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专业化论文-王云峰

区域专业化论文-王云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区域专业化,综述

区域专业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云峰[1](2019)在《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联合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成为发达国家农业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替代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生产。国内外对区域专业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工业集群,而随着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更替,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到农业领域。本文对农业区域专业化的概念和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作梳理。(本文来源于《合作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4期)

陈前虎,潘兵,司梦祺[2](2019)在《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抉择。以浙江省为例,在剖析当前省域小城镇社会空间极化、职能类型分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对浙江省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小城镇的特色协同发展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10期)

章玉微,陈秉谱[3](2019)在《现代农业视角下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以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生产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现代农业视角出发,以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生产为例,探析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实现过程,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区位熵指数以及因子分析法,对静宁县苹果生产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静宁县苹果生产具有显着比较优势,区域专业化现已形成,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与现代农业发展差距较大。因此需从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进行政策设计并予以实施,积极推进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集体经济》期刊2019年23期)

李博伟,邢丽荣,徐翔[4](2018)在《农业服务业与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协同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农业服务业持续发展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水平提升寻找可能路径。[方法]文章运用2003—2015年全国28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之间的协同效应。[结果](1)从全国层面来看,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1%使得农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0. 08%,结果在1%的水平上显着;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1%使得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提高5. 348%,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着;(2)西部地区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1%使得农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0. 342%,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1%使得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提高7. 474%,结果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着;(3)东部地区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1%使得农业生产的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0. 099%,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提高1%使得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提高5. 874%,结果均在5%的水平上显着;(4)中部地区农业服务业产值增加没有显着影响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前一期农业生产区域集中度指数对当期农业服务业产值有5%水平上显着正向的影响,影响弹性为4. 531。[结论](1)农业服务业和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在全国层面表现出互相促进的协同效应,但是,该协同效应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2)西部地区农业服务业和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协同效应最强烈;(3)东部地区农业服务业和生产区域专业化表现出协同效应,但不及西部强烈;(4)中部地区农业服务业和生产区域专业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据此该文认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应当重视农业服务业和区域生产专业化的协同效应及其地区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期刊2018年12期)

陈秀英,刘胜[5](2018)在《服务业空间转移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基于区域专业化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区域专业化的视角,本文探讨CEPA协议实施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变对区域专业化与协同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无论是从自身规模占比还是专业化集聚发展来看,香港、澳门服务业相对珠叁角城市仍有比较优势。随着珠叁角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港澳与珠叁角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形式也出现了转变,服务业从港澳到珠叁角的空间转移加快,并且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及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加深。(2)港澳对珠叁角城市的服务业空间转移主要围绕价值链环节嵌入,专业及技术服务占比上升,而采购生产物料服务占比下降,表明港澳服务融入珠叁角制造业的价值链环节逐步攀升。(3)在控制人口集聚密度、贸易开放等变量基础上,通过GMM等计量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服务业空间转移带动下的服务业高端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质量提升。未来应着力打破行政区划掣肘,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本文来源于《港澳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成新轩,于荣光[6](2018)在《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自由贸易区的蓬勃发展,优惠原产地规则作为自贸区的主要特征对一国参与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文章以东亚自贸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呈现的特征为分析起点,探究了优惠原产地规则通过贸易成本、贸易流和投资影响东亚区域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机制,提出了原产地规则通过贸易成本影响参与区域价值链分工的深度;通过影响贸易流整合区域内价值链分工模式;通过影响投资流深化区域内价值链分工等创新性观点,丰富了自贸区的传统理论。最后,对如何通过完善东亚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加深区域专业化分工,提升我国在区域内的产业地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钟瑶[7](2018)在《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表明,农业区域专业化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湖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棉粮基地,遵循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农业发展原则,通过对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调整已初步形成了农业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但仍旧存在着区域专业化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区域专业化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深入探究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进程,本文选取了 2007-2016年湖北省17个市区的12种主要农作物年产量为研究样本,利用区位熵指数和地区专业化系数对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利用Matlab2017a对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已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专业化生产区域且各种农作物专业化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区域性差异,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地带成为了众多农作物的区域专业化生产区;(2)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在2007-2016年内整体呈轻微的下降趋势;(3)农村从业人员数量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对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产生显着负影响,而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则与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呈显着正相关,化肥施用量对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具有不确定性。本文在进行湖北省区域农业专业化测度时仅选取了农业体系中的农作物作为研究样本可能导致研究结论没有全面的代表性,因此在今后仍需对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不断加以完善。(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马蕊[8](2018)在《我国广告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十年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各省市十年间广告产业发展的区位商、集中系数等指数的分析,得出我国广告产业具有地区发展非常不均衡,产业发展梯度差异大;极少数地区广告产业的发展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绝大多数地区的发展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各省市的广告产业专业化普遍发展,呈现地区差异明显,聚集状态明显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广告》期刊2018年04期)

吴娜琳,李小建[9](2017)在《村域视角下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河南省西峡县香菇产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村域视角探讨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可透视农业区域专业化的实现过程。以河南省西峡县香菇产业为例,以村域为单元,运用调查数据,采用Arc GIS空间分析法,对该县香菇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西峡县香菇种植专业村数、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村数均在逐年增加,且以西北部为重心,空间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回归分析法对以上空间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能人带动作用、政府推动作用对村域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机会成本深刻影响村域专业化生产水平的状态;但并非所有类型的资源及优势都有利于村域专业化生产水平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7年09期)

董天琪[10](2017)在《右玉县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省右玉县拥有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但其农业产业发展却十分滞后。文章对右玉县的农业区域专业化动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区位商测算和多元线性回归对农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内部结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右玉县的区域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优势和农民增收效应是其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动因。右玉县林业、牧业专业化水平较高,种植业、林业、牧业的专业化水平对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有正向影响,其中种植业和牧业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市场》期刊2017年22期)

区域专业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城镇作为城乡交互的重要节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十四五"期间,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将大力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重组配置,小城镇也将面临能否由"区域分异"走向"区域分工"的战略抉择。以浙江省为例,在剖析当前省域小城镇社会空间极化、职能类型分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对浙江省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所产生的影响,并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视角提出针对性的战略指引与政策供给,为"十四五"时期浙江省小城镇的特色协同发展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专业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云峰.农业区域专业化研究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

[2].陈前虎,潘兵,司梦祺.城乡融合对小城镇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J].城市规划.2019

[3].章玉微,陈秉谱.现代农业视角下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研究——以甘肃省静宁县苹果生产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

[4].李博伟,邢丽荣,徐翔.农业服务业与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的协同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

[5].陈秀英,刘胜.服务业空间转移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基于区域专业化视角[J].港澳研究.2018

[6].成新轩,于荣光.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优惠原产地规则对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8

[7].钟瑶.湖北省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8

[8].马蕊.我国广告产业区域专业化水平十年变迁[J].中国广告.2018

[9].吴娜琳,李小建.村域视角下农业区域专业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河南省西峡县香菇产业为例[J].经济地理.2017

[10].董天琪.右玉县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J].中国市场.2017

标签:;  ;  ;  

区域专业化论文-王云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