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吴伟(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对其就业问题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些对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的焦点、难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数的3/5,他们能否顺利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政府公信力及和谐校园建设。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入探索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

根据本人从事就业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对策一: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①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②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③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对策二: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①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②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③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对策三: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①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②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③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对策四: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①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②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2008年相比,2009年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③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2]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69.

[3]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6.

[4]晓方.毕业生求职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J].成才与就业.2006.(281-282).贴.

标签:;  ;  ;  

浅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