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塬黄土论文-杨立,董耀刚,颉丽,姚正学,杨军

白鹿塬黄土论文-杨立,董耀刚,颉丽,姚正学,杨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白鹿塬黄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土崩塌,稳定性分析,危害性评价

白鹿塬黄土论文文献综述

杨立,董耀刚,颉丽,姚正学,杨军[1](2018)在《白鹿塬某黄土崩塌稳定性分析及危害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白鹿塬某黄土崩塌现场勘查工程地质资料,采用理正软件对该黄土崩塌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崩塌体稳定性的相关结论,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对其危害性做出评价。(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19期)

王阿丹,王昌业,李萍,李同录[2](2012)在《西安白鹿塬北缘黄土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安白鹿塬北缘实测了14个黄土自然边坡断面,建立了地质模型,通过采样测试并收集已有的测试资料,获得了各时代黄土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将Morgenstern-Price法稳定性计算公式作为极限状态方程,分别采用Monte-Carlo法和Duncan法进行了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onte-Carlo法和Duncan法得到的14个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11~1.41和1.09~1.33,显示这些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边坡可靠指标分别为0.56~1.79和0.39~1.60,得到的失效概率分别为3.4%~29.0%和5.5%~34.8%,并且共有75%的边坡失效概率大于10%,失效可能性较大。统计结果表明:白鹿塬区边坡的坡高和坡度存在负相关性。低而陡的边坡潜在最危险滑面剪出口较高,失效概率较小;坡高达到50m及以上时,边坡高而缓,剪出口较低,失效概率较大,其中河流下切深,有N2泥岩出露的极高边坡,稳定性最差。Duncan法求解的稳定系数略小于Monte-Carlo法求得的结果,而前者求解的失效概率略大于后者,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由于Duncan法理论简单,计算量小,更宜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李晓妮,冯希杰,师亚芹,戴王强,任隽[3](2012)在《白鹿塬中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活动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白鹿塬高家沟内两套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错距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获得了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层划分和断层的部分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高家沟内S2和S3地层均由两层古土壤夹一层黄土复合而成,L7地层由两层黄土中间夹一层弱发育古土壤组成;中更新世以来,白鹿塬段一直存在断层活动,且断层活动具有空间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地震研究》期刊2012年01期)

赵景波,邵天杰,牛俊杰[4](2009)在《西安白鹿塬黄土渗透性与含水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黄土与古土壤入渗特征和地下水富集条件,对西安白鹿塬中更新世黄土与古土壤进行了10个层位30余个实验点的入渗实验、孔隙度、磁化率与CaCO3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黄土层含水空间发育好,入渗率较大,利于构成含水层;黄土层与古土壤层入渗率与含水空间的差别主要是当时气候与成壤作用不同决定的。CaCO3结核具有致密的结构,常常是非常好的隔水层。将任家坡剖面渗水实验数据用叁种入渗公式分别进行拟合得出,经常采用的叁个经验公式中考斯加可夫能普遍适用于描述50万年来发育的黄土和古土壤层的入渗规律,计算结果为水文和农业部门应用黄土入渗经验公式提供了重要参考值。本文的研究拓宽了第四纪气候变化理论应用的新领域,表明更新世气候变化在黄土地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资源富集条件、富集规律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中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09年05期)

李秉成,雷祥义,李正泽,王世尧,温金梅[5](2008)在《西安白鹿塬全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古气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的年代序列,揭示其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白鹿塬刘家坡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的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将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根据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000a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阶段。(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08年01期)

雷祥义,屈红军[6](1991)在《西安白鹿塬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西安白鹿塬黄土滑坡形成时代、分布规律以及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着重分析了人类生产活动(如在内部结构破碎的滑坡体上大量毁林耕地改变了地下水文地质条件及斜坡力学平衡条件等)对塬边黄土滑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是改善塬边地质环境和恢复滑坡稳定的关键措施。(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1991年03期)

雷祥义[7](1985)在《西安白鹿塬黄土物质来源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安白鹿塬不同时代的黄土的颗粒成分基本是均匀的,主要由<8φ(即>0.005mm)的粒级组成。但是,从塬边向秦岭山麓黄土颗粒成分逐渐变细。该地区黄土中的石英颗粒形状主要是次棱角状及次圆状,颗粒圆度较高。石英颗粒表面上碟形坑发育,见有麻面结构。粒度分析结果及扫描电镜下石英颗粒表面结构研究表明西安白鹿塬黄土物料和西北黄土高原的相同,主要是由风从西北沙漠地区搬运来的。(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85年01期)

白鹿塬黄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安白鹿塬北缘实测了14个黄土自然边坡断面,建立了地质模型,通过采样测试并收集已有的测试资料,获得了各时代黄土地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将Morgenstern-Price法稳定性计算公式作为极限状态方程,分别采用Monte-Carlo法和Duncan法进行了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采用Monte-Carlo法和Duncan法得到的14个边坡稳定系数分别为1.11~1.41和1.09~1.33,显示这些边坡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得到的边坡可靠指标分别为0.56~1.79和0.39~1.60,得到的失效概率分别为3.4%~29.0%和5.5%~34.8%,并且共有75%的边坡失效概率大于10%,失效可能性较大。统计结果表明:白鹿塬区边坡的坡高和坡度存在负相关性。低而陡的边坡潜在最危险滑面剪出口较高,失效概率较小;坡高达到50m及以上时,边坡高而缓,剪出口较低,失效概率较大,其中河流下切深,有N2泥岩出露的极高边坡,稳定性最差。Duncan法求解的稳定系数略小于Monte-Carlo法求得的结果,而前者求解的失效概率略大于后者,两种方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由于Duncan法理论简单,计算量小,更宜于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鹿塬黄土论文参考文献

[1].杨立,董耀刚,颉丽,姚正学,杨军.白鹿塬某黄土崩塌稳定性分析及危害性评价[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2].王阿丹,王昌业,李萍,李同录.西安白鹿塬北缘黄土边坡稳定的可靠度分析[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

[3].李晓妮,冯希杰,师亚芹,戴王强,任隽.白鹿塬中更新世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及断层活动特征分析[J].地震研究.2012

[4].赵景波,邵天杰,牛俊杰.西安白鹿塬黄土渗透性与含水条件[J].地理研究.2009

[5].李秉成,雷祥义,李正泽,王世尧,温金梅.西安白鹿塬全新世黄土剖面磁化率的古气候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

[6].雷祥义,屈红军.西安白鹿塬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J].地质论评.1991

[7].雷祥义.西安白鹿塬黄土物质来源问题[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

标签:;  ;  ;  

白鹿塬黄土论文-杨立,董耀刚,颉丽,姚正学,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