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活动节律论文-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

日活动节律论文-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活动节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外相机技术,日活动节律,活动模式,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

日活动节律论文文献综述

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1](2019)在《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种哺乳动物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马关县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进行为期5个月的持续监测,共收集到哺乳动物照片2 904张,鉴定得到哺乳动物10种,隶属2目6科,以小型哺乳类动物为主;采用时间相对丰富度、日活动差异指数及昼夜指数对鼬獾(Melogale moschata)、果子狸(Paguma larvat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帚尾豪猪(Atherurus macrourus) 4种动物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这4种动物均为夜行性动物,但具有各自不同的日活动节律。同种物种在不同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差异明显,推测与天气、猎物活动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体现了它们对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2](2019)在《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 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活动时间节律的因素,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3月份,采用瞬时扫描(5 min)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黑叶猴(1雄,2雌)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72.5%、摄食12.3%、移动5.4%、乞食5.3%、玩耍3.4%、梳理0.6%,其他0.5%;雌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67.3%、摄食11.5%、乞食6.7%、玩耍6.4%、梳理4.8%、移动1.8%,其他1.5%。雄雌性别间移动和梳理行为在不同季节中差异显着(P<0.05),并且黑叶猴具有明显的日活动时间节律性。通常上午出现摄食及移动高峰,中午长时间休息,下午出现明显的移动、玩耍及乞食高峰。下午乞食高峰的出现与游客数量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移动、梳理及玩耍行为的日活动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各季节间雄性个体的移动及乞食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雌性个体的玩耍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说明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节律受人为(游客投食)、性别及季节因素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3期)

陈梦霄,王晓玲,穆丽光,姜秀丽,胡磊[3](2019)在《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节律与行为的季节变化对生存环境和捕食者的适应,2013年3—12月,在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狍Capreolus pygargus进行了行为特征监测研究。共得到3 439份野生动物有效影视数据,鉴别出狍个体共693只次。数据显示:(1)狍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每日相对活动强度的2个高峰期分别为04∶00—06∶00和17∶00—19∶00;与其他季节相比,夏季相对活动强度高峰均推迟,主要受夏季高温以及捕食者的胁迫因素影响。(2)狍的日活动强度不存在季节差异,但春季的相对活动强度(49.64%)最大,其次为冬季(27.99%),夏季(10.68%)与秋季(11.69%)接近,温度、捕食风险、发情期和食物需求等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狍的行为以取食、舔食营养盐和警戒为主,行为比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野生狍的生活习性,为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有效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2期)

朱博伟,王彬,冉江洪,李波,黄蜂[4](2019)在《黄喉貂日活动节律及食性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和粪便分析法(频率法和剩余物干重法)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黄喉貂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及食物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黄喉貂主要在白天活动(昼间独立照片数占总独立照片数的85. 64%),不同季节黄喉貂日活动节律无显着差异(χ~2=126. 950,df=132,P=0. 608),但在不同季节其日活动高峰出现时间不同,春季的活动高峰在16:00~19:00(31. 65%),夏季活动高峰在15:00~18:00 (26. 32%),秋季活动高峰在13:00~16:00 (34. 31%),冬季活动高峰在11:00~14:00 (25. 00%),并且冬季夜间活动与其他季节相比明显增多;(2)黄喉貂取食食物有兽类、鸟类、昆虫类和植物类等,但兽类是黄喉貂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在一年中以兽类的出现频率最高,为95. 28%,兽类剩余物的总相对干重百分比达80. 99%,其次是植物、鸟类和昆虫;(3)黄喉貂对食物类别的利用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夏、秋叁个季节黄喉貂粪便中兽类所占比重最多,春季鸟类出现频率较高,冬季黄喉貂粪便中植物所占比重明显增多。本研究表明,黄喉貂在不同季节其日活动节律和食性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繁殖特性和生理代谢需求有关。本研究揭示了黄喉貂的日活动节律及食性的季节性变化,充实了黄喉貂的生物、生态学资料,也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兽类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翟娜,阿拉腾巴根,刘新民[5](2018)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的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对放牧牲畜粪的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特征。【方法】2010年6、8和10月,以3种放牧牲畜(牛、马和羊)鲜粪块为诱饵,采用诱捕法采集粪食性金龟。【结果】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显示对3种放牧牲畜(牛、马和羊)粪块的多食性特征,但不同功能群或不同物种显示不同取食偏好以及不同的日活动节律特征。中型掘洞型粪食性金龟(如小驼嗡蜣螂Onthophagus gibbulus、黑缘嗡蜣螂O.marginalis nigrimargo和游荡蜉金龟Aphodius erraticus)显示对牛粪的取食偏好、以及昼行性行为特征;中型和小型粪居型粪食性金龟(如马粪蜉金龟A.subterraneus、泥蜉金龟A.sordescens和符号蜉金龟A.comma等)则偏好取食马粪,小型粪居型粪食性金龟(如符号蜉金龟)有全天活动的行为特征。【结论】在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的形成和进化中,体型和行为特征是主要内因,牲畜粪块的外形和理化性质、以及季节更替中的气温变化是重要外因。(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刘增才,赖鑫,曹慧丽,迟德富[6](2018)在《自然条件下榆紫叶甲成虫日活动节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榆紫叶甲成虫的日活动节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天中,榆紫叶甲成虫取食行为3:00最多,静息行为1:00最多,爬行行为20:00最多;一天6个时段,静息行为晚上最多,爬行、取食行为黄昏最多;性别对各行为日节律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余建平,钱海源,陈小南,李晟,申小莉[7](2017)在《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系统调查和分析了浙江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的性比、集群方式和日活动节律。调查期间共获得244个有效位点的数据,累计58 890个工作日,收集到33 276份白鹇的照片和视频,有效探测5 687次,统计出雄性成体(含亚成体)3 946只次,雌性4 179只次,雌雄性比为1.06︰1。记录到群体大小从2至12只不等,群的组成方式多样。日活动节律分析的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时间段为5:00~18:00时,于6:00时、11:00时和16:00时有3个活动高峰,其间于10:00时和14:00时出现两个活动的低谷。雌雄个体的日活动节律基本一致,但雄性个体相比雌性清晨的活动高峰延长1 h(雌性6:00~8:00时,雄性6:00~9:00时),而午后的静息低谷推后1 h(雌性14:00时,雄性15:00时)。日活动节律密度函数分析结果显示,白鹇的日活动节律存在季节性变化。白鹇在春季和冬季存在早晚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而夏季和秋季在6:00~18:00时都较为活跃。同时,相比其他季节,白鹇在冬季早晨开始活动的时间推迟,傍晚结束活动的时间提前。不同季节的比较表明,白鹇在冬季和春、夏季的日活动节律重迭程度最低。白鹇日活动节律在低海拔带(200~700 m)和高海拔带(700~1 200 m)上存在差异,低海拔带个体在夏季和冬季的傍晚比高海拔带个体活跃。本研究结果为保护区内白鹇的保护管理提供了基础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陈泽柠,唐业忠,宋昭彬,丁利[8](2017)在《横斑玉斑蛇日活动节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横斑玉斑蛇Euprepiophis perlacea由美国学者Stejneger,L于1929年依据采于四川雅安的1号雄蛇标本发表的新种(Stejneger,1929)。自命名以后近60年来未见再有采集到该物种的报道,有人认为可能绝灭,甚至怀疑其有效性,认为仅是玉斑锦蛇Elaphe mandarinus的变异个体。直到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相继采到该种标本,才再度确认其有效性(邓其祥,1989)。赵尔宓通过比较横斑玉斑蛇和玉斑锦蛇半阴茎的差别(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朱博伟,王彬,杨毅,黄蜂,冉江洪[9](2017)在《黄喉貂日活动节律及食性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基于红外触发相机监测数据,对黄喉貂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样线粪便收集,研究了黄喉貂的全年食物组成比例及其季节性变化。在保护区海拔2 100~3 300 m区间内布设了32个红外相机监测位点,每个位点监测时间为1年。期间共获得369张黄喉貂独立照片,分析结果得出黄喉貂主要在白天活动,其日活动节律在不同(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龙再忠,汪继超,肖繁荣,史海涛[10](2016)在《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日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5年6—10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平顶闭壳龟(Cuora mouhotii)与黄额闭壳龟(C.galbinifrons)日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闭壳龟日活动节律差异,探究两种闭壳龟资源利用分化模式,揭示两种闭壳龟的野外共存机制。结果显示,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均为昼行性节律,日活动以静息行为为主。平顶闭壳龟的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分别在(06:00—07:00)和(10:00—11:00)有一个高峰期,黄额闭壳龟的摄食行为(13:00—14:00)有一个高峰期,而运动行为有两个高峰期(09:00—10:00和17:00—18: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黄额闭壳龟分配在静息行为上的时间多于平顶闭壳龟,而分配在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上的时间少于平顶闭壳龟。比较两种闭壳龟的活动节律,运动行为节律重迭指数较高(Qik=0.78),摄食行为重迭指数较低(Qik=0.38)。研究表明,两物种在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时间异质性和分配差异性,达到食物资源的最优利用,实现两者的稳定共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日活动节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了解黑叶猴日活动时间分配及影响活动时间节律的因素,从2017年4月份至2018年3月份,采用瞬时扫描(5 min)法对都匀市西山公园笼养黑叶猴(1雄,2雌)进行了行为观察。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72.5%、摄食12.3%、移动5.4%、乞食5.3%、玩耍3.4%、梳理0.6%,其他0.5%;雌性个体全年平均日活动时间分配情况为休息67.3%、摄食11.5%、乞食6.7%、玩耍6.4%、梳理4.8%、移动1.8%,其他1.5%。雄雌性别间移动和梳理行为在不同季节中差异显着(P<0.05),并且黑叶猴具有明显的日活动时间节律性。通常上午出现摄食及移动高峰,中午长时间休息,下午出现明显的移动、玩耍及乞食高峰。下午乞食高峰的出现与游客数量较多有关。不同性别间移动、梳理及玩耍行为的日活动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各季节间雄性个体的移动及乞食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雌性个体的玩耍行为时间节律差异显着(P<0.05)。说明笼养黑叶猴活动时间节律受人为(游客投食)、性别及季节因素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活动节律论文参考文献

[1].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云南古林箐省级自然保护区四种哺乳动物日活动节律及活动模式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

[2].木仁,楠田哲仕,杨秉山,格根图雅,陈霞.笼养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coisi)日活动时间分配及活动时间节律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陈梦霄,王晓玲,穆丽光,姜秀丽,胡磊.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狍的日活动节律及其季节变化研究[J].四川动物.2019

[4].朱博伟,王彬,冉江洪,李波,黄蜂.黄喉貂日活动节律及食性的季节变化[J].兽类学报.2019

[5].翟娜,阿拉腾巴根,刘新民.内蒙古典型草原粪食性金龟的取食偏好和日活动节律特征[J].应用昆虫学报.2018

[6].刘增才,赖鑫,曹慧丽,迟德富.自然条件下榆紫叶甲成虫日活动节律的研究[J].林业科技.2018

[7].余建平,钱海源,陈小南,李晟,申小莉.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白鹇日活动节律研究[J].动物学杂志.2017

[8].陈泽柠,唐业忠,宋昭彬,丁利.横斑玉斑蛇日活动节律分析[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9].朱博伟,王彬,杨毅,黄蜂,冉江洪.黄喉貂日活动节律及食性的季节变化[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10].龙再忠,汪继超,肖繁荣,史海涛.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日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J].生态学杂志.2016

标签:;  ;  ;  ;  

日活动节律论文-刘宇,缪华,蒋桂莲,姚冲学,王智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