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剂论文-李成,路伟,巫小娟,蔡柳清,曾繁涛

保留灌肠剂论文-李成,路伟,巫小娟,蔡柳清,曾繁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保留灌肠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苦参败酱草保留灌肠剂,齐墩果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保留灌肠剂论文文献综述

李成,路伟,巫小娟,蔡柳清,曾繁涛[1](2015)在《HPLC法测定复方苦参败酱草保留灌肠剂中齐墩果酸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复方苦参败酱草保留灌肠剂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e(4.6×250mm,5μm),流动相为乙睛-水(90∶10),流速为1.0m 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25℃。结果齐墩果酸的检测线性范围为20~400μg·m L-1,r=0.9998,RSD为0.46%(n=5),平均回收率为100.3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苦参败酱草保留灌肠剂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本文来源于《海峡药学》期刊2015年01期)

张潮林[2](2008)在《保留灌肠剂—复方黄芪肠宁颗粒的药学部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中药复方制剂-复方黄芪肠宁颗粒;建立其质量标准;考察其初步稳定性。方法:采用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模型小鼠的体征、结肠溃疡点数和病理切片中杯状细胞和炎症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作为指标,选择处方的提取条件;以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叁七皂苷R_1的含量之和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叁七药材的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总黄酮以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黄芪等群药的水提工艺;以黄芪甲苷、总黄酮以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考察黄芪等群药水提液的精制工艺;以黄芪甲苷、总黄酮以及PNS含量为指标,对水提液、醇提液的浓缩、干燥工艺进行考察;通过浸膏粉吸湿性试验,以改善吸湿率为指标,对制粒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颗粒;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叁七、补骨脂、地榆进行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的黄芪甲苷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PNS的含量;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法考察了本品的初步稳定性。结果:确定叁七采用单独提取的方法,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70%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0.5h;黄芪等其余药材采用混合提取的方法,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9倍量,提取3次,每次1.0h;采用乙醇沉淀法对黄芪等群药的水提液进行精制,条件是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调整醇沉浓度为50%,后静置24h,滤过,回收乙醇;药液在温度70℃,真空度为0.08~0.1Mpa条件下浓缩,浓缩到相对密度是1.10(60℃)的浸膏并置减压干燥器中干燥,条件为温度70℃,真空度为0.08~0.1Mpa;以干浸膏量70%的乳糖作为成型辅料,湿法制粒所得颗粒棕色,颗粒的堆密度是0.53g/ml。休止角是35.1度,临界相对湿度是62%。粒度、溶化性、水份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C颗粒剂项下规定;质量标准研究中,黄芪、叁七、补骨脂、地榆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无阴性干扰。黄芪甲苷在1.430μg~14.30μg范围内峰面积对数值与进样量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是100.6%,RSD=1.1%,初步确定复方黄芪肠宁颗粒中含黄芪甲苷的量为不少于0.15mg/g;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叁七皂苷R_1分别在1.285μg~12.85μg、1.193μg~11.93μg、0.6220μg~6.21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NS平均回收率是99.6%,RSD=1.9%,初步确定复方黄芪肠宁颗粒中含叁七以PNS计不少于6.5776mg/g。选择复合铝箔膜作为包装材料,铝袋材质为PET/Al/PE。在密封状态下保存。本品每袋装15g,含生药量71.5g,使用时加开水40ml溶解,降至体温后供保留灌肠用,一日2次。经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本品性状、鉴别、水分、粒度、溶化性及含量测定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复方黄芪肠宁颗粒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制剂质量稳定。(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期刊2008-05-03)

王岳,王振坤,邹典定,杨今祥[3](1997)在《小儿泻得康低位保留灌肠剂临床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儿泻得康冲剂为治疗小儿肠炎的低位保留灌肠剂,由兰香草、秦皮等中药组成,经改变剂型和投药方式后,治疗小儿腹泻318例,治愈率达91.1%,总有效率为96.4%,明显优于对照组(中药组:葛连散及参苓白术散;西药组:庆大霉素及吡哌酸)。作者认为,本药无论治愈率、止泻效果、起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对急、慢性腹泻;感染(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1997-10-01)

傅章才,李建民,陈天瑞,李玉芳[4](1994)在《莱菔汁保留灌肠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菔汁保留灌肠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傅章才,李建民,陈天瑞,李玉芳(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4)莱菔汁保留灌肠剂是从食菜用陕西园筒莱菔之新鲜成熟块根中压榨取汁,经煎煮后之淡黄色液体,内加有防腐剂。祖国医学记载莱菔具有消食、理气、解毒、清火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1994年03期)

章顺德[5](1984)在《复方白芨保留灌肠剂的配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内、儿科,先后对20多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等患者,用“复方白芨保留灌肠剂”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数病人应用一个疗程(10~14次)后,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1984年03期)

保留灌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制中药复方制剂-复方黄芪肠宁颗粒;建立其质量标准;考察其初步稳定性。方法:采用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以模型小鼠的体征、结肠溃疡点数和病理切片中杯状细胞和炎症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作为指标,选择处方的提取条件;以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叁七皂苷R_1的含量之和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叁七药材的提取工艺;以黄芪甲苷、总黄酮以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黄芪等群药的水提工艺;以黄芪甲苷、总黄酮以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考察黄芪等群药水提液的精制工艺;以黄芪甲苷、总黄酮以及PNS含量为指标,对水提液、醇提液的浓缩、干燥工艺进行考察;通过浸膏粉吸湿性试验,以改善吸湿率为指标,对制粒的辅料种类和用量进行筛选;采用湿法制粒法制备颗粒;在质量标准研究中,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黄芪、叁七、补骨脂、地榆进行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的黄芪甲苷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PNS的含量;通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法考察了本品的初步稳定性。结果:确定叁七采用单独提取的方法,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70%乙醇6倍量,提取3次,每次0.5h;黄芪等其余药材采用混合提取的方法,优选的提取工艺为加水9倍量,提取3次,每次1.0h;采用乙醇沉淀法对黄芪等群药的水提液进行精制,条件是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5(60℃)、调整醇沉浓度为50%,后静置24h,滤过,回收乙醇;药液在温度70℃,真空度为0.08~0.1Mpa条件下浓缩,浓缩到相对密度是1.10(60℃)的浸膏并置减压干燥器中干燥,条件为温度70℃,真空度为0.08~0.1Mpa;以干浸膏量70%的乳糖作为成型辅料,湿法制粒所得颗粒棕色,颗粒的堆密度是0.53g/ml。休止角是35.1度,临界相对湿度是62%。粒度、溶化性、水份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IC颗粒剂项下规定;质量标准研究中,黄芪、叁七、补骨脂、地榆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无阴性干扰。黄芪甲苷在1.430μg~14.30μg范围内峰面积对数值与进样量对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是100.6%,RSD=1.1%,初步确定复方黄芪肠宁颗粒中含黄芪甲苷的量为不少于0.15mg/g;人参皂苷Rg_1、人参皂苷Rb_1、叁七皂苷R_1分别在1.285μg~12.85μg、1.193μg~11.93μg、0.6220μg~6.21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NS平均回收率是99.6%,RSD=1.9%,初步确定复方黄芪肠宁颗粒中含叁七以PNS计不少于6.5776mg/g。选择复合铝箔膜作为包装材料,铝袋材质为PET/Al/PE。在密封状态下保存。本品每袋装15g,含生药量71.5g,使用时加开水40ml溶解,降至体温后供保留灌肠用,一日2次。经过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本品性状、鉴别、水分、粒度、溶化性及含量测定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复方黄芪肠宁颗粒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有效控制产品质量;本制剂质量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保留灌肠剂论文参考文献

[1].李成,路伟,巫小娟,蔡柳清,曾繁涛.HPLC法测定复方苦参败酱草保留灌肠剂中齐墩果酸含量[J].海峡药学.2015

[2].张潮林.保留灌肠剂—复方黄芪肠宁颗粒的药学部分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

[3].王岳,王振坤,邹典定,杨今祥.小儿泻得康低位保留灌肠剂临床与研究[C].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1997

[4].傅章才,李建民,陈天瑞,李玉芳.莱菔汁保留灌肠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4

[5].章顺德.复方白芨保留灌肠剂的配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4

标签:;  ;  ;  ;  

保留灌肠剂论文-李成,路伟,巫小娟,蔡柳清,曾繁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