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席恒,任行

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席恒,任行

导读:本文包含了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养老,养老保险,养老金制度,责任分担

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席恒,任行[1](2018)在《养老金制度责任分担模式的分野与选择:实践模式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金制度是各类养老保险责任主体,包括政府、雇主和个人之间通过责任分工形成的合作机制。基于对合作过程中养老资源分配与责任分担标准认识的不同,形成了自由主义、合作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3种的价值取向。以自由主义为特征的养老金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有美国﹑智利﹑新加坡等,其养老金缴费中个人(或个人与企业)承担主要责任,国家仅承担最基本的有限保障责任;以合作主义为特征的养老金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有英国﹑法国等,其养老金缴费中个人﹑企业与国家的缴费费率差异不大,体现了各主体养老保障责任承担的均等化;以社会民主主义为特征的养老金模式的代表性国家有日本﹑瑞典等,其养老金缴费一般呈现各主体按比例差别缴费的特点,体现出养老保障责任共担的特征,这一模式更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主义价值取向。我国养老金制度需要以国家责任为依托,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水平,降低养老金缴费率,延长缴费年限,延迟退休年龄;以企业责任为助力,积极发展职业年金与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责任为抓手,支持私人养老金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拓展与产品开发,以使养老金制度的责任分担更趋合理。(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鲁全[2](2015)在《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兼论名义账户改革在中国的不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金制度模式是体现代际关系的财务机制与体现风险承担主体的给付方式之间的搭配组合。养老金模式的选择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因素、相关利益群体需求以及制度内在财务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在当前我国的养老金改革的背景下,名义账户制在设计上的激励性难以为参保者所接受,预期效果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名义账户制度还丧失了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无法应对长寿风险,也不利于社会团结互助,不是当前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合适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海波[3](2009)在《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模式选择与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联合国《经济、社会、文化公约》第9条规定“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的实施成为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标志,而养老保障则是社会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设计优良的养老金制度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作用。事实上,自1889年德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公共养老金计划后的100多年来,世界上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养老金制度,而政府无一例外地承担了养老金制度的设计和推行职责,特别是由政府举办的公共养老金计划更是满足社会成员老年基本生活需要的最可靠的保证。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今,全球公共养老金制度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在巨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下对现有的公共养老金制度进行大幅度调整;另一方面是大量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加快建设本国的公共养老金制度体系。虽然各国的具体改革内容差异颇大,但各国改革的目标都是类似的,即要建立一个与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金体系,以改善国内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体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进步,并促进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我国自1951年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以来,为了不断地适应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其公共养老金制度也经历了多次的调整,最终于1997年,在参照别国方案和世界银行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现行养老金制度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后发现,虽然体制设计的初衷很好,但养老金体系运行的困难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了制度设计者的最初预期,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在运行中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使得现行的养老金制度模式逐步陷入窘境。是继续沿用原来的改革思路,采用给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和缴费确定型积累制相结合的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还是改弦易辙,变为完全的缴费确定型积累制或者完全的给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还是借鉴欧亚六国的经验转为尝试名义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目前成为我国决策者和学术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在考察世界各国在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设计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不同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的运行机理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国情,对我国公共养老金最优制度模式的选择和设计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详尽考察全球性公共养老金制度的相关研究及改革状况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继而重点分析了不同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而考察我国在改革公共养老金制度时的最优模式选择,并根据具体国情设计出最为适宜的改革路径,提出系统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本文正文部分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提出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并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具体的研究设计。第二章为本文的文献回顾部分,系统回顾了关于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问题的国内外代表性研究文献,考察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从而为研究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的选择和具体建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第叁章为制度背景分析,集中考察了全球及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发展与模式现状,以便为下文深入考察我国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提供现实背景和研究依据。第四章,深入考察了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的运行机理,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并比较了不同养老金制度模式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包括对国民储蓄、劳动力供给和收入再分配的影响,以及在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效应上的差异。第五章,对不同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并分析我国现行统账结合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基本原因,进而建立理论模型分别对缴费确定型积累制、给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和名义缴费确定型现收现付制,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重要结论。第六章,结合国外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改革的相关经验及我国的具体国情,深入探究最适宜我国国情的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并设计制度转轨路径和具体的制度细节。第七章为结束语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此外,还就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做了简要说明。(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期刊2009-03-01)

欧阳春辉[4](2008)在《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模式和层次选择的地区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模式和层次选择地区差异问题,从经济差异和人口年龄结构差异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利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分析,将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模式和层次选择按地区差异分成五类。(本文来源于《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刘江军[5](2007)在《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养老金制度目标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国际上叁种成功的养老金制度的比较,对我国养老金制度的目标模式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即在保留统筹账户的基础上,做实个人账户,并对个人账户资金采取私人分散管理的方式,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机制。以期实现提高制度效率和控制风险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特区经济》期刊2007年08期)

亦卓[6](2005)在《拉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亦卓)由拉美所刘纪新副研究员主持的院重大课题(B类)“拉美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研究”日前结项。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正面临着一场无声的挑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感受到冲击(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期刊2005-03-22)

春泓[7](2004)在《养老金制度应选择怎样的筹资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选择了部分积累的制度模式,但是,个人账户的空账运行实际上更富现收现付的色彩,养老金隐性债务的危机也日益凸显。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应选择怎样的筹资模式和路径?叁位着名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报》期刊2004/09/09)

伊志宏[8](2000)在《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的几个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镇职工的养老金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的。经过 2 0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前期的改革 ,在90年代中期确立了目前的以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金为主体、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自愿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养老保障制度。但近年来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过(本文来源于《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期刊2000年03期)

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养老金制度模式是体现代际关系的财务机制与体现风险承担主体的给付方式之间的搭配组合。养老金模式的选择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因素、相关利益群体需求以及制度内在财务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在当前我国的养老金改革的背景下,名义账户制在设计上的激励性难以为参保者所接受,预期效果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名义账户制度还丧失了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无法应对长寿风险,也不利于社会团结互助,不是当前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合适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1].席恒,任行.养老金制度责任分担模式的分野与选择:实践模式与价值取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2].鲁全.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兼论名义账户改革在中国的不可行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

[3].张海波.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模式选择与完善[D].南开大学.2009

[4].欧阳春辉.我国农村养老金制度模式和层次选择的地区差异[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5].刘江军.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养老金制度目标模式选择[J].特区经济.2007

[6].亦卓.拉美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模式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

[7].春泓.养老金制度应选择怎样的筹资模式[N].中国老年报.2004

[8].伊志宏.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的几个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0

标签:;  ;  ;  ;  

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文-席恒,任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