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研修论文-蒋立兵,季春晓

反思性研修论文-蒋立兵,季春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思性研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思性实践,教师工作坊,过程模型,教师培训

反思性研修论文文献综述

蒋立兵,季春晓[1](2018)在《反思性实践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过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坊研修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研究发现工作坊普遍存在着研修动机不高、内容脱离情境、研修行为被动、研修效果欠佳等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师教育的实践取向。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在反思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性实践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关注教学的实践情境、提倡反思与实践的互动融合,为我们有效开展教师工作坊提供了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对反思性实践经典理论和工作坊研修常见模式的梳理,系统分析了反思性实践的过程要素和教师工作坊的活动环节,提炼出反思性实践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的过程构件包括:实践经历、问题梳理、提炼主题、提供脚手架、案例观摩、多重反思、表达交流、概念重构、行动方案、行动实践、行动结果、假设检验、知识生成。基于此,构建了反思性实践视域下的教师工作坊研修过程模型,并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幼儿评价"专题为例设计了工作坊研修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化教育》期刊2018年11期)

陈欣,许桂芬[2](2015)在《探索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研修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教师研修模式也发生着变革。本文探索通过"教学现场"的教师研修模式,以具体学科教学课例为载体,组建由导师和参研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一系列临床教学研究式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反思、行动中应用教育教学理论诊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性思维能力及专业成长内驱力。为此,要了解参研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努力追求研修目标"求同"与"求异"之间的和谐;以"开、示、悟、入"理念设计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本文来源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期刊2015年09期)

单慧璐,刘力[3](2015)在《反思性实践视域下的名师工作室:研修理念、原则与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教师教育整体呈现"技术兴趣"的背景下,名师工作室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隐忧,即教学风格趋同、偏重依赖名师以及来自工作室成员的研究稀少。新课程宣告了教师专业形象的转变,即从"技术熟练者"走向"反思性实践者"。这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也需实现从"技术理性模式"到"反思性实践模式"的演进。名师工作室与新课程相伴而生,是一个公共的反思空间与实践场域,旨在帮助教师成长为反思性实践者。为回归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旨趣,我们尝试以反思性实践为视点,重新审视名师工作室的研修理念、研修原则与研修过程。(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5年12期)

詹明静[4](2011)在《教师研修经验的积累与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与研修报告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而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随着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人(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期刊2011年11期)

刘桂林,童云飞,吴雄熊[5](2011)在《论高职教师反思性研修》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教师反思性研修是指高职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自觉研修,主动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教育活动形式,具有专业自觉凸显等特点。高职教师反思性研修要以理论为依据,明确研修内容,在研修方法和形式上寻求突破创新,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本文来源于《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反思性研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的同时,教师研修模式也发生着变革。本文探索通过"教学现场"的教师研修模式,以具体学科教学课例为载体,组建由导师和参研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开展一系列临床教学研究式研修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反思、行动中应用教育教学理论诊断、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性思维能力及专业成长内驱力。为此,要了解参研教师实践性知识水平,提高教师教育者的专业素质;努力追求研修目标"求同"与"求异"之间的和谐;以"开、示、悟、入"理念设计研修活动,促进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思性研修论文参考文献

[1].蒋立兵,季春晓.反思性实践视域下教师工作坊研修过程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

[2].陈欣,许桂芬.探索培养“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研修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

[3].单慧璐,刘力.反思性实践视域下的名师工作室:研修理念、原则与过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5

[4].詹明静.教师研修经验的积累与专业发展——反思性教学与研修报告的视角[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1

[5].刘桂林,童云飞,吴雄熊.论高职教师反思性研修[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

标签:;  ;  ;  ;  

反思性研修论文-蒋立兵,季春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