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粒论文-于丽媛

概念粒论文-于丽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概念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模糊形式背景,完备剩余格,概念格,概念粒计算系统

概念粒论文文献综述

于丽媛[1](2013)在《概念粒计算系统之间的关系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格又叫形式概念分析,是由R Wille在1982年提出的.概念格是根据形式背景中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建立的一种数据结构,体现了概念之间泛化和特化的关系.历经多年的发展,概念格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知识工程、数据挖掘、信息检索、软件工程等领域.粒计算是当前智能研究领域中模拟人类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一种新理论,对不确定、不精确、不完整信息的处理以及海量数据挖掘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概念格与粒计算理论,文献[1]构建了概念粒计算系统.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概念识别问题以及概念粒计算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还讨论了概念粒计算系统的属性特征的识别.本文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如下:基于模糊形式背景及外延内涵算子和内涵外延算子的特征,研究了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概念外延识别问题,给出了外延为经典集、内涵为模糊集和外延为模糊集、内涵为经典集这两种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概念外延的性质及其判别定理.根据不同类型的算子构建了叁种概念粒计算系统,即模型I(#,#)、模型I(◇,口)及模型I(口,◇),建立了I(#,#)与I(◇,□)、I(#,#)与I(口,◇)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模型.根据概念格属性特征的性质,研究了模糊形式背景下概念粒计算系统属性特征的识别,给出了概念粒计算系统属性特征的识别方法.(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3-03-01)

于丽媛,李鸿儒[2](2012)在《概念粒计算系统外延的判别定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概念粒计算系统是基于两个完备格之间的外延内涵算子和内涵外延算子构成的模型系统,它包括经典概念格,L模糊概念格及变精度概念格等。本文以叁种概念粒计算系统为模型研究了概念外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给出了外延为经典集、内涵为模糊集和外延为模糊集、内涵为经典集这两种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概念外延判别定理,并且讨论了几种模型概念之间的关系与性质。(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2年06期)

仇国芳,马建敏,杨宏志,张文修[3](2009)在《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在两个完备格之间引入了外延内涵算子与内涵外延算子,构建了概念粒计算系统,证明了由该系统生成的全体概念集合是具有最大元与最小元的格.此概念粒计算系统不仅包括了由形式背景形成的概念格以及由L模糊形式背景形成的L模糊概念格,也包括了3种变精度概念格,即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分别为经典集与经典集、经典集与模糊集、模糊集与经典集.最后在概念粒计算系统中,给出了概念粒迭代计算方法,并证明了它在某种意义下的最优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李鸿[4](2009)在《基于粒集的概念粒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作者提出的粒计算新模型──粒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粒系统、概念粒系统和粒概念等概念,并对它们分别进行了描述,其中粒系统的描述是五元组形式,即(U,D,L,H,J).当约束J的形式为一种特殊形式,即为概念中内涵与外延间反变关系的数学描述时,(U,D,L,H,J)就是概念粒系统.由此给出了概念粒系统的一些基本数学性质,证明了全体粒概念构成一个完备格──粒概念格,同时初步探讨了形式背景与概念粒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扩充了粒集理论的内容,完善了粒集理论.(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徐久成,成万里,史进玲[5](2009)在《基于信息系统的概念粒及其距离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引入概念粒的概念,给出其规范的形式化方法,对概念粒的距离进行了定义,并研究了其距离的一些性质及应用。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粒的本质,能更准确的表述属性与对象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5期)

概念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概念粒计算系统是基于两个完备格之间的外延内涵算子和内涵外延算子构成的模型系统,它包括经典概念格,L模糊概念格及变精度概念格等。本文以叁种概念粒计算系统为模型研究了概念外延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给出了外延为经典集、内涵为模糊集和外延为模糊集、内涵为经典集这两种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概念外延判别定理,并且讨论了几种模型概念之间的关系与性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概念粒论文参考文献

[1].于丽媛.概念粒计算系统之间的关系与性质[D].烟台大学.2013

[2].于丽媛,李鸿儒.概念粒计算系统外延的判别定理[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2

[3].仇国芳,马建敏,杨宏志,张文修.概念粒计算系统的数学模型[J].中国科学(F辑:信息科学).2009

[4].李鸿.基于粒集的概念粒系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5].徐久成,成万里,史进玲.基于信息系统的概念粒及其距离计算[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概念粒论文-于丽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