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性原则论文-杨新东,孟胜银,梁放

可控性原则论文-杨新东,孟胜银,梁放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控性原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责任会计,业绩评价,可控性原则的态度

可控性原则论文文献综述

杨新东,孟胜银,梁放[1](2018)在《分部管理者对可控性原则态度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会计也从财务核算向预测、计划、预算等方向转变,在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中,可控性原则通常是需要被考虑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也就是说,只有考虑了参与者本身所能控制的因素以后,才能真正反映创造的价值.然而,研究证据表明:可控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被过分理想化,也就是说,可控性并不怎么有效,这种不有效表现为:在实践中,被观测的行为由公司管理者的判断决定而不是依靠可控性原则.借鉴预期理论,主要研究探索那些能够使公司的经营者朝可控性原则靠拢的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周闯[2](2010)在《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分析——基于可控性原则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有"叁性"原则,即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目前采用的是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基于"可控性"原则的视角,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由于外汇占款激增和货币乘数不稳定,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下降,从而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0年08期)

孙小平[3](2009)在《分部业绩评价可控性原则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设计和执行责任会计系统中,可控性通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可控性原则认为人们应该对他们所能影响的事务负有责任,而且强调责权利对等的原则。然而,研究证据表明:可控性原则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的质疑。这主要是由于:在实践中,被研究的分部行为往往是依据企业管理者的判断决定的,而不是依据可控性原则而决定的。为了使管理者们在制定决策时充分考虑到分部业绩的可控性原则,应找出能够促使企业的管理者趋向可控性原则的预期的影响因素。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实践中没有一种不变的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可以遵守,实践中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业绩评价体系,企业必须随机应变,及时有效地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应着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本文基于权变理论的视角,旨在找出能够使企业管理者朝可控性原则靠拢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向新疆民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最终获得110份有效问卷作为研究样本并建立模型,然后运用SPSS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对管理者关于可控性原则的态度与评价风格、管理风格、潜移默化程度、同级管理人员的年龄相仿程度、同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限和职能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管理者个人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影响着企业管理者朝可控性原则靠拢的态度,社会因素对管理者态度的影响尤其明显,在工作团队中尤其如此。最后,根据实证检验的结果得出结论,找出企业分部业绩评价中的可控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新疆财经大学》期刊2009-05-01)

支晓强[4](2005)在《分部经理业绩评价中的可控性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模型来分析企业分部经理业绩评价中业绩指标、激励强度的选择,探讨了可控性原则的理论依据及其缺陷。在分部经理的业绩评价中,需要在保持一致性与降低风险之间进行权衡,还需要在业绩指标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之间进行权衡。可控性原则是这一权衡的特例,即当业绩指标的敏感性相同时,要选择准确性更强的业绩指标。(本文来源于《管理评论》期刊2005年05期)

罗新华[5](1998)在《责任会计理论的核心:遵循可控性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责任中心处于自控状态的必要条件是责任中心对其“实现计划的成果”能完全掌握并完全负责,具体包括四项基本标准。管理部门的责任是创造条件使责任中心处于自控状态。如果因管理上的失控而导致的缺陷,责任中心不承担责任(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1998年08期)

洪剑峭[6](1998)在《从代理理论谈责任会计之可控性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试图采用代理理论的观点,应用代理理论的有关结论,对责任会计中的可控性原则进行分析,为企业建立有效的责任会计制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童仰峰[7](1988)在《试谈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责任会计,亦称“控制、业绩会计”。它是以会计数据来评价、考核企业各个责任单位、责任层次的工作业绩而实行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 建立责任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首先要定量规定责任单位应负的经济责任,并且这个责任单位只能对其能可控的费用、资金、收益等负责。所以,从特定的意义来说,所谓可控性原则,是指责任单位只能对其在责任范围内可以控制的经济活动负责。责任单位能够直接控制的或部分能够直接控制的,才能作为其经济责任,才能考核其业绩。这样能充分体现干什么、管什么、算什么的精神,做到保证责、权、利的紧密结合,发挥责任会计的积极作用。 下面就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几个问题谈些看法。(本文来源于《上海会计》期刊1988年03期)

可控性原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有"叁性"原则,即相关性、可测性和可控性。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目前采用的是货币供应量M2作为货币中介目标。基于"可控性"原则的视角,分析了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由于外汇占款激增和货币乘数不稳定,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下降,从而其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控性原则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新东,孟胜银,梁放.分部管理者对可控性原则态度的实证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

[2].周闯.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效性分析——基于可控性原则的视角[J].企业导报.2010

[3].孙小平.分部业绩评价可控性原则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

[4].支晓强.分部经理业绩评价中的可控性原则[J].管理评论.2005

[5].罗新华.责任会计理论的核心:遵循可控性原则[J].当代财经.1998

[6].洪剑峭.从代理理论谈责任会计之可控性原则[J].管理科学学报.1998

[7].童仰峰.试谈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J].上海会计.1988

标签:;  ;  ;  

可控性原则论文-杨新东,孟胜银,梁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