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程表论文-孟之知

初中课程表论文-孟之知

导读:本文包含了初中课程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课程表,课程表编制,课程结构,新课程改革

初中课程表论文文献综述

孟之知[1](2009)在《长春市初中课程表的编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程表是国家理想课程变成学校显示课程的中介,可以集中体现新课程充分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颁布与实行,怎样编制一张面向初中学生的课程表?这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一张新的课程表既是新课程的一种产物,也是新课程面向学生的一种标志。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要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而且要首次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等问题,因此,能否为初中学生编制一张既能反映新课程精神又能真正为学生服务的课程表,是一件意义重大且十分紧迫的事情。如果学校没有能力为初中学生编制一张合适的课程表,那么,专家们所说的如此众多的现代课程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个学生设计课程、课程要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课程应体现选择性等,都将成为无法变成现实的课程口号。本文主要研究初中课程表如何合理编制的问题,整体上是从课程表的历史演变入手结合我们实际的调研结果,提出合理编制初中课程表的建议。本文共叁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表的基本原理,包括课程表相关概念的界定、初中课程表编制的功能、课程表的历史考察以及其现代探索四个方面。第二部分通过对长春市初中课程表编制情况的整体研究的介绍和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呈现出长春市初中课程表编制的情况。第叁部分主要从课程表编制的理念、课程表编制的原则、课程表编制的人员与方法以及课程表编制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初中课程表合理编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9-06-01)

卫平民[2](1990)在《淮南煤矿10所中学初中叁年级一周课程表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抽查了淮南煤矿10中学初中叁年级1周课程表。按国家教委规定初中升学考试各门功课满分数除以10计算作为每节课计分标准。每节数学12分,语文、政治、英语各10分,物理、化学各5分,生理卫生、自习各3分,体育、美术、音乐等非必考课各计2分。把10分课程表换成数字课表,再按课程表顺序对应地计算每节课总分测得综合课程表(见附表)。(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医》期刊1990年04期)

初中课程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抽查了淮南煤矿10中学初中叁年级1周课程表。按国家教委规定初中升学考试各门功课满分数除以10计算作为每节课计分标准。每节数学12分,语文、政治、英语各10分,物理、化学各5分,生理卫生、自习各3分,体育、美术、音乐等非必考课各计2分。把10分课程表换成数字课表,再按课程表顺序对应地计算每节课总分测得综合课程表(见附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初中课程表论文参考文献

[1].孟之知.长春市初中课程表的编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卫平民.淮南煤矿10所中学初中叁年级一周课程表调查[J].中国校医.1990

标签:;  ;  ;  ;  

初中课程表论文-孟之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