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张颖,刘军艳

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张颖,刘军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冠词,非语言,二语习得研究,语言接口

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刘军艳[1](2015)在《语言模块与非语言模块对英语冠词习得的交互作用——评《语言接口视角下的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各地交流的层次越来越分明,人们对于交流沟通的中介——"Second Language"第二语言的学习也越来越深入,一系列优秀的语言学研究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随着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有关"组块"——chunk一词的提出,语言开始了"language chunks"的研究模式,同时开启了冗长的语言模块与非语言模块的研究史。英语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它所包含的各种属性词中,英语冠词因其短小但意义深厚成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必修课的内容。那么语言模块与非语言模块(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36期)

杨梅[2](2013)在《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概念迁移现象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概念迁移假设框架内调查中国学习者如何判断名词短语单一性语义特征并进一步选用英语冠词。文章通过"可接受程度判断"和"书面访谈"任务收集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对名词短语单一性语义特征的判断呈现出差异,学习者在母语背景下形成有关名词短语在联想语境中单一性特征的固有概念,来自母语的概念迁移会影响学习者选用英语冠词。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概念迁移角度解释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替代型误用。(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2013年03期)

林立红[3](2011)在《二语习得中英语冠词省略的语义句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习得者的L1冠词参数与L2英语冠词的[(definite]参数不同,二语习得者就可能在L2英语参数和其L1冠词参数之间建立起对应的语义句法关系,导致L2英语冠词的省略或变异。如果L1缺乏冠词系统,习得者还会把L1中的某些词汇性语类(如量词)与L2英语功能语类DP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语义上的对应关系,这意味着习得者的L2英语冠词系统缺乏不可解特征[uF],与本族语者冠词系统的大脑表征有质的差别,这导致L2英语冠词的省略或变异。即使习得者内部语法中已经建立了相应的[uF]特征,L2英语句法中也不一定有显性的冠词标注。语境中的冠词标注还要受冠词所在的句法语境(包括语义和语用)因素的制约。(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张一帆[4](2010)在《关于两种英语冠词二语习得框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强制选择提取任务,选择两个框架对Ionin等人提出的“冠词波动理论”进行验证,旨在深入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冠词语义特征的情况。本研究先对Ionin等人提出的冠词选择参数框架(限定性和特指性)进行了验证。同时,作为对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的进一步细化,本研究还对Ko等人提出的冠词选择参数框架(特指性和局部性)进行验证。Ionin等认为在普遍语法的框架下,母语没有冠词的二语学习者在习得冠词时,会在限定性和特指性两个语义值之间波动。Ko等认为二语学习者在习得冠词时,会在特指性和局部性两个语义值之间波动,局部性会比特指性更为显着。本实验结果表明,在Ionin等人提出的冠词选择参数框架中,母语为中文的二语英语学习者的冠词参数没有被正确地设置。因此他们的冠词选择在限定性和特指性两个值之间波动。Ionin的理论得到了本研究的支持。在Ko等人提出的冠词选择参数框架中,学习者的冠词选择却没有在特指性和局部性两个值之间波动,学习者倾向于依赖特指性来决定冠词的使用。因此,Ko的理论没有得到本研究的支持。在论文的讨论部分,我们讨论了本研究所涉及的叁种冠词语义参数的关系,对参数和各框架的结构之间的联系展开了详细讨论。同时,我们还讨论了“预设”和语义参数之间的潜在联系。最为重要的是,我们讨论了母语为中文的二语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冠词语义特征的各种情况,讨论了可能造成中国二语英语学习者冠词选择波动的各种原因,包括母语迁移以及定语从句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9-01)

柯应根,李长生[5](2010)在《二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冠词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和瑞典大学生语料库分析冠词的使用频率。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和瑞典学生冠词出现频率依次为A/An﹤The﹤0,但是瑞典学生使用叁类冠词总量要比中国学生大,在定冠词上表现最为明显;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冠词时,错误率和英语水平呈正相关,英语水平越高错误越少;口语和书面语存在明显差异,口语中冠词的错误率要远大于书面语中出现的错误;中国学生在习得冠词时出现的错误率要大于瑞典学生,具体表现为在零冠词上中国学生和瑞典学生差异最大,不定冠词最小,定冠词居中。(本文来源于《池州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周保国[6](2010)在《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与成人认知学习风格不同可以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差异。此前的研究主要关注语际间的影响,研究焦点集中在二语语音习得方面。研究对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经验调查结果显示,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在语法习得中也存在。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母语与目的语之间,也出现于目的语语内知识发展过程中。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成人二语习得者倾向于采用同化的手段来处理输入,这种认知学习风格对过渡语知识的发展可产生阻碍作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2期)

杨梅[7](2009)在《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历史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回顾了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介绍了目前国外最新的冠词习得研究理论:波动假说、音韵迁移假说和句法错析假说。文章旨在通过这样的全面回顾和介绍,了解目前英语冠词习得研究的特点与不足,同时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明确下一步研究方向,促进国内冠词习得研究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杨梅[8](2009)在《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的交互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冠词替代型误用,即英语二语学习者在有定名词短语语境中使用不定冠词a(n)替代定冠词the或在无定名词短语语境中使用the替代a(n)的误用,一直是英语二语习得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研究的回顾显示,一方面,英语冠词语义特征和语境因素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决定了英语冠词使用,另一方面,传统研究主要从语义和语篇角度入手分别揭示导致冠词误用的语义和语境因素,对这些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却重视不够,更忽略了这种交互对英语冠词选用可能造成的影响。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探讨英语冠词语义特征和与之相关的语境因素如何交互作用并影响英语冠词二语选用及习得。本研究把交互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因素间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的过程”。在涌现论框架下我们提出,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由含有众多因素(elements)和主体(agents)的子系统组成,英语冠词的二语选用和习得是这些主客体因素相互影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关注语义特征子系统和语境因素子系统内部和相互间在不同层面的交互作用及其对二语学习者冠词选用和习得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有如下叁个:研究问题1:中国学习者如何理解英语冠词的语义特征?各种语义特征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学习者掌握英语冠词语义知识?研究问题2:中国学习者是否知道如何根据相关语境因素判断英语冠词语义特征?各种语境因素如何交互作用影响学习者语境敏感度?研究问题3:语义特征和语境因素如何交互作用影响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选用?为回答以上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两项实验:强制选择性产出和可接受程度判断。两个实验分别从语言产出和语言理解方面收集相关数据。实验1主要考察:(1)特指性(specificity)语义特征如何影响中国学习者正确认识英语冠词在有定性(definiteness)基础上区分the和a(n)的语义特点;(2)语境因素如ESK(explicitly stated knowledge,明确陈述性知识)和背景知识如何影响学习者对有定无定特征的判断;(3)前述语义特征和语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冠词选用。55名中级英语水平受试及14名本族语者参加了实验1的强制选择测试及冠词选用原因的书面调查,结果表明,特指性语义特征和语境因素ESK共同显着影响冠词选用,而且学习者对特指性语义特征过渡依赖。此外,学习者对决定有定无定语义值的单一性(uniqueness)特征足够敏感,但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单一性特征判断错误,由此产生的对冠词选用的影响大于ESK。实验2主要考察:(1)在语言理解中,学习者对英语冠词特指性和有定性语义特征的敏感程度是否与语言产出时有所不同;(2)不同的语境因素如何影响学习者对名词短语单一性特征的判断;(3)蕴含性(panitivity)语义特征对学习者正确认识英语冠词语义特征的影响。65名中级英语水平受试和27名本族语者参加了实验2的可接受程度判断测试,结果表明,特指性语义特征和蕴含性语义特征对英语冠词理解均有一定程度影响,但特指性语义特征对英语冠词理解的影响不如对冠词产出的影响大。进一步调查12名较低水平受试的结果显示,特指性语义特征影响冠词理解的强度受二语水平制约,低水平受试更容易因为特指性特征的不同而错误接受冠词误用。此外,受试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对单一性特征的判断有差异,既显示出其对语境特征的不同敏感程度,又突出了语境因素对语义特征判断的影响。本研究的主要发现被归纳为英语冠词选用和习得的交互阐释,即:(1)英语冠词所涉的各种语义特征交互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者正确习得英语冠词语义知识;(2)和语义特征相关的语境因素交互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者对语境效用的敏感程度;(3)英语冠词语义特征和相关语境因素交互作用并影响二语冠词选用和习得。通过探讨不同语义和语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对英语冠词习得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对涌现理论在语言和语言习得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实证基础,做出了一定贡献,另一方面则对英语冠词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揭示了英语冠词替代型误用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在英语冠词教学中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并重、产出训练和理解训练共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9-03-01)

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概念迁移假设框架内调查中国学习者如何判断名词短语单一性语义特征并进一步选用英语冠词。文章通过"可接受程度判断"和"书面访谈"任务收集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对名词短语单一性语义特征的判断呈现出差异,学习者在母语背景下形成有关名词短语在联想语境中单一性特征的固有概念,来自母语的概念迁移会影响学习者选用英语冠词。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概念迁移角度解释中国学习者英语冠词替代型误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参考文献

[1].张颖,刘军艳.语言模块与非语言模块对英语冠词习得的交互作用——评《语言接口视角下的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2].杨梅.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概念迁移现象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2013

[3].林立红.二语习得中英语冠词省略的语义句法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张一帆.关于两种英语冠词二语习得框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

[5].柯应根,李长生.二语学习者习得英语冠词的对比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

[6].周保国.成人认知学习风格对二语习得信息处理的影响——来自中国学生英语冠词习得的证据[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7].杨梅.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研究:历史与现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

[8].杨梅.英语冠词二语习得的交互阐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标签:;  ;  ;  ;  

英语冠词二语习得论文-张颖,刘军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