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龙逶

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龙逶

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4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中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共15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组对比研究,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将其分为A、B、C、D组,共4组。A组35例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B组41例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C组39例患者接受齐拉西酮治疗,D组37例患者接受阿立哌唑治疗。对比四组治疗8周后的精神状况评分及药物副反应情况。结果:经统计4组患者治疗信息后,A组、B组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况各维度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C组、D组,P<0.05;且4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自愈,但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无差异性,P>0.05。结论:目前临床中所主要采用的4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症状均具有明显控制、缓解作用,且安全性都相当,故可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综合实际情况选取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效果;安全性

精神分裂是一类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及诱因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多在青壮年时期渐进性起病或亚急性起病,且随着症状发作频次的不断增加,患者可由最初情感、思维障碍等症状逐步发展至行为、意识障碍,为患者精神退化或残疾的发生埋下隐患,且记性期间患者均存在较为严重的妄想、思维障碍,且自控能力低下,具有较强破坏性,故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减轻疾病影响。目前,临床中对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主要采取第二代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主要为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及阿立哌唑四类,且在临床中均具有较好看临床应用效果,但对于4类药品在疗效、安全性方面存在的差异,仍具有较多争议[1]。因此,为观察分析4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中所具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特开展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共152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多组对比研究,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将其分为A、B、C、D组,共4组。4组患者中,男78例,女74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7.51±4.68)岁。4组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指标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经诊断后均符合2007版《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中精神分类诊断标准;患者经PANSS量表测评后,得分均在70分及以上;患者及家属经详解研究内容后均确认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排除对研究中4类所用药物均存在过敏反应者;排除合并严重暴力倾向或自杀倾向者;排除合并担保器质性病变疾病者;排除研究中途自愿脱离研究者;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

1.2方法

A组35例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取欧兰宁片(江苏豪森股份医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2688,5mg/粒)口服治疗,起始服用剂量10mg/天,1次/日,其后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加减药量为10~15mg/天,且药物剂量加减间隔需≥24h。

B组41例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取利培酮片(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09,1mg/片)起始剂量为1mg/日,治疗1周后可根据患者症状变化及耐受增加剂量至2~4mg/日,治疗2周后可将剂量增加至平台剂量4~6mg。可根据治疗期间患者症状改善请款继续调整药量。

C组39例患者接受齐拉西酮治疗,取盐酸齐拉西酮片(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78,20mg/片)口服,初始剂量为20mg/次,2次/日,随餐服用,其后可根据患者病情将逐步增加药量至20~80mg/次,有效剂量。视病情可逐渐增加到一次80mg(四片)、一日二次。为了确保最低有效剂量。

D组37例患者接受阿立哌唑治疗,取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1304,5mg/片)口服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日,治疗1周后则可根据患者症状评估变化逐步增加患者服药剂量至最大剂量30mg/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采用15mg/日治疗维持剂量[2-3]。

1.3观察指标

对比四组治疗8周后的精神状况评分及药物副反应情况。

精神状况评分采用PANSS量表测评,共16项,其中阳性量表阴性量表分值均为7~49分,且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精神状况越不稳定。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在,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精神状况评分改善对比

经统计4组患者治疗信息后,A组、B组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况各维度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C组、D组,P<0.05。见表1。

2.2药物副反应发生率对比

4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自愈,但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无差异性,P>0.05。见表2。

3讨论

药物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的主要治疗手段,特别是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更具积极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经统计4组患者治疗信息后,A组、B组患者经治疗后精神状况各维度评分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C组、D组,P<0.05;且4组患者服药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发生,经对症治疗或停药后均自愈,但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结果无差异性,P>0.05。分析原因:4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分裂急性期治疗中均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药物副反应患者均在治疗期间有效建立耐受,确保持续性治疗下,病情控制、治疗效果的稳定提升[4-5]。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中所主要采用的4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对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症状均具有明显控制、缓解作用,且安全性都相当,故可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综合实际情况选取相应药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宗斌.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29-30.

[2]项琼,王颖婵,朱殿明,卓恺明,王征,徐一峰,刘登堂.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药物治疗前后的脑灰质变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02):203-206.

[3]赵晶媛,黄光彪,顾小静,艾小青,杨淑珍,华婷婷,吕路线.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0):2790-2794.

[4]胡海涛.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急诊药物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8):126-127.

[5]孙绪伟.5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

标签:;  ;  ;  

4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龙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