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设计方法论文-赵启铎,舒乐新,何永志

分离设计方法论文-赵启铎,舒乐新,何永志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学设计,中药化学,提取分离方法

分离设计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赵启铎,舒乐新,何永志[1](2019)在《中药化学课程中的一般方法教学设计探讨——以第二章“提取分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学设计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分析学情和课程性质后进行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文章以中药化学第二章一般提取分离方法章节为例,对教学设计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09期)

翟慧珊[2](2019)在《提高光催化载流子分离效率方法的设计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愈发迫切,而环境与能源问题是阻碍社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自1972年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可以光解水产生清洁能源氢气,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凭借其绿色环保、直接利用太阳光驱动等优势在之后几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非常有潜力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目前光催化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光催化分解水、光催化降解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等,具体至生活层面则是涉及空气和水体净化、果蔬保鲜、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较低的光催化效率严重影响光催化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影响光催化效率的因素有半导体的光吸收、晶体结构、比表面积、晶粒尺寸和载流子分离效率等。目前,半导体的光吸收、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晶粒尺寸等,已经可以通过能带结构改性、改进实验条件和方法来解决,所以载流子分离效率成为了制约光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何采用有效手段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提高光催化效率进而加快大规模应用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负载贵金属、掺杂、构建异质结叁种有效手段来促进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得到高效率的光催化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背景以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然后介绍制约光催化技术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构筑高效光催化剂的几种有效途径进行总结,引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采用负载贵金属的方法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纯的氧化锌降解乙烯效率非常低,采用光致还原及退火方法,合成出金、银分别负载的氧化锌,实验数据表明,单一金属负载的Au/ZnO和Ag/ZnO的降解效率分别是纯ZnO的17.5和26.8倍,说明负载贵金属确实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光催化效率。我们又对贵金属进行改性,合成出双金属合金负载的AuAg/ZnO,发现样品循环稳定性很好,且降解效率是纯ZnO的94.8倍,而表明贵金属Au和Ag特有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以及合金中Au和Ag的协同效应,可以共同促进电子转移、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从而大大提高降解乙烯的效率。该工作得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光催化材料,提出了双金属合金用于光催化降解乙烯的新思路。第叁章,主要介绍采用半导体掺杂的方法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首先制备出Fe掺杂的W03,研究了 Fe的掺杂浓度对于光催化降解乙烯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掺杂Fe确实可以提高WO3的降解乙烯活性,这是因为W03纯品在光照下容易自身得电子被还原,影响光催化活性。当Fe3+掺入WO3的晶格后,由于Fe3+/Fe2+的还原电位比W6+/W5+更正,因此在光照条件下,Fe3+比W6+优先捕获电子,增大了 W03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也可以避免W03自身得到电子被还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Fe掺杂的WO3上负载Pt,将电子转移到Pt上,进一步增加了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此方法得到的Pt@Fe-W03降解乙烯效率在可见光下相比纯的W03提高了 3.3倍,更重要的是,此催化剂Pt@Fe-W03稳定性非常好,光催化循环9次测试后,活性依然可以完全保持。第四章,主要介绍采用构建异质结的方法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用水热法得到Z型g-C3N4/WO2.72异质结,由于Z型异质结特殊的电子转移方式,增大了载流子分离效率。实验发现,g-C3N4/WO2.72异质结的产氢活性是纯g-C3N4的4倍左右。此后,我们在中间分别置入3种电子导线:碳量子点(CQDs)、氧化石墨烯(RGO)和纳米氧化铟锡颗粒(ITONPs),置入电子导线后得到的g-C3N4/ITO/W02.72、g-C3N4//RGO/W02.72、g-C3N4/CQDs/WO2.72产氢活性分别是纯 g-C3N4的10倍、13倍、24倍。通过构建异质结和置入电子导线,都可以促进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是提高光催化活性的可靠手段。第五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9)

杨国泰[3](2019)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素磁分离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10 mL体系磁分离装置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备受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注。在诸多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一直是各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点。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如平板培养法、酶联免疫法等,因存在检测周期长、费时费力、灵敏度低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测中对快速检测的需求。因此,开发新型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尤为迫切。凝集素是一类与食源性致病菌具有强亲和力的蛋白质,相较同为蛋白质、在食源性致病菌分离和检测领域应用较为成熟的抗体而言,具有成本低、易于制备和保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和快速检测。本文以麦胚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作为识别分子,结合“二步法”磁分离技术对食品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富集,并通过胶体金显色、选择性培养、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等方法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检测。为了使建立的磁分离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本研究设计了专门用于10 mL体系的磁分离装置,为食品微生物检测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保障。各章节内容分述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凝集素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第二章:建立了基于WGA的“二步法”凝集素磁分离(Lectin-magnetic separation,LMS)结合胶体金显色系统裸眼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研究中首先将生物素化的WG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使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携带上生物素,随后加入链霉亲和素(Streptavidin,SA)修饰的磁性纳米粒子(Magnetic nanoparticle,MNP)与生物素结合,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富集分离。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对PBST中浓度为3.5×10~0-3.5×10~5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效率高于90%,对生菜加标样本中低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3.5×10~0-3.5×10~3 CFU/g)也有较好的分离效果(高于80%)。该方法以WGA作为细菌的识别分子,且采用“二步法”提高反应效率,大大降低磁分离成本,结合胶体金显色系统,实现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检测。PBST和生菜加标样本中的最低检测限分别达到3.5×10~0 CFU/mL和3.5×10~1 CFU/g。该研究证实了WGA的细菌识别能力及其在磁分离技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体现了“二步法”LMS在提高反应效率、降低检测成本方面的明显优势。第叁章:建立了基于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介导的SA暴露“二步法”LMS方法,结合选择性培养、PCR和TMB显色等叁种特异性检测方法实现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该方法采用PEG作为介导分子将SA偶联到MNP表面,有效提高了“二步法”磁分离体系中SA和生物素的结合效率,使MNP的用量降低了37.5%。该磁分离方法对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效率高于90%,具有优越的分离效果。通过选择性培养、PCR和TMB显色等方法实现了对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检测。结果显示,叁种检测方法操作简便,且分别适用于不同灵敏度和检测时间要求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BP培养基选择性培养法能在15 h内检测到3×10~0 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PCR法检测周期为4 h,灵敏度达到3×10~2 CFU/mL;TMB显色法检测周期仅为2小时,最低检测限为3×10~5 CFU/mL。本研究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果汁加标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结果显示,所建立的叁种特异性检测方法对果汁加标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效果良好,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四章:为使磁分离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设计了一款10 mL体系磁分离装置。该磁分离装置分离效果好、结构合理稳定、存放及使用方便。该磁分离装置的设计思路为:分析实验中MNP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永磁材料,按照实际使用需求合理设计外观结构,最后验证所设计磁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经过合理评估,本研究选用钕铁硼永磁材料作为磁分离装置的磁场来源,在永磁材料两侧设置离心管孔位用于磁分离。该磁分离装置能够实现对MNP的快速分离,应用于致病菌的磁分离时能够在4 min内分离出10 mL体系中95%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且该装置结构合理稳定、存放及使用方便,能够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样品的检测需求。(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7)

丁菲,李除夕,周颖,莫冬萍,郭立玮[4](2019)在《基于“绿色设计”理念的中药制药膜分离工艺选择原则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绿色制造的中药制药工艺路线设计,亦称"绿色设计",其目的是极小化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协调优化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制药分离工艺技术与药物绿色制造息息相关,"环境、性能和成本"叁大要求和成熟度、分离技术原理是制药分离工艺绿色设计的基本要素,"清洁工艺"可降低原料及能源耗损,切合"预防优于治理"的理念,也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以构建膜与树脂技术系统集成为例,介绍中药制药工艺绿色设计具体实施方案,对中药制药分离工艺设计的技术经济问题开展分析和讨论。(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9年08期)

王茜,周珺[5](2019)在《基于飞机电气分离面EWIS安装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飞机向多电、全电方向发展,用电设备大幅度增加,使得各控制系统之间的电气互联越来越复杂,作为电气互联系统的传输"神经"系统的EWIS数量也随之巨量增加,EWIS几乎遍布飞机的各个角落。这样,EWIS线束穿过电气分离面处的电线连接和密封安装问题日益突出。文中给出了一种线束不间断穿过分离面处的独特密封连接及安装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在国内某型飞机上已成功应用,对线束安装设计和使用维护方面具有极高的技术牵引和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飞机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尹超[6](2018)在《一种满足SKPP标准的分离内核审计方法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足分离内核保护框架(Protection Profile for Separation Kernels,SKPP)的分离内核不仅给安全关键的嵌入式系统的系统服务和应用的创建提供了高健壮性保障,还给信息安全相关策略的执行提供高可靠性支持。满足SKPP标准的分离内核的安全审计系统是构成高可靠性分离内核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系统中任意或所有信息安全相关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再现,通过提供事后追查的手段来保证系统的信息安全。设计出一种满足SKPP的安全审计方法,用于解决分离内核在保证系统安全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安全相关活动进行审计记录并查询的问题,并从审计功能模块的构成、可审计事件的选择、审计信息的构成、审计功能的执行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航空计算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盛瑞卿,陈春亮,邢卓异,白崇延[7](2018)在《一种通用的航天器在轨分离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空间探测任务的多样化和复杂化,利用单个航天器的多舱段实现多任务、多目标探测已成为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舱段分离信号将触发航天器的后续自主控制,直接影响航天器的自身安全和后续任务执行。本文从保证分离信号可靠和分离过程安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典型的分离信号配置与通用的分离信号触发控制逻辑,并建立了航天器在轨分离安全性数学模型。该模型和逻辑控制方法经过仿真分析和实际在轨飞行任务验证,确认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可以作为后续航天任务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深空探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红霞[8](2018)在《钻井液离心机加速分离方法研究及关键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固控设备沉降式卧螺离心机是处理钻井液的重要工艺设备,对于钻井液中加重剂的回收、有害固相的去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可处理固相颗粒粒径小、适应性强、操作简单等优势。但由于钻井液复杂性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会转变参数特性等,使得离心机在处理钻井液时将会有一系列问题产生,如物料分布不均引起的振动问题,物料回流引起的处理量问题以及处理量超载引起的物料堆积等问题。且对比国内外沉降式卧螺离心机发展现状,可知大处理量离心机为离心机的发展大趋势。就以上问题,本文从钻井液进料扩散慢和切向速度滞后等问题着手,通过对理论的分析,改进离心机结构,并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对钻井液离心机进行关键结构优化设计。以期得到沉降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处理量大的沉降式卧螺离心机,且能为离心机结构改进提供一定价值的参考。本文根据沉降式离心机的设计理论,初选设计离心机的模型为LW355-1250,并对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首先,根据离心机设计准则,对离心机转鼓参数进行选择计算。通过转鼓参数,确定进料腔的外径以及壁厚等参数,再对进料腔进行结构设计优选以及对其加速叶轮线型以及线型参数进行选择。通过对进料腔进、出口尺寸大小对流场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到最优进料腔出口长度。对加速装置的加速叶轮进行叶型(圆柱叶片、扭曲叶片和复合叶片)、型线(单圆弧和多圆弧)、曲线参数(进出口直径和进出口安置角)以及叶片数等因素对进料腔内流场的速度、湍流强度的影响的分析对比,对加速装置进行了参数优选,最终得到最优进料腔参数、最优型线和最优叶型。基于圆柱最优叶片形式,对设计几何轮廓叶片作用下的流场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对流体速度、压强等分析,得到最优叶片轮廓。通过对所设计参数下的常规型离心机和加速型离心机作用下的钻井液进行流场分析,并对比其物料分布规律、切向速度变化规律以及分离效率,验证了加速型沉降式离心机的分离性能。且对常规型和加速型离心机对不同参数下物料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加速型离心机对物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运用流固耦合理论,对常规型和加速型离心机的螺旋推料器均进行了结构强度分析,验证了离心机的强度。(本文来源于《西南石油大学》期刊2018-05-01)

戴凤林[9](2018)在《基于控制与业务分离的异构无线网络架构设计与切换过程信令简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为满足用户量、数据量激增所带来的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要求,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对网络架构提出了新需求。本文针对此问题,利用控制与业务分离技术,以打破多制式网络技术壁垒、简化网元交互流程为目标,在异构无线网络架构设计,以及切换流程优化方面取得了成果。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密集部署小区和海量用户所带来的信令频繁交互等问题,本文从异构网络架构优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利用控制业务分离技术,在所提架构中新增中央控制器模块,利用增强的控制能力以及与全区节点的不间断通信来动态维护的全局信息列表来实现跨制式网络的集中管控。控制功能的集中化,也使得各微节点的业务传输更加高效。本文还增强了控制器的通信协议,并设计网元间接口,实现了对蜂窝网和无线局域网的联合管控,使得用户可以无差异的利用不同网络的资源。(2)基于上述架构,本文提出了跨制式小区间用户切换的信令简化方案以及切换算法优化方案。利用全局信息列表,控制器为用户预先调整数据传输路径并确定最优目标网络,在降低了核心网以及用户的交互频繁度、简化了信令流程的同时保证了软切换中数据不中断。此外,针对现网中切换判决条件过于单一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综合多用户多指标、网络侧用户侧同时考虑的最优目标小区切换优化算法,还针对特殊环境下切换触发时间提出了优化算法。最后利用软件仿真验证了所提网络架构可以将跨制式切换信令简化20%,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密集小区的切换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16)

吴久宏[10](2017)在《基于科学方法体悟的教学设计——以“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还原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得出"基因的分离定律"为教学主线,引领学生体悟科学方法的运用,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来源于《中学生物学》期刊2017年10期)

分离设计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愈发迫切,而环境与能源问题是阻碍社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自1972年日本科学家Fujishima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可以光解水产生清洁能源氢气,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凭借其绿色环保、直接利用太阳光驱动等优势在之后几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非常有潜力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清洁能源生产技术。目前光催化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光催化分解水、光催化降解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光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等,具体至生活层面则是涉及空气和水体净化、果蔬保鲜、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较低的光催化效率严重影响光催化技术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影响光催化效率的因素有半导体的光吸收、晶体结构、比表面积、晶粒尺寸和载流子分离效率等。目前,半导体的光吸收、晶体结构、比表面积和晶粒尺寸等,已经可以通过能带结构改性、改进实验条件和方法来解决,所以载流子分离效率成为了制约光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何采用有效手段提高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对于提高光催化效率进而加快大规模应用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负载贵金属、掺杂、构建异质结叁种有效手段来促进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得到高效率的光催化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简要介绍了光催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背景以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然后介绍制约光催化技术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构筑高效光催化剂的几种有效途径进行总结,引出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采用负载贵金属的方法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纯的氧化锌降解乙烯效率非常低,采用光致还原及退火方法,合成出金、银分别负载的氧化锌,实验数据表明,单一金属负载的Au/ZnO和Ag/ZnO的降解效率分别是纯ZnO的17.5和26.8倍,说明负载贵金属确实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光催化效率。我们又对贵金属进行改性,合成出双金属合金负载的AuAg/ZnO,发现样品循环稳定性很好,且降解效率是纯ZnO的94.8倍,而表明贵金属Au和Ag特有的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以及合金中Au和Ag的协同效应,可以共同促进电子转移、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从而大大提高降解乙烯的效率。该工作得到了高活性高稳定性的光催化材料,提出了双金属合金用于光催化降解乙烯的新思路。第叁章,主要介绍采用半导体掺杂的方法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首先制备出Fe掺杂的W03,研究了 Fe的掺杂浓度对于光催化降解乙烯效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掺杂Fe确实可以提高WO3的降解乙烯活性,这是因为W03纯品在光照下容易自身得电子被还原,影响光催化活性。当Fe3+掺入WO3的晶格后,由于Fe3+/Fe2+的还原电位比W6+/W5+更正,因此在光照条件下,Fe3+比W6+优先捕获电子,增大了 W03中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也可以避免W03自身得到电子被还原。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在Fe掺杂的WO3上负载Pt,将电子转移到Pt上,进一步增加了电子和空穴的有效分离。此方法得到的Pt@Fe-W03降解乙烯效率在可见光下相比纯的W03提高了 3.3倍,更重要的是,此催化剂Pt@Fe-W03稳定性非常好,光催化循环9次测试后,活性依然可以完全保持。第四章,主要介绍采用构建异质结的方法提高载流子分离效率。用水热法得到Z型g-C3N4/WO2.72异质结,由于Z型异质结特殊的电子转移方式,增大了载流子分离效率。实验发现,g-C3N4/WO2.72异质结的产氢活性是纯g-C3N4的4倍左右。此后,我们在中间分别置入3种电子导线:碳量子点(CQDs)、氧化石墨烯(RGO)和纳米氧化铟锡颗粒(ITONPs),置入电子导线后得到的g-C3N4/ITO/W02.72、g-C3N4//RGO/W02.72、g-C3N4/CQDs/WO2.72产氢活性分别是纯 g-C3N4的10倍、13倍、24倍。通过构建异质结和置入电子导线,都可以促进电子空穴的有效分离,是提高光催化活性的可靠手段。第五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分析讨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设计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1].赵启铎,舒乐新,何永志.中药化学课程中的一般方法教学设计探讨——以第二章“提取分离”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2].翟慧珊.提高光催化载流子分离效率方法的设计与探索[D].山东大学.2019

[3].杨国泰.金黄色葡萄球菌凝集素磁分离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10mL体系磁分离装置的设计[D].南昌大学.2019

[4].丁菲,李除夕,周颖,莫冬萍,郭立玮.基于“绿色设计”理念的中药制药膜分离工艺选择原则与方法[J].中草药.2019

[5].王茜,周珺.基于飞机电气分离面EWIS安装设计方法研究[J].飞机设计.2019

[6].尹超.一种满足SKPP标准的分离内核审计方法的设计与实现[J].航空计算技术.2018

[7].盛瑞卿,陈春亮,邢卓异,白崇延.一种通用的航天器在轨分离设计方法[J].深空探测学报.2018

[8].王红霞.钻井液离心机加速分离方法研究及关键结构设计[D].西南石油大学.2018

[9].戴凤林.基于控制与业务分离的异构无线网络架构设计与切换过程信令简化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10].吴久宏.基于科学方法体悟的教学设计——以“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为例[J].中学生物学.2017

标签:;  ;  ;  

分离设计方法论文-赵启铎,舒乐新,何永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