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文化论文-鲁楠

西方法文化论文-鲁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方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西方法文化,比较法,世界体系,法律全球化

西方法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鲁楠[1](2018)在《非西方法文化在比较法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体系变革,以西方法文化为主导的世界法律格局在发生变化,这迫使比较法学拓展其知识疆域,将广大非西方法文化纳入教学研究的范围。但目前,国内外的比较法教学研究普遍存在非西方法文化的缺位现象。这种现象源于比较法学存在西方的血统依赖症,是世界体系结构和知识的组成部分,其理论预设基于单向度的现代性观念,注重现象深描,缺乏理论根基等原因。随着非西方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提升,很多非西方国家感到,难以通过彻底西方化的方式建立现代法治,西方现代法治的观念和思想也存在一定困境,而非西方的法律思想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科技革命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促使我们从更丰富的人类文化遗产找寻答案。因此,应当考虑从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本文来源于《政法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李娟[2](2013)在《《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912-1916)》一文中研究指出传媒与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两支重要力量,传媒和司法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传媒自由、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叁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当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上,如何看待传媒与司法二者的关系,如何使传媒与司法二者在博弈中达到良性的平衡的互动,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如何完善和健全当代司法体制,是我们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所必须面对的,因而对于反思百年前中华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法制的近代转型是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近代中国,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思潮,西方法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西方法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传教士、留学生、西方商人等。西方法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法律译书、创办法政学堂、兴办近代报刊等。近代报刊是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在众多的报刊中,《申报》因其独有的媒体嗅觉和经营理念,在传播西方法文化上独占鳌头。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掀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新纪元。1912-1916年是民国建立初期,也是制定、颁布新法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作为传媒重要代表的《申报》是传播西方法文化的重要载体。《申报》通过设置法文化专栏、连载司法案例、刊登法律法规等形式传播了西方的法文化。这一时期《申报》传播西方法文化的焦点从英美法系转向大陆法系,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文化。民初《申报》对于西方法文化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继承性。这个时期《申报》着力宣传西方先进文明的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审判制度和宪政制度;司法独立的制度理念和罪刑法定的人道理念。传播了先进文明的西方法文化;监督了司法实践活动;沟通了上层决策者与下层民众;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客观全面地认识《申报》所传播的西方法律文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传媒与司法二者的关系,更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法制近代化转型的历程。(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3-05-26)

宋向宾[3](2011)在《《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872-1882)》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西方法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有传教士、西方商人、洋幕宾和洋雇员、留学生、国外归来的游历者等。西方法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有译书、创办近代报刊等。在西方法文化的众多传播途径中,近代报刊影响面最广、效果最好。因此,研究近代报刊传播西方法文化是全面考察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考察近代报刊,就必须考察近代上海报刊,因为上海一直是近代中国公认的新闻中心。考察近代上海报刊,就必须考察《申报》,因为《申报》是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办商业报纸。《申报》通过在“社论”、“新闻”等部分发表大量的关于法制方面的评论、报道文章,集中向国人介绍英美法系的法律制度,传播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理念、原则。同时通过连载大量的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文化。重要的是,《申报》密切关注社会局势,以评论重大社会事件为契机,以西方法文化为参照,激烈地揭露、抨击中国落后、黑暗的传统法制,为西方法律制度大规模的传入近代中国提供了前提。早期《申报》对于西方法文化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变革性。它所传播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理念和原则,如叁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律师辩护、公开审判、反对超期羁押等等,使更多的国人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法制的黑暗与落后,更认识到了晚清法制变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明确了法制变革的目标方向,为推进中国法制的近代化聚集了力量,推动了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大众传媒在社会转型时期所发挥的巨大重要作用可见一斑。此外,《申报》以西方法文化为武器,积极评论中国的法制案件,使得案件迅速引起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起到了监督司法公正的重要作用,也避免了冤假错案的大量发生。也应指出的是,早期《申报》对于西方法文化的传播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传播、介绍的往往不够深入、详细,在认识上还常常出现“西学中源”的错误看法。然而,我们也不应对其求全责备,早期《申报》在市场上的初步兴盛,说明其这一做法适应了当时读者的需求,有助于国人接受、理解西方法文化。准确全面地认识《申报》所传播的西方法律文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报刊这一大众传播媒介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之互动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及其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1-05-20)

陈建新[4](2008)在《《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906-1911)》一文中研究指出1906—1911年是清末实施“预备立宪”的时期,也是制定、颁布新法律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报纸已经成为西方法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申报》作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其在完成自身的角色转换之后,也积极投入到中西法律文化的讨论当中,特别是对于西方法文化作了大量地介绍、宣传。《申报》通过栏目的设置加大了对西方法文化的关注,其焦点也由原来的英美法系转向大陆法系,传播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原则。同时通过刊登大量的司法案例,生动现实地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文化。重要的是,《申报》从社会舆论的角度积极参与了清末新法的制定和讨论,一方面指出了清政府宪政和法制改革过程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对于新法的制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建议,有利地配合了清末的立宪运动和法制改革。这个时期,《申报》关于西方法律文化的评介已经明显地趋于理性,不再是简单地对西方近代法律文化加以介绍、宣传与评论,而是对其加以有效地甄别,加强了法理学方面的探讨。为了配合中国自身的法制近代化,《申报》还把目光投向东方世界,及时地关注已经西化的日本。《申报》在传播、吸纳西方法文化的同时,开始注重其与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是报刊媒体在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清末《申报》对于西方法文化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变革性。它所传播的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思想和原则,如国家主权、叁权分立、公民权利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罪推定、司法独立、律师辩护、公开审判等等,对于清末立法、司法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在积极参与政府的宪政和法制变革过程中,《申报》始终本着新闻自由、舆论独立的原则,正确引导了法制变革中的社会舆论,宣扬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人权理念,普及了西方的现代法律文化常识,更新了人们的传统法治观念,发挥了其他传播载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准确全面地认识《申报》所传播的西方法律文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报刊这一传播媒介在中国法制近代化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及其历史意义。(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08-05-15)

侯强[5](2007)在《清政府的西方法文化政策与中国法制近代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5期)

蒋燕[6](2007)在《中国法治建构中的本土化与西方法文化之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法治之路该走向何方,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法治本土化、法治西方化或现代化范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简单评价,从国家和公民个人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中国建构法治的路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07年07期)

章育良,陈建新[7](2007)在《《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895~1899)》一文中研究指出戊戌维新时期(1895~1899)是西学传播的高峰期。《申报》对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作了较为系统地介绍与宣传,主张仿行西方的法律制度,改革中国传统司法制度。它冲击了国人头脑中旧的法律观念,唤起了民众的法律意识,为晚清的法制改革打下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基础。(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07年03期)

彭璟玮,秦文志[8](2006)在《应当批判地吸收近现代西方法文化精华——兼论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现代以来,西方法文化在中国曾有过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对西方法文化精华的批判吸收和借鉴。在推进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对待近现代西方法文化,认真探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关系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理论导刊》期刊2006年12期)

何勤华[9](2006)在《传教士与上海近代法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曾是最早接纳西方基督教学说的地区之一。早在19世纪中叶,西方教会(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就开始了在上海的传播活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06-04-16)

侯强[10](2006)在《《资政新篇》中的西方法文化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政新篇》是中国传统法律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所反映的西方法文化思想,折射出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急剧变革,体现了由封建主义法文化思想向资本主义法文化思想过渡的征候。洪仁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法制改革的主要手段是移植西方法律制度,这种移植在理论、实践及观念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1期)

西方法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媒与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两支重要力量,传媒和司法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传媒自由、司法公正与社会和谐叁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当今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程上,如何看待传媒与司法二者的关系,如何使传媒与司法二者在博弈中达到良性的平衡的互动,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如何完善和健全当代司法体制,是我们处在社会大转型时期所必须面对的,因而对于反思百年前中华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法制的近代转型是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近代中国,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思潮,西方法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西方法文化的传播者主要是传教士、留学生、西方商人等。西方法文化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法律译书、创办法政学堂、兴办近代报刊等。近代报刊是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媒介,在众多的报刊中,《申报》因其独有的媒体嗅觉和经营理念,在传播西方法文化上独占鳌头。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掀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新纪元。1912-1916年是民国建立初期,也是制定、颁布新法律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作为传媒重要代表的《申报》是传播西方法文化的重要载体。《申报》通过设置法文化专栏、连载司法案例、刊登法律法规等形式传播了西方的法文化。这一时期《申报》传播西方法文化的焦点从英美法系转向大陆法系,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文化。民初《申报》对于西方法文化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继承性。这个时期《申报》着力宣传西方先进文明的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审判制度和宪政制度;司法独立的制度理念和罪刑法定的人道理念。传播了先进文明的西方法文化;监督了司法实践活动;沟通了上层决策者与下层民众;推动了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客观全面地认识《申报》所传播的西方法律文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传媒与司法二者的关系,更好的把握中国传统法制近代化转型的历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方法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鲁楠.非西方法文化在比较法教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J].政法论坛.2018

[2].李娟.《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912-1916)[D].湘潭大学.2013

[3].宋向宾.《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872-1882)[D].湘潭大学.2011

[4].陈建新.《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906-1911)[D].湘潭大学.2008

[5].侯强.清政府的西方法文化政策与中国法制近代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6].蒋燕.中国法治建构中的本土化与西方法文化之博弈[J].法制与社会.2007

[7].章育良,陈建新.《申报》与西方法文化传播(1895~1899)[J].社会科学战线.2007

[8].彭璟玮,秦文志.应当批判地吸收近现代西方法文化精华——兼论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法治的关系[J].理论导刊.2006

[9].何勤华.传教士与上海近代法文化[N].文汇报.2006

[10].侯强.《资政新篇》中的西方法文化思想探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标签:;  ;  ;  ;  

西方法文化论文-鲁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