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期刊论文-孙佳路

电影期刊论文-孙佳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影期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影期刊,发展历程,策略,《看电影》

电影期刊论文文献综述

孙佳路[1](2019)在《我国电影期刊70年发展历程及发展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期刊作为电影的衍生物,不仅是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主要建设者及见证者,也是中国电影史的重要记录者。文章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期刊发展历程,并以《看电影》为例,探究新媒体语境下电影期刊未来的发展策略,以期对电影期刊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9年18期)

倪万[2](2019)在《中国早期本土电影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以民国电影期刊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民族电影业刚刚起步、国家与民族命运多舛、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诞生与发展的民国电影期刊,为早期中国电影本土化理论建构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发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电影"的办刊主旨贯穿了民国电影期刊创刊及发展的整个过程,为中国早期电影的理论探索指引了本土化方向,促进了极具本土化特征的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发展,也影响了期刊电影评介的本土化实践。(本文来源于《贵州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若子,郑石[3](2018)在《民国电影期刊出版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电影期刊是民国社会生活和电影事业的记录载体,在民国期刊出版史和民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时间为划分区间,从私营电影的出现与电影期刊的起步、大众文化消费的崛起与电影期刊的黄金时代、战争变局与电影期刊的衰退、抗战"洗礼"与电影期刊的理性回归四个阶段阐述了民国电影期刊的发展及其在各时期的出版特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出版广角》期刊2018年09期)

李国聪[4](2018)在《试论中国电影期刊与电影思潮的关联互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期刊不仅承载着基于艺术创作实践的理论提炼与现象阐释,也在充分挖掘多元视角下的各家之"思"的同时,记录着在激烈论争中所沉淀下来的理性思索和共鸣反思。每一时期的电影期刊对电影创作、电影批评、电影史学及电影产业的动态式关注,也生动呈现了电影思潮的嬗变轨迹。可以说,研究"电影期刊"与"电影思潮"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是审视新时期中国电影思潮不可或缺的一种视角,也是开拓中国电影研究方式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8年01期)

黄华[5](2017)在《民国电影期刊中女明星形象的生产与消费》一文中研究指出1930年后,中国电影明星制度基本成型,随着民国时期报刊业的迅猛发展,中国电影明星所处的媒体环境也日臻复杂,电影期刊及报纸电影副刊已成为整个电影产业链和影媒文化生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横跨电影界与观众的桥梁,电影期刊一方面培养了一批批专业影迷,并不断制造和渲染明星的各种商业效应,或明或暗的影响着相关电影的票房;另一方面,相关的报刊也通过其报道中对市民阶层的影迷/读者的口味的传达,反作用于明星的事业及生活,甚至进一步作用于女明星形象的建构。对于电影刊物的读者而非明星的专业影迷而言,读者更渴望看到的是茶余饭后能够供口舌消费带有快感的私生活报道。有鉴于此,民国电影期刊中不仅充溢着宣传策略下的完美的明星形象:明星美照、明星月历、明星广告,更充斥着关于明星恋爱、婚姻、出轨、官司等明星私生活的报道。这些报道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满足着观众的“窥视欲”,所建构起来的女明星形象,时而与女明星本身所渴望塑造的符号形象相契合,时而也自相矛盾。对于那些被建构的形象与自身形象相符合的“本色演员”来说,这无疑是十分幸运的——期刊的报道强化了她在银幕上及公司期刊塑造的良好形象,例如时髦前卫的殷明珠、性感妖娆的杨耐梅、活泼好动的王人美等等。然而事实上,电影期刊中的女明星形象更多的是杂志社吸引读者而出售的商品,为了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媒体毫无底线地涉足女明星的私生活,并对报道进行添枝加叶的描述,使得影迷心中的明星的正面形象一落千丈。不明其理的影迷和影星,往往会对这种商业行为“信以为真”,其后果便是诸如阮玲玉以自杀方式证明自己清白之类的“星星”陨落的悲剧。本文聚焦于民国时期电影期刊对女明星形象的生产与消费。第一部分从报刊对明星报道的方式与内容入手整理、总结了民国电影期刊中明星形象的建构方式;第二部分分别以阮玲玉自杀和胡蝶的绯闻为个案,深入探究民国时期电影期刊塑造女明星形象时报道的侧重及其社会因素;第叁部分重点分析了在传统儒家道德伦理观、上海市井文化、明星制度以及印刷媒体对舆论的垄断共同作用下,该时期娱乐电影期刊中女明星如非“贤妻良母”便是“水性杨花”形象的状貌,以及女明星时时面临着被媒体引导的社会舆论惩戒为不符合传统妇女规范的女人形象,从而有着时刻如星辰坠落般的危险。(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3-18)

游溪[6](2016)在《与时代同发展,与电影共繁荣——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电影期刊发展的黄金时代,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语境下,电影期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面貌与新格局。80年代的电影期刊注重与时代同发展,与电影共繁荣,在反思和探索中完成了现代性转向与建构,既保留了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界的各种史料,又铭刻着中国电影创作与电影理论在伟大变革时代发展的特殊印记,在中国当代电影期刊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6年03期)

游溪[7](2016)在《曲折与隐晦中的砥砺——上海“孤岛”时期电影期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孤岛"时期的电影期刊,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在整个民国时期的电影刊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当时影坛活动的延伸媒介,每一本"孤岛"电影期刊都是一件活的历史文化资料,保留着"孤岛"时期影坛的大量史料,铭刻着战争年间上海这座城市特殊的时代印记。"孤岛"时期正值中国全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之时,"孤岛"电影刊物是如何在曲折复杂的战争环境中谋得生存与发展的,又是如何与险恶的敌对势力斗争与砥砺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挖掘和探究。(本文来源于《电影新作》期刊2016年01期)

郝思佳[8](2015)在《浅析二叁十年代上海女性的形象建构——以电影期刊中的女星形象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是展示民国上海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而民国电影期刊则是反应这个窗口的重要文本。在都市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下,市民心态是矛盾而复杂的,这种矛盾性在当时电影女性的形象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并在电影期刊中以文本及图片形式展现出来。同时,市民对女明星形象及职业技能的要求,同样体现了市民面对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时的复杂心态。(本文来源于《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沈艾娥[9](2015)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编辑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正值萌芽初创阶段,其生存更多地依靠各电影公司作资金后盾。电影期刊编辑则多来自旧式文人的转型,其在经济上对电影公司也有一定的倚重与依附。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期刊的编辑理念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游离不定,加之电影期刊在编排方式上的千篇一律,导致其内容的同质化以及竞争的无效化,直接影响了电影期刊的长足发展。(本文来源于《编辑之友》期刊2015年06期)

郝思佳[10](2015)在《民国电影期刊与上海的大众娱乐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上海作为工业文明的新兴都市,是中国接受新事物与新文化的先行者。华洋混合的文化构成以及市民结构,推动了电影这种摩登的新兴事物迅速在上海扎根,并逐步走向繁荣。作为传播电影动态和大众文化的载体,电影期刊从内容和形式上丰富了上海市民的娱乐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国时期上海大众娱乐文化的发展。在诸多的民国电影期刊中,《青青电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青青电影》1934年4月在上海创刊,直至1951年10月终刊,共出版241期,是民国电影期刊中出版时间跨度最长者,见证了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初的中国电影史。刊物设有多种栏目,登载内容基本围绕上海的电影明星和电影动态展开,呈现出民国上海电影业的繁荣图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上海大都市的发展和电影业的兴起,成为《青青电影》这一刊物发芽与壮大的温室。《青青电影》顺应上海市民心态和电影业发展的需要,致力于传播电影文化、介绍电影动态、塑造明星形象。刊物与明星、影迷叁者之间,存在着颇为微妙之关系。《青青电影》所体现的信息,展示出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心理,同时对上海社会文化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5-06-01)

电影期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中国民族电影业刚刚起步、国家与民族命运多舛、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诞生与发展的民国电影期刊,为早期中国电影本土化理论建构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发扬民族精神、振兴民族电影"的办刊主旨贯穿了民国电影期刊创刊及发展的整个过程,为中国早期电影的理论探索指引了本土化方向,促进了极具本土化特征的中国早期电影理论的发展,也影响了期刊电影评介的本土化实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影期刊论文参考文献

[1].孙佳路.我国电影期刊70年发展历程及发展策略[J].出版广角.2019

[2].倪万.中国早期本土电影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以民国电影期刊为中心[J].贵州社会科学.2019

[3].王若子,郑石.民国电影期刊出版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J].出版广角.2018

[4].李国聪.试论中国电影期刊与电影思潮的关联互动[J].电影新作.2018

[5].黄华.民国电影期刊中女明星形象的生产与消费[D].西南大学.2017

[6].游溪.与时代同发展,与电影共繁荣——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述评[J].电影新作.2016

[7].游溪.曲折与隐晦中的砥砺——上海“孤岛”时期电影期刊研究[J].电影新作.2016

[8].郝思佳.浅析二叁十年代上海女性的形象建构——以电影期刊中的女星形象为中心[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9].沈艾娥.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期刊编辑初探[J].编辑之友.2015

[10].郝思佳.民国电影期刊与上海的大众娱乐文化[D].河北大学.2015

标签:;  ;  ;  ;  

电影期刊论文-孙佳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