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诗歌论文-刘德刚,夏晨光

辽代诗歌论文-刘德刚,夏晨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辽代诗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辽代,契丹人,诗歌,特色

辽代诗歌论文文献综述

刘德刚,夏晨光[1](2018)在《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辽代文学、诗歌发展状况入手,从表达方式、题材、文风等方面剖析辽代契丹人诗歌特色,得出辽代契丹人诗歌虽宗法唐宋但其文风刚劲豪放、自成一格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2018年01期)

于为[2](2012)在《辽代诗歌中东北狩猎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作为一个由北方契丹族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创作并流传下了不少诗文。由于辽代所设的五京中,上京、中京、东京都在东北,加之辽代的"捺钵"制度,使得契丹贵族统治者、包括诸大臣、外国或外族来使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在东北地区。就辽代的东北诗歌而论,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活动于东北地区的契丹贵族统治者、仕辽文人、宋朝使者所创作的诗歌以及反映契丹社会生活的民间歌(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06期)

黄鸣[3](2010)在《宋初诗歌诸体与辽代诗风》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宋初诗歌中的晚唐体和白体对辽代诗风的影响,认为隐逸心理是晚唐体和白体被辽代士人接受的主要心理基础,讽谏题材和浅易自然的风格是接受的主要内容,并认为辽、宋间文学的单向交流和辽代士人的政治选择压力是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修新宇[4](2009)在《论辽代帝后——萧观音诗歌的艺术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历史上辽王朝立国210年,历十帝,其中四帝一五叁后妃的诗歌传世。其中在后妃的诗作中,萧观音的创作代表着较高的艺术水平。她的诗作不仅数量多,而且体式丰富,有五律、七绝、词、骚体等诸种体式。适应内容的需要,诗的风格也不同,有的雄放粗犷,气势壮阔,颇具帝王气象;有的哀婉缠绵,低回幽怨,极富婉约之风格。(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姜馨丽[5](2008)在《辽代诗歌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人建立的封建王朝。一般认为辽诗因循模仿唐诗宋韵,简单、粗糙,亦无独立创新可言。因此,在我国多部文学史、诗歌史着作中谈及辽诗时或只字不提,或寥寥数语,对辽代诗歌并没有给予应有评价。笔者认为辽诗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诗歌文化的辉煌、宏大,体现了北方民族海纳中原文化,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是诗歌史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前人已有成果,以《全辽金诗》中收录的142首辽代诗歌(包括残诗)为写作依托,对辽代诗歌进行系统的观照,重点突出辽代诗歌所特有的民族性、地域性特征,以及对辽代作家群体的归类分析,力图把握辽代诗歌的整体风貌,展现其特有的风采。论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辽代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部分论述辽代诗歌中所特有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性特征。第叁部分把作家群体归类分析。据统计,辽代诗人大约有百余位,文章重在从皇室诗人、僧道诗歌、辽代的汉人歌诗叁方面进行研讨。最后一部分论述辽代诗歌在诗歌史上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8-05-01)

胡建次[6](2007)在《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在体裁运用上,辽诗直承唐而下,几乎唐代各种体裁诗皆备;二是从诗人而言,辽代诗歌创作多方面受容了白居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风,从诗作传统而言,则着重受容了唐人边塞诗传统和晚唐诗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郝庆云[7](2001)在《汉家诗韵辽国声——辽代诗歌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认为辽诗因循模仿唐宋诗韵 ,简单、粗糙 ,无独立创新可言。因此 ,在我国许多文学史 ,诗歌着作中谈及辽诗时或寥寥数语 ,或只字不提 ,对辽代诗歌没有给予应有评价。其实不然 ,辽诗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诗歌文化的辉煌 ,宏大、丰富了唐宋诗韵的风采 ,体现了北方民族海纳中原文化 ,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范。本文拟从辽代诗歌的发展阶段及诗人群体的组成对其加以介绍 ,以期引起对辽诗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01年06期)

张晶,张桴[8](1997)在《雄浑清刚的漠北之音——辽代诗歌风貌及其文化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代的诗歌创作,在一般的诗史中不太为人们所重视,似乎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对它们的了解、研究也颇嫌不足。其实,从中华诗史的发展来看,辽诗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它们既受唐宋诗歌的影响、滋养,同时也有唐宋诗所无法掩抑的精光异彩。它们既勃发着北方民族禀自草原大漠的浑(本文来源于《古典文学知识》期刊1997年06期)

张晶[9](1992)在《不应忽视的辽代诗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诗歌史上,辽诗的地位似乎过于微黯,极少进入研究者们的视域之内。人们也好像不情愿把辽诗作为中国文学传统的正宗看待,因而在文学史教材上,辽诗的篇幅就少得再可怜不过了。这除了辽诗的成就确实无法与唐诗、宋诗相提并论这个客观原因之外,对辽诗的缺乏了解,恐怕是重要的主观因素。诚然,辽诗留存至今的数量确乎很少,总共只有70余首,但它们却反映着一个完整的朝代的文学风貌。而且,从更为广阔的意(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1992年02期)

陈述[10](1986)在《辽代的诗歌词曲与小说戏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诗歌词曲(一)作家作品和唐宋影响诗歌词曲在契丹文学领域是有基础的。本族传统和中原因素的结合,形成了他们的一种新风格。本族传统豪放自然;中原因素即唐诗规格。尤其统和以后影响更多,圣宗曾亲译《白居易讽谏集》,自云“乐天诗集是吾师”。由于南北通好,信使往还,增加了更多的接触学习机会。后期作品,显得更加成熟。宋人学唐诗,但宋诗和唐诗不同,这是大家公认的。辽人学唐也学宋,但他们仍有自己的风格。由辽初到圣宗,已经有些诗(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1986年01期)

辽代诗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辽代,作为一个由北方契丹族建立起来的割据政权,创作并流传下了不少诗文。由于辽代所设的五京中,上京、中京、东京都在东北,加之辽代的"捺钵"制度,使得契丹贵族统治者、包括诸大臣、外国或外族来使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在东北地区。就辽代的东北诗歌而论,流传至今的主要有活动于东北地区的契丹贵族统治者、仕辽文人、宋朝使者所创作的诗歌以及反映契丹社会生活的民间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辽代诗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德刚,夏晨光.辽代契丹人诗歌文学特色刍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

[2].于为.辽代诗歌中东北狩猎文化研究[J].芒种.2012

[3].黄鸣.宋初诗歌诸体与辽代诗风[J].民族文学研究.2010

[4].修新宇.论辽代帝后——萧观音诗歌的艺术特点[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5].姜馨丽.辽代诗歌探论[D].兰州大学.2008

[6].胡建次.辽代诗歌创作中的唐诗接受[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

[7].郝庆云.汉家诗韵辽国声——辽代诗歌简介[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

[8].张晶,张桴.雄浑清刚的漠北之音——辽代诗歌风貌及其文化基因[J].古典文学知识.1997

[9].张晶.不应忽视的辽代诗歌[J].文史知识.1992

[10].陈述.辽代的诗歌词曲与小说戏剧[J].文史哲.1986

标签:;  ;  ;  ;  

辽代诗歌论文-刘德刚,夏晨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