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绒山羊论文-何茂昌,张建军,高博,石福岳,谢文章

陇东绒山羊论文-何茂昌,张建军,高博,石福岳,谢文章

导读:本文包含了陇东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陇东绒山羊,出生类型,年龄,经济性状

陇东绒山羊论文文献综述

何茂昌,张建军,高博,石福岳,谢文章[1](2019)在《出生类型和年龄对陇东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012~2017年陇东绒山羊育种核心群母羊测定(调查)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方差法分析出生类型和年龄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类型对产绒量和出生重有极显着影响(P<0.01),对断奶重有显着影响(P<0.05),对绒长度、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无显着影响(P>0.05);年龄对产绒量、绒长、绒直径和抓绒后体重均有极显着影响(P<0.01)。产绒高峰期在2~4岁,5岁时体重最大,2~6岁是生长发育及产绒的理想利用时期。(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张建军,陈海明,马中军,何茂昌,石福岳[2](2019)在《陇东绒山羊品质快速提升模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保存优质的遗传基因,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提升陇东绒山群体品质,扩充选育品系数量,通过同期发情、人工受精技术,对照研究0~4℃低温保存鲜精与冷冻精液授配陇东绒山羊专门化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同期发情率为95%;0~4℃低温保存精液精子有效存活时间为74h,授配后母羊受胎率达到了93.1%,冷冻精液授配组受胎率为60%,两组差异极显着(P<0.01)。"0~4℃低温保存精液+同期发情"的模式有利用加快育种进展,快速提高陇东绒山羊群体的生产水平。(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吕永锋,任茂源,郭彬彬,杨有有,谢文章[3](2018)在《舍饲陇东绒山羊同期发情及繁殖性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舍饲条件下陇东白绒山羊和陇东黑山羊同期发情的效果,选择陇东白绒山羊150只,陇东黑山羊120只,采用两次PG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对同期发情效果好的母羊进行细管鲜精人工授精,并统计产羔率。结果表明:同期发情处理后,陇东白绒山羊和陇东黑山羊的发情率分别为77.33%(116/150)和75.83%(91/120),两者差异不显着(P>0.05);在母羊发情后经过2次鲜精输精,陇东白绒山羊和陇东黑山羊两组受胎率分别为88.79%(103/116)和92.31%(84/91),差异显着(P<0.05),产羔率分别为106.79%(110/103)和103.57%(87/84),两者差异也显着(P<0.05)。(本文来源于《中国草食动物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高宪儒,张建军[4](2016)在《陇东绒山羊重要功能基因SNPS研究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DNA测序技术,序列分析,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研究了陇东绒山羊重要经济性状候选基因的SNPS与经济性能的关系,寻找可用于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筛选确定了影响陇东绒山羊生长发育、产绒量、绒细度和产羔率的优势基因型;制定了陇东绒山羊分子育种技术流程;项目的实施,产生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谢文章,徐建峰,于轩[5](2015)在《陇东绒山羊生长发育及毛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陇东绒山羊是经过30多年杂交改良选育而成的地方绒山羊群体,因其群体一致性好、适应性强、产绒量高、绒毛品质优良,已成为陇东地区绒山羊养殖的主导群体。为了深入挖掘陇东绒山羊杂交类群的遗传潜能,评价杂交改良效果,优化选育路线,对辽宁绒山羊、陇东黑山羊、陇东绒山羊3个群体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体尺指标及绒毛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陇东黑山羊相比,陇东绒山羊杂交类群在生产性能和毛用性能方面,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杂交改良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张建军,徐建峰,白雅琴,薛科邦,何茂昌[6](2015)在《陇东绒山羊GH基因SNP与部分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择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GH基因多态性,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法对不同基因型间生长发育性状及产绒性状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在GH基因外显子4区域1 450 bp处发生了C→T的单碱基突变;该多态位点对产绒性状无显着影响(P>0.05),而对部分体重、体尺指标有显着影响(P<0.05);6月龄重、周岁重、胸围等指标,HH型显着高于GG型和GH型(P<0.05)。由此推测:HH型可以作为陇东绒山羊早期生长发育性状辅助选择的标记基因型。(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5年09期)

张建军,薛科邦,何茂昌,徐建峰,赵生国[7](2015)在《陇东绒山羊GH基因第1外显子及第4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陇东绒山羊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确定其等位基因数以及各等位基因间的遗传关系。以陇东绒山羊为研究对象,选择陇东绒山羊GH基因Exon1和Exon4作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测序技术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Exon4位点1 450bp处发生了C→T的单碱基突变,产生了产G、H两个等位基因和GG、GH、HH 3种基因型,G基因为优势基因,GG为优势基因型,这为后期开展寻找影响陇东绒山羊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李旭东,薛科邦[8](2014)在《陇东绒山羊体尺与产绒关系的测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测定陇东绒山羊主要体尺、体重及产绒量,并做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成年公羊体长、体重、绒长与产绒量呈中等正相关(r为0.5112、0.5876、0.5434),相关关系均极显着(P<0.01),胸围与产绒量呈弱正相关(r为0.2765),相关关系显着(P<0.05),角间距与产绒量呈弱负相关(r为-0.2291),相关关系不显着(P>0.05)。成年母羊体重、绒长与产绒量呈中等正相关(r分别为0.3079、0.4968),相关关系均极显着(P<0.01),胸围与产绒量呈弱正相关(r为0.2136),相关关系极显着(P<0.01),角间距与产绒量呈弱负相关(r为-0.218),相关关系显着(P<0.05),体重与产绒量呈弱正相关(r为0.1407),相关关系显着(P<0.05)。结果说明,注重选择绒山羊的绒长、体长、体重及胸围等经济性状,可以提高产绒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4年10期)

马凤鸣,薛科邦[9](2014)在《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陇东绒山羊生绒旺季,开展了硫营养补饲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Ⅱ、Ⅲ组分别补饲0.25%蛋氨酸、0.25%硫酸钠和0.30%硫酸钠,试验各组体尺体重指标比对照组显着增加(P<0.05);产绒量分别为513.67±109.36、538.76±135.29和570.69±125.83g,对照组产绒量为418.83±98.29g,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增绒22.64%、28.64%和36.26%,试验Ⅰ、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着(P<0.01)。同时,羊绒洁白、纤维细、长、延伸性好,符合国际羊绒精纺要求并达到同类纤维理想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种业》期刊2014年06期)

薛科邦,张建军,周步峰,李嘉龙,马凤鸣[10](2013)在《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和其他家畜相比,硫在绒山羊体内的消化代谢和分布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硫在常见牧草和一般饲料中含量较低,仅为绒纤维含硫量的1/10。在放牧和舍饲情况下,天然饲料含硫量均不能满足羊毛绒最大生长需要,硫成为绒山羊绒纤维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此外,绒毛纤维中的含硫量直接影响着绒毛的纺织性能。因此,硫营养对于绒山羊比其他家畜具有(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3年05期)

陇东绒山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保存优质的遗传基因,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提升陇东绒山群体品质,扩充选育品系数量,通过同期发情、人工受精技术,对照研究0~4℃低温保存鲜精与冷冻精液授配陇东绒山羊专门化改良的效果。结果表明:陇东绒山羊同期发情率为95%;0~4℃低温保存精液精子有效存活时间为74h,授配后母羊受胎率达到了93.1%,冷冻精液授配组受胎率为60%,两组差异极显着(P<0.01)。"0~4℃低温保存精液+同期发情"的模式有利用加快育种进展,快速提高陇东绒山羊群体的生产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陇东绒山羊论文参考文献

[1].何茂昌,张建军,高博,石福岳,谢文章.出生类型和年龄对陇东绒山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2019

[2].张建军,陈海明,马中军,何茂昌,石福岳.陇东绒山羊品质快速提升模式的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9

[3].吕永锋,任茂源,郭彬彬,杨有有,谢文章.舍饲陇东绒山羊同期发情及繁殖性状的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8

[4].高宪儒,张建军.陇东绒山羊重要功能基因SNPS研究报告[J].畜牧兽医杂志.2016

[5].谢文章,徐建峰,于轩.陇东绒山羊生长发育及毛用性能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5

[6].张建军,徐建峰,白雅琴,薛科邦,何茂昌.陇东绒山羊GH基因SNP与部分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畜牧与兽医.2015

[7].张建军,薛科邦,何茂昌,徐建峰,赵生国.陇东绒山羊GH基因第1外显子及第4外显子遗传多态性分析[J].畜牧兽医杂志.2015

[8].李旭东,薛科邦.陇东绒山羊体尺与产绒关系的测定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4

[9].马凤鸣,薛科邦.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禽种业.2014

[10].薛科邦,张建军,周步峰,李嘉龙,马凤鸣.补饲硫营养对陇东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3

标签:;  ;  ;  ;  

陇东绒山羊论文-何茂昌,张建军,高博,石福岳,谢文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