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文化论文-董剡筠

崇拜文化论文-董剡筠

导读:本文包含了崇拜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朝阳市,研讨会,红山文化,神话学

崇拜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神熊崇拜,源远流长——朝阳市德辅博物馆成立十周年暨古代熊文化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朝阳市德辅博物馆成立十周年暨古代熊文化国际研讨会,于2019年8月30日至9月1日在朝阳市富斯顿国际酒店召开。此次国际研讨会由朝阳市德辅博物馆、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吉林省东北文化研究中心、吉林省东北民间文化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辛学飞[2](2019)在《红山文化各时期的熊图腾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山人对熊的图腾崇拜最早来源于一种万物有灵的思想,熊图腾也应该是部族最早的祖先神和守护神。熊图腾崇拜的痕迹,不仅保留在后世的一些神话传说中,还保留在后代对灵物的崇拜中。这种崇拜不是简单的崇拜,而是涵盖着很多方面,如包含着对强大动物的恐惧敬畏心理、对生命再生的愿望、对母系的生殖崇拜的观念,还包含有一种权力的象征以及精神信仰在里面的复杂的崇拜观。(本文来源于《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董剡筠[3](2019)在《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年亚文化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今天仍被不断研究讨论。新时代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也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层次。社会的变迁、政治的改革、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世界的变化都给青年亚文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模式。我们也从中看到青年亚文化新的启示和思考。当代青年亚文化中不可不谈的一个现象便是偶像崇拜,这是流行文化和大众文化带来的新的潮流,青年亚文化从中吸纳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偶像崇拜带来的粉丝效应、粉丝经济、粉丝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社会、国家以及世界的关注,也给青年亚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这在今天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张玉平,高翾[4](2019)在《陇南西汉水上游地区乞巧节巧娘娘崇拜的文化意蕴及当代传承》一文中研究指出陇南地区是中华文明曙光升起的地方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陇南西汉水上游地区乞巧祭祀仪式中的巧娘娘造像,既有独特的造型方法,也有深层的文化隐喻,折射出父权制体系中远古女神崇拜的地域性编码和遗存。(本文来源于《装饰》期刊2019年10期)

鞠贵芹[5](2019)在《台州地区胡公崇拜历史及其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胡公,民间称胡相公、胡公大帝,是金、衢、严、台等地民间信仰的区域性神祇,在浙东地区影响尤深。作为浙东城市,台州是胡公祭祀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胡公信仰核心区金华永康相比有独特之处。台州是胡公信仰的辐射区胡公原名胡则(963-1039),北宋(本文来源于《台州日报》期刊2019-10-15)

丁木乃,潘正云[6](2019)在《凉山彝族生命树崇拜的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树是自然界中万物蓬勃生长,永久长生的象征,其地位至高无上,彝族对生命树的崇拜历史悠久,认为生命树中居住着神仙或精灵,还具有通神、通灵和通天的功能。生命树是彝族人心目中十分重要的神物,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枝繁叶茂的树,更成为彝族家支繁衍的精神寄托,成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繁衍和生命永生的象征。它是生命的源头、万物的本源、力量的源泉。彝族先民对于生命树信仰,是基于模拟巫术的相似律和交感巫术的接触律的崇拜。实际上,这种崇拜已不仅仅是彝族人对生命树本身的生殖崇拜,而是上升为生命意识,它是古老的生命之源符号,是古彝人天人感应、人神互通和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真实写照,也是生命永生不息的哲学观念主题。(本文来源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琼[7](2019)在《探秘柬埔寨蛇崇拜的文化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柬埔寨蛇崇拜是原始本土蛇崇拜与印度教那伽文化的融合,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24期)

方刚[8](2019)在《从“纳福壶”看中国人对传统福文化的崇拜与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福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从古至今,人们对"福"的追求从未改变,通过各种艺术形式传达出人类对于福的渴望也是一种常见的方法,人们在创造、欣赏艺术品之时就完成了自己对于"福"的追求。本文将通过一件名为"纳福壶"的紫砂壶艺术作品来说明中国人对于福文化的崇拜与追求,同时探究此件纳福壶的独特和创意之处。(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08期)

陈金华,周小荷[9](2019)在《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禹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治水的英雄,他因治水"叁过家门不入"而家喻户晓。在不断发展演化中,禹的形象逐渐被神化,后来成了水神的象征,在我国随处都可以发现供奉禹王的禹王庙,每年都有各种关于禹王祭拜的活动。禹已成了人民心中崇拜的英雄,成了一种精神寄托。该文以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仪式为研究对象,认为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实际上反映出了在农耕时期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征服自然的欲望,禹王崇拜是箭板地区民俗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邓经武[10](2019)在《大石崇拜:天府文化的远古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成都作为国家公告的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的城市发展史积淀着太多的文化记忆。"大石崇拜"则是成都一个极其重要却常被忽略的天府文化现象。它不仅是中国漫长历史进程中众多着名文化人的"成都书写"的审美意象,成为唐宋盛世下成都的"名片",而且被留存至今的成都街道地名所昭示。盘活这个文化库存,对今天的天府文化再造以及"文化中国"的建构,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史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崇拜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红山人对熊的图腾崇拜最早来源于一种万物有灵的思想,熊图腾也应该是部族最早的祖先神和守护神。熊图腾崇拜的痕迹,不仅保留在后世的一些神话传说中,还保留在后代对灵物的崇拜中。这种崇拜不是简单的崇拜,而是涵盖着很多方面,如包含着对强大动物的恐惧敬畏心理、对生命再生的愿望、对母系的生殖崇拜的观念,还包含有一种权力的象征以及精神信仰在里面的复杂的崇拜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崇拜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神熊崇拜,源远流长——朝阳市德辅博物馆成立十周年暨古代熊文化国际研讨会圆满落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辛学飞.红山文化各时期的熊图腾崇拜[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董剡筠.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J].新媒体研究.2019

[4].张玉平,高翾.陇南西汉水上游地区乞巧节巧娘娘崇拜的文化意蕴及当代传承[J].装饰.2019

[5].鞠贵芹.台州地区胡公崇拜历史及其文化意义[N].台州日报.2019

[6].丁木乃,潘正云.凉山彝族生命树崇拜的文化阐释[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

[7].刘琼.探秘柬埔寨蛇崇拜的文化渊源[J].青年文学家.2019

[8].方刚.从“纳福壶”看中国人对传统福文化的崇拜与追求[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9].陈金华,周小荷.乐山箭板禹王崇拜信仰文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

[10].邓经武.大石崇拜:天府文化的远古记忆[J].文史杂志.2019

标签:;  ;  ;  ;  

崇拜文化论文-董剡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