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曳天线论文-韩志韧,刘勇,罗志清,韩熙玥,吴江浩

拖曳天线论文-韩志韧,刘勇,罗志清,韩熙玥,吴江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拖曳天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拖曳天线,飞行动力学,瞬态张力,安全性分析

拖曳天线论文文献综述

韩志韧,刘勇,罗志清,韩熙玥,吴江浩[1](2018)在《机载双拖曳天线瞬态动力学及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机载拖曳天线对潜通信系统。天线姿态、受力和天线释放过程的干扰问题是该系统动力学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根据真实机载拖曳天线系统建立瞬态(含释放过程)的双天线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载机、天线及稳定锥参数对天线张力的敏感性及影响规律;选取适当的天线释放方式,从天线张力及释放过程双天线是否干扰的角度对系统安全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长、短天线全过程最大瞬态张力影响较明显的四个参数均为V、C_D、d和L。为尽量减小张力,对于长、短天线均可减小d、L、C_D和V来实现。对于天线释放过程,选择盘旋释放更有利;所研究算例条件下,载机盘旋状态下长短天线释放不产生严重的不利干扰。(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5期)

樊文生,张世田,韩逍菲[2](2015)在《基于波导理论的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辐射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甚低频波导理论推导了机载拖曳天线辐射场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横磁波与横电波的高度增益,并分析了其随拖曳天线高度波动起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拖曳天线辐射场随天线高度、天线倾角、接收方位角的变化特性.文章研究结果对机载拖曳天线的研制、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朱四华,李建华,胡昊,林洪文[3](2014)在《水下拖曳天线横向振动诱发的电磁噪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下磁场与电场天线横向振动诱发的电磁噪声在长波通信电磁噪声中占主导地位,直接影响收信深度和通信质量.针对此问题,建立了天线的横向振动模型,导出了天线的随机振动响应,分析了磁场与电场天线横向振动诱发电磁噪声的产生机理及特性,并给出电磁噪声的仿真结果和分析.研究结果为拖曳天线设计和水下电磁噪声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陈佳佳[4](2013)在《基于FEM的机载VLF单/双拖曳天线电磁辐射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拖曳天线分为单拖曳天线和双拖曳天线,单拖曳天线由一条长天线组成,总长度为波长的一半;双拖曳天线(DTWA)由一条短天线(STWA)和一条长天线(LTWA)共同组成,长短天线总长度为波长的一半。本文基于有限元算法(FEM),建立机载VLF单/双拖曳天线系统模型,仿真比较单/双拖曳天线的电磁辐射特性,从而得出双拖曳天线的性能优于单拖曳天线的性能,为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3年10期)

郑小洪,韩维,贾忠湖,郭卫刚,张原[5](2013)在《机载拖曳天线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拖曳天线在空中的构型及垂直度是检验天线能否正常发射甚低频信号的主要依据,是设计人员必须着重考虑的因素。通过对其运动状态及其受力进行分析,建立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动力学模型。针对其稳态动力学模型,运用Newton-Raphson迭代进行求解,计算出了天线垂直构型和天线的张力分布情况。通过与AD报告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证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是可信的。最后分析了空气系数和天线末端质量对天线垂直构型和天线张力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飞行力学》期刊2013年03期)

郑小洪,韩维,贾忠湖[6](2013)在《风作用下机载拖曳天线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风作用下的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动力学模型并给出了一种适合该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根据微元法推导建立在风作用下的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是一个复杂的偏微分方程组。利用微扰动方法将偏微分方程组转化为一个常微分方程组和一个简单的偏微分方程组,针对转化后的偏微分方程组,采用Galerkin方法进行离散求解。在相同的条件下,仿真结果在频率和幅值上与飞行测试结果相吻合,表明所建动力学模型是可信的。最后,以南海海域(110E,20N)2009年的平均风速轮廓为背景,研究了风作用下的拖曳天线动力学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风的作用下,天线以及天线末端锥袋会发生大幅振动,通过控制载机的倾斜角可以在一定程度控制天线及天线末端锥袋的振动。(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贾忠湖,郑小洪,侯志强,韩维[7](2012)在《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非线性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拖曳天线力学特征和控制是对飞机对潜通信系统进一步深入论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其中振动分析是其动力学特征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其运动状态及其受力进行分析,建立了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动力学模型。针对模型复杂的非线性和耦合性,在考虑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旋转平衡时构型的基础上,采用Galerkin法研究求解了甚低频天线末端锥袋的非线性振动。研究表明:在一阶模态截断下,利用多尺度摄动方法,当ω1:ω2:ω3近似等于2:2:1、1:1:2、1:1:1时,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发生内共振;在特定的飞行状态下,其水平面面内的两个振动会发生内共振,而垂直方向则不会,因此不会对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的垂直度产生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郑小洪,侯志强,韩维,贾忠湖[8](2012)在《基于Galerkin法的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拖曳天线运动状态及其受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其动力学模型;针对模型复杂的非线性和耦合性,在考虑天线旋转平衡时构型的基础上,采用Galerkin法研究求解了其末端锥袋的非线性振动。通过仿真并对多阶Galerkin方法截断求解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Galerkin方法求解时的收敛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在无风条件下,拖曳天线的末端锥袋振动不会对机载甚低频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郑小洪,侯志强,韩维,李冀鑫[9](2012)在《甚低频拖曳天线的稳态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甚低频(Very low frequency,VLF)拖曳天线力学特征和控制是飞机对潜通信系统进一步深入论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对其稳态动力学研究是进行甚低频拖曳天线力学特征和控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对载机盘旋时甚低频天线运动状态及其受力进行分析,应用牛顿定律建立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稳态动力学模型。运用打靶法对其稳态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分析载机速度、倾斜角和天线末端锥袋质量对天线末端锥袋量纲一半径和天线垂直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阻力系数较小时,在一定的倾斜角和载机飞行速度范围内其垂直度和天线末端量纲一半径存在多值情况,会导致拖曳天线系统的不稳定;在一定的阻力系数下,减小飞机速度,增加载机的倾斜角,能够提高甚低频拖曳天线的垂直度;单一增加天线末端锥袋质量来提高垂直度是不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11期)

吴龙刚,苏东林,陈佳佳,武南开[10](2011)在《半空间中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电磁辐射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半空间中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电磁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有限元算法建立了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半空间全波仿真模型,利用边界条件模拟了海面半空间环境,深入分析了海面半空间环境对于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辐射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整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长短比,优化了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的输入阻抗、辐射效率等设计参数,该研究结果与美国海空军发展中心公布的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信性,对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的设计及应用具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11期)

拖曳天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甚低频波导理论推导了机载拖曳天线辐射场的计算公式.计算了横磁波与横电波的高度增益,并分析了其随拖曳天线高度波动起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拖曳天线辐射场随天线高度、天线倾角、接收方位角的变化特性.文章研究结果对机载拖曳天线的研制、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拖曳天线论文参考文献

[1].韩志韧,刘勇,罗志清,韩熙玥,吴江浩.机载双拖曳天线瞬态动力学及安全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8

[2].樊文生,张世田,韩逍菲.基于波导理论的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辐射场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5

[3].朱四华,李建华,胡昊,林洪文.水下拖曳天线横向振动诱发的电磁噪声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4

[4].陈佳佳.基于FEM的机载VLF单/双拖曳天线电磁辐射特性仿真[J].数字通信世界.2013

[5].郑小洪,韩维,贾忠湖,郭卫刚,张原.机载拖曳天线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飞行力学.2013

[6].郑小洪,韩维,贾忠湖.风作用下机载拖曳天线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航空学报.2013

[7].贾忠湖,郑小洪,侯志强,韩维.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非线性振动分析[J].应用力学学报.2012

[8].郑小洪,侯志强,韩维,贾忠湖.基于Galerkin法的机载甚低频拖曳天线振动分析[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2

[9].郑小洪,侯志强,韩维,李冀鑫.甚低频拖曳天线的稳态动力学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

[10].吴龙刚,苏东林,陈佳佳,武南开.半空间中机载甚低频双拖曳天线电磁辐射特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拖曳天线论文-韩志韧,刘勇,罗志清,韩熙玥,吴江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