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74例脑血管造影操作分析

老年患者74例脑血管造影操作分析

吕祥山许国文

(黄骅市人民医院河北黄骅061100)

【摘要】目的:就老年病人74例脑血管造影操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74例老年病人,男性5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632±24)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0岁,对其进行脑血管造影操作。结果:本组资料中74例患者全部都实施选择性脑DSA成功,其中7例患者出现了C2段血管痉挛、C1段血管痉挛,由于病情不严重,没有给予较为特殊的处理。8例患者左侧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故没有出现1例造影导管扭曲打结、继发性迷走神经反应、后腹膜血肿、动脉夹层、继发性脑梗死。11例患者在锁骨下动脉造影,这些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出现过度扭曲。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再经过间断性按压、加压包扎之后,病情缓和。结论:老年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的问题,这是由于他们大多都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容易对椎动脉系统造成影响,甚至使得老年患者死亡。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老年病人;操作

【中图分类号】R651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278-02

在目前对脑血管病进行诊断中,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和方法[1]。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MRA(磁共振血管成像)、CTA(CT脑血管造影)都为治疗脑血管做出了贡献,但是它们是无法取代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的作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是有效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74例老年病人,男性5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632±24)岁,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60岁。

12造影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应该要签订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治疗同意书,进行碘过敏实验,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血常规进行检测[3],同时还需要做胸线片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一旦发现患者不配合,并发有严重心肝肺肾功能损害、碘过敏、凝血功能障碍,那么就不应该进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4]。对于那些不合作的患者在操作时采用气管插管操作,对于那些合作的患者在操作时采用局麻操作。股动脉可以采用Seldinger法穿刺。5FPigtail(猪尾)导管行弓上造影,再以MP单弯分别选双侧颈总、双侧锁下行分级造影。术后临时使用低右500+地塞米松10mg及三代头孢类抗生素。若术中发现严重同一侧多发狭窄病人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1支皮下注射[5]。

13结果:本组资料中74例患者全部都实施选择性脑DSA成功,其中7例患者出现了C2段血管痉挛、C1段血管痉挛,由于病情不严重,没有给予较为特殊的处理。8例患者左侧由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狭窄,故没有出现1例造影导管扭曲打结、继发性迷走神经反应、后腹膜血肿、动脉夹层、继发性脑梗死。11例患者在锁骨下动脉造影,这些患者的右侧椎动脉出现过度扭曲。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右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再经过间断性按压、加压包扎之后,病情缓和[6]。

2讨论

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病变、血管扭曲、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很难对其进行脑血管造影,且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并发症主要包括如造影剂过敏反应等全身性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而局部并发症是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很容易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的问题[7]。

老年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血栓形成、栓子脱落的问题,这是由于他们大多都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容易对椎动脉系统造成影响,甚至使得老年患者死亡。

在对老年病人进行脑血管造影操作时,由于右颈与椎动脉二者之间的血管很容易出现过度扭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按照扭曲血管的长度、角度来对“J”形泥鳅导丝进行塑形。一旦右椎动脉开口处出现了动脉粥样斑块,那么弹入的导管可能会使栓子脱落,引起脑干缺血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病人死亡。故在导管进入无名动脉后,即明确右锁骨下动脉弯曲程度,判断导管能否顺利越过右颈总开口。当导管通过右颈内动脉开口后即“冒烟”目的是看清椎动脉开口情况,必要时可先于此处造影。若发现开口处狭窄,不必强行进入椎动脉,即使在使用导丝的情况下。此时可用止血带扎住右上肢后臂,行椎动脉造影。对于左颈总动脉造影,老年病人多存在主动脉弓扭曲,使其开口向下变低。若使用MP管多次不能进入时,应果断使用Simon管,减少操作时间[8]。

标签:;  ;  ;  

老年患者74例脑血管造影操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