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储灰坝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经验

火电厂储灰坝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经验

一、火电厂储灰坝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刘岩[1](2019)在《热电站电除尘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例如近几年出现的PM2.5,很多城市地区雾霾天气天数明显增加,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健康问题。当今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全国各地都兴建电厂,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燃煤电站发电仍会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煤炭能源的消耗总是伴随着环境的污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为此电厂中各种类型的除尘设备应运而生,本论文针对热电站电除尘设备进行研究,参考国内外电厂除尘技术的研究发展现状,学习电除尘控制技术,以优化除尘效率为目的,完成了电除尘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论文首先简要介绍除尘设备的种类及优缺点,然后从理论上研究影响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提高除尘效率的方法。然后分析研究了电除尘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研究了反电晕的产生原因及影响,结合热电站配套的电除尘器,以提高除尘效率为目的,分析研究更为高效的电除尘系统。根据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了高压静电除尘器控制系统结构。基于高压静电的电场力对粉尘颗粒有吸附作用的原理,从高压电控制环节与低压电控制环节入手,分析研究电气控制系统。高压电控制环节中,研究高压整流设备特性,研究间歇供电方式和脉冲供电方式的工作原理,通过和传统的直流供电方式相对比,能够提高除尘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电场供电采用浊度闭环控制系统,通过加入浊度仪实时监测烟气浓度,及时根据工况调节各个电场电压,以降低能耗。介绍了除尘设备安装及调试等注意事项,在构建了稳定高效的硬件工作控制之后,利用计算机网络与现代通信技术,构建系统控制总线,在DCS与PLC基础之上编写上位机指令,进行了硬件组态,实现电除尘设备的总体控制。最后,分析了振打装置的工作情况,针对振打装置的振打时序进行软件编程,提高除尘效率。

李钊[2](2019)在《华电山东邹县电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岗匹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需要面对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成为许多国企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和“电量交易市场化”一方面为这类企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对这些企业提出了变革要求。面对这一现状,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善,尤其是人岗匹配程度的增加来提升管理效率,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收益的效果。本文在广泛查阅文献与充分实地调研的前提下,以华电山东邹县电厂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为例,通过对该厂人岗匹配状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该厂人岗匹配现存问题的基本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企业某一具体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如何使用李克特量表对员工的胜任素质进行测量评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岗匹配评价方法,在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基础上,梳理了胜任力模型的建立对该岗位后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员工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的重要意义,以及对该企业后续员工开发与岗位开发的实践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针对发电企业特点,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李克特量表,分别从岗位和员工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详细过程和测量评价员工胜任素质的具体方法,将人岗匹配中人和岗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进行了有机结合。

宋倩倩[3](2015)在《中国炼油厂碳产业链及低碳炼油厂的构建》文中指出因二氧化碳(CO2)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CO2排放国,值此工业化、城市化的关键时期,排放总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持续增长。气候变化的泛政治化,使中国一度成为“气候威胁”的焦点,处于国际争辩的最前沿。尽管当前中国并不承担减排承诺的义务,但政府在国际社会已明确减排承诺,提出了到2020年和2030年的减排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政府必然将减排任务强制性分配给企业,作为高排放企业之一的炼油厂,势必承担强制性的减排指标。除了国际公认的源头消减、碳捕集与封存(CCS)等减排措施外,CO2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C1资源,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对炼油厂而言更具吸引力。基于此,以碳减排贯穿全文,从碳资源化利用角度,探讨炼油厂减排路径,全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炼油厂CO2回收技术的确定与评价。筛选出较为适合的三种回收技术,即单乙醇胺(MEA)法、膜吸收法、变压吸附(PSA)法,对其经济评价结果显示,三种回收技术均具有经济可行性;敏感性分析表明回收技术对CO2售价最敏感,其临界价格分别为378.2 RMB/tCO2、375.7 RMB/tCO2、10.2 RMB/tCO2;对MEA法和膜吸收法而言,单纯靠出售CO2产品,企业经常处于亏损状态,然而,CO2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的碳资产,利用好当前的碳交易市场,企业便可扭亏为盈。在经济评价基础上,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PSA法最优,其次分别是MEA法、膜吸收法。综合研究后,炼油厂应优先发展PSA法;对回收低浓度CO2而言,MEA法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然而,如果克服了膜孔浸润,膜吸收法将是一种非常有潜力替代化学吸收法的分离技术。(2)CO2–EOR产业链的构建。利用物质和能量平衡原理,系统地阐述了整条产业链的CO2排放情形。然后,建立了包括运输费用、EOR费用及增产原油补偿费用的产业链经济评价模型。最后,以某地区特低渗油藏为例,详细阐明了CO2–EOR产业链不仅能有效减少炼油厂的碳排放,而且能给炼油厂和油田带来显着经济效益,实现双赢。(3)CO2–DMC–PC产业链的构建。基于生命周期的原理,建立了包括物料衡算排放、直接能耗排放、间接能耗排放的一般化学产业链CO2排放估算框架。根据排放估算框架,对整条产业链CO2排放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方法,生产1 mol DMC和1 mol DPC CO2分别减少0.70551.236 mol、1.1152.211 mol。系统研究充分显示,该产业链不仅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巨大的优势,CO2减排效果也非常明显。(4)CO2–微藻生物柴油产业链的构建。对产业链的CO2排放分析可知,基准情景下,整个产业链的CO2净排放量1025.964 kgCO2/t生物柴油,减排率9.09%;影响因素分析中,营养物对产业链减排率的影响最大,依次是CO2吸收效率、脱水工艺能耗;在营养物和脱水能耗均减少50%、CO2吸收效率提高50%条件下,产业链减排率可达到50.09%,较基准情景下提高了4.51倍。开放系统的经济性明显优于封闭系统,微藻生物质成本决定了整条产业链的经济可行性。因此,随着生物及下游炼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旦产业链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转,将是未来减排的重要方向,拓展了炼油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碳产业链的综合评价。以“减排效果”指标替代一般“环境保护”指标,构建了中国炼油厂碳产业链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可拓展到其他实施减排措施的评价中。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为:物理产业链最优,其次是化学产业链,最次是生物产业链。模糊、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定量化分析后,充分说明本文构建的碳产业链不仅能达到减排的目的,增加中国炼油厂的竞争力,而且能够为中国炼油厂实施低碳发展策略提供重要参考。(6)低碳炼油厂的构建。利用碳梯级管理(CMH)、碳夹点技术,炼油厂最终可实现低排放或近零/零排放的目标。案例结果显示,实施13级碳管理,炼油厂年减排量约126.85万吨,CO2排放量减少了46.5%,可实现低排放的目标;实施4级碳梯级管理后,可实现近零/零排放目标。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结果,从碳资源化利用角度,提出中国炼油厂实施低碳发展策略的相关建议。

王瑜[4](2014)在《利益分析视阈下内蒙古生态市建设研究》文中认为生态市建设是保障地区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区域发展策略。生态市建设不同于环境治理,它强调环境、经济与社会利益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三者缺一不可。没有经济基础支撑,环境建设、社会发展只能是纸上谈兵;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经济发展、盲目追求GDP,将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社会失去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生态市建设作为一项城市治理的新理念,应摆脱传统行政“集权、同质、全能”的单一管理模式,构建以“分权化、差异化、动态化”为模式的管理体制打造生态市,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内蒙古地区不仅拥有全国1/3的草地面积、千余种野生物种,也拥有着中国最大的稀土基地,是西北重要的煤炭、钢铁、天然气储备区,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内蒙古自治区响应中央政府实现生态市的政策号召,试图打造成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然而,生态市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外部性、非排他性、利益不可分割性的特征,导致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选择性执行”“搭便车”、政企非法联盟等诸多问题,促使利益主体将本该承担的责任转嫁于他人,多元主体各自的逐利行为阻碍了生态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如何引导主体行动朝着公共利益的方向运行是推进生态市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利益分析理论为生态市建设提供了适当的研究视角。根据利益分析理论,可以从“利益认知、资源条件、利益激励”三方面对地方政府组织、企业型利益集团/群体、公众利益集团/群体三类主体的行动策略进行分析,从而确立对生态市建设产生的影响。其中从利益视角分析主体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利益需求引发主体倾向于作出某种行为,是主体选择行为的一种动力;第二,利益需求与资源条件的有机结合才会推动主体作出具体行为策略,资源条件为主体行为动机转化为具体行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三,利益激励为主体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构建激励性制度体系,为主体进出某一种活动设置了一个关口和范围;又为其中的某些主体确立了一套激励的规制和奖惩的办法,调整人们的利益得失,促使主体对自己的成本、收益进行权衡、比较后作出行动决策。这样的分析结构把主体的行为方式与利益认知、资源条件、利益激励紧密联系起来。利益分析理论以“比较利益人”为前提假设,对各利益主体的行为方式进行分析。地方政府作为生态市建设中公共利益的当然代表,是公权力、公共资源的掌控者。受政治竞标赛、财政分权与政绩考核的利益激励,诱导地方政府的利益认知在政府利益扩张化与公共利益之间摇摆。不同的利益动机促使它们与其它主体的利益互动方式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了积极联盟与消极联盟两种行动策略。企业型利益集团/群体作为生态市建设中重要的被规制对象,集团、组织利益最大化是它们行动的主要驱动力。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存在资源条件的差异性,加之政府监管制度缺位、社会监督制度薄弱、市场机制不完善,为企业集团通过利益俘获、“人际关系网”、游说的方式拉拢地方政府官员,建立“利益伙伴关系”提供了有力地制度环境,纵使企业集团出现盲目逐利行为;而一些不具备利益交互资本的小型企业群体只能选择“你来我关,你走我开,你罚我跑”的临时性应对方案。环保组织是典型的公共型利益集团,社会感召力、凝聚力壮大了组织的资源动员能力。但受政府管理制度的约束,一些组织的“合法性”与资源条件受到限制,面对环境事件时出现“策略困境”:“选择性失语”、不作为的现象,组织公信力明显下降。一部分公众群体没有正规组织为依托,为了维护个人基本权益,在利益表达制度及利益补偿制度欠缺的环境下,以游行、示威、群体性事件的行为方式唤醒政府机构、企业集团的重视;还有部分公众受狭隘的个人私欲影响,为了实现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常常私下接受企业“贿赂”,从而对侵犯个人利益的现象置之不理。可见,主体基于自身利益认知下产生一定的行为动机,在合理的制度环境下有效利用资源来满足自身需求,从而推动它们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其中,利益认知是主体作出行动的驱动力,资源条件是主体行动的资本;利益激励是引导主体行动方向的激励条件,制度是其主要手段,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是改变主体行动的主要手段。由此可知,激励性制度体系并不是要改变各主体的利益诉求,而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规则来改变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方式。那么如何构建激励性制度,促使各方在进行成本-收益的预期核算后,主动选择更符合公共利益的主体行为方式,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诉求。因此,应当完善环境法规制度,明确主体间的环境权责关系,为各项激励性制度的实施提供基本保障。健全政府管理体制,适当调整激励与约束的配比关系来正确引导地方政府的行动策略。构建经济型的激励制度体系,引导企业型利益集团主动参与生态市建设,为实现公共利益发挥积极作用。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归还公众应有权利,激励公众群体的壮大及自愿性生态治理制度的建立,以此来减少政府监督成本、遏制强势利益集团势力的蔓延。健全环保组织自主性,提升组织公信力,真正承担起政府与公众群体间利益互动的桥梁作用,将公众真实的利益诉求及时、准确的反馈给政府,避免信息不对称阻碍生态市建设顺利推进。

刘毅[5](2014)在《项目管理理论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作为火电厂建设项目的重要配套工程,烟气脱硫工程具有投资额大、工艺技术要求高、项目环境复杂、参与方众多、工期要求较为严格等特点。由于烟气脱硫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很多技术工艺不是特别成熟,这就尤其需要高水平的项目管理团队对烟气脱硫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使烟气工程在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本文首先对EPC管理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对我国EPC项目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EPC模式下的项目质量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后,本文对烟气脱硫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并以实践中某一具体的烟气脱硫工程为例,对EPC管理理论在该脱硫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主要从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以及进度、成本和质量方面的控制措施出发,对该脱硫项目的管理实践进行了分析。本文最后指出该脱硫工程在项目设计以及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随之有针对性的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陶海亮,牛本宣,张云鹏,周建伟[6](2014)在《开采影响下电厂储灰场灰坝损害机理及治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电厂储灰场灰坝保护与灰坝下压煤开采之间的矛盾,文中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实测验证多种方法,研究确定了开采影响下灰坝产生裂缝的临界变形值。基于随机介质理论得到开采影响下灰坝损害的预测预报模型,并以某电厂储灰场灰坝的实际工程为例,通过模型预计与现场实测验证证明该预测方法可靠,为储灰场下压煤开采及灰坝的治理提供了技术基础。针对由开采影响引起的灰坝破坏,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保证了灰坝的安全运行。

唐韬[7](2014)在《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以中平能化集团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人口的急剧膨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大量耗费以碳基能源为主的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温室气体为主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恶劣气候、烟雾等问题日益成为学界与政界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温室气体而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英国经济学家斯特恩在2006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每年全球花占全世界GDP1%的成本,可以节约占全世界GDP5%的资源环境治理代价(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与风险。低碳经济实质上是为了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建立一套健康且高效的能源低碳经济体系,促使低碳能源发展的一种未来形态。本研究站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系统地研究煤电联产企业经营的共同特点、基本的循环经济现状。在此基础上,以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为例,详细地调研坑口电厂的低碳发展现状,分析具体经营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建立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动态仿真,筛选出最适合坑口电厂低碳发展模式;制定坑口电厂低碳发展优化调控的具体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分析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热电冷气联产项目的国际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差距,找准热电冷气联产项目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企业科学、合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未雨绸缪。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坑口电厂建厂至今煤泥、煤矸石等废物消费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以及自身作为原材料消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根据企业对社会发展以及就业等方面的贡献定量估算出企业的社会效益。2、构建坑口电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坑口电厂能源资源的特点、环境污染产生的环节与特征,分别从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低碳能源三个视角来对坑口电厂低碳影响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具体指标进行分析并确定指标标准。3、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首先,明确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边界,主要考虑坑口电厂的低碳经济发展,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污染排放和资源利用问题,而不涉及企业的外部环境,将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划分为经济发展子系统、资源利用子系统、低碳环境子系统;然后,基于各子系统内部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找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的因果回路;最后,建立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书写各变量的方程式。4、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仿真与调控基于上述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进行仿真模拟。首先,通过分析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的历史数据,对系统参数赋值,并进行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然后,对当前情况下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基于对当前情况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改变调控参数,另外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方案,分别进行仿真,对不同方案下的经济指标、能源消耗指标和低碳环境指标进行比较分析。5、坑口电厂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根据以上仿真结果与定量评估,制定坑口电厂低碳发展的具体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实施途径。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出发,结合我国电力新能源火电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系统动力学理论、能源经济学理论、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机制理论、产业发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构建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以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为例进行模拟仿真,得到以下儿个方面的结论:1、通过对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2009—2013年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坑口电厂2009-2013年低碳经济质量稳步提高,但2012年之后的增长趋势趋缓,主要因为:2012之前坑口电厂尚未进行全面的节能减排措施,技能减排潜力较大,2012年之后由于坑口电厂积极推行绿色企业与绿色发展的思路,电厂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坑口电厂在保持目前低碳发展道路的同时,下一步的低碳经济发展需突破传统的减排思维,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以及健全完善低碳发展管理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大,以期在创建绿色低碳企业的大道上不断突破低碳....跨越发展的瓶颈。2、分析当前情况下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仿真结果发现,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多数情况下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企业生产总值是逐年增加的,但是增长速度较慢,而且多数情况下企业利润都呈负值;在企业生产总值中,发电产值所占比例最大,但其比例是在逐年下降的,到2020年接近80%;其次是砌砖产值,其比重逐年增加,到2020年达到14.7%以上;供热产值最小,其比重也是在逐年增加的,2020年达到5%以上;因此,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应该增加发电量,提高发电产值,从而增加企业效益。正是由于发电量逐年相对减少,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以较小的速度逐年增加,其中能耗以矸为主,占总能牦的50%左右:可以进一步提高矸石消耗比例,降低甚至停止低质煤的消耗,降低能耗成本,提高企业利润。在污染物的排放方面,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控制较好,但是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3、通过对三种不同方案下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目前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状态并不是最可取的,企业发展低碳经济是要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调控参数的改变与组合得到不同的低碳经济发展方案,根据不同方案的仿真结果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可以调整能源结构,即提高矸石利用比例,减少低质煤消耗比例,降低能耗成本;同时增加科技投资和环保投资,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污染物控制系数,控制各种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终实现电厂低碳经济的和谐发展。4、通过建立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模拟仿真,得出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的调控措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包括进厂煤管理、节电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等。(2)采取节能技术改造和污染控制措施。(3)营建一个有利于坑口电厂节能减排的良好外部环境,从而有效引导坑口电厂减排的逐步演化。

岳会文[8](2013)在《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当今时代,社会对工业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火力发电公司又是环保治理的重点。火力发电公司由于其是通过燃烧煤来发电,所以在发电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废水,这些废水的外排对当地的环境会产生很大的污染,应该予以治理。对于发电公司的灰水综合利用,我国目前还没有很多的经验,对此类项目的成本管理也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对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的成本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灰水综合利用项目的成本控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首先介绍了项目成本的定义和内容,成本管理的内容、基本方法以及PMOBK成本管理体系。之后针对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的成本管理实践,文章根据PMBOK的相关理论,首先将灰水综合利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解为资源计划、成本估计、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四大流程。利用价值工程理论与全生命周期理论,在综合考虑方案价值系数和成本两大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项目最优设计方案。之后,根据灰水综合利用项目的具体情况,将其成本的影响因素划分为十类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成本管理的核心因素。最后,文章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个角度的对该项目成本管理的绩效做了评价,得出该项目的成本管理体系和成本管理方法科学合理的结论。

张磊[9](2009)在《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的基础,是永恒的主题,所以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子文化,成为发电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重点。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将安全管理从事本管理向人本管理转变。“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人”是安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抓手,是实现安全目标的最关键因素,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探索安全文化建设;同时,严格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辨证的统一。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在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各企业中以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专题调研,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安全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人性化管理思想等研究成果,对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诊断分析,并以“以人为本”为切入点,对其作出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现行安全文化建设“短板”的方法和措施,并结合人性化管理理论,就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如何深入有效地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对构建具有大唐特色的人本安全文化提供依据。本文认为建设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不仅对于发电企业实现本质安全是一个长期的利好,更对广大员工的平安工作、快乐工作形成一种理念的引导,一种习惯的养成和一个坚强的保障。

杨实俊[10](2008)在《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小型火电厂的生存现状和目前面临的困难,并且针对电力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小火电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针对小型火电厂目前的生存状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提出了综合评价体系,最后重点分析了小型火电厂面对困难需要采取的措施。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历程、定义以及火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目的和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小型火电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其中包括我国小型火电厂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种类。认为我国小火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火用效率低。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主要集中于国家的宏观政策,煤炭的燃烧问题,小火电的设备、技术、运行管理状况不容乐观,环境污染问题,企业的人员比较多,企业管理水平比较低。针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小型火电厂面对危机管理的需求预测分析,从宏观上分析我国电力的供需状况。利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建立了中长期负荷预测模型,并且利用我国改革丌放30年的电力需求量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人口数量的关系进行预测。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得到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对小型火电厂生存状态进行评价。首先进行了指标体系的建立,包括经济评价指标,其中有财务评价指标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和社会影响评价指标: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等。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火电厂影响进行评价, SVM模型能够在小样本计算中表现出良好的泛化性能,这样数据相对容易获取,提高了SVM的训练速度和精度。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分类正确率,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电厂影响评价系统中。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包括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的原则,分别是理性化原则,透明化原则,学习原则,沟通原则,制度化原则,人员调度原则和实时决策原则;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包括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机制框架,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流程和危机管理组织构架建设;小型火电厂危机处理的措施,介绍了12种小型克服危机的方法和措施;最后提出了小型火电厂危机恢复管理机制,其中包括恢复生产经营秩序,稳定员工队伍,重建声誉,危机的总结,确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伦理,集中发展核心业务等。

二、火电厂储灰坝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电厂储灰坝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热电站电除尘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除尘器简介
    1.2 高压静电除尘器
    1.3 国内外电除尘技术发展现状
        1.3.1 国外电除尘技术发展现状
        1.3.2 国内电除尘技术发展现状
    1.4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5 主要硏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2 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原理
    2.1 高压静电除尘器主要构件
        2.1.1 电气部分
        2.1.2 本体部分
    2.2 高压静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2.3 高压静电除尘器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2.3.1 高压静电除尘器的特点
        2.3.2 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因素
    2.4 提高高压静电除尘器效率方案
        2.4.1 烟尘进入之前的预除尘
        2.4.2 静电除尘
        2.4.3 尾气除尘
    2.5 本章小结
3 静电除尘器电气控制部分设计
    3.1 引言
    3.2 电除尘控制系统总体控制方案
    3.3 高压供电部分的电气控制
        3.3.1 高压整流设备
        3.3.2 火花率的控制
        3.3.3 间歇供电
        3.3.4 脉冲供电
        3.3.5 浊度闭环反馈控制
    3.4 低压部分的电气控制设计
    3.5 其他环节的电气控制设计
        3.5.1 组网通讯及控制功能
        3.5.2 自补偿超线性光耦传输技术
        3.5.3 变压器高阻抗特性
    3.6 本章小结
4 电除尘设备设置与控制系统
    4.1 引言
    4.2 设备安装使用检查重点
        4.2.1 设备安装、检查注意事项
        4.2.2 变压器吊芯检查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4.2.3 设备启动前的检查
    4.3 设备总线设计
    4.4 上位机控制系统
    4.5 软件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华电山东邹县电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岗匹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研究
        1.2.2 人岗匹配的研究现状
        1.2.3 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可行性分析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可行性分析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点
第2章 人岗匹配与胜任力模型基本理论
    2.1 人岗匹配基本理论
        2.1.1 人岗匹配的概念
        2.1.2 人岗匹配的原理
    2.2 胜任力模型基本理论
        2.2.1 彼得原理
        2.2.2 胜任力的定义
        2.2.3 胜任力模型
        2.2.4 胜任力研究方法
        2.2.5 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人岗匹配问题分析
    3.1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的基本情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基本情况
        3.1.3 所属母公司基本情况
        3.1.4 企业文化
    3.2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人员配置状况
        3.2.1 总体情况
        3.2.2 年龄结构
        3.2.3 人岗匹配情况
    3.3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人岗匹配存在的问题
        3.3.1 组织结构及岗位存在的问题
        3.3.2 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胜任特征模型
    4.1 胜任力模型与任职资格体系的差异
    4.2 胜任力模型的主要建立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
        4.2.1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定义
        4.2.2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流程
    4.3 胜任素质词典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人岗匹配实证研究
    5.1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岗位类型综述
    5.2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技术员”岗位说明书
        5.2.1 职责与权限
        5.2.2 岗位任职资格
        5.2.3 工作内容与要求
    5.3 华电山东邹县电厂“技术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5.3.1 人才素质测评报告
        5.3.2 “技术员”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
    5.4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员工胜任力测量
        5.4.1 李克特量表
        5.4.2 “技术员”岗位胜任力测评李克特量表
    5.5 胜任力模型在华电山东邹县电厂的应用
        5.5.1 胜任力模型与员工招聘配置
        5.5.2 胜任力模型与培训开发
        5.5.3 胜任力模型与薪酬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炼油厂碳产业链及低碳炼油厂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外环境
        1.1.2 行业环境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路线
第2章 CO_2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概况
    2.1 利用概况
        2.1.1 国外概况
        2.1.2 国内概况
        2.1.3 我国CO_2应用的发展方向
    2.2 物理利用
    2.3 化学利用
        2.3.1 DMC合成工艺概况
        2.3.2 DMC合成PC概况
    2.4 生物利用
        2.4.1 微藻固碳
        2.4.2 微藻生物柴油
        2.4.3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4.4 发展趋势及展望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炼油厂CO_2回收技术的确定与评价
    3.1 炼油厂CO_2排放概况
        3.1.1 排放源分类及其分布
        3.1.2 炼油厂烟道气特点
    3.2 CO_2回收方案的确定
        3.2.1 回收技术筛选
        3.2.2 回收方案工艺设计
        3.2.3 原料及产品
    3.3 CO_2回收方案的经济评价
        3.3.1 基本假设
        3.3.2 总投资估算
        3.3.3 生产成本估算
        3.3.4 现金流量估算
        3.3.5 敏感性分析
    3.4 CO_2回收方案的综合评价
        3.4.1 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
        3.4.2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3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CO_2-EOR产业链的构建
    4.1 CO_2–EOR产业链可行性分析
        4.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1.2 经济可行性分析
        4.1.3 CO_2–EOR潜力分析
    4.2 CO_2–EOR产业链构建
        4.2.1 工艺过程概述
        4.2.2 产业链CO_2分析
        4.2.3 产业链经济评价
    4.3 案例分析
        4.3.1 基本概况与假设
        4.3.2 过程分析
        4.3.3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CO_2–DMC–PC产业链的构建
    5.1 CO_2–DMC–PC产业链市场分析
        5.1.1 DMC市场分析
        5.1.2 PC市场分析
    5.2 CO_2–DMC–PC产业链工艺分析
        5.2.1 工艺路线确定
        5.2.2 工艺路线概述
    5.3 CO_2–DMC–PC产业链CO_2排放估算
        5.3.1 排放估算框架
        5.3.2 产业链CO_2排放估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CO_2–微藻生物柴油产业链的构建
    6.1 CO_2–微藻生物柴油产业链工艺分析
        6.1.1 工艺路线确定
        6.1.2 工艺路线概述
    6.2 CO_2–微藻生物柴油产业链CO_2排放分析
        6.2.1 过程CO_2排放分析
        6.2.2 结果与讨论
    6.3 CO_2–微藻生物柴油产业链经济分析
        6.3.1 微藻生物质生成过程
        6.3.2 生物柴油加工过程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碳产业链的综合评价
    7.1 碳产业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7.1.2 评价指标的筛选方法
        7.1.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2 碳产业链的模糊综合评价
        7.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7.2.2 模糊综合评价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低碳炼油厂的构建
    8.1 低碳炼油厂构建的目标与思路
        8.1.1 目标
        8.1.2 思路
    8.2 低碳炼油厂构建的方法
        8.2.1 夹点技术
        8.2.2 碳夹点技术
    8.3 案例分析
        8.3.1 炼油厂基本概况
        8.3.2 低碳炼油厂的构建
        8.3.3 结果与讨论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9.2.1 CO_2回收技术发展建议
        9.2.2 CO_2–EOR产业链发展建议
        9.2.3 CO_2–DMC–PC产业链发展建议
        9.2.4 CO_2–微藻生物柴油产业链发展建议
        9.2.5 打造绿色低碳炼油厂工业示范区
        9.2.6 中国炼油厂低碳发展的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利益分析视阈下内蒙古生态市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研究
        二、国外文献研究
        三、对已有成果的总结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的创新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利益、公共利益、政府利益
        二、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
        三、生态市建设
        四、利益集团与利益群体
        五、制度分析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比较利益人”假设
        二、利益分析理论
        三、生态市建设与利益分析的关系
第三章 内蒙古生态市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内蒙古生态市建设政策依据
        一、中央总政策
        二、省级基本政策
        三、市级具体政策
    第二节 内蒙古生态市建设现状分析
        一、各盟市创建生态市情况
        二、呼、包、鄂三市生态市建设现状
    第三节 生态市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二、生态市相关配套政策执行扭曲
        三、信息不对称影响政策过程
        四、强势利益集团势力蔓延侵蚀公共利益
        五、环保组织出现”合法性危机”、“选择性失语”
        六、底层公众产生抵制情绪,导致政策空转
        七、群体性事件愈演愈烈
第四章 内蒙古生态市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行动策略
    第一节 政府利益扩张化影响下的地方政府行动策略
        一、利益认知:“政府利益”扩张化
        二、利益激励:强激励、弱约束的制度环境
        三、行动策略
        四、对生态市建设的影响
    第二节 双重利益驱动下的地方政府行动策略
        一、外部制度环境变化影响地方政府利益认知
        二、利益激励:政绩考核制度约束
        三、地方政府与公众群体建立利益联盟
        四、积极结盟对生态市建设形成的影响
第五章 内蒙古生态市建设中企业型利益集团/群体的行动策略
    第一节 近几年全区主要工业企业污染现状
        一、呼和浩特市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现状
        二、包头市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现状
        三、鄂尔多斯市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现状
    第二节 大型垄断企业的行动策略
        一、大型垄断企业的发展现状
        二、利益认知:经济、政治利益最大化
        三、大型垄断企业的行动筹码
        四、制度性激励不足
        五、行动策略
        六、消极影响
    第三节 中型企业集团的行动策略
        一、中型企业集团的发展状况
        二、追求“良好社会声誉”与经济利益共赢,赢造竞争优势
        三、经济性政策工具匮乏
        四、中型企业俘获地方官僚以规避环保组织
        五、案例分析:RE公司申请成立上市公司中的合谋行为
    第四节 小型污染企业群体的行动策略
        一、利益认知:经济利益至上
        二、资源条件不充足
        三、利益表达功能受限
        四、行动策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第六章 内蒙古生态市建设中公众型利益集团/群体的行动策略
    第一节 维护公共环境利益下的环保组织行动策略
        一、利益认知:公共利益最大化
        二、资源动员
        三、利益激励:提升组织公信力,壮大集团实力
        四、与政府机构形成良性互动
        五、与非公共利益代表者形成竞争性利益关系
    第二节 组织利益驱动下环保组织与地方政府结成消极联盟
        一、利益目标:组织自身利益优于公共利益
        二、资源依赖
        三、利益激励:化解环保组织“合法性困境”
        四、环保组织出现策略困境:以某市工业园区污染居民生活为例
    第三节 底层碎片化公众群体的行动策略
        一、基于维护公众利益目标下的公众群体行动策略
        二、基于不平等利益交互下的公众群体行动策略
        三、盲目追逐个人私欲影响下的公众群体行动策略
第七章 完善制度体系规范主体利益激励,推进生态市建设进程
    第一节 完善环境法激励体系,确保生态市建设的公正性
        一、环境法法益体系
        二、构建“权利制约权力”的环境法法益体系
        三、强化环保执法力度的高效性
    第二节 健全政府管理体制,确保生态市建设有效性
        一、建立科学、合理地政绩考核体系,激励官员合理晋升
        二、健全环境行政权监督机制,遏制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三、健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机制,防止政商联盟侵犯公共利益
        四、健全生态环境问责制,加大官员违法成本
    第三节 健全经济性制度激励,提升利益集团参与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
        一、完善环境政策工具体系
        二、优化市场型政策工具
        三、健全市场化生态补偿制度
    第四节 完善公众群体参与制度,保障生态市建设高效性
        一、完善公众参与的保障体系
        二、拓展制度化的参与途径
        三、健全环保组织自治性
        四、构建公众自愿性生态治理制度
结论
    一、主要内容
    二、主要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项目管理理论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EPC脱硫项目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基本框架
第2章 EPC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2.1 EPC管理模式
        2.1.1 EPC项目概述
        2.1.2 国内EPC项目发展现状
        2.1.3 我国EPC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2.2 EPC模式下项目质量管理分析
        2.2.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2.2.3 EPC模式下的项目质量管理
    2.3 脱硫项目管理基本理论
        2.3.1 脱硫项目概述
        2.3.2 脱硫工程建设模式
        2.3.3 脱硫工程项目管理要求
        2.3.4 脱硫工程项目管理程序和目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EPC管理理论在脱硫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3.1 某脱硫项目简介
        3.1.1 项目背景
        3.1.2 脱硫项目概况
        3.1.3 脱硫项目目标概况
    3.2 某脱硫项目管理实践分析
        3.2.1 某脱硫项目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分析
        3.2.2 某脱硫项目进度控制分析
        3.2.3 某脱硫项目成本控制分析
    3.3 某脱硫项目质量管理分析
        3.3.1 某脱硫项目质量管理现状
        3.3.2 某脱硫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EPC管理理论的某脱硫项目改进分析
    4.1 某脱硫项目问题和潜在风险分析
        4.1.1 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4.1.2 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和风险
    4.2 EPC管理模式在某脱硫项目中的改进建议
        4.2.1 项目设计阶段的改进建议
        4.2.2 项目建设阶段的改进建议
    4.3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某脱硫项目改进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开采影响下电厂储灰场灰坝损害机理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灰坝抗变形能力研究
    1.1 现有灰坝抗变形能力指标
    1.2 数值模拟研究
        (1) 建模
        (2) 参数及边界条件
        (3) 模拟结果及分析
2 灰坝损害预测研究
    2.1 灰坝开采损害预测模型
    2.2 实例分析
    2.3 实测验证
3 治理对策
    (1) 对裂缝的治理
    (2) 灰坝标高的恢复
    (3) 治理效果检验
4 结论

(7)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以中平能化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系统动力学在煤炭中的应用综述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研究对象和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3 拟解决关键问题与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低碳经济理论概述
        2.1.1 低碳经济的理论探源
        2.1.2 相关概念比较
        2.1.3 不同行业碳排量的测算
    §2.2 工业生态学
    §2.3 循环经济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环境控制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平能化集团及坑口电厂现状分析
        3.1.1 中平能化集团概况及其现状
        3.1.2 坑口电厂概况
    §3.2 坑口电厂能源系统与能源消费
        3.2.1 生产工艺概况
        3.2.2 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
        3.2.3 能源消费状况
    §3.3 坑口电厂污染系统分析
    §3.4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潜力计算
        3.4.1 能耗计算
        3.4.2 主要设备运行效率计算
        3.4.3 污染排放分析
        3.4.4 二氧化碳排放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评价
    §4.1 熵值法简介
        4.1.1 熵的概念
        4.1.2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4.1.3 熵值法评价的基本步骤
    §4.2 灰色关联分析法简介
        4.2.1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原理
        4.2.2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步骤
        4.2.3 灰色关联分析的局限性
    §4.3 TOPSIS分析简介
        4.3.1 TOPSIS法概述
        4.3.2 传统TOPSIS法的基本步骤
        4.3.3 传统TOPSIS法的局限性
    §4.4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TOPSIS的综合评价模型
        4.4.1 综合评价模型介绍
        4.4.2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TOPSIS的评价步骤
    §4.5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评价实证研究
        4.5.1 评价指标体系
        4.5.2 评价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系统动力学概述
        5.1.1 系统动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5.1.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5.1.3 社会经济系统与系统动力学
    §5.2 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总体结构
        5.2.1 建模目的
        5.2.2 确定系统边界
    §5.3 经济发展子系统模型
        5.3.1 经济发展子系统的因果回路
        5.3.2 经济发展子系统的变量与流图
        5.3.3 经济发展子系统的方程式
    §5.4 资源利用子系统模型
        5.4.1 资源利用子系统的因果回路
        5.4.2 资源利用子系统的变量与流图
        5.4.3 资源利用子系统的方程式
    §5.5 低碳环境子系统模型
        5.5.1 低碳环境子系统的因果回路
        5.5.2 低碳环境子系统的变量与流图
        5.5.3 低碳环境子系统的方程式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仿真与调控
    §6.1 系统参数的确定
    §6.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6.3 坑口电厂低碳经济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6.4 系统的政策调控与分析
        6.4.1 方案一
        6.4.2 方案二
        6.4.3 方案三
        6.4.4 三种方案的比较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平能化集团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调控措施
    §7.1 能源调控对策分析
    §7.2 节能技术项目对策分析
    §7.3 污染控制对策措施分析
    §7.4 二氧化碳减排对策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本论文结论
    §8.2 本论文下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8)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项目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创新点
第2章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理论及方法
    2.1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理论概述
        2.1.1 成本及工程项目成本概念
        2.1.2 工程项目成本的内容
        2.1.3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含义
        2.1.4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2.2 PMBoK 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2.2.1 资源计划编制
        2.2.2 成本估算
        2.2.3 成本预算
        2.2.4 成本控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简介
    3.1 国电石嘴山电厂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概况
        3.1.1 承办单位概况
        3.1.2 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概况
    3.2 项目招标情况简介
    3.3 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投资情况简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管理实践
    4.1 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管理流程设计
        4.1.1 灰水综合利用工程资源计划编制
        4.1.2 灰水综合利用工程成本估算
        4.1.3 灰水综合利用工程成本预算
        4.1.4 灰水综合利用工程成本控制
    4.2 灰水综合利用项目设计方案选择
        4.2.1 设计方案基本情况介绍
        4.2.2 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项目方案比选
    4.3 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因素分析
        4.3.1 影响因素的指标选取
        4.3.2 基于 AHP 的成本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4.3.3 灰水综合利用工程成本影响因素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绩效评价
    5.1 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
        5.1.1 利润及水价分析
        5.1.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1.3 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5.1.4 敏感性分析
        5.1.5 盈亏平衡分析
    5.2 非财务指标的绩效评价
        5.2.1 节能
        5.2.2 环保
    5.3 本章小结
        5.3.1 财务评价小结
        5.3.2 非财务评价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
    2.1 安全管理理论
        2.1.1 电力安全管理理论的演变
        2.1.2 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
        2.1.3 安全管理的体制
    2.2 企业文化理论
        2.2.1 企业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2.2.2 企业文化的内容与结构
        2.2.3 企业文化的功能
        2.2.4 企业文化的实施途径与步骤
    2.3 人性化管理思想
        2.3.1 国内外关于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研究状况
        2.3.2 企业人性化管理的特点
        2.3.3 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
        2.3.4 安全文化建设中实施人本管理的范例
第3章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文化现状诊断分析
    3.1 公司安全文化概述
        3.1.1 公司发展历程
        3.1.2 公司组织架构与人力资源
        3.1.3 公司现行安全文化
    3.2 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成绩
        3.2.1 管理体制日趋健全
        3.2.2 安全基础日趋牢固
        3.2.3 人机环境日趋和谐
        3.2.4 业务培训形式多样
    3.3 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3.3.1 制度体系:体制机制需完善
        3.3.2 保障体系:还应更加尊重人
        3.3.3 监督体系:监督考核有"短板"
        3.3.4 培训体系:满足需要有差距
        3.3.5 环境体系:适应发展需努力
第4章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人性化安全文化设计
    4.1 安全文化设计指导思想
        4.1.1 "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
        4.1.2 "人"是实现安全目标的最关键因素
        4.1.3 严格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是辩证的统一
    4.2 公司人性化安全文化主要内容
        4.2.1 制度体系尊重人
        4.2.2 保障体系关爱人
        4.2.3 监督体系保护人
        4.2.4 培训体系激励人
        4.2.5 环境体系感染人
第5章 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安全文化实施与评价
    5.1 公司安全文化组织领导与实施
        5.1.1 安全文化实施的组织领导
        5.1.2 公司安全文化实施时间与步骤
    5.2 安全文化实施初步效果评价
        5.2.1 公司安全生产总体状况明显改善
        5.2.2 安全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5.2.3 安全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5.2.4 安全行为更加规范化
        5.2.5 安全设施更加标准化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西方企业危机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
        1.2.2 我国企业危机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历史演进
        2.1.1 人类发展道路的演变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2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2.2.1 现有定义的描述
        2.2.2 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主体
        2.2.3 火力发电企业可持续发展定义
        2.2.4 发展方向
第三章 危机管理理论
    3.1 企业危机管理的内涵
    3.2 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3.3 企业危机管理的目的和作用
    3.4 企业危机管理理论
        3.4.1 PPRR 理论和“SR”理论
        3.4.2 企业危机管理的系统理论
        3.4.3 企业危机管理的扩散理论
        3.4.4 企业危机变化的结构理论
        3.4.5 企业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
    3.5 面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危机管理
        3.5.1 危机管理6C 理念
        3.5.2 企业有效危机管理三要素
        3.5.3 电力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
第四章 我国小型火电厂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4.1 我国小型火电厂发展
        4.1.1 小火电的兴起
        4.1.2 小火电的发展现状
    4.2 小火电的种类
        4.2.1 凝汽式机组小火电厂
        4.2.2 热电联产小火电厂
        4.2.3 综合利用小火电厂
    4.3 小型火电厂面临的问题
        4.3.1 能源消耗高,是小火电厂最大的问题
        4.3.2 环境污染严重是小火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4.3.3 火用效率低,是小火电厂很难解决的问题
    4.4 现状的原因分析
        4.4.1 国家的宏观政策
        4.4.2 我国现行的电价不合理
        4.4.3 煤炭的燃烧问题
        4.4.4 小火电的设备、技术、运行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4.4.5 环境污染问题
        4.4.6 企业管理水平比较低
        4.4.7 企业的人员比较多
第五章 小型火电厂面对危机管理的需求分析
    5.1 引言
    5.2 电力负荷的构成
    5.3 负荷预测方法简介
        5.3.1 趋势外推预测技术
        5.3.2 灰色预测模型
        5.3.3 回归预测技术
    5.4 中长期负荷神经网络预测建模
        5.4.1 用于负荷预测的神经网络基本模型
        5.4.2 输入节点的选取及归一化处理
        5.4.3 隐层节点个数的选取
        5.4.4 用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初始权值
        5.4.5 负荷预测流程
        5.4.6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小型火电厂生存状态综合评价
    6.1 经济评价
        6.1.1 财务评价
        6.1.2 国民经济评价
        6.1.3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6.2 影响评价
        6.2.1 环境影响评价
        6.2.2 社会影响评价
    6.3 可持续发展评价
    6.4 评价方法的介绍
    6.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火电厂影响评价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
    7.1 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原则
        7.1.1 理性化原则
        7.1.2 透明化原则
        7.1.3 学习原则
        7.1.4 沟通原则
        7.1.5 制度化原则
        7.1.6 人员调度原则
        7.1.7 实时决策原则
    7.2 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
        7.2.1 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机制框架
        7.2.2 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流程
        7.2.3 危机管理组织构架建设
    7.3 小型火电厂危机处理的措施
        7.3.1 实现热电联产,是小火电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7.3.2 利用小火电调峰,是小火电厂的又一出路
        7.3.3 实施兼并战略,做到以大代小的目的
        7.3.4 小火电改造为生物发电厂的可行性
        7.3.5 加强小火电的技术管理工作
        7.3.6 抛煤式链条炉排的锅炉的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7.3.7 危机管理小组处理危机
        7.3.8 迅速采取隔离措施
        7.3.9 正确评估危机,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
        7.3.10 对危机处理所需资源的管理
        7.3.11 资讯的管理
        7.3.12 加强危机中的沟通
    7.4 小型火电厂危机恢复管理
        7.4.1 恢复生产经营秩序,稳定员工队伍
        7.4.2 重建声誉
        7.4.3 危机的总结
        7.4.4 确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伦理
        7.4.5 集中发展核心业务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学术论文发表

四、火电厂储灰坝使用维护和管理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热电站电除尘控制系统设计[D]. 刘岩.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2]华电山东邹县电厂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岗匹配研究[D]. 李钊.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3]中国炼油厂碳产业链及低碳炼油厂的构建[D]. 宋倩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5(02)
  • [4]利益分析视阈下内蒙古生态市建设研究[D]. 王瑜. 南开大学, 2014(07)
  • [5]项目管理理论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中的应用[D]. 刘毅. 大连海事大学, 2014(03)
  • [6]开采影响下电厂储灰场灰坝损害机理及治理对策[J]. 陶海亮,牛本宣,张云鹏,周建伟. 矿山测量, 2014(03)
  • [7]坑口电厂低碳经济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以中平能化集团为例[D]. 唐韬. 中国地质大学, 2014(11)
  • [8]国电石嘴山发电公司灰水综合利用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岳会文.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9]大唐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基于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设计[D]. 张磊. 中南大学, 2009(S1)
  • [10]可持续发展约束下小型火电厂危机管理研究[D]. 杨实俊.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8(03)

标签:;  ;  ;  ;  ;  

火电厂储灰坝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