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牧业执法保障畜产品安全

加强畜牧业执法保障畜产品安全

一、加强牧业执法,确保畜产品安全(论文文献综述)

苟廷佳[1](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勃,冯强[2](2021)在《大力发展草牧业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文中认为"十二五"期间,全市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草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基本形成了种草、养殖、加工全产业链循环发展的格局。但是,草牧业发展中仍存在主导产业和精准脱贫的战略脱节;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草食畜良种化水平低;技术落后、经营粗放等问题。全市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加快现代饲草料生产,进一步扩大养殖量,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知名品牌体系建设;联动加工与流通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加大动物卫生防疫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草牧业发展创造安全环境等措施,力争把草牧业打造成定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精准脱贫、建成小康的首位产业;把定西建设成全省草牧业大市、"中国西部草都"和全国重要的肉羊产业基地。

吴越[3](2021)在《齐齐哈尔市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崔双保,原亚峰[4](2021)在《再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而畜牧业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点之一。

张吟[5](2021)在《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的最突出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是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向纵深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改善石漠化生态环境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进行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对揭示草地畜牧业的实施与成效间的协调性和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地理学、遥感学、草地学、畜牧学等关于空间异质性、地物光谱差异性、草地生态系统整体性等理论,针对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与信息化融合、因地制宜的定量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构建等技术需求和科学问题,在代表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关岭-贞丰花江、毕节撒拉溪和施秉喀斯特为研究区。以天空地一体化为技术手段,获取2015-2020年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测等数据,运用频度统计、理论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构建基于天空地一体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通过不同石漠化等级草地畜牧业“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可持续效益与综合效益实现综合效益动态监测和评价,提出后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和地方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恢复与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基于研究目标以及对数据的时间连续性、空间分辨率、数据获取成本等需求,获取了多平台、多时空、多分辨率、多尺度的数据:包括:2015和2020年两期Landsat-8中分辨率遥感影像,2020年的2m分辨率GF和ZY卫星数据,高精度无人机影像数据,地面草地样本数据,社会经济数据,集成了天空地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满足了研究的时间、空间和精度需求,实现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动态监测评价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引入雷达遥感和高光谱地面监测数据,丰富数据类型和监测手段,更加有利于提升监测精度。(2)植被覆盖度增加速率与石漠化程度成正比,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速率与石漠化程度成反比,石漠化演变趋势整体呈现由高等级石漠化向低等级石漠化、有石漠化向无石漠化方向发展,石漠化程度越深的区域,石漠化治理取得的成效越显着:从2015-202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变化来看,关岭-贞丰花江平均植被覆盖度由38.50%提升至57.87%,毕节撒拉溪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3.03%提升至61.19%,施秉喀斯特平均植被覆盖度由58.45%降低至58.20%,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增长率分别为52.63%、15.09%和0%。从2015-2020年,植被覆盖度随石漠化程度越深,增长速率越快,无-潜在石漠化的施秉喀斯特植被保护较好,潜在-轻度石漠化和中-强度石漠化区域的植被恢复较好,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关岭-贞丰花江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密度由478.55 g/m2增加至708.52 g/m2,增长率为48.06%;毕节撒拉溪由703.39 g/m2增加至1544.96 g/m2,增长率为119.64%;施秉喀斯特由1632.85 g/m2降低为1035.97 g/m2,增长率为-36.55%,草地地上生物量总体表现为石漠化程度越深密度越小,施秉喀斯特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草地生物量密度水平较高,关岭-贞丰花江和毕节撒拉溪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均较好。针对不同石漠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异质性较强特点,政府制定明确的草地治理与保护目标和具体措施,鼓励农民种草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地区裸土比率,提升地表植被覆盖度。(3)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实地调研法选定指标,构建了包括13个具体指标的指标层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准则层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给出相应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比为0.4934:0.3108:0.1958。轻度及以下石漠化面积占研究区面积比重C4、人均畜牧业产值C6、植被覆盖度C1、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C3、人均耕地面积C12等五个指标对综合效益评价的影响最大,这5个指标权重之和达到目标层权重的61.78%,说明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主要由这5个指标来体现。针对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多尺度评价缺乏因地制宜的规范指导问题,构建了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模型。基于天空地一体化应用层面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具有一定的试探性,后续研究可以尝试结合高光谱遥感,更系统科学地把宏观和微观指标相结合。(4)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在2015-2020年间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变化表现为无-潜在石漠化区域的三类效益增长率最小,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经济效益增长率最大,中-强度石漠化研究区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增长率最大:施秉喀斯特生态效益由0.4883下降至0.4503,毕节撒拉溪生态效益由0.3560增长至0.4217,关岭-贞丰花江生态效益由0.2774增长至0.3301。施秉生态效益增长率为负,但在不同时期施秉的生态效益都优于关岭-贞丰花江和毕节撒拉溪生态效益。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经济效益值在2015年时相对最低(0.1375),但在2015-2020年间的增长速率最快(85.98%)。在经济发展方面,潜在-轻度石漠化区域比中-强度石漠化区域和无-潜在石漠化区域更具发展优势。社会效益与不同石漠化程度的关系与生态效益变化规律相似,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无-潜在石漠化区域社会效益值最高,但增长率最低。说明石漠化程度越深的区域社会效益发展潜力越大。(5)在综合效益评价基础上,结合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精准扶贫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两山”效益、扶贫效益和可持续效益的联动分析手法:从2015-2020年间,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综合效益由0.8173提升到0.8270,潜在-轻度石漠化研究区综合效益由0.6109提升到0.8095,中度-强度石漠化研究区综合效益由0.6126提升到0.7589,就综合效益增长率来看,无-潜在石漠化研究区增长率最小,但与同时期不同等级石漠化研究区相比,综合效益值最高。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的综合效益在均在变好。施秉喀斯特“两山”效益保持为0.6424不变,毕节撒拉溪“两山”效益由0.4935提升到0.6774,关岭-贞丰花江“两山”效益由0.4879提升到0.6168。施秉喀斯特扶贫效益由0.3290提升到0.3766,毕节撒拉溪扶贫效益由0.2549提升到0.3878,关岭-贞丰花江扶贫效益由0.3352提升到0.4287。施秉喀斯特可持续效益由0.6631下降为0.6349,毕节撒拉溪可持续效益由0.4735提升到0.5539,关岭-贞丰花江可持续效益由0.4021提升到0.4722。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对不同等级石漠化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民的贫困扶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一定的贡献。要继续鼓励各单位、组织、机构积极参与石漠化治理科技推广,加强石漠化治理与草地畜牧业关键性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开发。

梁勤芳[6](2021)在《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产业融合这一问题的研究最早出现于国外的信息通信行业。随后,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具体来讲,产业融合是指在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间或者不同产业间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他们之间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新的产业。进一步分析,为使农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三产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可以把农业作为基本依托,实行集约化跨界配置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以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基于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深层次研究。产业融合,指代基于畜牧业进行的产业融合发展。本文中的三次产业是指,以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畜牧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销售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产业融合是新巴尔虎右旗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巴尔虎右旗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这一课题,就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差异,积极依托畜牧业发展,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新巴尔虎右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本文借鉴了前辈们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从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索其发展规律。本文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测算新巴尔虎右旗2010-2019年间的畜牧业产业融合度,并进行融合度分析。文章由五部分组成,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引言部分: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及评述。第一章相关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部分。本章界定了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三次产业和产业融合,并对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产业集聚理论、分工理论及产业链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第二章阐述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第一,分析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第二,分析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举措。第三,分析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典型村”的发展现状,即“芒来”产业融合模式与“七村”产业融合模式。第三章对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程度进行测算及评价。本文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在2010-2019年间,新巴尔虎右旗畜牧业与种植业、加工业及旅游业处于中高度融合范畴内,并有小幅波动,呈现出产业融合度总体提高的趋势。第四章分析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指出新巴尔虎右旗存在产业结构安排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扶持力度不够、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滞后等问题。第五章提出促进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在对本课题现状研究、融合度测算以及存在问题分析后,提出确立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思路、拓宽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创新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强化推动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措施、优化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吴昊彤[7](2021)在《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综合运用数学分析、系统工程方法、模糊数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现状中的大庆市县区及乡镇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基础设施情况、人员队伍情况、经费保障、畜禽检疫情况及疫病检测情况进行分析,利用SWOT分析方法辨析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进行组合分析,提出了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优化路径为:SO战略得出大庆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促进了防疫体系的发展,随着动物疫病的不断增加,政府加大对疫病防控资金投入,内部机制的调整与动物疫病监测及其他工作相匹配,加快防疫体系的发展。其次,综合运用层次分析、熵权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主客观权重及隶属度,确定了影响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影响因素的序列,即养殖户防疫意识不强;乡镇防疫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机构与职责设置不明晰;防疫人才不足;乡镇防控资金投入不足;防疫法实施细则不完善。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大庆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1、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引导工作,强化养殖者的防疫意识,从根本上降低畜禽疫病发生和传播;2、完善防疫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大庆市基层防疫信息化程度;3、明晰乡镇一级的防疫机构设立和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保障防疫体系工作顺利开展;5、加大乡镇防疫资金投入;6、完善《动物防疫法》实施细则为防疫管理体系的发展提供依据。

符旺[8](2021)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北方温带草原季节性、区域间的饲草供需矛盾加剧,在饲草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模式等方面的难题。本研究拟探讨一种跨区域饲草企业经营模式,以实现牧民增收、草原增绿和企业增效,为我国北方温带草原的生态保护与饲草产业发展提供建议。以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锡林郭勒盟的8个旗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对比分析两地饲草产业发展的生态、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并使用筛选的草业产业化效益评价指标分析调研企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使用情景分析法模拟典型饲草企业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可行性。研究结果如下:(1)呼伦贝尔市饲草资源不足,牧民的饲草料支出占畜牧业支出50%以上,购买饲草料的需求与意愿不断加强;(2)锡林郭勒盟的饲草交易以私人贩草为主,呼伦贝尔市以饲草企业为主,发展机会更多,两个盟市饲草企业的综合效益都较好,均存在资源少与技术差等问题;(3)锡林郭勒盟的“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优质高效,企业及其“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较高;(4)情景模拟“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前景得SO、WO、ST、WT发展策略,说明企业在呼伦贝尔市发展是可行的,其“易牧连锁超市”模式是值得在我国北方温带草原推广的跨区域饲草产业发展模式,可有效减轻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增加牧民畜牧业收益、推进饲草产业产业化建设。

萨仁陶利[9](2021)在《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绩效评价及其优化对策 ——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牧区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草原生态恢复、推进牧区社会改善,破解牧区“三牧”问题的重要举措。2014年,我国提出完善草原承包制度以及草牧场“三权分置”改革,随着改革的推进,牧区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已成为趋势,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牧民草场流转的意愿不断加强,流转模式多样化。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绩效研究可以作为草场流转是否合理,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化进程是否能顺利进行的依据。本文立足于草原生态环境脆弱,牧区社会经济落后,畜牧业经营的特殊性,选取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典型草原区东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根据259份有效问卷调查,分析草场流转模式特征和形成因素的基础上,评价草场流转模式绩效,研究模式优化路径,提出优化对策。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散牧户流转模式结构简单,而家庭牧场流转和合作社流转模式形成相对复杂,对外部条件依赖性较强。三个模式之间有2个共性因子,分别是牧户经营特征因子和政策认知度特征因子;非共性因子有7个,分别是草场流转市场特征因子、劳动能力特征因子、畜牧业生产资源特征因子、外出务工能力特征因子、户主特征因子、草场自然条件特征因子和草场区位条件特征因子,说明这些因子是导致模式分化的原因。(2)从经济、生态、社会层面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得出:家庭牧场流转模式为368.7897>合作社流转模式为334.6475>分散牧户流转模式为225.5149>企业流转模式为152.0383。从单一绩效看,家庭牧场流转模式的经济和生态绩效最高,合作社流转模式的社会绩效最高,表明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畜牧业的最优途径,也是改善草原细碎化经营的最有效方法,能够缓解草原生态失衡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3)研究模式优化路径,得出分散牧户流转模式的优化方向是对牧户加以扶持经营和鼓励加大投入,提高牧业经营效率,同时引导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使进化成其他绩效更高的模式;家庭牧场流转模式通过合理配置牧区劳动力和草原资源,实现适度经营规模,在全旗范围内提升模式绩效;合作社流转模式是选择合理的流转方式,提高经营者素质,并实现区域特色化、多元化发展,缩小区域差异;企业流转模式的优化方向是通过草场流转扩大经营规模,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团队,并与牧户形成合作关系,共同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牛雅婷[10](2021)在《生态人类学视阈下那曲牧区生活垃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将西藏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高地”。在此背景下,关注西藏广阔牧区因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以那曲市安多县和比如县为田野点,在“牧民——文化——自然”多元素的交织互动关系的框架中探讨那曲牧区生活垃圾的历史、现状,分析西藏牧区生活垃圾处理中存在的困难,并尝试提出解决对策。文章通过深度访谈方法,梳理牧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包括生态环境知识在内的“地方性知识”,这套知识系统下,牧民有对“垃圾”独特的本土表达、处理及分类方式,在处理生活垃圾、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中发挥的作用。文章指出历史上由于封建农奴制这一剥削制度的存在,再加上高原牧区自然资源的相对贫瘠,牧区经济水平较低,牧民生活贫困,西藏牧区生活垃圾数量较少,且垃圾多为可降解的自然材质构成,牧区基本不存在生活垃圾问题。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以来,伴随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牧区的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一变化也为牧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带来了压力。文章分析了那曲安多县和比如县两县县城、乡镇及牧业点的生活垃圾现状、处理方式,探讨了牧区赛马节、虫草采集期两个特殊时段的生活垃圾问题,并以牲畜误食垃圾这一事件呈现牧区生活垃圾处置不当产生的直接后果,指出科学高效解决牧区生活垃圾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当前那曲牧区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着高成本困境、法制化管理缺席、环境保护宣传浮于表面、牧民环境保护意识与行动缺失等问题,提出治理那曲生活垃圾的有效路径:即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健全牧区垃圾法制化管理,有关生活垃圾治理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在垃圾治理中的主导作用,如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垃圾分区域治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此外,还要引导牧民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活垃圾治理,传承和发扬地方性知识。

二、加强牧业执法,确保畜产品安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牧业执法,确保畜产品安全(论文提纲范文)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文献分析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文献分析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3.2.2 生态产品价值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4.1 三江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地位
        4.1.5 生态保护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5.1.2 问卷基本情况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5.1.4 描述性统计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5.2.1 问卷基本情况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空间交叉分析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6.1.1 生态农畜产品
        6.1.2 淡水资源产品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6.2.3 绿电交易现状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2)大力发展草牧业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市草牧业发展现状
2 充分认识加快发展草牧业的重要意义
    2.1 发展草牧业是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发展草牧业是确保全市实现精准脱贫、建成小康的必然选择
    2.3 发展草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2.4 发展草牧业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2.5 发展草牧业是加强生态建设、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必然选择
3 发展草牧业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3.1 发展牧草业的基本原则
        3.1.1 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
        3.1.2 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3.1.3 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
        3.1.4 坚持开放发展的原则
        3.1.5 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则
    3.2 目标任务
        3.2.1 牧草种植
        3.2.2 牧草加工
        3.2.3草食畜养殖
        3.2.4 经济目标
4 发展草牧业的重点工作
    4.1 扩量增收与提质增效并重,进一步扩大饲养总量
    4.2 加工业与流通业联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3 人工种草与草原保护齐抓,加快建设“中国西部草都”进程
    4.4 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融合,大力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
    4.5 良种繁育和品牌建设结合,不断提升草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4.6 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共管,为草牧业发展创造安全的环境
5 健全完善草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5.1 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5.2 切实加强资金保障
    5.3 切实加强土地保障
    5.4 切实加强科技保障

(4)再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党区畜牧业概况
二、畜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作用
    1. 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产业兴旺的重要支柱。
    2. 加快发展畜牧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
    3. 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上党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1. 立足主导产业,现代养殖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2. 落实防疫责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增强。
    3. 构建加工体系,畜产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
    4. 力推种养结合,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成绩斐然。
四、工作经验
    1. 政府重视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2. 项目建设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
    3. 科技创新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
    4. 队伍建设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五、问题与对策
    1. 问题。
    2. 对策。

(5)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天空地一体化与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
    (二)喀斯特环境天空地一体化与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
    (三)天空地一体化与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进展及其对石漠化治理的启示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数据挖掘与处理
    (一)数据挖掘
        1 航天数据
        2 航空数据
        3 地面监测数据
    (二)数据处理
        1 航天数据处理
        2 航空数据处理
        3 地面数据处理
四 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综合效益评价因子分析
    (一)生态环境因子
        1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2 植被覆盖
        3 石漠化
        4 草地地上生物量
    (二)社会经济因子
        1 人口与GDP
        2 畜牧业GDP
        3 生产与生活水平
        4 劳动力结构与文化水平
五 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构建
    (一)指标体系构建
        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2 指标筛选方法
        3 指标体系
    (二)指标权重确定
        1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2 指标权重确定
    (三)指标因子标准化
        1 指标值标准化方法
        2 指标值标准化结果
    (四)评价模型构建
        1 模型建立
        2 模型确定
六 综合效益评价分析
    (一)单一效益评价分析
        1 生态效益
        2 经济效益
        3 社会效益
    (二)综合效益分析
        1“两山”效益
        2 扶贫效益
        3 可持续效益
        4 综合效益
七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6)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1)实现牧区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2)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3)推动“五化”协同发展的战略需求。
        (4)有助于游牧文化的繁衍与传承。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综述
        (1)关于产业研究现状
        (2)产业融合研究现状
        2.国内综述
        (1)产业融合
        (2)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
        (3)畜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
        3.研究评述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六)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三次产业
        2.产业融合
    (二)产业融合理论基础
        1.产业集聚理论
        2.产业链理论
        3.分工理论
二、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一)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1.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平稳
        2.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稳步推进
        3.畜牧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
        4.畜牧加工业不断完善
        5.第三产业发展基础形成
    (二)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举措
        1.明晰产业融合发展目标和组织分工
        2.培育和扶持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
    (三)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村”
        1.“芒来”产业融合模式
        2.“七村”产业融合模式
三、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程度评价
    (一)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度测算方法
    (二)数据介绍及处理
    (三)结果分析
四、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安排不合理
    (二)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缓慢
    (三)畜牧业基础设施不完善
    (四)配套扶持力度不够
    (五)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五、促进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确立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和思路
        1.树立产业融合发展理念
        2.制定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二)拓宽产业融合发展空间
        1.培育产业融合经营主体
        2.延伸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
        3.着力发展畜牧业新型服务业
    (三)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1.建立激励监督机制
        2.健全部门间沟通协作机制
        3.建立政策和资金支持机制
    (四)强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措施
        1.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2.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3.加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五)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
        1.保持良好作风提供优质服务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3.营造产业融合发展的法治环境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畜牧养殖业的意义
        1.1.2 畜牧业成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
        1.1.3 畜禽防疫体系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1 国内畜禽疫病防疫管理现状
        1.4.2 国外畜禽疫病防疫管理现状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5.1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建设状况的分析
        1.5.2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1.5.3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的系统评价
        1.5.4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的发展对策
        1.5.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现状分析
    2.1 大庆市畜牧业基本情况
    2.2 大庆市畜禽重大疫病发生情况
    2.3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基本状况
        2.3.1 大庆市县区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
        2.3.2 乡镇组织机构与管理职责情况
        2.3.3 基础设施情况
        2.3.4 人员队伍情况
        2.3.5 经费保障情况
        2.3.6 畜禽检疫情况
        2.3.7 畜禽疫病检测情况
    2.4 大庆市畜禽防疫工作的法律依据
    2.5 本章小结
3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3.1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优势
    3.2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劣势
    3.3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机遇
    3.4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威胁
        3.4.1 组合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4.1 大庆市畜禽防疫体系的系统诊断
    4.2 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4.2.1 评价指标的选择
        4.2.2 建立判断矩阵
        4.2.3 构造针对因素层的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4.2.4 评价指标确定
    4.3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4.4 本章小结
5 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运行效果评价
    5.1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价
    5.2 本章小结
6 对策建议
    6.1 加强宣传,提高养殖者的防疫意识
    6.2 加强防疫信息化建设
    6.3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机构体系,明确岗位职责
    6.4 稳定动物防疫人才队伍,加强与大学研究院所的合作
    6.5 加大乡镇防疫资金的投入
    6.6 完善动物防疫法实施细则
7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草畜平衡研究进展
        1.2.2 饲草产业相关研究进展
    1.3 科学问题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
第二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文献查阅与数据收集
    2.2 实地调研
    2.3 草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效益评价指标筛选
    2.4 SWOT与PEST情景分析
第三章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对比分析
    3.1 草地资源利用与畜牧业生产概况及对比分析
        3.1.1 呼伦贝尔草原
        3.1.2 锡林郭勒草原
        3.1.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3.2 牧民生产、生活收支状况调研与分析
        3.2.1 呼伦贝尔草原
        3.2.2 锡林郭勒草原
        3.2.3 呼伦贝尔草原与锡林郭勒草原对比
    3.3 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草原饲草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及对比分析
        3.3.1 呼伦贝尔草原
        3.3.2 企业案例分析
        3.3.3 锡林郭勒草原及两地对比
    3.4 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
    4.1 “内蒙古草都草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4.2 草都企业效益分析
        4.2.1 经济效益
        4.2.2 社会效益
        4.2.3 生态效益
    4.3 易牧连锁超市
        4.3.1 易牧连锁超市概况
        4.3.2 易牧连锁超市经营效益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草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发展分析
    5.1 呼伦贝尔市饲草产业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5.1.1 政治环境
        5.1.2 经济环境
        5.1.3 社会环境
        5.1.4 技术环境
    5.2 草都企业的优势与劣势
        5.2.1 企业优势因素分析
        5.2.2 企业限制因素分析
    5.3 草都入驻呼伦贝尔市的发展战略与前景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9)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绩效评价及其优化对策 ——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及基础理论
        1.2.1 相关概念
        1.2.2 基础理论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条件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土地利用现状
    2.2 数据来源
    2.3 数据处理
        2.3.1 统计数据
        2.3.2 问卷调查数据
第3章 草场流转模式特征与形成因素分析
    3.1 草场流转模式特征
        3.1.1 分散牧户流转模式
        3.1.2 家庭牧场流转模式
        3.1.3 合作社流转模式
        3.1.4 企业流转模式
    3.2 草场流转模式形成因素分析
        3.2.1 变量选取及赋值
        3.2.2 形成因素分析
    3.3 不同模式形成因素对比
第4章 草场流转模式绩效评价
    4.1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指标选取
        4.1.2 构建指标体系与指标赋权
    4.2 草场流转模式绩效评价结果
        4.2.1 分散牧户流转模式结果分析
        4.2.2 家庭牧场流转模式结果分析
        4.2.3 合作社流转模式绩效结果分析
        4.2.4 企业流转模式绩效结果分析
    4.3 草场流转模式绩效对比分析
        4.3.1 不同模式绩效对比分析
        4.3.2 不同区域绩效对比分析
第5章 草场流转模式优化对策
    5.1 构建模式优化路径
        5.1.1 影响因子的确定
        5.1.2 通径系数计算
        5.1.3 模式优化路径分析
    5.2 草场流转模式优化对策
        5.2.1 分散牧户流转模式优化对策
        5.2.2 家庭牧场流转模式优化对策
        5.2.3 合作社流转模式优化对策
        5.2.4 企业流转模式优化对策
    5.3 草场利用和保护职责落实
        5.3.1 建立健全草场流转服务体系
        5.3.2 规范草场流转价格
        5.3.3 加强流转草场监管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东乌旗草场流转机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2 东乌珠穆沁旗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审核和备案登记表内容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生态人类学视阈下那曲牧区生活垃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那曲牧区本土垃圾认知体系
    第一节 牧民对垃圾的认知
    第二节 影响那曲牧民垃圾观念的因素
第二章 那曲牧区牧民生活垃圾状况及处理方式
    第一节 西藏牧区垃圾现象概述
    第二节 牧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第三节 牧区特殊垃圾问题
第三章 牧区生活垃圾处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牧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高成本困境
    第二节 制约牧区生活垃圾处理的软环境因素
    第三节 牧民环保意识与行动的缺失
第四章 有效解决那曲牧区生活垃圾问题的路径
    第一节 健全牧区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
    第二节 发挥政府在生活垃圾治理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节 引导牧民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生活垃圾治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加强牧业执法,确保畜产品安全(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大力发展草牧业 全力助推精准脱贫[J]. 张勃,冯强. 畜牧兽医杂志, 2021(05)
  • [3]齐齐哈尔市现代畜牧产业发展中政府职能评价研究[D]. 吴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4]再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J]. 崔双保,原亚峰. 中国畜牧业, 2021(11)
  • [5]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石漠化治理草地畜牧业效益监测评价研究[D]. 张吟.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6]新巴尔虎右旗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梁勤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大庆市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D]. 吴昊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10)
  • [8]我国北方温带草原饲草产业发展分析 ——以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为例[D]. 符旺.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9]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绩效评价及其优化对策 ——以东乌珠穆沁旗为例[D]. 萨仁陶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10]生态人类学视阈下那曲牧区生活垃圾研究[D]. 牛雅婷. 西藏民族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加强畜牧业执法保障畜产品安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