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路由器论文-王海鸣,方华亮,李大虎,陈昊宇,樊志华

分布式路由器论文-王海鸣,方华亮,李大虎,陈昊宇,樊志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布式路由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光伏+,能源路由器,集成,经济性

分布式路由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鸣,方华亮,李大虎,陈昊宇,樊志华[1](2018)在《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分布式光伏+冷热车集成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光伏+冷热车的集成模式,通过能源路由器将分布式光伏,冷/热负荷和电动汽车进行互联,合理调度控制,提高分散式小容量光伏的整体利用率。针对光伏、冷、热负荷和电动汽车的数学模型,分析光伏+冷热车模型的可控性,通过能源路由器将光伏与冷热车相结合,控制不同类型的负荷来充分利用随机性光伏。研究光伏+各类实现模式,如光伏+冷,光伏+热和光伏+电动汽车等,考虑光伏与负荷用电时段特性,并进行优化控制,提高整体经济性。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光伏+冷热车模式进行优化控制。以某地区光伏规划为例,并与传统冷热电联供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光伏+冷热车的集成模式可提高光伏消纳及整体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本文来源于《智慧电力》期刊2018年10期)

钟岳林[2](2018)在《分布式路由器负载均衡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无论在园区网、企业网还是在数据中心,数据流量都超过了最初的设计,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达到饱和状态。如何充分的利用现有网络设施的能力,实现在多个网络设备之间流量的均衡分配,负载均衡机制应运而生。负载均衡机制充分利用了现有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大了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园区网的建设通常都是树状结构,从接入到汇聚再到核心,由下至上网络流量逐步汇聚,越是接近网络核心的设备,对转发的性能和容量的要求越高。在汇聚和核心通常都是分布式处理设备,即是由一张中央主控卡对所有的业务转发板卡和多张业务转发单板组成。业务转发单板由于受限于CPU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容量,所以转发能力、会话数以及路由表容量等总是有限的。因此本论文提出一种方案,通过实现一种负载均衡板卡,采用负载均衡机制,将对现有网络的业务流量分流到各张业务单板上,从而实现整机转发性能和容量的提升。本论文设计了一套具有基本的叁层转发功能的分布式路由器转发系统,并在分布式路由器转发系统基础上实现了负载均衡功能。本文中分析了如何提高L3的转发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园区网出口负载均衡场景设计了一套负载均衡板卡软件系统。(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3-20)

田婷[3](2018)在《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量以及网络规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呈现出了飞速变化发展的趋势,路由器为了顺应不断变化的网络流量以及网络规模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升级改进,但是路由器数据传输量的提升仅仅依靠硬件设施是无法完成的,这就需要借助分布式互连架构来提升其整体性能结构。鉴于此,本文就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研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8年04期)

夏春辉[4](2016)在《一种基于分布式路由器的MPLS-TP OAM模块研究和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MPLS-TP(Multiple Protocol Label Switch-Transport Profile,多协议标签交换-概要传送)网络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基于分组交换的网络。MPLS-TP网络采用定长标签进行转发,在每次转发时只需要匹配一次,效率较高,并且MPLS-TP报文中的标签在理论上可以进行不限深度的堆迭,这就意味着通过MPLS-TP网络能够承载更多类型的业务。MPLS-TP网络由MPLS网络发展而来,相比于MPLS网络,MPLS-TP减去了其叁层转发的复杂性,并且加强OAM(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操作、管理和维护)特性,便于链路检测和保护倒换。本文分析了 MPLS-TP网络的发展历史,并与IP网络、ATM(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Mode,异步传输模式)网络做对比,突出了MPLS-TP网络的优势。由于使用面向连接的特性,MPLS-TP的数据平面是一条天然的数据隧道。而二层VPN技术正需要一条端到端的链路进行数据传送,因此目前MPLS-TP主要用于在电信骨干网中开展二层VPN业务。本文细致的分析了 MPLS-TP网络与二层VPN网络结合的场景。对于使用异构二层的网络,使用PWE3(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模拟)技术将各个异构的二层站点中的数据帧封装到MPLS-TP报文中实现其在骨干网中的透明传输。MPLS-TP网络与MPLS网络最重要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MPLS-TP网络提供丰富的OAM工具集。本文首先介绍了 MPLS-TP背景和相关理论。然后通过分析OAM实际的使用场景以及业务需求,基于Y.1731标准设计并实现了一个MPLS-TP OAM模块的高可用性方案。最后在实际使用环境中MPLS-TP OAM模块进行了组网测试。(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11-18)

穆春喜[5](2016)在《Mesh网络路由器算法在WSN分布式采集中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取青藏铁路沿线冻土区域路基的地温,一直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基础工作,但长期以来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观测方式,这种观测方式容易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差,实时性无法得到保证。本文背景项目是青藏铁路北麓河路堑段星云测控WSN分布式地温监测系统,系统采用基于WSN技术的节点将其分布在长约2公里、宽约1公里且起伏不平无法通视的25个点位37个测孔的冻土进行监测,利用自组网技术和高精度多路数据采集技术,汇集到基于Android的分中心(网关)。由于前期节点采用原ZigBee路由协议,其记忆的失效节点判决机制经常将暂时无法连接的节点判决为永久失效节点而加以排除,而受行车遮挡和天气等因素影响,节点暂时无法入网的情况无法避免,从而导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能够入网节点的数量越来越少。本文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发现的路由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首先介绍了WSN分布式采集系统的总体设计框架,并对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简要的描述。针对WSN采集系统所采用的ZigBee协议只支持终端节点的休眠机制而路由节点需要始终保持在工作的模式,无法满足系统长期监测的低功耗要求以及节点入网率不高、路由信息不完善的现状,本文重点研究了ZigBee路由算法、WSN网络的休眠唤醒机制等,设计实现了一种分层唤醒、逐层入网的网络唤醒和路由建立机制,采用定时芯片和定时器中断的方法对链路节点的工作模式进行切换,实现了路由节点的休眠与定时唤醒的软硬件设计,解决了路由节点不能休眠的问题,降低了网络的耗能。针对传感器节点入网不全和路由维护的问题,采用了基于关联表的路由优化方法,解决了路由不稳定造成的数据采集不完整的问题。针对网络节点的关联情况不直观的缺陷,采用了基于邻居表的方法对网络的路由信息和节点关系进行获取,使网络节点的管理和路由的分析更加方便。本文围绕着ZigBee协议的路由算法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并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降低了功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经改进后的路由算法在青藏铁路北麓河路堑试验段的一年运行表明,与以前的路由算法相比节点入网率提高5倍以上。(本文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期刊2016-10-18)

郭慧,汪飞,张笠君,罗建[6](2016)在《基于能量路由器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因其间歇性和波动性特点不适于独立的自发自用供电系统,需要与其他分布式电网或公共电网互联。在传统电网向能源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将形成基于能量路由器(energy router,E-router)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E-router作为该网络的核心,类比信息互联网的路由器,可以实现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低压电网后的能量管理和传输控制。该文在综合E-router应用类型和现有技术基础上,绘制了基于多能量路由器的3层树形架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归纳分析了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的典型特征,并从配电网层、微电网层和用户层详述了系统架构、接入能源、运行控制、通信调度和关键部件E-router的技术类型及实现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2期)

郭斌彬[7](2016)在《分布式路由器板间通信的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来自互联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因此路由器作为重要的通信设备也需要适应复杂而多变的需求并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出现为其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处理业务提供了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人们希望通过提高网络设备的资源利用率来进一步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堆迭技术提供简化的本地管理将一组通信设备逻辑性得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来管理大大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的运用简化网络节点拓扑以便于管理,通过设备间的统一协作使得系统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了。本文主要研究高端路由器设备内部板间的通信,开发路由器软件系统的基本支撑模块——板间通信模块,实现高端路由器内部主控板与接口板,主控板与网板之间的通信,在物理层面看似相互独立的单板能够进行良好的信息交互,使其在各自完成不同功能的前提下又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台设备。本文研究的高端路由器采用分布式架构,即将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分开,使得主控板主要负责控制,接口板主要负责业务转发。这样让各个单板有效的完成各自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的研究与实现主要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展开,即非堆迭环境模式和堆迭环境模式。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对板间通信模块进行初始化:创建接收报文队列,申请报文内存空间,下发MAC地址都各个单板的CPU端口,对Lsw(交换芯片)进行vlan配置,对报文头部进行封装。2)在堆迭和非堆迭两种模式下,实现报文不同方式的发送,包括单播,广播和组播发送。3)报文的接收,板间通信模块调用底层网口驱动接受报文,并且按照不同的报文类型将其加入不同的队列,最后将处理好的报文转发至相应的应用模块。本文首先对实现板间通信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然后通过对模块的架构和流程分析完成了板间通信模块的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各个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最后对模块进行了测试,以此验证模块的可使用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6-15)

苏博魁[8](2016)在《流控技术在分布式路由器FPGA接口卡上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用户与网络中流量飞速增加,需要连接网络的分布式路由器具有更快的转发速率,而IP报文在路由器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接口卡上的转发主要是通过接口卡内部的FPGA完成,相比于通过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转发报文的方式,具有更快的转发速率。面对增加的业务流量,网络有限的资源无法满足每个用户的业务需求,而流量控制技术,简称流控技术,便是通过控制报文在分布式路由器上的转发速率从而保证网络资源的合理利用。为了达到对业务流量进一步细化的目的,分层流控技术应运而生,分层流控技术可以对多用户、多业务进行分层调度从而完成统一管理。所以,在分布式路由器FPGA接口卡上设计实现流控技术与分层的流控技术是十分必要的。而CAR (Committed Access Rate,承诺访问速率)技术则作为流量控制的主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CAR技术又分为非分层CAR技术与分层CAR技术。本论文在分布式路由器的FPGA的接口卡上设计实现了非分层CAR技术与分层CAR技术。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随后,对流控相关技术进行相关介绍,包括QoS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技术、CAR技术原理与令牌桶算法。然后,介绍了FPGA接口卡内部结构及报文转发在接口卡内的处理流程。接下来,通过对IQoS (Input QoS,上行QoS)模块、CAR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完成FPGA接口卡上的非分层CAR技术与分层CAR技术的功能的实现。最后,对具有非分层CAR技术与分层CAR技术的FPGA接口卡进行功能测试进而验证其功能的实现。而通过比较非分层CAR技术场景下与分层CAR技术场景下的报文平均传输时延,可以得到分层CAR技术场景下报文平均传输时延较高的结论,说明尽管分层CAR技术可以通过对多用户、多业务的分层调度从而完成统一管理,但具有更高的传输时延的缺点,所以非分层CAR技术与分层CAR技术各有利弊,需要用户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CAR技术进行流量控制。(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5)

刘玉宝,陈文龙[9](2015)在《分布式组播路由器存储与转发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组播路由器传统存储方式存在存储空间的严重浪费,内部高速交换网络在转发数据包时存在数据包严重冗余。针对传统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存储转发模型。该优化模型通过存储优化降低存储空间的消耗;通过重构组播路由转发项与转发策略以减少数据包内部交换的次数。实验分析与比较证明了其具有较好的存储性能与转发性能,减轻了内部交换网络的负担,减少了组播数据包转发时延,显着提升了路由器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5年08期)

余璐[10](2015)在《基于分布式路由器的IPSec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网络设备的安全性也相应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网络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各种网络攻击,对整个互联网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至关重要。路由器作为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尤其是在骨干网中采用分布式结构的高性能路由器,更需要为整个网络提供安全保护。IPSec(IP Security)是由IETF工作组制定的一个协议组,它的主要目的是在网络层提供安全服务。IPSec协议组能够实现网络安全的大部分需求,为在不安全的网络中传送敏感信息提供了安全保障。因此,在分布式路由器上实现IPSec系统,对整个网络的互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发的IPSec系统是基于分布式路由器的,该系统是严格按照IETF制定的网络安全协议标准研制的。本文主要完成了在分布式路由器的平台上,IPSec系统的分布式设计与实现。通过分析IPSec实现的关键技术,结合分布式路由器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在路由器上采用硬件加密卡实现IPSec加密/解密的方案。给出了IPSec在路由器上分布式实现的具体方案,包括IPSec系统框架设计、IPSec功能模块划分、IPSec报文处理的总体流程,以及IPSec输入、输出处理流程等。同时研究了IPSec的扩展功能,即对等体探测机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用BFD协议代替DPD协议,并分析了其可行性与优势。最后搭建测试环境,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验证了该IPSec系统的基本功能,并且IPSec加密卡采用多核处理器,提高了IPSec加密/解密的处理性能。(本文来源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3-01)

分布式路由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无论在园区网、企业网还是在数据中心,数据流量都超过了最初的设计,数据流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即使按照当时最优配置建设的网络,也很快会达到饱和状态。如何充分的利用现有网络设施的能力,实现在多个网络设备之间流量的均衡分配,负载均衡机制应运而生。负载均衡机制充分利用了现有网络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增大了网络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园区网的建设通常都是树状结构,从接入到汇聚再到核心,由下至上网络流量逐步汇聚,越是接近网络核心的设备,对转发的性能和容量的要求越高。在汇聚和核心通常都是分布式处理设备,即是由一张中央主控卡对所有的业务转发板卡和多张业务转发单板组成。业务转发单板由于受限于CPU处理能力以及内存容量,所以转发能力、会话数以及路由表容量等总是有限的。因此本论文提出一种方案,通过实现一种负载均衡板卡,采用负载均衡机制,将对现有网络的业务流量分流到各张业务单板上,从而实现整机转发性能和容量的提升。本论文设计了一套具有基本的叁层转发功能的分布式路由器转发系统,并在分布式路由器转发系统基础上实现了负载均衡功能。本文中分析了如何提高L3的转发性能,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园区网出口负载均衡场景设计了一套负载均衡板卡软件系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布式路由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鸣,方华亮,李大虎,陈昊宇,樊志华.基于能源路由器的分布式光伏+冷热车集成模式[J].智慧电力.2018

[2].钟岳林.分布式路由器负载均衡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田婷.路由器分布式控制研究综述[J].中国新通信.2018

[4].夏春辉.一种基于分布式路由器的MPLS-TPOAM模块研究和实现[D].东南大学.2016

[5].穆春喜.Mesh网络路由器算法在WSN分布式采集中的优化[D].西安工业大学.2016

[6].郭慧,汪飞,张笠君,罗建.基于能量路由器的智能型分布式能源网络技术[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6

[7].郭斌彬.分布式路由器板间通信的研究与实现[D].东南大学.2016

[8].苏博魁.流控技术在分布式路由器FPGA接口卡上的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6

[9].刘玉宝,陈文龙.分布式组播路由器存储与转发优化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5

[10].余璐.基于分布式路由器的IPSec研究与实现[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5

标签:;  ;  ;  ;  

分布式路由器论文-王海鸣,方华亮,李大虎,陈昊宇,樊志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