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驱动技术论文-郭弘扬

过驱动技术论文-郭弘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过驱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晶,过驱动,FPGA,响应时间

过驱动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弘扬[1](2018)在《光通信中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过驱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激光通信具有信息容量大、保密性高以及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在星载环境中,传统的机械式ATP系统在重量、体积和功耗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急需实现更为灵巧、便捷的微机械式或非机械式的光束偏转技术。液晶作为非机械光束偏转控制器具有电极独立控制,功耗较低,光束偏转精度高和可实现大范围的光束偏转的优势而成为研究热点。在液晶空间光调制系统中液晶响应速度慢是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过驱动方式通过合理提高驱动电压对液晶响应进行加速,该方法易于控制,系统体积小,功耗小。本文即采用过驱动方法对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响应速度进行提高,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分析液晶过驱动技术的物理基础。根据液晶弹性体理论利用差分迭代的方法得到液晶分子指向矢偏转角度随位置的分布情况。再根据液晶的电控双折射效应,仿真得到向列型液晶调制相位随驱动电压变化的关系,证明过驱动方法的可行性。根据以上分析得到本课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测量液晶调制相位与驱动电压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调制相位区间和精确施加过压驱动的响应时间,并针对这些问题对液晶过驱动方法的实现进行研究。在建立液晶过驱动系统的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液晶相位调制特性的测量方法,建立液晶衍射光栅模型,推导出远场衍射的光斑光强与调制相位的对应关系,通过液晶驱动电压与调制相位的相互映射关系,最终得到液晶的相位调制特性曲线。根据液晶的相位调制特性对液晶相位时间响应的测量方法进行讨论,获得测量液晶响应时间的基本思路。并根据液晶响应时间的定义提出调制相位区间和最佳驱动电压的计算选择方法。最后,建立基于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过驱动系统。在该系统中,液晶调制相位的量化、过驱动表查找及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波的产生都在FPGA中完成。这种方法不占用CPU资源,能够更加快速的响应CPU指令。最后,搭建实验光路平台,对液晶的相位调制特性进行测量。改变液晶的驱动电路,分别对正常驱动电压和不同过驱动电压情况下的液晶响应速度进行测量,并对不同过驱动电压的相位调制区间进行选择,对比选段之后的液晶响应速度,最终得到液晶器件过驱动的最佳驱动电压。实验表明,应用基于FPGA的过驱动方法最终实现了液晶分子的快速偏转,提高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系统的响应速度近一个数量级,具有重要研究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史孝波[2](2016)在《液晶显示过驱动技术专利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过驱动技术是液晶显示驱动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过驱动技术对于液晶显示器实现动态、清晰的画面显示,解决画面残影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液晶显示过驱动技术在国内的专利申请进行针对性检索,基于检索获得的专利文献,对历年申请量变化趋势、申请人的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申请人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对国内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帮助。(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6年05期)

白涛,程正喜,周廉,宋伟清,马斌[3](2015)在《在电阻阵列像素单元中使用过驱动技术的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用于研究在电阻阵像素单元中使用过驱动技术的电路结构。与国外过驱动技术的实现方式相比,该方式采用开环控制形式,省去了系统闭环计算和查表环节,节省了系统资源,改善了系统的实时性。该电路结构是通过分析过驱动技术原理而设计的,能满足对电阻阵微桥电阻热响应时间t_1、过驱动因子Kod和温度动态范围的研究要求,而且符合像素单元面积的限制条件,其Kod在1~1.5的范围内是可调的。对该电路进行了仿真、版图设计,并请华润上华公司(CSMC)用0.5μm工艺进行了流片,最后用搭建的测试系统对该电路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的过驱动因子符合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红外》期刊2015年04期)

白涛[4](2015)在《应用于电阻阵列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阵微辐射体电阻的热响应时间是制约电阻阵帧频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提高微辐射体电阻热响应时间,引入过驱动技术。为节省系统开支和成本,本文提出在像素单元实现过驱动的方式,并对该方式进行了验证。本文的起始对国内外电阻阵过驱动技术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一种节省系统成本,在像素单元实现过驱动技术的方式,该方式采用开环的控制方式。对微辐射体电阻的热平衡方程进行分析,推导出微辐射体电阻过驱动技术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了微辐射体电阻热响应时间和微辐射体外部驱动功率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的研究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提出了施加在微辐射体电阻外部热驱动的波形要求,过驱动因子Kod的选值以及像素单元面积的限制对电路设计要求。随后,按照要求设计了应用于研究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的电路结构。对电路结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参数设计,仿真和版图设计,选用CSMC 0.5μm工艺对电路进行流片。最后搭建了用于测试电路功能的系统,对应用于研究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的电路设计进行了验证。最后,搭建了测试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的系统,分析了验证过驱动技术的方法,并对应用于测试的Ti NX材料的微辐射体电阻进行了温度特性的测量,随后对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表现出的误差进行了误差分析,并提出改进测试的方案。随着文章的结束,文章末尾对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期刊2015-04-01)

陈静,周晓青[5](2012)在《基于固体开关器件的“过”驱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功率MOSFET的开关速度,从功率MOSFET的开关机理加以分析,通过用仿真与电路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出了功率MOSFET栅极的"过"驱动技术,大大加快了功率MOSFET的开关速度。(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曹叶[6](2009)在《TFT-LCD过驱动技术的研究及其FPGA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显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液晶显示器由于其体积小,较高的分辨率、轻薄的外形以及较低的能耗和辐射等优点,逐渐成为显示器件中的主流器件,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本文从液晶显示器的结构出发,详细介绍了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液晶显示器进一步发展所存在的运动伪像问题,并详细解释了运动伪像产生的机理和解决运动伪像的几个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采用过驱动技术来提高液晶响应速度从而改善运动伪像的方法,并重点分析了过驱动技术的时间值拟合逼近算法,该算法通过查找表的方式得到过驱动值,从而达到提高液晶响应速度的目标,最后详细给出了算法的FPGA硬件实现方案。本文介绍了Xilinx公司Spartan-3A FPGA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基于ISE的FPGA设计开发流程。通过对液晶显示器结构的研究,开发了能无缝接入液晶显示器的FPGA过驱动系统,整个系统由LVDS接收模块、FPGA模块、SDRAM存储模块、LVDS发送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实现了对视频图像信号的采集、存储、过驱动处理和显示的全部功能。其中FPGA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把过驱动算法的硬件实现分为存储管理模块,过驱动值计算模块和SDRAM控制器模块,本文给出了这叁个模块的详细设计方法,这种自上向下的模块化设计,增加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本文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验证,从FPGA的综合、仿真结果以及过驱动加入前后液晶响应时间的数据对比都表明,系统能正确和可靠的工作。另外,通过对液晶显示器的画面进行主观评价也可以明显看出运动伪像得到了有效改善,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09-04-01)

应根裕[7](2008)在《LCD显示器过驱动技术和运动内插技术的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有关LCD显示器驱动技术的最新进展。(本文来源于《现代显示》期刊2008年10期)

顾筠筠,李荣玉,邱永亮[8](2008)在《TFT-LCD的过驱动技术及其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LCD响应时间的定义,介绍了衡量LCD响应速度的两种方法:传统的开关(ON/OFF)响应时间和Gray To Gray(GTG)响应时间。并且介绍了提高响应速度的方法之一———过驱动技术的原理以及该技术的发展,如倍频技术(DFR)、倍频+插黑技术、倍频+运动补偿技术、倍频+扫描背光源技术。(本文来源于《现代显示》期刊2008年07期)

宋光明,宋建社[9](2007)在《基于过驱动技术的TTL器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半导体器件允许瞬态过载的特性对数字器件进行在线故障隔离和诊断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实验对TTL器件的过驱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了TTL器件的过驱动特性曲线,并从微观粒子运动的角度对曲线的本质进行了解释。该实验结果为设计基于反向驱动的数字电路故障诊断系统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07年S2期)

过驱动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过驱动技术是液晶显示驱动技术研究的重点之一,过驱动技术对于液晶显示器实现动态、清晰的画面显示,解决画面残影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液晶显示过驱动技术在国内的专利申请进行针对性检索,基于检索获得的专利文献,对历年申请量变化趋势、申请人的国家/地区分布、主要申请人情况进行分析,希望对国内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过驱动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郭弘扬.光通信中液晶空间光调制器过驱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8

[2].史孝波.液晶显示过驱动技术专利分析[J].轻工科技.2016

[3].白涛,程正喜,周廉,宋伟清,马斌.在电阻阵列像素单元中使用过驱动技术的电路设计[J].红外.2015

[4].白涛.应用于电阻阵列像素单元过驱动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

[5].陈静,周晓青.基于固体开关器件的“过”驱动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

[6].曹叶.TFT-LCD过驱动技术的研究及其FPGA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9

[7].应根裕.LCD显示器过驱动技术和运动内插技术的新进展[J].现代显示.2008

[8].顾筠筠,李荣玉,邱永亮.TFT-LCD的过驱动技术及其发展[J].现代显示.2008

[9].宋光明,宋建社.基于过驱动技术的TTL器件特性研究[J].控制工程.2007

标签:;  ;  ;  ;  

过驱动技术论文-郭弘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