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城市学生教育问题的初探

发展中城市学生教育问题的初探

刘世伟

摘要:城市的发展,引发了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的变化,引发了对教育的思考。因此,本文主要阐述了笔者对城市化后的教育问题与对策的思考,并谈了一些体会。

关键词:城市化;教育观;学生观;教育对策

“城市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响彻云霄的号角,从此,中国的大中小城市都在不断地扩大。加快推进城市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城市居民经济的好转,发展中城市的教育问题也就异常的凸显出来了,即教育者育与被教育者的沟通难度进一步加大,教育者认为教育的成效总不尽人意。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的人员结构更为复杂。教育就从纯农村和纯城市二元结构的教育对象变成复合型的教育对象,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者坚守的教育常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感到越来越困惑,对过去单一的教育教学对象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一个挑战大有愈演愈烈的强劲势头。这是我们教育者始料未及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一、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

我们的教育对象生在九十年代初,长在二十一世纪,这一个时段是我们国家经济腾飞的时期,更是城市发展的快速期。大量的人口的涌入,城市之间的居民也在大量的流动。本城市居民收入大大地增加,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城里人的脚步也变得越来越快,随着城市经济的波动,城里人的心也在不断地躁动,关心小孩成长的心思也大大削弱,小孩带着好奇的目光和天生对事物的敏感特性,快速地接受着各种新鲜的事物。如游戏机、网络、电视、录像、手机等各种传媒。不断推陈出新的奇奇怪怪的、形形式式的东西迅速地被孩子们接受,并武装了他们的大脑。良莠不齐的信息快速地通过我们小孩的没有过滤也无法过滤的大脑,并迅速形成为孩子生活的共识。总而言之,小孩的生命过程中接受东西的途径多,不再单一,教师的说教只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众多途径之一,然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年接受事物的途径和事物的数量,都远远比不上这些孩子。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维就会禁锢在一个过去的认识当中,总想着我们的过去是如何如何的,现在的孩子就是比不上我们——听话、懂事、勤奋、能吃苦耐劳。埋怨成为我们工作不协调、不和谐的旋律,请问我们的工作如何能做得开心和顺手?长期处于不开心不顺手状态的教育工作者,又怎能培养出阳光的孩子,又怎能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呢?

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其成长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了解时代给孩子打上的烙印、也只有充分的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做到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想当然的教育,是教条的教育,也是我们应当遗弃的传统的糟粕了。

二、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

认识我们的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教育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过去的我们和今天的他们,有什么样的区别,有什么样的不同,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他们和我们相比,变化最大的是什么?我们都要研究,一定要认识到事物是发展和变化的,我们的教育的观念也要随着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天的教育。

记得我们在小时候学过《刻舟求剑》的故事——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已经变化的教育的对象,仍然按照我们过去已有的经验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要求我们的学生,我们当然感到无比的纳闷、彷徨和不满,甚至于萌生出我真的不想教育他们了。事物都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要有斗转星移变化的观念,才能更好的与我们的教育对象对接。改变我们的教育的观念,改变我们对现在孩子的看法,改变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我们的教育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我们的行为才能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接受。否则,我们只能是与孩子的鸿沟越拉越大。

让孩子理解我们的爱。我们很爱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常常很尴尬的遇到孩子对我们的教育无动于衷,甚至于集体对抗我们的教育。我们倾注了千百倍的爱,起早贪黑的对他们的爱也就变成了单相思,多么的无奈啊。这就是我们没有转变,我们对爱的观念的理解,或者说我们的爱没有爱到点子上,不被理解,更不被接受,于是我们艰难的度日。走进孩子的心灵,跟孩子交朋友,与孩子打成一片,也只有这样,我们所有的付出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理解和接受。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荀况云:“学不可以已。”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变化,我们必须践行终身学习的观念。中国古人“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终身教育”一词是英国成人教育学者耶克斯(B•A•Yeaxlee)在他1923年出版的《终身教育》(Lifelong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的。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第三届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保罗•朗格郎(Paul•Lengrand)在其所提交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一词。国际成人教育委员会肯定了这一提法,并请教科文组织及联合国予以支持。此后,终身教育的思想便逐渐成为联合国及世界各国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念。1995年7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地更新我们的知识,不断地把我们的思维靠近历史发展的脚步,加强素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强大的文化魅力,以及一颗永远年轻的灵魂。否则,我们教育工作者仍然抱着过去我们只有教师才有的教辅书时代的心态,我们必然是学生的老夫子。

三、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

今天我们城市的学生也很调皮,很多会以捉弄教师而自豪,给教师出难堪而兴奋,以标新立异为光荣。我们必须理解他们的心理,用好奇的思维去思考学生出现的一切不合规矩的现象,千万不要一出现问题,就给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或打上不可教也的结论。只有让我们的好奇去研究学生、思考学生,不断地寻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带着一份对教育无限的爱,以能转变学生的不良倾向和思想为乐趣,我们的工作才有快乐的生长点,我们的生活才有乐趣,我们才有勇气坚守我们的教育家园。我们不要期盼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我们三言两语的教育下就会变得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去思考学生,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是不能成正比的,我们要用淡定的心态学会等待成长,多认同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多肯定他们闪光的地方,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在我们的理解和认同当中学会尊重,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处事的方式。一定要坚持我们的教育信念和不断的探究的工作精神。

今天城市的学生随着城市的烦躁而烦躁,随着性子去做任何事情都认为是对的,他们不再把教师看的那样神圣,因为知识不单是从教师那里才可以学到;不再把学校看得那么不可亵渎,因为他们知道学校只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一个场所之一。他们更看重个性的自由和张扬,就像城市不再掩饰它的雄伟,街道不再隐藏的它的繁华。这都是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的派生浅薄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去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过程,而不是城市发展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会随着城市的成熟而逐渐成熟。

今天城市的学生面对生活的无忧无虑,他们也对学习的兴趣失去原有的,前辈们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的动力。我们理解学生的这一个背景,就要把我们学校的各项设施设备和我们的各种活动,融进知识的魅力和美丽,以此来吸引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享受,是现代人品位的标志,学校是知识的宝库,他们可以在这里寻求到人生的真谛和科学的震撼,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引导他们享受快乐的天使,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求知的欲望,进而使他们重回教师的尊严和学校的神圣。

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转变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观,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认同我们的教育对象,引导我们的教育对象,充满好奇地看待我们的对象,跟上我们教育对象的步伐,用我们对教育事业无限忠诚,发展中城市的孩子将会跟城市一起共同成长。

标签:;  ;  ;  

发展中城市学生教育问题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