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语论文-陈沫澄,杨裕博,陈柯冉

混合语论文-陈沫澄,杨裕博,陈柯冉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合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打call”,社会语言学,混合语码构成的网络流行语

混合语论文文献综述

陈沫澄,杨裕博,陈柯冉[1](2019)在《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5月29日,在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打call"被正式列为2017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结果,从"打call"一词的由来、用法、词义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由"打call"展开,分析从2011年由"hold住"开始流行的,混合语码形态的网络流行语的流行机制。(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04期)

金晶花[2](2018)在《在满朝鲜族歌谣歌词的混合语现象研究——以抗日歌谣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满朝鲜族特指日帝时期从朝鲜半岛流散至中国地方地区的朝鲜人,他们是民族抗日歌谣的创作、享有、传承的主体之一,因特殊的生存背景(背井离乡,与陌生族群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在与外族文明和陌生的文化间通过冲突与演进、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稳固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满时期,朝鲜族的抗日歌谣在特定时期接受其他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混合语现象尤为特别,可谓是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探索。因此,从特定历史时期(在满时期)朝鲜族抗日歌谣接受融合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混合语现象研究着手,分析民族文化形成的特点,对世界文化历史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徐丹[3](2018)在《中国境内的混合语及语言混合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了倒话、五屯话和唐汪话这3个在中国境内被认为是混合语的语言。我们初步为识别混合语建立了一个量化的标准。我们提出,句法借贷较之词汇借贷是判定语言是否混合的更可靠的标准。如果某一个语言的句法借贷达到了45%,那么两个语言(借者和贷者)就会发生混合。如果是词汇借贷达到了同一个程度,语言不一定发生混合。语言混合的机制来自语言的外在因素。(本文来源于《语言战略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马志刚[4](2017)在《基于混合语链对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句式包括领主属宾句和保留宾语被动句。就二者句首NP的句法属性而言,管约论中的推导方式违反混合语链中的A-A-A'限制条件,而话题成分需要具有格位形式的语音拼读要求说明C先探测的生成模式也不能生成合法的非宾格结构。考虑到非宾格结构内部的常态构造可能兼具话题属性和主语属性,因此有理由采用既可以规避A-A-A'型混合语链又可以为句首NP提供格位的并行操作方式(Chomsky,2008)。文章的启示在于,如果基于A-A-A'限制的假设成立,那么汉语中诸多仅具CP语段而无v~*P语段的句法结构均可在相同的理论框架下统一分析(Chomsky,2014)。(本文来源于《国际汉语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崔爱欢[5](2016)在《国内中英混合语的使用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混合语由来已久,作为国内最主要的语码转换现象,其影响尤为广泛,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更是出现了新的促成因素。为探究当下对待中英混合语的正确方式,文中首先阐明了国内中英混合语的流行状况,从理论出发明确其概念和分类,进而从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角度尝试分析其快速发展的成因,为其规范的良性发展提出叁点建议。(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6年06期)

陈若静[6](2016)在《语码转换视角下“粤-英”混合语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粤-英"语言混合是广东地区青年人群常见的语言现象。本文结合真实语料对珠叁角地区学生群体在粤语和英语之间语码转换形式进行分类,并分析此现象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6年04期)

程迎新[7](2015)在《论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语码转换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英文混合语作为一种语码转换现象,在当今的语言中广泛存在着。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大量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网络语言是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事件的反映,又反过来影响着网络用户的言语交际及生活方式。对网络流行语尤其是带有语码转换现象的流行语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界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来源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宋娟[8](2015)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混合语”教学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探索体育课程"混合语"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成为目前实施"混合语"教学的当务之急。体育舞蹈有其产生的文化与历史背景,甚至动作的名称都含有深刻的情感与思维表达。在体育舞蹈课程中实施"混合语"教学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有着重要作用。这不仅适应了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了人才需求与培养的趋势,为高校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调研查阅国内外"混合语"相关文献,了解"混合语"教学的目的、模式、历史发展和(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期刊2015-11-05)

刘丹[9](2015)在《汉英混合语码流行语的使用及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普通本科大学生使用汉英混合语码流行语的状况,从性别差异、地域差异、英语水平差异、年级差异的角度对目标语的使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地域、英语水平变量在影响目标语的使用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特征本身。(本文来源于《武汉纺织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缑娅兰[10](2014)在《丝绸之路上的混合语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语言接触理论出发,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丝绸之路上发生的语言接触进行了探析。以河西走廊一带青海和甘肃地区的两种混合语为例,揭示语言接触在语言演变与发展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了丝绸之路背景下这两种混合语出现的原因。通过对这两种混合语的词汇、语音和句法进行分析,发现它们具有显着的共同特征:词汇大部分均来自汉语,而语法的构成却与当地相邻的少数民族语言相似。此外,还分析了这两种混合语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探究丝绸之路上诸多语言接触的其他特征。(本文来源于《丝绸之路》期刊2014年18期)

混合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满朝鲜族特指日帝时期从朝鲜半岛流散至中国地方地区的朝鲜人,他们是民族抗日歌谣的创作、享有、传承的主体之一,因特殊的生存背景(背井离乡,与陌生族群文化的冲突与交融),在与外族文明和陌生的文化间通过冲突与演进、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稳固了自身的文化特色。在满时期,朝鲜族的抗日歌谣在特定时期接受其他文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混合语现象尤为特别,可谓是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性探索。因此,从特定历史时期(在满时期)朝鲜族抗日歌谣接受融合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混合语现象研究着手,分析民族文化形成的特点,对世界文化历史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合语论文参考文献

[1].陈沫澄,杨裕博,陈柯冉.从“打call”分析由混合语码形成的网络流行语[J].现代交际.2019

[2].金晶花.在满朝鲜族歌谣歌词的混合语现象研究——以抗日歌谣为中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徐丹.中国境内的混合语及语言混合的机制[J].语言战略研究.2018

[4].马志刚.基于混合语链对汉语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的生成机制研究[J].国际汉语学报.2017

[5].崔爱欢.国内中英混合语的使用状况分析[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6

[6].陈若静.语码转换视角下“粤-英”混合语现象分析[J].英语广场.2016

[7].程迎新.论网络流行语中中英文混合语的语码转换现象[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

[8].宋娟.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混合语”教学与实验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2015

[9].刘丹.汉英混合语码流行语的使用及实证分析[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5

[10].缑娅兰.丝绸之路上的混合语探析[J].丝绸之路.2014

标签:;  ;  ;  

混合语论文-陈沫澄,杨裕博,陈柯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