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罗时

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罗时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诱变,发酵

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文献综述

罗时[1](2009)在《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生淀粉糖化酶活力高、性质稳定的优良菌株,本课题首先从菌株的选育着手,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菌株的发酵培养基,然后对菌株的产酶特性以及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菌株的应用分别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60个样品的筛选,共筛选出对马铃薯生淀粉水解作用的菌株30株(工业菌株20株,野生菌株10株)。经过复筛,获得生淀粉糖化酶酶活最高的菌株1株,酶活约为30U/mL。选定该菌株为出发菌株并命名为AS3-3,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对AS3-3进行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后,诱变菌株AS-NTG3-3的生淀粉糖化酶酶活性达到100U/mL。(2)通过培养基优化试验发现:该菌株产生淀粉糖化酶的最佳液体培养条件是:玉米淀粉40g,麸皮10g,硝酸钠3g,豆粕粉15g,磷酸氢二钾1g,七水硫酸镁0.5g,氯化钙0.5g、硫酸锌0.5g,氯化钾0.5g,1000mL水。该菌株产生淀粉糖化酶的最佳固态培养条件是:豆粕粉1.146g,麸皮17.41g,马铃薯粉2.99g,FeSO_40.02g,在料水比1∶1.2,初始pH5.0,26.26℃条件下培养发酵72h,发酵液的酶活可达204.06U/mL,为出发菌株的6.8倍。(3)通过对生淀粉糖化酶性质的初步研究发现:酶的最适pH为4.0,温度为50℃,当Mg~(2+)、Ca~(2+)、Fe~(2+)、Mn~(2+)浓度为1mmol/L时对酶有促进作用;对不同来源淀粉的作用由大到小排列为:小麦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红薯淀粉和木薯淀粉。(4)以马铃薯生粉为原料进行糖化的初步研究发现:菌株对马铃薯生淀粉和可溶性淀粉都表现出较高的酶活,而且菌株降解生淀粉的能力(即RDA值)达到37%以上,酶对底物的作用方式是从淀粉颗粒表面进行,然后慢慢向内侵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4-20)

罗时,谭兴和,苏小军,熊兴耀[2](2009)在《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诱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出1株生淀粉糖化酶活力高、性质稳定的优良菌株,使用以马铃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出1株产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较强的菌种。出发菌株产酶活力为30.56U/mL,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诱变,得到突变株AS-NTG3-3,产酶活力提高到100U/mL。经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黑曲霉。(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9年02期)

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筛选出1株生淀粉糖化酶活力高、性质稳定的优良菌株,使用以马铃薯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自然界分离出1株产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较强的菌种。出发菌株产酶活力为30.56U/mL,通过紫外和亚硝基胍诱变,得到突变株AS-NTG3-3,产酶活力提高到100U/mL。经初步判定,该菌株为黑曲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参考文献

[1].罗时.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

[2].罗时,谭兴和,苏小军,熊兴耀.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与诱变研究[J].中国酿造.2009

标签:;  ;  ;  

马铃薯生淀粉糖化酶论文-罗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