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笔记论文-刘智慧

金色笔记论文-刘智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色笔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色笔记,女性主义,美学

金色笔记论文文献综述

刘智慧[1](2019)在《《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重要作家,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其作品《金色笔记》以深刻性和丰富性而备受关注,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意识的先锋之作"。本文简要回顾女性主义发展历程,探究《金色笔记》中颠覆式的叙事结构,分析多角度叙述下女性身份的构建,展现莱辛在小说中所运用的女性主义美学策略。(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12期)

陈萌[2](2019)在《《金色笔记》中莱辛的女性主义矛盾情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辛在《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叙事视角和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女性主义研究,但莱辛在作品中隐现的女性主义矛盾观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基于此,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心理动力学模型下,应用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以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来解读主人公安娜·伍尔芙与情人迈克尔的关系、安娜与简纳特和汤姆的亲子关系、安娜与幻想出来的心理治疗师索尔的关系,以剖析莱辛的女性主义矛盾情结。(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杨晓[3](2019)在《读者在文本中的审美创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丽丝·莱辛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也是文学奖开设以来最年长的获得者。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之一。其作品因独特的形式和国际视野别具特色。1962年出版的《金色笔记》便是最佳例证。自出版至今,这部小说引起了学者、评论家和读者的极大兴趣,且争议不断。与此同时,莱辛及其作品开始进入国际视野。国内外学者及评论家对《金色笔记》进行了多维度的挖掘与分析,关于这部小说的探讨从未停止。然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形式、两性关系、小说空间、种族问题及心理学等领域。毫无疑问,莱辛在独特的结构中呈现给读者一个分崩离析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在为读者提供全新阅读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即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读者在文本接受的过程中主动地参与了作品的审美创造。换言之,读者的接受过程是文本审美价值的一部分。本文即是藉接受理论试析读者在《金色笔记》中的审美创造。全文共六个部分,由引言、四章正文及结论组成。引言介绍了莱辛的文学成就及其小说《金色笔记》、国内外《金色笔记》的研究视角和评论,进而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以接受理论中所蕴含的“期待视野”、“审美距离”、“文本空缺”为理论出发点,探析读者参与审美创造的过程,揭示读者对文本价值构成的不可缺失性。第一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接受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审美距离”、“文本空缺”理论。接受理论源于解释学和现象学,以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的理论为支撑,其特色在于从读者视角探析作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而“期待视野”、“审美距离”、“文本空缺”是读者参与、实现作品审美创造的重要因素:在文本阅读初期,读者以个人阅读经历等主观感受为基础,对文本的风格、情节、主题进行想象或预测,形成“期待视野”;“审美距离”是衡量作品文学价值的重要指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期待;“文本空缺”是文本中潜在的留白,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实现具体化,是读者进行审美创造的广阔天地。第二章由“期待视野”为起点探索读者审美创造的萌芽。本章第一节立足于莱辛创作的时代背景,探析读者对小说基调的心理期待。第二节从小说的形式和主题出发,分析读者对小说主题的心理预期。第叁章以“审美距离”为基点探析读者审美创造的形成。本章集中于对读者进入文本后两者间的互动。一方面,莱辛在小说的主干部分采用平铺叙事,在穿插的五本笔记中则用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呈现,二者形成极大的反差,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下极具张力;另一方面,自由女性的怀疑、迷惘与传统意识中的自由二字相悖,构成了读者与文本的审美距离。审美距离促使读者主动参与审美创造,赋予文学作品极大的审美价值。第四章从“文本空缺”的角度探寻读者审美创造的发展。“文本空缺”为读者进行审美创造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主要从形式空白和情节中断两个方面分析小说的文本空缺。语言、剪报粘贴以及插入型小说都在形式上构成了文本空白,同时,无序的时间和地点、交织的现实与梦境,以及主人公不同身份的切换都使小说情节出现了大片空白。形式和情节的空白促使读者更大程度地参与作品的审美创造,增强了作品的文学价值。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讨论,结论部分指出,小说的文学价值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读者作为接受主体,主动参与作品的审美创造。读者的审美创造是动态的,在文本接受过程中不断变化。由此可见,文本作品审美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作者,更需要读者的参与、接受与创造。读者的审美创造赋予了小说更强的活力与生命力。(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谭君,杨艳君[4](2019)在《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和《又来了,爱情》中的都市边缘人》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丽丝·莱辛是一位高产且多变的作家,被誉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作为小说家,她擅长描写自主女性的奋斗和衡量几代左派人物之间的鸿沟。本文以莱辛代表作《金色笔记》和《又来了,爱情》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都市边缘人。(本文来源于《作家天地》期刊2019年10期)

王楚韵[5](2019)在《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也是受到文学评论家们一致好评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的许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深入地研究,其中,象征手法是这部作品非常典型的特点之一。本文旨在分析该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意义,从而为深度理解莱辛的创作思想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14期)

张乾霜[6](2019)在《从福柯的身体理论审视《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困境与挣扎》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杰作,揭示了二十世纪中叶的许多社会问题,并对当今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批评家注意到了该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色彩,但仅用女性主义批评来分析这部小说显得相对局限。福柯的身体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都对“身体”有所关注。从福柯的身体理论视角来审视《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困境,本文将更加细致和深刻地探究社会中的女性身体和家庭中的女性身体所遭受的磨难与困境,揭露出女性身体的反抗以及反抗过程中的困难,展现了莱辛对女性困境的关切。将福柯的身体理论和女性困境的探究结合起来,可以将《金色笔记》从一个更加深入的角度进行研究,二者的结合在《金色笔记》的研究中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除绪论和结论外,论文正文包括叁个章节。绪论主要介绍莱辛及其《金色笔记》、福柯的身体理论以及《金色笔记》的文献综述。第一章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遭遇的困境。在男性权力的压迫之下,女性身体成为规训的身体,失去主体性。第二章主要分析女性在男女关系中,特别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婚姻所面临的困境,在男性主导的家庭中,许多女性过着像囚犯一般的生活。第叁章剖析女性在意识到她们像奴隶一般的处境之后对男性权力的反抗。论文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女性所面临的困境和莱辛对女性困境的人文关怀。(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4-01)

王奥琼[7](2019)在《《金色笔记》中的性别表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通过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表演性理论来解读多丽丝·莱辛的着作《金色笔记》。除绪论和结论之外,本论文主要由叁部分组成。论文探讨了小说主要人物如何在性别规范的规定下扮演各自的社会角色。在性别规范约束下的自由女性和传统人物的角色扮演则是本研究的焦点。具体而言,在性别表演性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论文首先分析了小说人物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表演,同时探讨了性别规范权力对小说人物性别身份形成的型构。其次论文剖析了自由女性对性别化的社会规范的抵抗。最后论文讨论了性别规范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探索了自由女性通过既抵抗又顺从的矛盾角色扮演行为所产生的抵抗性力量。借由性别表演性理论,本论文力图证明表演是《金色笔记》所阐释的一种存在方式。对莱辛而言,扮演既定社会角色既是对性别规范的接受同时也是对它的抵抗。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会被迫去扮演规定的角色,而不能按照自己的心愿行事。然而,表演并不意味着妥协。被动的表演很有可能会成为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这也是《金色笔记》中表演女性们的一种生存方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谷立立[8](2019)在《推着巨石前进 读《金色笔记》》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色笔记》完成于1962年。彼时的多丽丝·莱辛大概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45年后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垂青,毫无争议地跻身文学大师的行列。《金色笔记》的创作初衷很简单。彼时,久居英伦叁岛的多丽丝·莱辛在一众男性作家的环伺中,敏锐地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在她看来,20世纪的英格兰并不盛产像狄更斯那样能够深入现实、描摹社会的大师,更别说会有《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一类的皇皇巨着。与其困在小格局里无限透支自我,莱辛更愿意回到那些曾经在非洲的艰难岁月里给过她慰藉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司汤达)身边,做一位虔诚的追随者。(本文来源于《厦门航空》期刊2019年03期)

王楚韵[9](2019)在《解读《金色笔记》中的主要男性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色笔记》是英国着名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国内外学者对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但对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研究甚少。鉴于男性是两性关系中的另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分析和解读这部作品中的男性形象,由此来探讨莱辛在作品中反映的两性观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02期)

颜文洁[10](2018)在《《金色笔记》创作的主体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创作的主体性问题一直是文学批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以当代英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小说《金色笔记》为分析对象,从作家创作、文本自身以及读者接受的叁维视角,努力阐释这部长篇小说出版所引起争议的缘由,为文学叙事文本的分析和文学批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无意去概括小说《金色笔记》确定的主题思想,而是深入发掘了小说《金色笔记》作为叙事文本自身的主体性。这一创作的主体性,一方面与作家自身的世界观、思想意识有关,另一方面又是作家对自我女性主体性羁绊的克服和现实的超越。莱辛通过独特的双层艺术构造和多彩世界的展示,赋予小说文本以生命的主体性,并且以对人类与自然、现实与梦幻、当下与未来叁对世界之间对话的揭示以及艺术的间离效果,增强了读者的主体性意识,从而能够不断积极地创造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学理论前沿》期刊2018年01期)

金色笔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莱辛在《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叙事视角和对女性问题的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女性主义研究,但莱辛在作品中隐现的女性主义矛盾观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基于此,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心理动力学模型下,应用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以及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来解读主人公安娜·伍尔芙与情人迈克尔的关系、安娜与简纳特和汤姆的亲子关系、安娜与幻想出来的心理治疗师索尔的关系,以剖析莱辛的女性主义矛盾情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色笔记论文参考文献

[1].刘智慧.《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美学分析[J].英语广场.2019

[2].陈萌.《金色笔记》中莱辛的女性主义矛盾情结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3].杨晓.读者在文本中的审美创造[D].河南大学.2019

[4].谭君,杨艳君.多丽丝·莱辛小说《金色笔记》和《又来了,爱情》中的都市边缘人[J].作家天地.2019

[5].王楚韵.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J].北方文学.2019

[6].张乾霜.从福柯的身体理论审视《金色笔记》中的女性困境与挣扎[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

[7].王奥琼.《金色笔记》中的性别表演研究[D].兰州大学.2019

[8].谷立立.推着巨石前进读《金色笔记》[J].厦门航空.2019

[9].王楚韵.解读《金色笔记》中的主要男性形象[J].长江丛刊.2019

[10].颜文洁.《金色笔记》创作的主体性研究[J].文学理论前沿.2018

标签:;  ;  ;  

金色笔记论文-刘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