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载射频系统论文-于振声

光载射频系统论文-于振声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载射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载射频,电光调制器,偏压漂移,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

光载射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于振声[1](2018)在《光载射频通信系统中电光调制器偏压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了无线通信以及光纤通信技术优点的光载射频(RoF)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作为RoF系统关键器件之一的电光调制器受限于材料特质,会在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偏压漂移现象,严重影响RoF系统的通信质量,这对电光调制器的偏压控制提出了极大要求。针对电光调制器的偏压漂移问题,本文进行了偏压控制研究,提出了针对提高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的线性优化方案中DPMZM的任意点偏压控制系统,并针对所提出方案的不足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硬件电路。论文从电光调制器工作的物理基础入手,说明了电光调制器发生偏压漂移的现象及其原因,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电光调制器以及常用的调制方式,着重介绍了一种基于DPMZM的线性优化方案,该方案通过调整DPMZM叁个偏置点到最优点,抵消系统叁阶交调干扰以达到增大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的目的。论文详细阐述了几种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偏压控制方案,其中包括直流功率检测法、导频信号法,以及直流功率检测法的改进方法——后向光功率检测法,对以上方案的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分析了其各自的优缺点;之后介绍了一种利用导频法控制DPMZM工作于最大点、最小点以及正交点的常用工作点方案,对该方案进行了理论推导证明,分析了该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论文针对所介绍的线性优化方案,说明了DPMZM在此场景下进行偏压控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叁导频分时隙检测谐波分量比值的DPMZM任意点偏压控制方案,详细介绍、推导了该方案的原理,并对该方案进行仿真验证,针对验证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分析产生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最后针对提出的DPMZM的叁导频偏压控制方案,给出该方案中偏压控制的具体电路结构,对完整电路按功能分模块单独实现,包括前置放大、滤波、数据处理、导频生成以及供电模块等,综合选择合理器件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原理说明、参数调整、仿真验证,说明电路的可行性,最后搭建相对完整的偏压控制硬件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刘崇鑫[2](2018)在《光载射频系统中动态功率资源分配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信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对现有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以及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接入技术要求系统的吞吐量高、带宽大、传输距离远并且接入灵活,单依靠传统单一的接入方式势必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正交频分复用光载射频通信系统(OFDM-ROF)融合了 OFDM调制和光载射频技术的优点,将多路并行的子载波加载到光波上,再通过光纤链路中继发送到远端射频基站,显着提升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以及频谱利用率。此外,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加,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已触及瓶颈,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以及降低系统功耗是现代通信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自适应调制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动态资源分配技术,在不牺牲系统误比特率的前提下,根据通信环境和用户需求,动态地调整发端的调制方式,实现比特和功率动态地分配,进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对光载射频系统中进行滤波器组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光载射频链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信噪比参数模型,优化了 OFDM-ROF自适应传输系统;在研究光载射频系统中滤波器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滤波器组的光载射频传输方案;在研究传统通信系统中经典比特、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调制的低复杂度动态功率资源分配算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光载射频通信系统链路模型研究与设计。在研究光载射频系统中非线性调制和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信噪比参数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OFDM-ROF自适应调制传输系统。2)多载波光载射频系统中滤波器组技术的研究。在研究多载波光载射频系统中滤波器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 OFDM-ROF传输系统替代方案。该方案利用OQAM+PPN替换OFDM中调制解调模块,并分析了替代方案的频谱、功率带外衰减以及误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QAM-OFDM系统实现更大的带外衰减,更大程度上利用了有限的频谱资源,同时在同一信道条件下,随着信噪比的增加,具有更好抗误码性能。3)光载射频系统中动态功率资源分配技术研究。在研究通信系统中经典比特、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联合信噪比参数,结合子载波分组技术,提出了基于子载波分组的联合自适应调制算法。通过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增大,使用基于子载波分组的联合自适应调制算法相比于未采用自适应调制算法的系统,误码性能降低10-100倍;同时,相比于传统的P.S.Chow、Fisher算法,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而其误码性能只是略微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0)

宗康[3](2017)在《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卫星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星间光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卫星光网络成为了天基骨干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光载射频技术是微波光子学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利用光载波实现射频信号的透明传输,具有非常高的应用前景并且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光载射频技术在星间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解决激光骨干链路与用户接入微波链路之间无缝融合的问题。天基光载射频技术避免了接收射频信号的电域解调,极大的降低了星载设备的复杂性与成本。当前地面光纤光载射频系统主要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体制,具有实现简单、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的特点,适用于地面分布式天线的应用场景。相比于地面的光纤光载射频系统,天基光载射频系统受到自由空间传输和指向误差等因素导致的巨大功率损失,需要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接收灵敏度。同时,为了满足多用户多业务的传输需求,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需要同时传输多路射频信号,对系统的线性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满足天基应用环境的特殊需求,实现更好的传输性能,有必要对天基光载射频系统的理论模型、系统设计方案和参数优化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主要介绍了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模型,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对系统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且对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卫星振动和静态偏差角引起的光学天线指向误差进行了理论建模,分析了指向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指向误差引入的功率损失模型同时包括了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指向误差,同时也考虑了光学天线静态偏差角的影响。系统性能分析给出了平均射频增益、噪声系数和无杂散动态范围的闭环表达式,研究了系统参数的影响,并且对电光调制器的偏置点进行优化,提出了低偏置技术。最后论文分析了指向误差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并且对光学天线孔径的大小进行了优化。2.针对多路复用长距离自由空间传输的特殊应用,提出了基于相位调制相干零差平衡检测体制的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推导了多子带传输条件下系统输出光电流的信号噪声失真比,对系统调制指数和本地振荡光载波的功率大小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最优调制指数的理论结果;推导了多子带传输条件下系统射频增益、噪声系数和无杂散动态范围的理论表达式和仿真结果,分析了系统参数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优化,给出了本地振荡光载波功率的取值范围。3.指出了光载波分量是制约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基于科斯塔斯环的双边带载波抑制相干零差检测体制。介绍了光锁相环的基本构成、常见类型和性能比较,分析了选择科斯塔斯光锁相环的理由;给出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并且对系统信号噪声失真比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对系统的调制指数进行优化,分析了电光调制器消光比的影响;给出了多子带传输条件下系统射频增益、噪声系数和无杂散动态范围的理论表达式和仿真结果,研究了系统参数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优化。论文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的方法对随机指向误差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光学天线需要周期性的校准以减少静态偏差角的影响。在多信道传输条件下,相位调制系统相对于强度调制系统具有更少的交调失真产物,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动态范围。此外,由于光功率放大器受到增益饱和特性的影响,载波抑制调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光功率放大效率,并且可以提高电光调制效率,减少输出光电流中的噪声功率。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载波抑制调制系统相比于相位调制系统可以实现更好的传输性能。(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期刊2017-10-01)

范友强[4](2017)在《光载射频系统及其线性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宽带和超大容量多媒体业务的蓬勃发展,光载射频通信(RoF)系统成为通信行业的热点。RoF通信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传输宽带高频信号,兼具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的优点,具有超宽带、大容量、低损耗、灵活性强、抗电磁干扰等优势,成为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然而,RoF系统中调制器等关键器件的固有非线性严重影响系统性能,如何抑制非线性失真、提高系统动态范围是RoF通信领域研究重点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RoF通信系统中的线性化技术。论文首先概述了RoF系统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基本结构、特点和典型应用,并总结了国内外提出的线性化方案;接着,简单介绍了RoF系统中的关键器件,如光源、电光调制器、光电探测器等,并研究了基于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的常用调制方式;然后分析了RoF系统中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链路增益、噪声系数、动态范围,其中,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是衡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围绕抑制叁阶交调失真(IMD3)、提高SFDR,本文基于平衡探测技术,提出了叁种新颖的线性化方案,在抑制IMD3的同时,分别解决了偶次谐波失真和共模噪声抑制、光纤色散引起的信号功率周期性衰落、信号变频等问题,大幅度提升了RoF系统的SFDR,实现了宽带、大动态范围的线性化RoF链路。基于并联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MZM)和平衡探测器(BD)的线性化方案,同时实现了IMD3和偶次谐波失真的抑制,并有效地降低部分系统噪声。该方案首先利用DPMZM的叁个子调制器可工作于不同偏置点特性实现IMD3的抑制,然后采用并联DPMZM结构,产生满足平衡探测所需的信号,通过平衡探测抑制偶次谐波失真和共模噪声,获得线性输出。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二阶和叁阶交调失真抑制明显,系统SFDR能够达到124.5dB Hz~(2/3)。基于并联MZM和BD的单边带(SSB)调制及线性化方案,在抑制IMD3、实现线性化的同时,保证了信号在光纤中的远距离传输。该方案利用单个MZM实现SSB调制,克服信号功率周期性衰落问题,再采用并联MZM结构,通过控制两路信号功率不同,结合BD,实现IMD3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路MZM输出的信号,该方案能够实现大于35dB的IMD3抑制,大约20dB的SFDR提升,动态范围达到125.8dB Hz~(2/3),优化效果良好。基于双偏振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DP-DPMZM)和BD的变频及线性化方案,同时实现了信号变频和线性化,达到“一套系统,多重功能”目的。该方案利用单个DPMZM同时调制射频(RF)信号和本振(LO)信号,实现RF信号的变频,再利用DP-DPMZM和BD结构,同时控制RF信号和LO信号的功率不同从而实现IMD3的抑制,获得线性输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相比于单路DPMZM输出的信号,IMD3获得大于25d B的抑制,SFDR获得约20dB的提升,系统动态范围达到120dB Hz~(2/3)以上,实现了宽带、大动态范围的变频系统。(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刘畅[5](2017)在《光载射频28GHz高速模块与系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未来的移动通信5G中,高频段频率资源的使用降低了蜂窝的覆盖范围,基站需求数量大幅度增加,同时5G中迅速增加的基站数据吞吐量对传统的基于数字基带传输的RAN带来了巨大压力,寻求一种高效、低成本的RAN实现方案,成为5G发展的关键需求。光载射频技术融合了光纤通信带宽大、损耗低、高可靠性等优势和无线通信的高度灵活性和移动性,为实现高效灵活地接入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符合未来光与无线混合接入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对光载射频技术在未来5G无线接入网中的实际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完成如下工作。(1)选择5G候选频段之一的28GHz,提出了一种适用于5G无线接入网的基于光载射频技术的高速全双工系统结构,并基于OptiSystem建模仿真验证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2)集成了适用于5G无线接入网的28GHz基站模块,设计研制了锁相环、混频器等电路模块,分别进行了完整的电路性能测试。(3)基于Xilinx公司的Virtex-6系列FPGA芯片,设计了基带速率1Gb/s的QPSK基带调制/解调模块,包括GTX高速串行收发器、LVDS收发器、复位模块和时钟管理模块等。(4)基于28GHz基站模块完成了所提出系统的上/下行实验链路搭建,实验实现了基带速率1Gb/s BPSK/QPSK调制信号的上/下行20km光纤链路传输,系统模拟带宽达2GHz。(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刘玲[6](2014)在《光载射频系统中高效频率变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通信的可移动性使得用户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通信,而光纤通信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无线通信中带宽受限的问题,两者的结合促进了光载射频技术的发展,从未来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来看,集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优势为一体的光载射频技术正在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基于光学的方法实现的微波信号变频技术带宽大、动态范围高、系统体积重量小,可实现各频段之间一次性的变频,如Ka波段微波信号可通过一个微波光子混频器一次性下变频到中频信号,解决了传统电域变频系统中面临的带宽受限、损耗过大等电子瓶颈,因此成为光载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在给出光载射频技术概念的基础上,强调了频率变化技术对于光载射频系统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光载射频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链路性能的各个因素,并对微波光子频率变换链路的基本实现方案进行了理论与仿真分析。最后从提高微波光子变频链路性能这一目的出发,针对光纤链路中的功率周期性衰落和非线性失真等问题,实验论证了基于Sagnac环的功率衰落补偿方案和基于直调激光器与DPMZM级联的变频方案。基于Sagnac环的功率衰落补偿方案在对功率进行补偿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链路的动态范围;而基于直调激光器和DPMZM级联的变频方案是以DPMZM和MZM级联的方案的思想为基础,其目的是简化链路结构,节约系统成本。最终结果表明基于直调激光器和DPMZM级联的变频方案在频率变换的同时,也实现了链路的线性优化,明显提高了链路的动态范围。(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12-01)

宗康[7](2014)在《无线光载射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线光载射频技术作为一种最后一公里接入方案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Ro FSO技术具有透明传输,传输速率高,价格低廉,易于快速安装和部署等优点。本文重点介绍Ro FSO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分析了大气信道的衰减和湍流效应,对整个系统的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和仿真验证,为解决大气湍流效应提供技术方案和理论支持。首先,本文介绍了Ro FSO系统的基本概念,详细分析了接收机和发射机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同时对光学天线系统的构成进行了介绍。其次,针对大气信道严重影响Ro FSO系统性能的问题,对光信号在大气信道中的衰减效应和闪烁效应进行分析。本文理论推导了Ro FSO系统传输BPSK信号的误码率和中断概率,分析了链路的功率余量。文章基于Gamma-Gamma湍流模型综合性的分析了大气信道条件和系统参数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并与FSO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再次,针对大气湍流造成的光强闪烁,研究了减轻光强闪烁效应的两种方案:空间分集技术和全光中继技术。本文创新性的提出了基于该技术的Ro FSO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案,并对这两种技术的性能进行了理论推导和系统仿真,推导出误码率和中断概率的闭环公式。最后,介绍了基于Ro FSO的分布式干扰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了Ro FSO无线链路。本文实现了基于分布式干扰的考场屏蔽系统,进行了实际的测试与验证。(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4-11-01)

闻和,陈宽桐,郑小平,张汉一,周炳琨[8](2014)在《基于压缩脉冲载波的远端上变频光载射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并实现了一种用光纤色散压缩脉冲为载波的上变频射频光载系统。该系统把传统的连续光载波替换为频率啁啾脉冲,利用传输光纤色散压缩脉冲宽度,增强谐波分量,使脉冲载波上的信号在接收端转换到脉冲高次谐波上,从而实现了远端上变频。该方法的特点是用低频本振就可实现高频微波信号的产生,发射端无需电倍频器、混频器,接收端只需用滤波器选择所需频率信号,系统结构简单。应用该方法实现了2Gbit/s信号经60km普通单模光纤传输后远端上变频到16GHz、经过5.4m无线传输后误码率低于10-8的射频光载系统,系统中只有一个光功率放大器,无光在线和预放大以及光滤波器和色散补偿。(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4年04期)

杨波[9](2013)在《新型光电振荡器及其在光载射频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振荡器作为微波信号源、高速通信参考时钟信号以及信号检测的频率标准,是通信系统、导航、雷达、测试仪器、电子对抗等射频应用领域的关键器件。光电振荡器(optoelectronic oscillator,OEO)采用光电反馈环路与光子储能的物理机制,将激光能量转换为微波信号能量,摆脱了传统微波振荡器随频率升高相位噪声显着升高的限制。OEO由于可以取得很低的相位噪声特性,在未来涉及微波/毫米波系统的许多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开展新型光电振荡器的相关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对新型光电振荡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OEO的工作原理,提出了OEO经典理论模型的一些修正。在此基础上,针对高频毫米波信号的产生和宽带可调谐OEO的实现,提出了一些创新的结构方案与关键技术,并进行了相关系统结构的实验验证。最后,结合未来宽带泛在接入网络中的光载射频传输(RoF)系统,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OEO的矢量信号上变频技术;并设计了一种适合于未来宽带泛在接入的毫米波RoF接入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学术贡献如下:1.研究了OEO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OEO经典理论模型(Yao-Maleki Model),提出了对Yao-Maleki理论模型的修正,通过实验验证了微波放大器非线性会限制OEO振荡功率,频率相关的闪烁噪声会提高OEO近载波噪声的观点。2.利用马赫增德尔调制器(MZM)的非线性实现了高频毫米波信号的产生。首先提出了基于双电极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EMZM)来实现OEO二倍频信号输出,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倍频信号质量高等优点。为了提高倍频次数,提出一种基于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MZM)来实现OEO六倍频信号输出的方法,通过仿真证实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我们还实现了一种利用有理数谐波锁模光纤激光器产生四倍频60GHz信号的方案,可以提高外调制方法的倍频效率。3.在研究OEO频率调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OEO宽带调谐的系统结构方案,丰富和完善了OEO灵活调谐的物理机制。论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利用受激布里渊散射来实现宽带可调谐OEO的方法,并且通过载波相移双边带调制的方式,同时实现了OEO频率可调谐和倍频输出功能,其中系统固有的布里渊噪声限制了OEO的相位噪声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另一种基于窄带相移光纤光栅滤波和调节激光波长的方案。在单边带调制器的协助下,带有窄带透射峰的相移光纤光栅等效为一个高Q滤波器来选择振荡频率。通过调节激光器波长,实现了x波段的宽带可调谐输出。该方法具有结构简单、调节速度快等优点,并有可能实现几十GHz的频率调节范围。为了消除使用昂贵的可调谐激光器,论文提出了第叁种方案。通过构建一个色散引起的复合腔微波光子滤波器,基于它来实现一种电压控制的、调谐范围达到数GHz的OEO。该方案只需要一个固定频率的激光器、具有电气友好的特性,其短环结构也适合光子集成。4.论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OEO来实现RoF系统中矢量信号上变频的方案。该方案不需要任何的电混频器和外部本振信号,避免了传统RoF系统中的两级调制过程;通过调节DPMZM的直流偏置点还可以轻易对RoF系统中色散引起的功率衰落进行预补偿。该方案结合了低噪声信号的产生和矢量信号的调制,拓展了OEO的应用。论文最后,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毫米波RoF接入方案,融合了毫米波信号产生,基站简化,抗色散性能、双向链路设计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验验证。(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易湘,岳鹏,刘增基,陈耿[10](2012)在《无线光载射频通信系统误码率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分析了大气湍流信道下无线光载射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推导出从弱湍流到强湍流环境下采用BPSK调制格式的无线光载射频通信系统平均误码率闭合公式。基于公式,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Rytov指数、接收天线直径和传播距离是影响系统误码率的主要因素,并讨论了误码率随这3个参数的变化趋势。最后研究了MPSK/MQAM在无线光载射频系统中的误码率性能,得到一种具有较低误码率和高比特速率的调制格式。(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2年07期)

光载射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5G时代的到来,通信业务呈现爆炸式增长,对现有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以及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接入技术要求系统的吞吐量高、带宽大、传输距离远并且接入灵活,单依靠传统单一的接入方式势必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正交频分复用光载射频通信系统(OFDM-ROF)融合了 OFDM调制和光载射频技术的优点,将多路并行的子载波加载到光波上,再通过光纤链路中继发送到远端射频基站,显着提升了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传输速率以及频谱利用率。此外,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加,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带宽已触及瓶颈,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以及降低系统功耗是现代通信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自适应调制技术作为一种常见的动态资源分配技术,在不牺牲系统误比特率的前提下,根据通信环境和用户需求,动态地调整发端的调制方式,实现比特和功率动态地分配,进而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对光载射频系统中进行滤波器组技术和自适应调制技术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光载射频链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信噪比参数模型,优化了 OFDM-ROF自适应传输系统;在研究光载射频系统中滤波器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滤波器组的光载射频传输方案;在研究传统通信系统中经典比特、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调制的低复杂度动态功率资源分配算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光载射频通信系统链路模型研究与设计。在研究光载射频系统中非线性调制和无线信道对信号的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联合信噪比参数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OFDM-ROF自适应调制传输系统。2)多载波光载射频系统中滤波器组技术的研究。在研究多载波光载射频系统中滤波器组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 OFDM-ROF传输系统替代方案。该方案利用OQAM+PPN替换OFDM中调制解调模块,并分析了替代方案的频谱、功率带外衰减以及误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QAM-OFDM系统实现更大的带外衰减,更大程度上利用了有限的频谱资源,同时在同一信道条件下,随着信噪比的增加,具有更好抗误码性能。3)光载射频系统中动态功率资源分配技术研究。在研究通信系统中经典比特、功率分配算法的基础上,根据联合信噪比参数,结合子载波分组技术,提出了基于子载波分组的联合自适应调制算法。通过搭建联合仿真平台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增大,使用基于子载波分组的联合自适应调制算法相比于未采用自适应调制算法的系统,误码性能降低10-100倍;同时,相比于传统的P.S.Chow、Fisher算法,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而其误码性能只是略微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载射频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于振声.光载射频通信系统中电光调制器偏压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刘崇鑫.光载射频系统中动态功率资源分配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3].宗康.天基光载射频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17

[4].范友强.光载射频系统及其线性化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

[5].刘畅.光载射频28GHz高速模块与系统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刘玲.光载射频系统中高效频率变换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

[7].宗康.无线光载射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8].闻和,陈宽桐,郑小平,张汉一,周炳琨.基于压缩脉冲载波的远端上变频光载射频系统[J].中国激光.2014

[9].杨波.新型光电振荡器及其在光载射频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

[10].易湘,岳鹏,刘增基,陈耿.无线光载射频通信系统误码率性能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2

标签:;  ;  ;  ;  

光载射频系统论文-于振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