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韩侠

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韩侠

导读:本文包含了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低出生体重,体格发育,生长速率,赶上生长

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文献综述

韩侠[1](2016)在《社区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及增长速率的特点及其差异。方法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进行系统管理的43例低出生体重儿同以1:2配对的正常出生体重儿体重、身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截至24月龄时,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低于正常出生体重组(P<0.05)。至12月龄时,体重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快,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至24月龄时,身长的增速显示: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呈现阶段性。结论到研究结束月龄止,低出生体重组婴儿的体重和身长值均未赶上正常出生体重组的婴儿,低出生体重组的体重和身长增速呈现阶段性,在12月龄之前较正常出生体重组增速快,12~24月龄增速明显放缓。(本文来源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期刊2016年02期)

汪颖烨,黄诚茵,郑利祥,王慧文[2](2015)在《低出生体重与正常出生体重1岁内生长速率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与足月小样儿(MLBW)及正常出生体重儿(NBW)的生长速率,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干预模式。方法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0年管理的1 133名婴儿按出生体重分为LBMP组(26人)、MLBW组(15人)和NBW组(1 092人),分别比较12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率。结果 LBMP组1~12月龄内的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NBM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头围值与NBW组已趋接近;LBMP组在1~12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MLBW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已经超过MLBW组(P<0.01)。结论 1周岁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小样儿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而足月小样儿在此期间的生长发育仍较缓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来源于《浙江预防医学》期刊2015年03期)

向淑真[3](2015)在《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年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现状及分娩方式,为临床及孕期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该院2004年~2013年住院分娩的孕37周~41+6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情况,计算10年间足月活产新生儿平均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及巨大儿发生率,计算足月各孕周出生体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近10年间足月单胎活产新生儿20 909例,男婴10 995例,女婴9 914例,男女比例为1.11∶1。阴道分娩12 629例,剖宫产8 280例,平均剖宫产率39.60%。低出生体重儿430例,平均发生率2.06%;巨大儿1 654例,平均发生率7.91%。2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3低出生体重儿总体呈下降趋势,巨大儿总体呈增长趋势。4各年份剖宫产率明显低于于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总体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各年份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高于阴道分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平均出生体重(3 316.24±401.45)g,低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平均出生体重(3 388.15±498.69)g,高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39~39+6为分娩高峰孕周,平均出生体重为(3 352.86±405.99)g,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3 344.46±450.10)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37+6、38~38+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P<0.05);40~40+6、41~41+6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10年间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周增加逐渐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足月活产新生儿体重呈上升趋势,剖宫产率也有所增长,说明加强孕期合理营养指导及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5年01期)

周敏,刘英惠,陈丽君,郝波[4](2011)在《西部两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足月儿的喂养情况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我国西部两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简称早产组)与正常足月儿(简称足月组)养护人的喂养知识和行为。【方法】利用对559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522名足月儿的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应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养护人的喂养知识及行为。【结果】早产组与足月组分别有56.5%和57.3%的养护人了解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34.5%和33.7%知道辅食添加的好处,33.8%和34.7%知道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组和足月组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的比例分别为26.6%和37.5%,添加辅食后目前仍继续母乳喂养的比例分别为7.1%和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与足月组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的比例(31.5%和32.6%)以及首次添加的辅食种类为铁强化婴儿营养米粉的比例(17.4%和20.6%)均相近。早产组每周摄入普通牛奶的比例高于足月组(54.4%和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与足月组每周摄入肉蛋类(66.8%和69.0%)、蔬果类(41.3%和40.7%)食物的比例以及出生后按时服用过补铁药物的比例(18.7%和19.6%)均接近,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组与足月组养护人有关婴幼儿喂养知识均较缺乏,早产组采取不适宜喂养行为的比例更高。建议加强养护人对婴幼儿特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和喂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本文来源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期刊2011年09期)

易敏,张先红[5](2011)在《影响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多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正常拔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我科27例低出生体重儿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状况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穿刺成功27例,穿刺成功率100%。正常治疗结束拔管15例(正常拔管组),非正常治疗结束拔管12例(非正常拔管组)。出现相关并发症堵管6例,静脉炎4例,渗漏4例,穿刺点渗血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5例,导管脱出2例,心律失常1例。非正常拔管组渗漏及静脉炎发生率均为33.3%,正常拔管组均为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值均为0.028)。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与血小板含量及平均脂肪乳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渗漏及静脉炎是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正常拔管的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1年12期)

陈跃,庞战军,刘青云[6](2010)在《几种宫高腹围法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准确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宫高腹围法用于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0至2008年在我院出生的正常体重儿1090例,产前测量宫高、腹围,以8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与其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卓晶如法等5种算法的预测符合率超过50%,其中卓晶如法预测符合率最高,达61.2%,而罗来敏算法的符合率最低,仅19.8%;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以卓晶如法和颜贞淑法预测误差较小,而罗来敏法的预测误差最大。结论卓晶如算法等预测胎儿体重正常的符合率较高,罗来敏算法用于胎儿体重正常的预测准确性较差。(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0年23期)

张燕,马润玫,王婧,尹蓉,孙倩[7](2010)在《昆明地区正常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孕龄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经验百分位数,建立新生儿出生体重修匀曲线及百分位数值,获得不同孕龄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以及不同孕龄男、女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母亲无并发症且新生儿存活无畸形的15830例的出生体重。以4次方方程y=a+bx+cx2+dx3+ex4分别修匀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及男婴、女婴10th、25th、50th、75th、90th百分位数曲线,分别计算修匀后出生体重。结果:(1)获得我院正常妊娠28~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10th、25th、50th、75th、90th经验百分位数与修匀后百分位数;(2)我院10年间单胎活产中小于孕龄儿和大于孕龄儿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0.16%和10.29%;(3)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男婴的平均出生体重较女婴高104g。结论:(1)我院正常妊娠28~42周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修匀曲线为监测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和围产儿结局提供了重要正常参考值;(2)我院小于孕龄儿与大于孕龄儿发生率与国外报道近似;(3)男婴平均出生体重大于女婴。(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0年02期)

张燕[8](2009)在《高海拔地区正常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不同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经验百分位数,建立新生儿出生体重修匀百分位数值及曲线,得到昆明市不同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及男、女婴不同孕龄新生儿出生体重标准。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母亲年龄及不同产次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差异。方法对1999.1.1~2008.12.31期间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母亲无并发症且新生儿存活无畸形的158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查阅全部研究对象的住院病历,记录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的因素及母亲人口学资料。用四次方方程y=a+bx+c~2+dx~3+ex~4分别对新生儿实际出生体重及男婴、女婴10~(th)、25~(th)、50~(th)、75~(th)、90~(th)百分位数曲线进行修匀,分别计算修匀后出生体重。结果1.得到我院正常单活胎新生儿及男、女婴出生体重各孕周10~(th)、25~(th)、50~(th)、75~(th)、90~(th)百分位数经验出生体重与修匀后各孕周出生体重。2.我院十年间正常活单胎中小于孕龄儿的总体发生率为10.16%,而大于孕龄儿的总体发生率为10.29%。3.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男婴比女婴的平均出生体重大104g。4.母亲年龄<20岁组中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而母亲年龄在25岁至29岁间所生育的新生儿出生体重最大。5.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母亲产次对出生体重影响无意义。6.近十年来我院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不明显。结论1.得到我院正常单活胎新生儿及男、女婴出生体重各孕周10~(th)、25~(th)、50~(th)、75~(th)、90~(th)百分位数经验出生体重与修匀后各孕周出生体重。2.我院大于孕龄儿与小于孕龄儿发生率与预期接近。3.男婴平均出生体重大于女婴。5.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中母亲产次对出生体重影响无意义。6.近十年来我院新生儿出生体重变化不明显。(本文来源于《昆明医学院》期刊2009-05-01)

周玉侠,邹雄[9](2008)在《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新生儿全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低出生体重儿末梢血Cu、Zn、Ca、Mg、Fe微量元素的水平情况,并与正常新生儿全血中微量元素的水平进行比较,以期发现出生低体重是否与自身血液中微量元素的水平相关,寻找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可能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减少低体重儿的发生。方法共采集122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体重小于2.5公斤)和100例正常体重的健康足月儿的任一时间的末梢血20μl,用专用稀释液稀释后,采用北京博辉公司的BH- 5100plus火焰原子吸收微量元素测定仪,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化系统,采用标准曲线浓度测定法检测正常及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末梢血中Cu、Zn、Ca、Mg、Fe五种元素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间末梢血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出生体重儿末梢血Cu、Zn、Ca、Fe水平分别为(20.854±5.769)μmol/L,(90.621±21.856)μmol/L,(1.562±0.408)mmol/L,(7.596±1.522)mmol/L,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末梢血Cu(24.84±6.98)μmol/L、Zn(103.33±26.35)μmol/L、Ca(2.01±0.44)mmol/L、Fe(8.17±1.15)mmol/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中Mg的水平差异,在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新生儿中,未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体重新生儿相比,其血液中微量元素Cu、Zn、Ca、Fe水平降低,考虑血液中微量元素的低水平可能是新生儿出生低体重的影响因素,应注意补充Cu、Zn、Ca、Fe等微量元素以恢复正常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期刊2008-05-01)

朱国伟,郭雯[10](2007)在《徐汇区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在智能发育上的差距,以便采取可行且具体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本所儿保门诊体检并在9月或12月龄做智力筛查测试的儿童,分低出生体重儿组和正常出生体重儿组。结果正常儿与低出生体重儿12月龄丹佛智能筛查测验(DDST)结果可疑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DDST结果为可疑异常的儿童再进行详细分析迟长项目的能区分布,正常儿动作能区迟长项目9月龄时占96.9%,12月龄时占86.1%;低出生体重儿9月龄时占82.7%,12月龄时占72.9%。结论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儿童之间在智能发育上存在一定差距,且最主要是在动作发育上,所以有必要加强对低出生体重儿童脑功能的早期开发训练,使其达到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智能水平。(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07年02期)

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低出生体重早产儿(LBWP)与足月小样儿(MLBW)及正常出生体重儿(NBW)的生长速率,探讨低出生体重对婴儿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干预模式。方法将衢州市妇幼保健院2009—2010年管理的1 133名婴儿按出生体重分为LBMP组(26人)、MLBW组(15人)和NBW组(1 092人),分别比较12个月内体重、身长和头围的生长速率。结果 LBMP组1~12月龄内的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NBM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头围值与NBW组已趋接近;LBMP组在1~12月龄内体重、身长、头围增值均大于MLBW组(P<0.05);至1周岁时,LBMP组的体重、身长、头围已经超过MLBW组(P<0.01)。结论 1周岁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及足月小样儿相比具有更大的生长潜能,而足月小样儿在此期间的生长发育仍较缓慢,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参考文献

[1].韩侠.社区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体格发育对照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6

[2].汪颖烨,黄诚茵,郑利祥,王慧文.低出生体重与正常出生体重1岁内生长速率的对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5

[3].向淑真.正常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分娩方式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5

[4].周敏,刘英惠,陈丽君,郝波.西部两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足月儿的喂养情况比较[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

[5].易敏,张先红.影响低出生体重儿PICC非正常拔管的多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

[6].陈跃,庞战军,刘青云.几种宫高腹围法预测胎儿出生体重正常的准确性比较[J].中外医疗.2010

[7].张燕,马润玫,王婧,尹蓉,孙倩.昆明地区正常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十年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

[8].张燕.高海拔地区正常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

[9].周玉侠,邹雄.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新生儿全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2008

[10].朱国伟,郭雯.徐汇区1岁内低出生体重儿与正常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07

标签:;  ;  ;  ;  

正常出生体重儿论文-韩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