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磁作用论文-郑伟,杜安

铁磁作用论文-郑伟,杜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铁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极化强度,磁化强度,滞后回线,偏置现象

铁磁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伟,杜安[1](2019)在《外场作用下铁电/铁磁双层膜的极化磁化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铁电/铁磁双层膜模型,铁电层的电矩用连续标量描述,而铁磁层的自旋应用经典矢量描述.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和极化、磁化行为.给出了零场下体系的内能、比热、极化和磁化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并分别研究了体系在外磁场和外电场下的极化和磁化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双层膜体系的内能、比热、极化和磁化性质因层间耦合系数的不同而明显不同,当界面耦合较弱时,双层膜表现出各自的热力学性质,当层间耦合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双层膜耦合为一个整体,表现出统一的热力学性质.该双层膜在外场中形成电滞回线和磁滞回线,并表现出偏置特性,界面耦合强度和温度影响滞后回线和偏置现象.(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丽攀,马冰洋,宋凯,王振[2](2018)在《励磁作用下铁磁管道缺陷磁特性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了管道直流磁化的叁维模型,分析了励磁状态下铁磁材料的磁特性、缺陷附近材料的磁导率分布特征以及励磁强度、管道厚度、缺陷深度对磁导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磁化后缺陷区域的磁导率分布并不均匀,励磁作用下内壁缺陷可引起外表面磁导率的改变,从而揭示了铁磁性管道内部缺陷检出机理,拓展了涡流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8年16期)

齐建文[3](2018)在《扭转相互作用铁磁自旋链中非线性局域波激发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系统中非线性激发的研究一直以来吸引着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自旋波、磁孤子和磁畴壁的非线性激发将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推向了新的研究热潮。目前,人们已经证实磁孤子作为铁磁自旋链中的集体激发展示了自旋运动的一种模式。此外,磁矩的分布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提取样品各向异性和磁化机制等重要信息。这使得磁存储、逻辑器件等技术应用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在非线性光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等物理系统中,随着人们不断地研究,非线性局域波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例如孤子、呼吸子、怪波以及它们相互作用产生的非线性迭加态。因此,我们期待着在具有不同相互作用的自旋链中也能够发现其它更多种类的非线性局域波激发。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具有扭转相互作用的海森堡铁磁自旋链中非线性局域波激发的性质、演化规律及其对应的磁矩分布特征,包括反暗孤子、W型孤子、多峰孤子、Akhmediev呼吸子、Kuznetsov-Ma呼吸子和怪波。首先,为了研究具有扭转相互作用自旋链中非线性局域波的演化规律,我们构建了一个四阶可积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其次,通过使用达布变换方法构造了具有一般形式的通解,并且这个通解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非线性局域波。根据这个一般形式的解,我们依次证实孤子、呼吸子和怪波的非线性激发,研究了它们各自对应的磁矩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磁矩分布的结构中靠近布洛赫球体极点处的圆环状分布的自旋磁矩代表了自旋波背景。此外,我们结合调制不稳定性分析给出不同类型非线性局域波所对应的相图,并通过磁振子数N、扰动波数K、自旋波背景波数ks和背景振幅c等物理量具体给出了它们的激发条件。这些结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铁磁自旋链系统中非线性激发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为实验上的可控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田俊亮,莫子杰,陈浩,王瑞强[4](2018)在《线性磁场作用下修正的一维铁磁链孤立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修正的海森堡模型,在线性磁场作用下,采用扩展行波法研究了一维铁磁链中的孤立波.结果表明:将S!±l的变换式展开到更高阶项(包括S0、S-1、S-2项),在各项同性的情况下也可求得包络孤子解.同时,在增加了线性磁场后,孤子的运动模式从一般的匀速运动变成匀变速运动.并且当J/S→0时,方程返回到只能在各向异性情况下求解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莫子杰,陈浩,王瑞强[5](2017)在《线性磁场作用下一维铁磁链的孤子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在线性磁场作用下,一维铁磁链的2种孤子激发.分别导出2个不同修正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到各自所激发的孤子解.此2种孤子激发结果均表明,在增加线性磁场后,孤子的外形与有效质量并不受到影响,但孤子的运动模式却发生改变,从一般的匀速运动变为匀变速运动.而且在线性磁场作用下孤子的能量出现了定域分布,随位置的不同而不同.由此发现,引入线性磁场的普遍意义在于,可使一维铁磁链中的孤子激发和移动受到更好的控制,同时不破坏孤子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马冰洋,宋凯,赵本勇,王振,张丽攀[6](2017)在《励磁作用下铁磁管道缺陷磁特性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磁饱和技术的磁化涡流检测方法是铁磁管道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铁磁材料磁特性的研究通常忽视了磁化后缺陷区域磁导率的分布状况。本文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了管道直流磁化的叁维模型,分析了励磁状态下铁磁材料的磁特性、缺陷附近材料的磁导率分布特征以及励磁强度对磁导率分布影响。研究表明,饱和磁化后缺陷区域的磁导率分布并不均匀,磁化条件下内壁缺陷可引起外表面磁导率的改变。同时揭示铁磁性管道内部缺陷检出机理,拓展了涡流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7-06-21)

霍占伟[7](2017)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铁磁材料力学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然而,铁磁材料的生产、应用与其力学和磁学性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铁磁材料在高温、复杂机械载荷作用下服役,显然测试手段单一的传统磁性检测技术已无法满足复杂服役环境下铁磁材料性能的测试需求。因此,研制能够对多场耦合作用下铁磁材料力磁响应进行有效测量的仪器,据此开展其服役性能测试的研究,将为铁磁材料研发、性能分析与可靠性评估提供基础和支撑,不仅有助于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还有望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论文对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材料性能测试理论与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特别介绍了铁磁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此基础之上,开发了多载荷多物理场耦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仪器中的磁致伸缩特性核心测试单元,对商业化磁滞回线测试装置进行了功能扩展,针对叁种典型铁磁材料开展了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力学、磁学响应的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论文基于多物理场耦合测试理论与技术,设计提出了多载荷多物理场耦合材料微观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的磁致伸缩特性测试单元。采用Ansys中的Workbench模块对所设计的测试单元中关键零部件特性以及温度和磁场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对应变测量系统、定位平台精度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验证了所设计的测试单元的结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购置的商业化磁滞回线测试装置进行了功能扩展。购置的商业化磁滞回线测试装置不具备力检测功能,无法开展力磁耦合试验,因此在装置内增加了蝶形弹簧,通过测量碟簧的变形量,推导出试件所承受的压力,进而可以开展不同压力下的磁滞回线测试;装置不具备低温加载功能,无法开展低温下的相关试验,因此增加了低温腔单元,将被测试件置于低温腔中,向低温腔通入低温无水乙醇进行降温,进而可以开展低温下的磁滞回线测试。就功能扩展后的装置进行了性能测试分析,采用铝镍钴标样验证了测试装置的精度和重复性。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论文选择铝镍钴、铁氧体和铽镝铁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力学、磁学响应的试验研究。针对铽镝铁开展的磁致伸缩特性测试研究后发现:高温作用和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压应力作用,导致铽镝铁各方向的磁致伸缩性能产生弱化现象。论文进一步对铝镍钴、铁氧体和铽镝铁开展了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磁滞回线等性能响应的试验研究。针对铝镍钴的研究发现:压力增加会导致铝镍钴内禀矫顽力逐渐降低,但对剩余磁化强度无显着影响;温度升高则会导致内禀矫顽力和剩余磁化强度逐渐降低。针对铁氧体的研究发现:温度升高导致铁氧体剩余磁化强度降低、内禀矫顽力升高;压力作用对剩余磁化强度和内禀矫顽力无显着影响。针对铽镝铁的研究发现:铽镝铁的最高磁化强度随温度的降低非常明显,而压力的增加将使最高磁化强度呈下降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禹,张晓英,张景萍[8](2016)在《九核Co~Ⅱ金属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磁学性质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核金属配合物具有有趣的结构和迷人的磁学性质~([1])。我们首先利用2-吡啶甲醇~([2]),甲酸钠和大气中CO_2派生的碳酸根离子,合成由μ_6-CO_3和甲酸桥连的九核Co~(Ⅱ)金属簇1,表现出反铁磁相互作用。改变反应溶剂比例,甲酸根取代其中一个Co上的配位水分子,得到了与1的簇结构类似的九核Co~(Ⅱ)金属簇2。与1不同的是,化合物2表现出自旋玻璃行为,这是由于化合物2的晶体堆积模式与1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因此,通过调整晶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成功实现了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转变。这一结论对合成具有特殊磁性质的多核配合物具有深远意义~([3])。(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期刊2016-07-01)

汪森,陈浩,王瑞强[9](2016)在《具有均匀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一维反铁磁链的孤子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反铁磁体中除了存在常被研究的交错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外,可能也存在均匀DM相互作用.研究了交换作用各项同性的、具有均匀DM相互作用的一维反铁磁链,采用常用的双子格模型,在DM相互作用的大小D小于最近邻二格点离子上电子间的交换积分J时,利用Holstain-Primakoff变换、多重尺度方法,得到椭圆函数波解和相应孤子解,并且讨论了DM相互作用对一维反铁磁链的解的影响.研究表明:DM相互作用对孤子宽度、峰值及能量均有着重要影响,且关系复杂,不存在随D的增减而单调增减.(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尹送求[10](2016)在《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铁磁模型的自旋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自洽的修正自旋波理论研究了次近邻相互作用对各向同性的XY模型及海森堡铁磁链的热力学低温性质,主要研究了次近邻相互作用对体系内能、比热、磁化率等的影响。全文共四章,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XY模型及海森堡模型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及研究进程。在第二章里,我们采用了自洽的修正自旋波理论来研究具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自旋为1/2的XY模型的铁磁链的低温热力学性质。通过引入拉格朗日因子来使得总的自旋磁化强度为零从而解决了传统自旋波所遇到的长程有序缺失而导致的热力学发散问题,从而我们便可以研究次近邻相互作用对低温体系基态的影响。从研究中,我们发现了最大比热及比热系数与次近邻相互作用因子成指数关系,并且最大的磁化率系数及最小的磁化率系数也是次近邻相互作用因子的指数函数。另外,当比热取最大时,对应的最大温度和比热系数分别是次近邻相互作用因子的线性和指数函数。在第叁章里,我们依然运用的是自洽的修正自旋波理论来研究具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自旋为1/2的海森堡模型的铁磁链的低温热力学性质。通过研究,我们得到了最大比热及最大比热对应的温度与次近邻相互作用因子之间的指数及线性函数关系。另外,当比热取最大时,此时得到的磁化率、内能及自由能都和次近邻相互作用因子显示了负线性的函数关系,而熵却显示着递减指数关系。同时与XY模型处理内能不同,在海森堡模型中,我们考虑了算符的高阶项,此时得到的内能更接近精确的内能。第四章里,我们总结了全文的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6-01)

铁磁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有限元法建立了管道直流磁化的叁维模型,分析了励磁状态下铁磁材料的磁特性、缺陷附近材料的磁导率分布特征以及励磁强度、管道厚度、缺陷深度对磁导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饱和磁化后缺陷区域的磁导率分布并不均匀,励磁作用下内壁缺陷可引起外表面磁导率的改变,从而揭示了铁磁性管道内部缺陷检出机理,拓展了涡流检测方法的应用范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铁磁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郑伟,杜安.外场作用下铁电/铁磁双层膜的极化磁化性质[J].物理学报.2019

[2].张丽攀,马冰洋,宋凯,王振.励磁作用下铁磁管道缺陷磁特性仿真[J].中国机械工程.2018

[3].齐建文.扭转相互作用铁磁自旋链中非线性局域波激发的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8

[4].田俊亮,莫子杰,陈浩,王瑞强.线性磁场作用下修正的一维铁磁链孤立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莫子杰,陈浩,王瑞强.线性磁场作用下一维铁磁链的孤子激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6].马冰洋,宋凯,赵本勇,王振,张丽攀.励磁作用下铁磁管道缺陷磁特性仿真研究[C].2017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论文集.2017

[7].霍占伟.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铁磁材料力学响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

[8].张禹,张晓英,张景萍.九核Co~Ⅱ金属簇: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实现由反铁磁到自旋玻璃的磁学性质转变[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六分会:晶体工程.2016

[9].汪森,陈浩,王瑞强.具有均匀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的一维反铁磁链的孤子激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尹送求.有次近邻相互作用的一维铁磁模型的自旋波研究[D].广州大学.2016

标签:;  ;  ;  ;  

铁磁作用论文-郑伟,杜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