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李志强,崔立刚,江凌,蒋洁,李水清

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李志强,崔立刚,江凌,蒋洁,李水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声引导,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

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强,崔立刚,江凌,蒋洁,李水清[1](2018)在《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在我院行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的慢性腰痛患者40例,超声引导射频穿刺针置入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并使用X线透视调整针尖位置,行感觉测试。实时超声监测下行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1、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将射频穿刺针置于相应的腰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区域,都可诱发出相应腰神经后内侧支支配区域的感觉反应。介入治疗前40例患者VAS评分(8.9±0.9)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3.7±1.3)分,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3.2±1.1)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药物阻滞与射频毁损治疗慢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田超[2](2016)在《针刀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的入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10具经过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对成年男性腰神经后外侧支及其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探讨导致腰神经后外侧支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及小针刀治疗此症的手术入路特点,尤其是针刀在体表定位及针刀进刀方向选择,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为临床治疗腰椎神经后外侧支神经卡压症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本课题通过对10具经过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确保进入本课题的尸体符合相关标准),仔细观察腰椎旁浅层、深层的肌肉以肌肉的分布、循行特点,以及所支配该肌肉的神经、血管等走行,重点观察腰神经后外侧支深部的行程及其分支分布规律,并测量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长度、横径、纵径,并对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距离体表的深度和其距后正中线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一尸体两侧,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长度、横径、纵径、距离体表深度及距后正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长度为(1.67±0.79)mm,横径为(22.70±6.10)mm,纵径为(3.34±1.32)mm,距离体表深度为(37.59±7.50)mm,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0.20±6.21)mm。(3)通过解剖研究发现,从L1~L3横突的外侧,L3横突投影与肾脏脏器相互重迭,尤其是右侧肾脏,并且观察发现腰神经后外支骨纤维管位于椎旁肌肉(竖脊肌)深面,故针刀入路治疗腰椎疾病一定要把握适当的深度(30.87~45.09)mm,应明确针刀贴近骨纤维管后在进行具体的操作,以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脏器。结论(1)同一尸体两侧,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长度、横径、纵径、距离体表深度及距后正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体表定位,通过解剖可以得知骨纤维的位置在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成18°~26°角的外上方,距离后正中线外(26.71~36.41)mm的交点外侧定位,从L1~L5夹角逐步减小,而距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3)临床针刀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时,要使针刀入口线沿着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长轴,与后中线夹角42°~48°的外下方向,自上而下夹角逐步变小。于上述位点垂直进刀(30.87~45.09)mm深达后外支骨纤维管,使刀口顺骨纤维管长轴方向纵切1~3次,即与深层胸腰筋膜之纤维束垂直方向纵切。(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期刊2016-03-15)

张凯,张为,徐佳欣,张鑫,王海旭[3](2015)在《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对减轻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疼痛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对减轻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疼痛的作用。方法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经影像、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明确,均采用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随机分为A1组(15例)术前1%利多卡因阻滞患侧单节段腰神经后内侧支、A2组(15例)1%利多卡因阻滞患侧相邻双节段、A3组(15例)1%利多卡因阻滞患侧以手术节段为中心相邻叁节段、B组(15例)患侧以手术节段为中心相邻叁节段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析各组腰痛VAS评分(术前、术中、术后3d)、改良Macnab评分、透视次数、通道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和手术满意率。结果 4组术前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A3组术中VAS评分、术后VAS评分、透视次数、通道时间、手术时间低于B组,A3组低于A1、A2组,A2组低于A1组(P<0.05);4组改良Macnab手术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TESSYS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术前应用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可降低患者术中、术后疼痛,利于患者术中配合,减少通道置入及手术时间,且多节段阻滞疼痛减轻明显。(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田超,李艳峰[4](2015)在《针刀入路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神经卡压症的解剖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临床针刀治疗腰神经后外支神经卡压症的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0具成年男性标本解剖观察腰神经后外侧支走行及其通过的腰椎横突背骨纤维管的解剖结构,对腰神经骨纤维管进行了测量。结果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长度为(1.67±0.79)mm,骨纤维管横径为(22.70±6.10)mm,纵径为(3.34±1.32)mm,骨纤维管距离体表为(37.59±7.50)mm,距离后正中线为(30.2±6.21)mm。结论提供的骨纤维管解剖数据对针刀松解术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的安全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5年04期)

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5](2013)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3年12期)

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6](2013)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治疗3周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后愈显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属标本兼治,患者依从性高,疗效确切。(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3年11期)

吴峻[7](2013)在《拨针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腰神经后内侧卡压性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类型。其主要症状是腰部骶棘肌长期僵硬、疼痛、活动受限,稍一劳累或受寒冷即易发作。该病影响人群广泛,临床缺少理想的治疗方法。自2009年下半年起,我科应用拨针疗法,针对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的病理,松解狭窄的骨纤维管,解除对神经的卡压,治疗该类腰痛患者105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近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金泽明,刘伟,阙淑玲[8](2008)在《针刀“可视”松解腰神经后侧支治疗腰腿痛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C臂为导向,将针刀以"可视"的方式松解腰神经后侧支治疗腰腿痛疗效观察。方法:本组60例患者为例,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28岁,中年45岁左右居多,以体力劳动者和工人为主,大部分有外伤史或劳损史,病程较长,患者俯卧位,腹部垫枕,根据患者疼痛和神经节段分布区域,在C臂透视下确定双侧横突根部和上关节外侧交汇处为进针点,常规皮肤消毒,铺无菌洞巾,戴手套,用汉章Ⅰ型3号针刀,先松解关节突部分的关节囊,再松解乳副突沟管,针下有松动感出针刀,针孔按压止血,再用专用针刀术后贴保护针孔,再行腰椎斜扳手法,以助韧带、肌纤维与神经更彻底的分离。结果:经"可视"针刀1—2次左右治疗后,54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一年未见复发,6例子患者症状减轻,有效率100%,治愈率90%。结论:金针刀以"可视"的方式提高了治疗病灶区精确性和安全性,是治疗腰神经后侧卡压所至腰腿痛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8-10-01)

邵珠同,马卫华,刘秀梅[9](2006)在《腰神经后外侧支切断治疗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54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导致慢性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反复发作者需手术治疗。2000年以来,我们对54例本病患者行第叁腰椎(L3)横突切除的同时切断腰神经后外侧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2例,女22例;年龄27~72岁;病程0.5~1(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6年12期)

潘曦东,张玉和,赵超英,贺智,姚班[10](2003)在《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解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为探讨腰神经后外侧支在其行程中是否受压的有关解剖因素。方法 在 2 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走行、分段 ,固定点及与其有关的解剖结构 ;测量了臀上皮神经在出管点及入臀点处的外径 ,并以坐标方法确定体表定位。结果 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行程中有四个段 ,六个固定点 ,臀上皮神经在出管点及入臀点处的直径 T1 2 、L1 - 4 均数分别为 1.2 8mm、1.5 1m m,体表定位在距横坐标下方 13 m m处作一水平线与距纵坐标外侧 62 - 77m m处作两条垂直线的四个交点区域内。结论 在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行程中存在多处受压的解剖因素 ,其中以入臀点处更明显。这为临床治疗臀上皮神经性腰腿痛提供了解剖学基础(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03年02期)

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对10具经过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研究,对成年男性腰神经后外侧支及其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测,探讨导致腰神经后外侧支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及小针刀治疗此症的手术入路特点,尤其是针刀在体表定位及针刀进刀方向选择,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为临床治疗腰椎神经后外侧支神经卡压症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本课题通过对10具经过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尸体进行解剖(确保进入本课题的尸体符合相关标准),仔细观察腰椎旁浅层、深层的肌肉以肌肉的分布、循行特点,以及所支配该肌肉的神经、血管等走行,重点观察腰神经后外侧支深部的行程及其分支分布规律,并测量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长度、横径、纵径,并对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距离体表的深度和其距后正中线的距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一尸体两侧,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长度、横径、纵径、距离体表深度及距后正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长度为(1.67±0.79)mm,横径为(22.70±6.10)mm,纵径为(3.34±1.32)mm,距离体表深度为(37.59±7.50)mm,距后正中线距离为(30.20±6.21)mm。(3)通过解剖研究发现,从L1~L3横突的外侧,L3横突投影与肾脏脏器相互重迭,尤其是右侧肾脏,并且观察发现腰神经后外支骨纤维管位于椎旁肌肉(竖脊肌)深面,故针刀入路治疗腰椎疾病一定要把握适当的深度(30.87~45.09)mm,应明确针刀贴近骨纤维管后在进行具体的操作,以避免损伤周围重要脏器。结论(1)同一尸体两侧,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长度、横径、纵径、距离体表深度及距后正中线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的体表定位,通过解剖可以得知骨纤维的位置在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成18°~26°角的外上方,距离后正中线外(26.71~36.41)mm的交点外侧定位,从L1~L5夹角逐步减小,而距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3)临床针刀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时,要使针刀入口线沿着腰神经后外侧支骨纤维管长轴,与后中线夹角42°~48°的外下方向,自上而下夹角逐步变小。于上述位点垂直进刀(30.87~45.09)mm深达后外支骨纤维管,使刀口顺骨纤维管长轴方向纵切1~3次,即与深层胸腰筋膜之纤维束垂直方向纵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志强,崔立刚,江凌,蒋洁,李水清.超声引导下选择性腰神经后内侧支介入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

[2].田超.针刀疗法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症的入路研究[D].山西中医学院.2016

[3].张凯,张为,徐佳欣,张鑫,王海旭.腰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对减轻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中疼痛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

[4].田超,李艳峰.针刀入路治疗腰神经后外侧支神经卡压症的解剖观测[J].解剖学研究.2015

[5].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

[6].陆军伟,顾春英,薛君平,张新娟.针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30例[J].西部中医药.2013

[7].吴峻.拨针治疗腰神经后内侧支卡压性腰痛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

[8].金泽明,刘伟,阙淑玲.针刀“可视”松解腰神经后侧支治疗腰腿痛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2008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

[9].邵珠同,马卫华,刘秀梅.腰神经后外侧支切断治疗第叁腰椎横突综合征54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6

[10].潘曦东,张玉和,赵超英,贺智,姚班.腰神经后外侧支的解剖学研究[J].颈腰痛杂志.2003

标签:;  ;  ;  

腰神经后外侧支论文-李志强,崔立刚,江凌,蒋洁,李水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