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背景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生态背景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济南新绿豪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园林设计需满足功能要求,具有艺术品位,也应遵循生态的原则。这就要求要从环境的保护,生态的平衡等等出发,按照科学的原理做好生态园林,为城市的绿化做好准备。本文从生态主义视野的角度讨论了城市园林生态设计策略。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策略

1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问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园林设计策略

2园林设计中的生态学理论

2.1多样性的应用

从生态学自身进行分析,复杂发生态系统结构,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极强,有利于使动态平衡保持稳定状态。因此多样性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可在绿地使用以及物种应用方面实现。对园林绿地使用,应保证园林空间的适应性及利用率。例如,道路路侧的绿地可增加穿行、休闲、交流、锻炼等使用功能。而物种应用方面,设计过程中需注意对乡土生物与生境多样性的保持与维护,为植物创造更多的生境条件,如微地形的创造,既能为耐荫、荫生、喜阳的植物以及其他旱生或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也使园林整体的视觉效果更加优美。

2.2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体现的主要是物种与物种、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应保证生物生长环境良好。具体方式可为:首先,植物的选择与配置需科学、合理,根据植物自身特点设置功能健全的复层群落结构,从而实现植物间的互相补充以及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园林绿地中应保证生物流的畅通,使生物生态位各得其所,如将连通绿地,或在道路两侧设置生物迁移通道等。

2.3生态平衡原理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4食物链原理

生态学中,食物链是指以能量和营养物质为纽带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所需的物质要从外部输入,也产生废弃物,形成以物质为纽带的“食物链”。园林设计中,对废弃物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新的价值,重新纳入城市的“食物链”中,同时也需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可采用“加链”和“减链”方法。

2.5水景设计理念

水体在园林中是最为活跃的构景要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设计无疑是重中之重。塑造出具有时代特征,反应现代人的审美要求,满足功能需要,符合环境生态安全并且节约资源、经济适用的“作品”。我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创造法则,在园林设计中建造符合生态美学、和谐、健康的水体景观。

3提高生态园林的设计策略分析

3.1加强树种的配置

配置花木时,可以选择一些颜色鲜艳,对比度强的植物,例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到秋季可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这些植物作为景观都十分合适,树木与花的结合,可以延长观赏期,同时也增加了景色的层次感。四季常绿的植物也具有相当的观赏价值,可以选择一些颜色对比较大的其它植物作为配合,效果也会更好。植物之间的配合将就层次感、注意要有不同颜色的搭配。进行植物设计时要考虑各季节的花、叶色彩的搭配要均衡或有侧重点。如在华北地区春季观赏的主要植物连翘、榆叶梅、桃树等,布置植物群落时要注意在春季重点观赏的区域及特点。到夏就又是另外一种配置。再有就是有的植物在多个季节会有不同的观赏效果,如紫叶李在春季开花为粉红色,在夏秋季节主要的观赏它的紫红的树叶的颜色。

3.2绿量方面

近年来许多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来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这必将有力推动我国生态园林的发展。要尽可能地保持较大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它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平面上要有一定的面积,二是立面上要有复层的结构,来提高绿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藤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符合植物生态特性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来增加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它生态功能的发挥。

3.3规划方面

要科学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讲,一般分为5个规划层次,即系统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这里说的是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此外,在建设中,要根据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生态量和系统的恢复力,要符合人与自然的比例关系,符合当地环境与自然群落特点,符合自然的演变与更新的规律。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

3.4加强生态功能设计

采用合理的自然管理和人工辅助管理,实现有效化的人们生活空间的控制。综合自然相关因素,加深绿地面积的控制,保证合理的通道贯穿。加深综合性绿地发展过程控制,实现有效化的建设过程生态网络分析,有效的改善生态功能中的相关基础性建设,保证合理的生态结构管理,实现有效化的光合作用效果。加强合理的防风护沙治理过程,实现生态效益的综合管理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加深群落设计,对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不断的改善园林景观建设过程。通过对城市的不同特点分析,合理的重视生态设计中的相关美学特点,防止缺乏问题的情况,在设计的综合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园林文化管理,综合自然生态规律和实际人文内涵完成有效化的生态功能认识和控制,实现审美观念的合理性,生态环境艺术的综合性,加深园林设计过程中的相关过程,实现多设计、多角度、多绿化、多人文的多种创意空间管理,实现多色彩、多综合活动效果的空间认识过程。

4结论

生态园林设计的根本目标就是将环境的破坏力降到最低甚至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开展园林的设计,让生态这一理念不但深入到园林设计中,更主要的是让人们具有这一意识,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师应合理运用生态原则,促进园林设计工艺的不断进步,使生态效益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祁玮.现代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分析探讨[J].价值工程,2010(36).

[2]鲁敏,徐晓波,李东和.风景园林生态应用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0101:14-42.

标签:;  ;  ;  

生态背景下的园林设计策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