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梁江平

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梁江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性地层圈闭,层序地层格架,沉积微相,有利勘探油气区

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文献综述

梁江平[1](2018)在《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青山口组叁段中上部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青山口组叁段中上部具有形成岩性地层型圈闭的地质条件。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将青叁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的体系域,在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有利砂体分布和青山口组叁段顶面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各四级层序不同沉积相带的组合及其与油气运聚、构造特征的匹配关系,进行岩性地层圈闭的有利区带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区划分为A、B、C、D、E区,A岩性地层圈闭区是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最重要的对象,B岩性地层圈闭区中北部、C岩性地层圈闭区南部、D岩性地层圈闭区北部、E岩性地层圈闭区东侧北部在下一步油气勘探和石油地质研究中也值得重视。研究思路和结果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及具有相似地质条件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8年04期)

苏宗富,薛艳梅[2](2010)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圈闭有利区带预测——以T_6'界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层序界面构建样式出发,将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划分为6种成因构建样式:截超型、截平型、平超型、顶超型、平行型和整合型。以济阳坳陷古近系T6'界面为例,采用"六因素法"(界面变化成因动力学、层序界面控砂、储集砂体物性、生排烃、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控藏),建立岩性圈闭成因模式;并对该层序界面构建样式控制下的岩性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提升勘探部署的能力与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勘探》期刊2010年06期)

周进松[3](2009)在《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盆地沙叁中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有利岩性圈闭分布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濮凹陷经过近叁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高成熟勘探阶段,常规构造圈闭越来越少,岩性圈闭必将成为东濮凹陷今后勘探的主要方向。然而东濮凹陷属于埋深较大的含油气盆地,构造较为复杂,再加上巨厚盐膏层的影响,且目前对于凹陷内物源方向及沉积体系成因、类型、特征和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以及盐岩发育规律及其与岩性圈闭的关系不明确,这些都制约着以寻找岩性圈闭为目的的勘探进程。本论文在充分吸收、消化、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靠大量的钻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针对凹陷北部盐湖盆地沙叁中地层开展了层序地层研究,建立层序格架,研究层序格架中盐岩的分布规律,明确了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分布,并在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岩性圈闭进行了研究,尤其是与盐岩有关的岩性圈闭,建立了岩性圈闭分布模式,指出了岩性圈闭的勘探方向,并对岩性圈闭发育有利区带进行预测。主要取得以下几点认识:①东濮凹陷北部沙叁段中亚段可划分为一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一个叁级层序),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6个中期半旋回;②东濮凹陷的物源为多物源,不同时期物源影响的范围有所差异,中央隆起带是多物源交汇地带;变换构造带控制了物源的方向,西部供源方向雁行排列,斜向入湖;长轴方向顺盆分布。③沙叁中共发育14个盐韵律,平面上盐岩主要分布于户部寨、卫城和文北地区,其中卫城和户部寨是盐岩的主要沉积中心,各时期盐岩沉积中心有所迁移;垂向上盐岩主要发育于沙叁中的上部,且靠近洪泛面附近单个盐韵律的厚度较大;盐岩与砂体呈消长关系,变现为指状交叉分布。④研究区整体为湖相背景下的各类叁角洲前缘沉积,区内总体缺少平原相。东部靠近兰聊断裂带地形较陡,距离物源较近,主要发育扇叁角洲沉积,平面上表现为“多而小”的特征;西部地形较缓,距离物源较远,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沉积,平面上表现为“大而广”;南北两端长轴方向主要发育正常叁角洲沉积;除此之外还有浊积扇(水道)、风暴沉积和滩砂坝等。⑤东濮凹陷北部沙叁中岩性圈闭类型可分为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砂(砾)岩扇体型、水道化孤立砂体型及断层-岩性复合型圈闭。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地区主要为中央隆起带及其两侧、东西部洼槽及环洼带,这些区沉积物源丰富,油源充足,是岩性圈闭形成的有利场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9-05-01)

黄兴文[4](2006)在《坳陷湖盆缓坡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地区侏罗系叁工河组~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为研究对象,进行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及油气成藏规律的综合研究,旨在明确坳陷湖盆缓坡层序及其主控因素的特点、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并以此指导岩性地层圈闭勘探的有利区带预测。首先,以岩心、测井为基础,以叁维地震资料为主体,建立石南地区井震结合的坳陷湖盆缓坡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并指出其特点在于低位体系域欠发育且类型特别(充填于沟谷残余可容纳空间中的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砂体极发育而高位体系域砂体不发育;剖析缓坡层序的4个主控因素,即构造、气候、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其中构造和气候对坳陷湖盆的影响尤为重要;并结合湖盆及构造的演化特点,建立了本区坳陷湖盆的两种缓坡层序及沉积充填模式,即湖盆扩张期~鼎盛期缓坡层序及沉积充填模式和湖盆重构期缓坡层序及沉积充填模式。而后,在层序格架控制下,以含砂率为纽带,井震结合,实现研究区10个未经连片处理的不同时期采集叁维地震数据以体系域/层序为单元的含砂率连片编图:并结合丰富的钻、测井资料,在充分考虑构造及湖盆演化背景前提下,编制了各层序/体系域的沉积相图,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及砂体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石南及邻区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本区缓坡源外型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成藏模式,即阶梯式运移成藏模式;并对重点层位油气藏的成藏模式进行了个体解剖。最后,综合考虑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条件、储盖组合、输导体系、成藏特征及勘探前景等因素,分析并指出了下一步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层位,依次为KSQ1低位体系域与湖侵体系域、JSQ3湖侵体系域、JSQ5和JSQ4;平面上基东鼻凸和石西凸起为侏罗系层序的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叁南凹陷中西部为白垩系K—SQ1的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6-05-01)

苏宗富[5](2006)在《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对比与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济阳坳陷古近系进行了区域层序地层对比。以陆相断陷湖盆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为基础,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分析层序界面性质横向和纵向上的迁移和变化来研究层序界面对储集体成因类型和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层序界面与储层分布的时空配置关系、探讨层序界面在岩性-地层圈闭形成和成藏过程中的作用,从成因上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进行预测。综合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ESR 测年法)、地震地层学及层序地层学等地层学研究成果,以叁级层序为基本组构单元对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进行了统层。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各二级层序和隐蔽油气藏最为发育的重点叁级层序的可对比性,认为二级层序受构造幕直接控制,具有很好的对比性。重点叁级层序旋回性质具有一致性,标志性沉积物出现于相同或类似的旋回位置。T2(Es1底)、T4(Es3上底)和 T6(Es3 中底)叁级层序界面性质在不同凹陷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区域层序地层统层的基础上,作者对层序界面类型变化动力学成因机制、层序界面类型控砂和层序界面类型控藏进行了研究。论文首次将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划分为 6 种成因构建样式:截超型、截平型、平超型、顶超型、平行型和整合型。通过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古近系界面变化动力学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断层活动的迁移性与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的差异性控制层序界面类型的变化;二是构造沉降中心的迁移性和构造沉降幅度的差异性控制层序界面类型的变化。笔者以岩性-地层圈闭最为发育的沙叁段为例,详细分析了 T4、T6 和 T6'叁个关键界面的层序界面类型对各种成因类型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在分析济阳坳陷勘探成熟区和已发现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区层序界面类型与所控制的岩性-地层圈闭类型对应关系的基础上,对六种层序界面类型控藏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六因素(界面变化动力学、层序界面控砂、储集砂体物性、生排烃、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控藏)预测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为判定依据对济阳坳陷沙叁段进行了岩性-地层圈闭预测,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06-05-01)

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层序界面构建样式出发,将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划分为6种成因构建样式:截超型、截平型、平超型、顶超型、平行型和整合型。以济阳坳陷古近系T6'界面为例,采用"六因素法"(界面变化成因动力学、层序界面控砂、储集砂体物性、生排烃、沉积环境和层序界面控藏),建立岩性圈闭成因模式;并对该层序界面构建样式控制下的岩性圈闭有利区带进行了预测。应用表明,该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提升勘探部署的能力与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参考文献

[1].梁江平.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青山口组叁段中上部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

[2].苏宗富,薛艳梅.济阳坳陷古近系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圈闭有利区带预测——以T_6'界面为例[J].中国石油勘探.2010

[3].周进松.东濮凹陷北部盐湖盆地沙叁中层序地层格架建立与有利岩性圈闭分布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4].黄兴文.坳陷湖盆缓坡层序地层学研究与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5].苏宗富.济阳坳陷古近系区域层序地层对比与岩性—地层圈闭有利区带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标签:;  ;  ;  ;  

有利圈闭及区带预测论文-梁江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