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采样论文-王琛

二次采样论文-王琛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采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

二次采样论文文献综述

王琛[1](2019)在《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样在继电保护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合理的采样方案对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目前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采样通用设计方案均有其优点及不足,需要优化其设计方案。本文探讨了智能变电站的采样方案,研究了采样方式对继电保护整组动作时间的影响,提出了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优化设计方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23期)

吴彦卓,张洋[2](2019)在《某地面采样设备二次电源模块硬件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某地面采样设备的供电部分需求,采用隔离式单电源DC-DC模块DPBL16-W24S5和DPE75-24S12芯片,设计了一种将外部供电电压27 V分别转换成5 V/12 V的二次电源,解决了供电电压不匹配的问题。设计了电源转换的硬件实现电路,给出了详细的电路设计原理图。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了PCB设计,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能。最后设计实验通过对输出电压进行了实际测量,总结分析了测试结果。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此电源转换电路具有稳定的输出电源电压以及稳压精度。(本文来源于《光电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赵英男,刘鹏,赵巍,唐降龙[3](2019)在《深度Q学习的二次主动采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深度Q学习的一种方式是深度Q网络(Deep Q-networks, DQN).经验回放方法利用经验池中的样本训练深度Q网络,构造经验池需要智能体与环境进行大量交互,这样会增加成本和风险.一种减少智能体与环境交互次数的有效方式是高效利用样本.样本所在序列的累积回报对深度Q网络训练有影响.累积回报大的序列中的样本相对于累积回报小的序列中的样本更能加速深度Q网络的收敛速度,并提升策略的质量.本文提出深度Q学习的二次主动采样方法.首先,根据序列累积回报的分布构造优先级对经验池中的序列进行采样.然后,在已采样的序列中根据样本的TD-error (Temporal-difference error)分布构造优先级对样本采样.随后用两次采样得到的样本训练深度Q网络.该方法从序列累积回报和TD-error两个方面选择样本,以达到加速深度Q网络收敛,提升策略质量的目的.在Atari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用经过二次主动采样得到的样本训练深度Q网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江卫良,陆源,郑作伟,郝后堂,马营[4](2015)在《基于二次插值算法的采样值保护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采样值保护存在动作模糊区大、定值不易整定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二次插值算法的采样值保护算法。该算法利用二次插值算法来生成虚拟的过零点采样值,计算数据窗内满足动作条件的时间和数据窗时间的比值,进而将该比值和内部定值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作为保护主判据。该算法在不提高微机保护装置采样率的前提下,能大幅提高采样值保护的动作门槛精度,消除动作模糊区的影响。软件仿真和样机试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5年16期)

郭俊锋,岳秀超,魏兴春[5](2015)在《基于二次测量的曲面反求自适应采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叶片CAD模型未知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二次测量的曲面反求变弧长自适应采样方法。通过叁坐标测量机测量反映叶片曲面形状的关键几何要素,重构曲面初始模型;基于初始模型获得的叶片曲率信息,确定采样方向和进给方向;基于变弧长自适应采样方法,使用叁坐标测量机对叶片采样;基于获得的采样点坐标信息,反求出CAD模型。通过模拟仿真试验,在采样点数目能够准确反映曲面曲率的情况下,相对于采用等弧长、等弦弧比、等弦弧差自适应采样方法,采用变弧长自适应采样方法的曲面拟合精度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5年07期)

郑堂,李世平,程双江,邬肖敏[6](2015)在《为检测微弱周期信号对二次采样随机共振相关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二次采样随机共振中涉及到的重要参数采样频率和二次采样频率,结合理论推导与仿真,得出了这两个参数对系统输出效果的具体影响,同时分析了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提出了这两个参数选取的方法,为更好地应用二次采样随机共振检测微弱周期信号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潘必超,曹彪,张瑾,何圣华,余杭[7](2013)在《高压静电除尘欠阻尼态二次电压采样滤波电路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欠阻尼状态下的静电除尘高压主回路在火花放电时会产生二次侧电压震荡现象,该震荡信号内包含的时域和频域特征一方面是系统运行状态和故障分析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震荡的强度却会对信号采样造成影响。对该震荡信号的过滤处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了消除该电压震荡对控制器信号采样的影响,提高高压静电除尘控制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针对除尘本体固有电气特性基于特征时频参数分析的滤波电路设计方法。经过电场实验检验,该方法有效降低二次电压震荡对信号采样质量的影响,大幅降低火花误判的可能性,明显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3年27期)

李英明,马国红,闫志辉,周水斌[8](2013)在《一种用于变电站二次屏柜的温湿度采样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变电站中二次屏柜温湿度采样控制的需求,在相应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开发中,结合相应的温湿度传感器,使用I2C接口的A/D采样芯片LTC2305对传感器传送的直流模拟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并采用一定的滤波算法,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使其采样精度控制在0.5%以内。另外,针对温湿度等状态模拟量进入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传送的要求,结合相应标准,详细分析了GOOSE报文中浮点数的编码方法及其发送机制,同时,提出了一种通过设置变化量门槛的方法,来减轻状态模拟量通过GOOSE上送网络时对网络通信性能造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3年02期)

李君婷,杨东凯[9](2011)在《CBOC信号处理中的二次采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信号捕获跟踪运算量,针对Galileo信号CBOC调制提出了一种新的CBOC信号处理中的二次采样算法。分析了CBOC信号调制方式及功率谱密度,介绍了CBOC信号二次采样算法,提出了CBOC信号处理二次采样方法的处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CBOC信号处理中的二次采样算法可以实现信号的CBOC解调,降低了运算量并简化了Galileo接收机的捕获跟踪设计。(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1年12期)

赵桂铭,张晓斌,郑先成[10](2011)在《基于MPC5554的飞机二次配电设备多路采样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以32位PowerPC微控制器MPC5554为核心的飞机二次配电设备的结构和功能,介绍了MPC5554中eQADC(增强型序列模数转换)模块的工作机制。针对MPC5554进行多路模拟信号采样数据存取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eDMA辅助完成多路采样的方法,并以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为平台对多路采样实时任务进行了设计。飞机地面电网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够实时准确采集多路信号,并显着提高了主CPU的效率。(本文来源于《机电一体化》期刊2011年08期)

二次采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某地面采样设备的供电部分需求,采用隔离式单电源DC-DC模块DPBL16-W24S5和DPE75-24S12芯片,设计了一种将外部供电电压27 V分别转换成5 V/12 V的二次电源,解决了供电电压不匹配的问题。设计了电源转换的硬件实现电路,给出了详细的电路设计原理图。利用Altium Designer软件进行了PCB设计,具有更高的抗干扰性能。最后设计实验通过对输出电压进行了实际测量,总结分析了测试结果。电路测试结果表明,此电源转换电路具有稳定的输出电源电压以及稳压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采样论文参考文献

[1].王琛.50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采样方案优化设计[J].科技风.2019

[2].吴彦卓,张洋.某地面采样设备二次电源模块硬件电路设计[J].光电技术应用.2019

[3].赵英男,刘鹏,赵巍,唐降龙.深度Q学习的二次主动采样方法[J].自动化学报.2019

[4].江卫良,陆源,郑作伟,郝后堂,马营.基于二次插值算法的采样值保护新算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

[5].郭俊锋,岳秀超,魏兴春.基于二次测量的曲面反求自适应采样方法研究[J].机械制造.2015

[6].郑堂,李世平,程双江,邬肖敏.为检测微弱周期信号对二次采样随机共振相关参数的研究[J].计量学报.2015

[7].潘必超,曹彪,张瑾,何圣华,余杭.高压静电除尘欠阻尼态二次电压采样滤波电路的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

[8].李英明,马国红,闫志辉,周水斌.一种用于变电站二次屏柜的温湿度采样方案[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3

[9].李君婷,杨东凯.CBOC信号处理中的二次采样方法[J].无线电工程.2011

[10].赵桂铭,张晓斌,郑先成.基于MPC5554的飞机二次配电设备多路采样的设计[J].机电一体化.2011

标签:;  ;  ;  

二次采样论文-王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