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流量论文-高江波,王欢

产流量论文-高江波,王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产流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流量,土壤侵蚀,权衡,协同关系,地理加权回归

产流量论文文献综述

高江波,王欢[1](2019)在《基于GW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产流量与土壤侵蚀权衡的时空特征——以贵州省叁岔河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保持服务及产流服务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明晰二者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是制定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策略的基础。当前,针对喀斯特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研究多为定性描述,对于相互关系的定量研究亟待加强。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地区叁岔河流域为研究区,使用In VEST模型、RUSLE模型分别模拟了研究区2000—2015年16年间的产流量及土壤侵蚀量数据,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对产流量及侵蚀量的多年均值进行权衡/协同关系的定量刻画与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尺度上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呈现权衡协同关系并存的分布格局,研究区63. 3%的面积为权衡关系,36. 7%的面积为协同关系,上游、下游大部分地区为权衡关系,中游呈现协同关系;(2)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是导致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3)产流量与土壤侵蚀量的空间权衡/协同关系具有较高的空间异质性,因不同地貌类型区而存在差异,其中中海拔平原、中海拔台地地区土壤侵蚀与产流量整体上表现为协同关系,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地区表现为权衡关系。本研究深入剖析了土壤侵蚀及产流量的空间权衡关系,其结果可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山地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司伟,余鸿慧,包为民,瞿思敏,张乾[2](2016)在《面平均雨量误差和产流量误差修正的对比研究——以富江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洪水预报误差修正技术对于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对两种基于系统响应理论的实时洪水预报误差修正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将两种不同的修正方法与新安江模型结合,同时应用于受水利工程和雨量资料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富春江流域。通过对两种方法修正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基于系统响应曲线的产流量误差修正方法的效果优于面平均雨量误差修正方法的效果。作者从修正方法的结构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区别并解释了应用效果不同的原因。对于研究者选取适当的实时洪水预报修正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6年02期)

黄俊,亢庆,金平伟,李岚斌,李红军[3](2015)在《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产流量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坡面产流量与各影响因子间定量关系,分析野外多尺度人工径流小区实测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及粒子群算法,建立了坡面产流量预测模型,产流量与坡长、坡宽、坡度、前期土壤含水量间可采用二次抛物线关系进行描述,与植被覆盖度、降雨量间分别采用幂函数和线性函数进行描述.另外采用加权相对差距和法确定了产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最优拓扑结构及网络参数,建立了产流量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模拟值与实测相对误差在±20%以内,预测精度较高.同时基于产流量与各单因子定量关系,建立了产流量经验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推求了模型未知参数,该经验模型相对误差主要在±30%以内,其精度略逊于BP神经网络模型.(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王随继,李玲,颜明[4](2013)在《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贡献率》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中游产流量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明显减小的变化趋势,鉴于迄今有关气候及人类活动对该区产流量减小的影响比重仍存争议,本研究利用累积距平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60年来的产流量变化趋势,识别出1971年和1985年两个拐点年份,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分析方法(SCRCQ)估算了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在产流量变化中的贡献率。与基准时期1950-1970年(TA)相比,在不考虑蒸散量影响的情况下,降水量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贡献率在1971-1985年(TB)分别为25.94%和74.06%,在1986-2009年(TC)分别为25.13%和74.87%;如果考虑蒸散量的影响,则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在TB和TC时期分别增大到91.74%和93.41%。显然,人类活动是该区间地表产流量减小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主要影响方式是拦蓄滞留,这些拦蓄滞留的水量大多数最终通过蒸散作用而从地表径流循环进入大气循环,即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包为民,司伟[5](2012)在《基于单位线的产流量误差修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时洪水预报过程中产流量影响着预报精度,因此本文将单位线引入实时洪水预报修正中,通过最小二乘反演计算建立向信息源头追溯的产流误差修正模型。首先用理想案例对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对不同范围的产流量误差修正效果进行对比。最后将此修正方法用于湖北省乌溪沟流域,对此流域的10场历史洪水进行修正验证,效果明显,对预报精度有一定的提高。该方法结构简单,物理概念清晰,且不增加参数不损失预见期,可以在实际流域洪水预报中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12-12-10)

路松奇,周政辉,李卫卫[6](2011)在《3S技术在流域产流量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降水量、蒸发量、土壤蓄水量及雪冰的融水量是流域产流量预报模型的输入值,它们的观测精度和预见期直接决定着流域产流量的预报精度和预见期.论述了3S技术在流域降水量、蒸散发量、土壤蓄水量、雪冰融水量观测方法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了3S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优势及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春喜,刘玉申[7](2008)在《多因素降雨产流量预报模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立地质条件复杂流域的产汇流模型时,将不同的地质条件作为模型的产流参数纳入模型当中,建立流域降雨产流模型的线性方程组,求解线性方程组即可求出模型产流参数。(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08年11期)

陈利群,刘昌明,郝芳华[8](2005)在《站网密度和地形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模拟计算中的误差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输入资料的误差,这涉及到站网的密度、空间位置、测验仪器和流域内信息的时空分布;另一方面是模型算法、结构,这里涉及到确定性和随机计算方法所引起的误差。地形对降雨量、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及其估算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困难和研究基础十分薄弱的课题。本文选用与ArcviewGIS藕合的SWAT来分析站网密度和雨量站所处的空间位置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以卢氏流域为研究区域,以卢氏24个雨量站的气象资料以及下垫面资料为模型的输入,分析站网密度和空间位置对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站网密度越小,计算的面平均雨量的误差越大;在水文模拟中,雨量站的多少有一个饱和的上限,当雨量站大于这个上限时,雨量站站的增加并不会增加模拟的精度;同样雨量站的站数有一个下限,在一定的模拟精度内,许可的最小雨量站。雨量站所处空间位置的高程值、坡度和坡向影响着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在下垫面相同的条件下,迎风坡的雨量站模拟产流量大于背风坡产流量,坡度大模拟的产流量大;迎风坡模拟的产沙量大于面平均值,由于产沙受到降雨强度影响,背风坡的产沙量也有可能大于面平均值。(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郝芳华,陈利群,刘昌明,张雪松[9](2003)在《降雨的空间不均性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不确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水文/水质模型中,降雨被认为是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并且对模型输出的不确定性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目的是评价由于降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模型输出-产流量和产沙量-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选取卢氏流域为研究区域,使用SWAT模型和流域内24个雨量站的降雨作为模型的输入。基于降雨空间分布均匀的假定下,每次用一个雨量站的点雨量来作为流域的面平均降雨量,模拟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不确定性来自于降水的不均匀性。模拟的产流量和产沙量的不确定性大于降雨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在运用水文/水质模型时,为了准确的模拟、预测产流量和产沙量必须掌握降雨的空间分布特性并将其应用于水文、水质模拟之中。(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03年05期)

马希斌[10](1994)在《对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降水量计算产流量,是水文预报的重要组成部分。蓄满产流模型在我国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有较广泛的应用,在理论上和计算方法精度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水文模型的发展会有促进作用,对防汛抗旱、水利调度等方面,发挥预报作用,对提高经济效益也有重大作用。本文根据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方法在理论、方法、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在蓄满产流流域一种新的计算产流方法。此法与目前现行方法(抛物线型、指数型等产流量计算方法)比较,物理概念明确,符合蓄满产流规律,精度有所提高。本法有新的思路,对改进和提高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水利水电》期刊1994年08期)

产流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实时洪水预报误差修正技术对于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对两种基于系统响应理论的实时洪水预报误差修正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将两种不同的修正方法与新安江模型结合,同时应用于受水利工程和雨量资料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富春江流域。通过对两种方法修正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基于系统响应曲线的产流量误差修正方法的效果优于面平均雨量误差修正方法的效果。作者从修正方法的结构方面分析了二者的区别并解释了应用效果不同的原因。对于研究者选取适当的实时洪水预报修正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产流量论文参考文献

[1].高江波,王欢.基于GWR模型的喀斯特地区产流量与土壤侵蚀权衡的时空特征——以贵州省叁岔河流域为例[J].山地学报.2019

[2].司伟,余鸿慧,包为民,瞿思敏,张乾.面平均雨量误差和产流量误差修正的对比研究——以富江流域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

[3].黄俊,亢庆,金平伟,李岚斌,李红军.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产流量模型构建[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5

[4].王随继,李玲,颜明.气候和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区间产流量变化的贡献率[J].地理研究.2013

[5].包为民,司伟.基于单位线的产流量误差修正方法研究[C].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2

[6].路松奇,周政辉,李卫卫.3S技术在流域产流量预报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

[7].王春喜,刘玉申.多因素降雨产流量预报模型的探讨[J].吉林水利.2008

[8].陈利群,刘昌明,郝芳华.站网密度和地形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5

[9].郝芳华,陈利群,刘昌明,张雪松.降雨的空间不均性对模拟产流量和产沙量不确定的影响[J].地理科学进展.2003

[10].马希斌.对蓄满产流模型产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J].东北水利水电.1994

标签:;  ;  ;  ;  ;  

产流量论文-高江波,王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