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葛英丽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66700

【摘要】目的:研究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于术后开始重点实施个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则给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3d、1个月后的生活质量(QOL评分)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3天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比术后1天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3天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功能评分中,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感,利于恢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脑出血;生活质量;肢体功能;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继而引发导致一系列的细胞、脑组织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生理病理变化,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脑疝从而导致死亡[1-2]。有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患脑出血疾病的每10万人之中约有60-80人,死亡人数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而急性脑出血则死亡率更高[3]。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肢体功能恢复的程度以及更好的护理方式,护理工作人员一直在努力。脑出血最为常见的原因为高血压,长期的高血压或者是过高的血压会导致患者脑部出现血管破裂。本文主要探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43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5岁;实验组患者40人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分布在42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两组患者手术方法、术后治疗方法相同。在护理方面,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1、心理护理。准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患者的接受程度、性格习惯、理解能力、需求性等多方面出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制定护理方案。鼓励其与外界多接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术后护理术后72小时内,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应避免剧烈运动,每2h翻身一次;健侧卧位时,患者胸前放好枕头,使肩前伸,肘伸直,手心向下;下肢稍弯曲,放在健腿前。多做肢体按摩,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力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术后3-10天,加大上肢抬起,左右转动、外展内收等被动运动。术后3周,进行离床活动。首次离床时,应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缓缓站起,不能操之过急。

1.4疗效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该量表是有世界卫生组织研制的,用于测量个体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的国际性量表[4]。肢体功能评判方法采用了Barthel评分法:日常生活能基本自理的患者,大于60分评为良,如稍有部分功能障碍者,且稍加依赖的,分数为41分至60分,评为为中,对于完全依赖者,无生活自理者,分数为41分,评为为差。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平均值±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P<0.05时,说明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后,除宗教信仰外,观察组生活质量5个维度及总体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SAS)情况评分比较见表3

3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发病于中老年人,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继而引发导致一系列的细胞、脑组织的神经功能缺陷和生理病理变化,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脑疝从而导致死亡[5]。在现代医学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早点进行康复及护理干预,能更好的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达到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有效的降低致残率,也能通过激励患者,积极的参与日常生活训练,更好的加强患者的自信心与主动性,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对患者不仅仅要尽早的介入康复训练,而且患者及患者家属要紧密的配合,持之以恒,让患者最大限度地同归道社会中。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并可有效提高院外依从性。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临床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负性反应、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贯彻了整体护理的概念,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最佳的护理方法,提高医护照顾品质。在医疗管理上,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监控患者的行为动态及生命体征,可提高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及主动性,有针对性地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警惕护理风险,及时反馈,有助于降低护理风险[6]。

参考文献:

[1]杨文明,李庆利.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1):944-946.

[2]贾建平主编.神经病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4.

[3]陈洪霞.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J].现代养生,2015,02:94.

[4]方积乾,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J].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9-53

[5]杨文明,李庆利.活血化瘀法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1):944-946.

[6]林海燕,何茉莉,董爱淑,等.综合护理干预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J].海峡学,2010,22(12):225-226

标签:;  ;  ;  

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肢体功能恢复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