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云南发展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650000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对于居住的环境与条件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工民建筑主要以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主,其具有优良的性能,因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并基于此探讨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以保障工民建筑工程质量。

关键词: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工程施工技术,不仅仅在大型的交通设施工程建设以及工民建筑规划方面均有重大应用,其是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基础保障,必须要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把握要点,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

1.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混凝土不但是工民建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材料。科学合理的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于工民建施工,不但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工民建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而且还能大大的降低施工成本。作为工民建施工技术的核心内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已在我国建筑行业被普遍的应用,在施工技术、施工理论、材料选择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和进步,不断的提高了我国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水平和能力。但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该技术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当今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施工人员施工技术水平和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质量,严重影响了工民建整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能。因此,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施工方式的选择与处理

根据建筑物结构及要求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式,通常情况下,大体积建筑物一般采用二次振捣和分层浇筑的方法;多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竖向方式进行浇筑,先浇筑柱子,再浇筑板和梁,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剪力墙浇筑一般采用分段浇筑的方式,提前设置好施工缝并做好振捣,确保混凝土与钢筋充分融合,增强其承载力;灌桩基浇筑时尽量要一次性浇筑完成,从四角向中间进行浇筑,要注意墙角部分的浇筑要完全坐在底部基础,这样才能使整体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力。浇筑之前,要根据施工计划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尤其要做好模板、保护层、钢筋、预埋件等工作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浇筑时要采用合理的浇筑技术,切实加强施工控制,从而保证建筑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

2.2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原材料质量高低决定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其中水泥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最关键的材料,必须要控制好采购和入库的复检环节,确保水泥质量完全合格后才能进行使用;在对于砂石、骨料的选择上,要选用级配良好的石灰岩、花岗石、辉绿岩等碎石或碎卵石作为粗骨料;选择质地坚硬的河砂或人工砂作为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的选择要使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剂,这样可以辅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各种材料严格选用后,在具体施工中,还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出现意外情况时,要及时采取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提高混凝土质量。

2.3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拌制

通常情况下,要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配良好的方式来确定最佳的配合比,试配时,要根据设计强度的要求,尽量的减少水泥使用量,还要保证水化热符合要求。经过大量试验得出,水泥使用量应该严格控制在450kg/m,避免建筑出现较大裂缝。而混凝土拌制通常还需要掺杂一些外加剂、粉煤灰等,因为要严格控制这些掺加剂的比例,所以必须要有专人进行配比,并且每槽的混凝土搅拌时间控制在30min。混凝土通常可以达到上千立方米,更为大型的工程可能会达到上万立方米,因此,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尽量进行集中拌制,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商品混凝土。

2.4混凝土材料的运输

在施工中,应用搅拌机运输混凝土材料。在混凝土材料运输的过程中,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所以施工技术人员需要落实有效的对策,从而避免混凝土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要尽可能地缩短混凝土材料的运输时间,若是混凝土材料运输时间较长,混凝土材料很可能发生初步凝结状况,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卸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延长工民建建设周期。为了避免这种不良情况的发生,施工技术人员在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对材料进行搅拌,避免混凝土材料出现初步凝结的情况。

2.5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如何释放水热化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内部设置循环冷水水管是一项十分有效的技术。在浇筑施工前,我们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提前安装好冷水水管,且必须在浇筑前测试水管是否有漏水的现象,以防漏水对浇筑质量产生影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时时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并根据温度调节通水循环的速度,以减少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在夏季施工时,应采取遮阳或者喷洒水雾以降低环境温度。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浇筑前应详细计算安排分块、分层浇筑次序、流向,严格控制混凝土入模的温度,在振捣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插入深度及移动距离,严防漏振或者过振,保证振捣密实;在混凝土振捣完成后,还应进行收面处理,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收面处理必须把握时机,收面不能太早,太早的话混凝土尚未凝固,此时并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收面也不能太晚,收面的同时应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处理。在整个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充足的人力、物力,保证混凝土的准时供应,确保不留冷缝。

2.6施工技术创新

现阶段,我国很多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都是借鉴国外技术发展形成的,自主研发和创新度远远不能满足工民建实际要求。国内建筑部门、建筑机构和建筑技术研究部门以及各个高校,必须根据工民建发展趋势,组织并鼓励人员创新,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还要在实际施工中积累并总结经验,在长期实践中,提出合理化意見,不断寻找技术和解决方案。

2.7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天气炎热干燥时,混凝土水分蒸发后会形成脱水,混凝土表面出现细微裂缝,从而使混凝土的粘合力和强度降低,因此必须做好养护工作。其养护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小面积混凝土浇筑养护时间还短些,通常为半个月左右。施工人员要根据温度、空气湿度等的变化来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给混凝土营造适宜的环境。例如,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差大于20℃时,要及早搭建防护棚,根据温度情况来采取适宜的调温方法,进行合理养护。当模板拆除后,要在混凝土表面包裹一层塑料薄膜,从而保证混凝土早期的增长强度。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近些年来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对于工民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决定性意义,上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于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希望能够对工民建筑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与城市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包喜庆.工民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及创新[J].住宅与房地产,2016(06):220.

[2]王兆新.工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材料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5):259.

[3]王惠娟.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及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99-100.

[4]温丽敏.简议如何控制好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239.

标签:;  ;  ;  

浅谈工民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