小,减小对已打管桩的影响。

4区和5区:临近国铁站房与S1站房,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减小挤土效应,降低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

公交场站及停车场:临近S1线,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与施工被约束。由于地上活载较小,采用换填轻质土的方法,将此部分处理为柔性结构,保证其基本处于均匀沉降的状态,运营期加强维护即可。

其他:松木桩施工速度快,耐久性较好,可根据地质情况,酌情采用。

3地基处理设计原理

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主要包括稳定问题、变形问题、渗透问题。当天然地基不满足以上要求时,地基处理应运而生。因此地基处理的设计也正是从这三方面着手。本工程中不涉及到渗透问题,仅介绍复合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计算原理。

3.1稳定问题

稳定问题包括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及整体稳定问题。本工程复合地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不再关注水平承载力问题。

(1)竖向承载力

水泥土搅拌桩和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如下:

………………(3-1)

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公式如下:

…………(3-2)

、、-桩体置换率;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截面面积。

(2)整体稳定

整体稳定的计算通常采用圆弧滑动法,目前有多种计算软件能够自动分析最危险滑弧及安全系数,需要给出的是复合地基的内摩擦角及粘聚力参数。

水泥土搅拌桩计算参数取值如下[1]:

时,

()

高压旋喷桩计算参数取值如下:

(砂类土)

(粘性土)

(砂类土)

(粘性土)

3.2变形问题

地基土体的变形包括水平位移,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本工程复合地基主要承受竖向荷载,水平位移可忽略不计,不再研究。不均匀沉降主要通过构造措施予以减小或避免。本文重点关注沉降的设计验算[4]。

复合地基的沉降包括两个部分,复合地基加固区压缩量及下卧层压缩量。对于褥垫层的压缩量,一般认为其压缩量很小,且在施工期已基本完成,故忽略不计。

加固区土层压缩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易于工程师使用的为复合模量法,计算公式如下:

………………………(3-3)

-第i层复合土体的复合压缩模量;

-第i层复合土上附加应力增量;

-第i层复合土层的厚度。

下卧层土层压缩量通常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公式如下:

……………………….(3-4)

-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

3.3小节总结

对于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和PC管桩复合地基,目前已有较成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计算公式,也有较多的工程经验数据,供工程师参考取用,本文不再赘述。

对于长短桩复合地基,近十几年来不断发展,组合方式多种多样,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地基处理方式,但理论尚不完善,在工程中需要通过试验检验其处理效果[3]。

对于松木桩,由于其应用地域性较强,暂未列入规范,设计中通常参照其他复合地基理论进行计算,特别是浙江地区,已有很多工程的成功案例,效果良好[5]。

4结语

南方地区多存在较深厚的淤泥,多数工程天然地基难以满足承载力及变形要求,有必要进行地基处理。本文结合温州动车南站站前道路及配套工程,对工程场地分划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地基处理,体现对工程的统筹考虑。通过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于较单一工程,采用某种地基处理方式就能满足工程需求,对于较复杂工程,需综合考虑,分区域进行地基处理,考虑刚与柔的衔接过渡,“过刚”与“过柔”对工程均不利;

(2)长短桩复合地基能够充分发挥原土层的作用,能够利用不同土层作为持力层,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地基处理方式,实际工程中建议作为比选方案;

(3)松木桩施工速度快,耐久性相对较好,对于材料来源丰富的地区,可酌情采用;

(4)长短桩复合地基与松木桩目前均未列入规范,理论尚不成熟,但已有很多成功的工程案例,建议工程中多积累过程数据,充分认识其加固机理,便于其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书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龚晓南.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王伟,杨桦,杨敏.长短桩组合桩基础的分析与评价[J].建筑结构,2006:8(增刊):43-46,53.

[4]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5]龙洪亮.松木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方法[J].技术研发.2017(第6期):99.

标签:;  ;  ;  

深厚软土复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