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沉积物论文-温志明,蒙红卫,孙启发,秦鼎

水库沉积物论文-温志明,蒙红卫,孙启发,秦鼎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库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粒度分析,土壤侵蚀,水库沉积物,云南

水库沉积物论文文献综述

温志明,蒙红卫,孙启发,秦鼎[1](2019)在《基于云南水库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侵蚀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云南文山州水库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合其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文山州各区域水库粒度变化特征及周边的土壤侵蚀状况。33个水库沉积物粒度组分以粉砂(2~63μm)占优势,含量在80%~90%,黏土(<2μm)平均含量为10%,粗砂(250~2 000μm)平均含量为3. 96%,细砂(63~250μm)的含量极少,仅个别达到1%~2%。各水库沉积物的平均粒径为3. 8~22μm不等,约有一半的水库沉积物平均粒径在6~8μm;分选系数绝大多数都在1. 0~2. 0,分选较差;偏度SK大部分在-0. 1~0. 1,峰态除红舍克水库外均在0. 9~1. 11。分析结果表明,库区的土壤侵蚀程度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明显,而与水库距大型居民点的距离关系密切,即人类活动越强烈的区域水库周边土壤侵蚀越严重,可见文山州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7期)

曹星星,吴攀,周少奇,谢峰,荣嵘[2](2019)在《高砷煤矿酸性废水影响的水库流域水体和沉积物汞污染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黔西南高砷煤矿区是我国主要的富汞煤分布区,以贵州兴仁县高砷煤矿区猫石头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入库河水和水库水中汞的质量浓度、河流及水库沉积物中汞质量比进行了测定,从而获得高砷煤矿区地表水体中汞的赋存形态、沉积物汞污染状况,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入库河水中总汞质量浓度在17. 19~89. 77 ng/L变化,颗粒态汞平均占比总汞的56. 9%。河流沉积物中总汞质量比为155. 52~5 644. 72 ng/g,处于无至极强污染级别,生态风险为中等至极强,且从上游至下游河流沉积物中汞质量比呈逐渐增加趋势,地积累指数和生态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加。水库表层水总汞质量浓度为120. 36 ng/L,以颗粒态为主,底层水总汞质量浓度为613. 04 ng/L,以溶解态为主。水库上游和下游沉积物柱中汞平均质量比分别为(8 455. 23±2 010. 18) ng/g和(8 056. 65±1 887. 04) ng/g,水库沉积物汞污染程度处于极强级别,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于坤,张坤,孙庆业,吴静林,李杨[3](2019)在《董铺水库及入库河流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董铺水库是合肥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水质状况直接影响合肥市民的身体健康。了解董铺水库及入库河流营养元素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及分布特征,对探究董铺水库污染状况及其控制与管理有重要参考意义。采集了董铺水库及入库河流25个采样点(断面)沉积物样本,测定总氮(TN)、总磷(TN)、有机质(OM)及4种重金属指标,采用氮磷综合污染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评价了库区及入库河流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污染状况,并使用地累积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沉积物4种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董铺水库库区及入库河流氮磷综合污染指数整体上属于清洁范围,库区少数采样点为轻度-中度污染;库区沉积物的总氮单项污染指数以及综合污染指数均高于入库河流,而总磷污染指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有机污染指数整体上属于轻度水平,88.9%的河流断面沉积物属于清洁-中度污染,43.8%的库区采样点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库区及入库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Zn、Pb、Mn表现出轻度污染水平,Cu为清洁等级,4种重金属的平均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Zn、Pb、Mn、Cu,水库库区及入库河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平均值分别为12.6和11.8,均处于低风险水平,属于低生态危害程度。(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江文渊,曾珍香[4](2019)在《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与底栖动物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重金属生态风险分布特征及其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为于桥水库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监测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于桥水库内布设11个采样点,采集水下表层15 cm的沉积物样品测定Zn、Cr、Cu、Pb、As、Hg和Cd浓度,潜在生态指数法评价污染风险;采集底栖动物鉴定种类、计算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大小顺序为Zn>Cr>Cu>Pb>As>Hg>Cd,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背景值,但Cu、Zn、Cr、Cd、Hg的最高值均高于背景值;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66.13,整体处于轻微风险水平,各重金属元素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的顺序为Hg>Cd>Cu>As>Cr>Pb>Zn;底栖动物腹足纲密度、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指数与ECd、EHg、RI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底栖动物Margalef指数与ECu、EPb、ECd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于桥水库内重金属元素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库中心、水库入口、水库出口及水库北岸,应重点加强上游引水污染物控制。(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周石磊,孙悦,张艺冉,战江,王函[5](2019)在《山东省周村水库季节演替中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可见与叁维荧光光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叁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技术(UV-vis),对周村水库季节演替过程中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物(DOM)的紫外—可见以及叁维荧光光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周村水库上覆水的总氮、溶解性总氮、总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季节性差异显着,并且冬季总氮浓度最高、夏秋季总有机碳浓度较高;夏秋季上覆水DOM的吸收系数a254和a355均高于冬春季,与有机物的分布相一致; 4个季节上覆水DOM的E3/E4均大于3.5,说明DOM以富里酸为主,E2/E3(富里酸占DOM的比例)在夏秋季低于冬春季,而且各季节SR均大于1,表明DOM主要为生物源;叁维荧光通过PARAFAC解析出3种组分:类腐殖质(C1)、可见区富里酸(C2)和类蛋白(C3);对3个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1、C2、C3之间具有显着的相关性; DOM的总荧光强度以及各组分的荧光强度均呈现出夏秋季高、冬春季低的特征,且各季节间差异显着;周村水库4个季节的DOM生物源指数(BIX)在0.8~1.0之间,表明水库DOM具有较强的自生源特征,与腐殖程度指标(HIX)的结果相吻合;主成分分析显示周村水库上覆水DOM的光谱特征差异明显,夏秋季的DOM光谱特征相近、冬春季的水体DOM特征相似;并且组分C1、C2、C3与DOM特征参数(a254、SUVA280、HIX、FI、BIX)以及溶解性有机碳呈显着相关.各荧光组分与水质参数(溶解性总氮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多元线性回归呈现很好的拟合,通过建立回归方程可以为以后研究周村水库水体四季的DOM光谱特征,分析水库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特征,并为水库水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朱晓声,郭小娟,王耀耀,何金艳,杨正健[6](2019)在《梯级水库建设对怒江与澜沧江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梯级水库建设对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的影响,通过分级浸取方法得到沉积物的离子交换态氮(IEF-N)、弱酸提取态氮(WAEF-N)、强碱提取态氮(SAEF-N)以及强氧化剂提取态氮(SOEF-N),对比研究了有梯级水库建设的澜沧江和干流无水电站建设的怒江沉积物中氮形态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可转化态氮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两条流域沉积物赋存环境存在差异,进而使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呈现明显的差异,最终导致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含量及空间分布也不同,澜沧江沉积物可转化态氮的含量高于怒江,且澜沧江的空间变化也大于怒江,怒江IEF-N、WAEF-N、SAEF-N与SOEF-N含量范围分别为1.56~2.55,16.91~46.42,1.83~10.66,486.61~719.27mg/kg,澜沧江IEF-N、WAEF-N、SAEF-N与SOEF-N含量范围分别为1.55~14.35,20.77~83.08,1.36~92.15,562.61~1404.82mg/kg.两条河流的可转化态氮含量大小排列顺序一致,均为SOEF-N>WAEF-N>SAEF-N>IEF-N,怒江与澜沧江上游自然河段可转化态氮含量及空间分布基本一致,但在澜沧江的梯级水库段上,4种可转化态氮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水库的建设导致了沉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总有机碳、粒度、氧化还原电位对可转化态氮的影响不同.(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佘晨兴,王静,苏玉萍,林婉珍,兰瑞芳[7](2019)在《福建省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聚磷菌的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磷菌在水库沉积物磷的代谢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T-RFLP技术和克隆测序,以多聚磷酸盐激酶基因(ppkl)作为标记基因,研究对比了福建省3座富营养化水库(九龙江西陂水库、平潭叁十六脚湖水库和叁明东牙溪水库)库心沉积物中聚磷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聚磷菌的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但不显着,以叁十六脚湖库心样品中聚磷菌多样性最高(Shannon指数H'=2.89±0.03,Simpson指数D=0.06±0.01)。克隆测序和比对结果分析表明,叁十六脚湖水库沉积物样品中聚磷菌种类最多,结构最复杂,这与T-RFLP的结果一致。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聚磷菌优势菌属差异较为明显,但均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为主,这3个门在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所占比重分别达74.5%、85.0%和75.0%。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厌氧粘细菌属、酸杆菌门中的Solibacter属在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样品中均为优势菌属。沉积物中Fe/Al-P与聚磷菌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最显着。Fe/Al-P对聚磷菌群落结构影响最为显着,3个水库共有优势菌属厌氧粘细菌与各形态磷呈正相关,且与OP、Ca-P等难溶解性磷呈相关显着,Solibacter与各形态磷均呈负相关。表明聚磷菌与富营养化水库沉积物磷代谢循环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2019年学术与教学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9-07-12)

张茜[8](2019)在《漳泽水库沉积物和上覆水污染特征及氮磷释放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是湖库及其流域中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营养盐、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的重要储蓄场所。研究发现,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加是导致湖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氮磷不断输入和长期积累,使得湖库沉积物逐渐以内源污染的形式影响湖库水质。随着上覆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内源负荷以沉降或颗粒吸附作用聚集于沉积物中,进而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严重影响湖库上覆水体的水质。本研究以漳泽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采样、室内检测和试验模拟,对沉积物和上覆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水库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的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对沉积物的氮磷释放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对控制湖库水体内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果如下:(1)上覆水理化指标和营养盐指标时空分布研究在2017年10月-2018年9月对漳泽水库16个采样点上覆水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上覆水理化指标和营养盐指标的时间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水库中各理化指标的季节性分布特征表现为水温、pH春夏秋季高,冬季低,透明度和溶解氧春夏秋季低,冬季高。水库中营养盐指标总氮、总磷、氨氮呈现由水库入库水域向坝前水域方向逐渐降低的特征;COD等值线变化特征为在秋季,水库坝前区域污染较高,春夏冬季,由水库中心向四周水域浓度逐渐升高;叶绿素在春季由水库中心向四周水域浓度逐渐降低,夏秋冬季呈现由水库入库水域向坝前水域方向逐渐降低。(2)沉积物营养盐与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对漳泽水库沉积物中的氮磷营养盐和重金属的污染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总氮、氨氮、总磷和重金属(Cu、Pb、Zn、Cd、Hg、As)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均呈现出坝前区和库尾区污染严重,中部区污染较轻的分布趋势;对水库沉积物污染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污染层综合污染指数(FF)>2.0,污染状态为重度污染,对重金属进行评价,得出Hg和Cd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贡献最高,达52.06%和45.43%。(3)沉积物-上覆水氮磷释放室内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室内沉积物-上覆水释放模拟试验,控制温度、pH、溶解氧等环境条件,对沉积物中氮磷营养盐释放规律进行分析,得出随温度水平的增加,TN、TP、NH4+-N释放强度明显增大;随pH水平的增加,TN、TP、NH4+-N释放速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DO水平的增大,TN、TP、NH4+-N释放速率降低。并对沉积物氮磷释放强度与温度、pH、溶解氧之间的关系进行多种类型曲线拟合,得出NH4+-N、TN、TP的释放强度与溶解氧最优拟合曲线为叁次函数;而NH4+-N与pH最优拟合曲线为二次函数,TN、TP与pH最优拟合曲线为叁次函数;沉积物中NH4+-N、TN和TP的释放强度与温度最优拟合曲线为二次函数。(4)沉积物-上覆水氮磷释放数学方程建立及释放量估算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在叁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沉积物氮磷释放规律,建立了沉积物总氮、总磷释放速率与环境变量温度、pH、溶解氧之间的数学方程分别为RTN=3.089*T+21.027*pH+5.770*DO-25.970,RTP=0.753*T-13.712*pH-3.511*DO+192.262,进行显着性检验得出,T、pH、DO对水库沉积物氮磷释放有着显着的影响,在各试验因素规定的范围值内,沉积物TN、TP释放的显着性排序为pH值>水温(T)>溶解氧(DO)。通过释放速率数学方程估算出水库水体中沉积物全年总氮释放量为303.125t,总磷释放量为103.943t。(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赵晓磊,李一平,魏进,朱向宇[9](2019)在《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及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及垂向分布特征,选取南宁市那降水库和天雹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ICP-AES测定沉积物中Cr、Cu、Zn、As、Cd、Hg和Pb 7种重金属在垂向上的含量分布,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天雹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较那降水库严重,且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远远高于南宁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显示,重金属Cu和Pb平均含量呈波动增长趋势,Zn和Cd呈持续增长趋势,而Cr、As和Hg呈波动下降趋势。由重金属含量变异系数垂向变化来看,重金属Hg含量变异系数最大,不同深度处均大于0.45,离散程度较高。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为:Hg>Cd>Zn>Cu>Pb>Cr>As,重金属Hg累积最严重,属于中度污染程度,且有逐年加重趋势,两个水库的相似点是重金属Hg和Cd也有明显累积,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19年03期)

邱如稚,万发勇,商正松,孟凡丽,陈栋为[10](2019)在《贵州百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贵州百花水库是省会贵阳市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之一,本文对百花水库库区及主要入库河流沉积物进行了四期采样分析,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NOAA泥沙质量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所有采样点位沉积物中的镍污染程度都达到中等污染以上,有害影响的可能性较高,枯水期甚至达到极严重污染程度;其次是汞、铬,作为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重金属,它们在枯水期沉积物中污染程度也达到极严重污染程度。与2015年同类研究相比,百花水库周边因逐步停止工业排放及矿区开采,总体上铅、镉、锌等重金属在沉积物表层聚集程度有所降低,但汞、镍、铬的污染等级仍处于一般到较差之间,生态风险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环保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水库沉积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贵州黔西南高砷煤矿区是我国主要的富汞煤分布区,以贵州兴仁县高砷煤矿区猫石头水库为研究对象,利用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入库河水和水库水中汞的质量浓度、河流及水库沉积物中汞质量比进行了测定,从而获得高砷煤矿区地表水体中汞的赋存形态、沉积物汞污染状况,并应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入库河水中总汞质量浓度在17. 19~89. 77 ng/L变化,颗粒态汞平均占比总汞的56. 9%。河流沉积物中总汞质量比为155. 52~5 644. 72 ng/g,处于无至极强污染级别,生态风险为中等至极强,且从上游至下游河流沉积物中汞质量比呈逐渐增加趋势,地积累指数和生态风险系数也随之增加。水库表层水总汞质量浓度为120. 36 ng/L,以颗粒态为主,底层水总汞质量浓度为613. 04 ng/L,以溶解态为主。水库上游和下游沉积物柱中汞平均质量比分别为(8 455. 23±2 010. 18) ng/g和(8 056. 65±1 887. 04) ng/g,水库沉积物汞污染程度处于极强级别,具有极强的生态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库沉积物论文参考文献

[1].温志明,蒙红卫,孙启发,秦鼎.基于云南水库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的土壤侵蚀研究[J].环境生态学.2019

[2].曹星星,吴攀,周少奇,谢峰,荣嵘.高砷煤矿酸性废水影响的水库流域水体和沉积物汞污染特征[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9

[3].于坤,张坤,孙庆业,吴静林,李杨.董铺水库及入库河流表层沉积物污染状况评价[J].生态环境学报.2019

[4].江文渊,曾珍香.于桥水库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与底栖动物的关系[J].水生态学杂志.2019

[5].周石磊,孙悦,张艺冉,战江,王函.山东省周村水库季节演替中沉积物上覆水溶解性有机物的紫外—可见与叁维荧光光学特征[J].湖泊科学.2019

[6].朱晓声,郭小娟,王耀耀,何金艳,杨正健.梯级水库建设对怒江与澜沧江沉积物氮形态分布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9

[7].佘晨兴,王静,苏玉萍,林婉珍,兰瑞芳.福建省3座水库库心沉积物聚磷菌的群落特征[C].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联盟2019年学术与教学交流会摘要集.2019

[8].张茜.漳泽水库沉积物和上覆水污染特征及氮磷释放规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赵晓磊,李一平,魏进,朱向宇.我国南方桉树人工林区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垂向分布及污染评价[J].四川环境.2019

[10].邱如稚,万发勇,商正松,孟凡丽,陈栋为.贵州百花水库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J].环保科技.2019

标签:;  ;  ;  ;  

水库沉积物论文-温志明,蒙红卫,孙启发,秦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