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核论文-李欣年,冯涛,方晓明,钱梦騄,程茜

空化核论文-李欣年,冯涛,方晓明,钱梦騄,程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化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中子活化,阈探测器,声空化核效应,空化泡

空化核论文文献综述

李欣年,冯涛,方晓明,钱梦騄,程茜[1](2014)在《快中子活化法对声空化核效应的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纯铜作为阈探测器检测声致核聚变产生的14MeV中子。根据14MeV中子与Cu的核反应,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及其特征γ峰作为测量依据。中子辐照时间为50min,经30min和198min冷却,NaI探测器分别测量了超声和非超声下活化铜片的511keV特征γ峰计数,测量结果显示,采用短冷却时间可测得62 Cu的511keVγ特征峰,γ峰净面积计数增量ΔC均为正值,具有统计意义,在声空化条件下核反应液体中D-T反应产生的14MeV中子发生率大于在非声空化条件下的;采用长冷却时间可测得64 Cu的511keVγ特征峰,ΔC均为正值,具有统计意义,在声空化条件下核反应液体中D-D反应产生的2.45MeV中子发生率大于在非声空化条件下的。由此验证了声空化核效应(NEAC),并初步分析了中子成核声空化核效应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程茜,李欣年,钱梦騄[2](2013)在《多种粒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自2002年以来,Taleyarkhan等[1-3]采用不同的成核方法进行了声致核聚变(acoustic cavitation fusion,ACF)研究。有关ACF的实验报道,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一场至今尚无定论的有关ACF效应的争辩[4-5]。本文回顾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快中子、裂变中子、以及α粒子作为成核粒子进行声空化核效应(Nuclear Effect of Acoustic Cavitation,NEAC)的实验研究,阐述不同载能粒子对声核效应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声学技术》期刊2013年S1期)

李欣年,范祥祥,冯涛,朱晓娟,方晓明[3](2013)在《中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压倍加器的2.45MeV中子和~(252)Cf裂变源出射中子作为成核粒子进行NEAC。实验测得,中子计数增量(声核中子计数)△C均为正值,相对标准误差<10%,声核中子计数具有统计意义。采用裂变源中子作为成核粒子,声核中子计数的可信度更高。声空化实验结果表明了中子成核的声空化效应导致反应液的核聚变,即声核效应系统中确实存在声核中子。成核中子注量率为8×10~2cm~(-2)s~(-1)时,有效声核中子发生率典型值为10~4-10~5/s。(本文来源于《第叁届上海——西安声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1-01)

程茜,李欣年,钱梦騄[4](2013)在《多种粒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0引言自2002年以来,Taleyarkhan等~([1-3])采用不同的成核方法进行了声致核聚变(acoustic cavitation fusion,ACF)研究。有关ACF的实验报道,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一场至今尚无定论的有关ACF效应的争辩~([4-5])。本文回顾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快中子、裂变中子、以及α粒子作为成核粒子进行声空化核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0-18)

陈颂英,刘恩孝,刘燕,胡涛[5](2013)在《黏性应力对空化核初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考虑黏性应力时气核的受力状态,导出了相应的静力平衡方程。通过用MATLAB软件计算不同初始尺寸的气核在黏性应力作用下的形状尺寸,发现气核体积比与长短轴与其初始尺寸和黏性应力基本呈正比例线性关系。依据湍动分裂理论分析得出湍流扰动将会引起气核重复分裂,从而增加较大尺寸气核的数量,影响空化初生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李欣年,冯涛,朱晓娟,方晓明,钱梦騄[6](2013)在《不同粒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2.45MeV的快中子和5.5MeV的α粒子作为成核粒子进行声空化核效应(NEAC)的实验研究。实验测得,超声期间的中子计数大于非超声期间的中子计数,计数差具有统计意义。并测定了实验前后的测试液氚含量,发现实验后液体中氚含量大于实验前。实验结果显示了不同粒子成核的NEAC。从载能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角度,用解析式估算比较两种粒子在水中的射程,阐述快中子成核与α粒子成核的特征,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两种载能粒子在NEAC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3年06期)

冯涛[7](2013)在《声空化核效应的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一个多世纪以来,声空化在超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已应用到许多领域。2002至2007年,美国Oka Ridge国家实验室的R.P. Taleyarkhan研究组采用不同的成核方法进行了声致核聚变研究,结果显示声空化期间产生了核反应,并进行了相关报道。有关声空化的实验结果,激发了人们对声空化核效应(nucleareffect of acoustic cavitation,NEAC)现象的研究热情。本论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深入进行声空化核效应实验研究,以期取得更明确更可靠的实验证据。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改进了NEAC实验装置,对实验采用的中子能谱仪和γ能谱仪进行组配和调试,得到电子学性能稳定测量精度较好的核测量系统,各能谱仪的相对标准偏差RSD<5.0%,符合声核实验测量要求。(2)设计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声空化核效应的研究。利用高压倍加器的2.45MeV单能中子和252Cf自发裂变中子源的出射中子和241Am发射的α粒子作为成核粒子进行声空化核效应的实验,重复验证了声空化引起液体的聚变反应。(3)采用快中子活化法验证声致核效应。采用纯铜作为阈探测器来检测声致核聚变产生的14MeV中子。根据14MeV中子与63Cu的(n,2n)反应,选择62Cu的特征γ峰作为测量依据。中子辐照时间为50min,衰变时间为30min,NaI探测器分别测量超声和无超声下活化铜片的511keV特征γ峰计数,根据62Cu的511keVγ峰净面积计数增量C以及显着性统计增量S.S.I,验证了声空化核效应(nuclear effect of acoustic cavitation,NEAC)。(4)声核反应体系温度问题的探讨。对实验取得的声核中子发射率,采用基于热动平衡的反应率公式,估算得到声致D-D核聚变的温度约为6~8keV (即107K);对中子在介质中输运过程的M-C结果显示,中子与重水组分原子的单次弹性碰撞能量损失为0.28MeV,除了形成空化泡以外,足以加热核反应粒子,形成热核反应;测定了声核中子的空间分布,无超声中子的角分布具有明显的前倾趋势,超声中子的角分布也为前倾趋势,但是不如无超声中子明显,表明其角关联度较小。因此也证实了空化泡中的核聚变反应具有热核反应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3-03-01)

程茜,李欣年,王寅观,钱梦騄[8](2012)在《聚焦声场中自核化声空化核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自2002年Taleyarkha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报导声空化核聚变的证据以来,气泡核聚变已经在科学界热议了整整10年。学者们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以探索声空化的核效应(NuclearEffect of Acoustic Cavitation,NEAC)。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声空化核效应技术路线,改用固态alpha源,设计点聚焦和线聚焦换能器并用Schlieren方法测量了其聚焦声场的声压分布和大小,初步开展了聚焦声场中的自核化声核效应研究。(本文来源于《融合与创新:新世纪物理声学的发展——二零一二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08-01)

李欣年,朱晓娟,冯涛,方晓明,李同保[9](2011)在《声空化核效应实验的中子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建立了用于声空化核效应的中子测量系统,该系统由ST-451液闪探测器和BF_3正比计数管组成,各中子谱仪的仪器精度<2.42%。测定了声空化核效应实验室各测量点的中子通量,了解实验室墙壁和地面对出射中子的散射,选定散射中子相对较弱的位置作为声核中子测量点。利用SHIELD程序模拟了不同材料的中子屏蔽效果,选用了4 cm铁和20 cm含硼石蜡组成屏蔽体。测定了影屏蔽以及影屏蔽结合BF3正比计数管环绕屏蔽两种方式的散射修正因子F_s,提出以统计显着性增量(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es,S.S.I)S.S.I≥3/((F_s)~(1/2))作为超声中子计数相对于非超声中子计数的增量△C是否具有统计意义的判据。估算了有效声核中子发生率为7.0×10~4~8.0×10~5s~1。(本文来源于《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期刊2011-10-11)

李欣年,范祥祥,黄敏,方晓明,钱梦騄[10](2011)在《声空化核效应实验的中子探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建立了用于声空化核效应的中子测量系统,该系统由ST-451液闪探测器和BF3正比计数管组成,各中子谱仪的仪器精度<2.42%,并导出BF3正比计数管的中子探测灵敏度计算式。利用高压倍加器氘离子轰击D-Ti靶产生的2.45MeV中子,对BF3计数管进行探测灵敏度标定。利用BF3正比计数管测量声空化核效应实验的声核中子,由此估算有效中子发生率为7.0×104~8.0×105 s-1。(本文来源于《原子能科学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空化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0引言自2002年以来,Taleyarkhan等[1-3]采用不同的成核方法进行了声致核聚变(acoustic cavitation fusion,ACF)研究。有关ACF的实验报道,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也引发了一场至今尚无定论的有关ACF效应的争辩[4-5]。本文回顾本课题组近年来利用快中子、裂变中子、以及α粒子作为成核粒子进行声空化核效应(Nuclear Effect of Acoustic Cavitation,NEAC)的实验研究,阐述不同载能粒子对声核效应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化核论文参考文献

[1].李欣年,冯涛,方晓明,钱梦騄,程茜.快中子活化法对声空化核效应的验证[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4

[2].程茜,李欣年,钱梦騄.多种粒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研究[J].声学技术.2013

[3].李欣年,范祥祥,冯涛,朱晓娟,方晓明.中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实验[C].第叁届上海——西安声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4].程茜,李欣年,钱梦騄.多种粒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研究[C].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

[5].陈颂英,刘恩孝,刘燕,胡涛.黏性应力对空化核初生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

[6].李欣年,冯涛,朱晓娟,方晓明,钱梦騄.不同粒子成核的声空化核效应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3

[7].冯涛.声空化核效应的实验验证[D].上海大学.2013

[8].程茜,李欣年,王寅观,钱梦騄.聚焦声场中自核化声空化核效应的研究[C].融合与创新:新世纪物理声学的发展——二零一二年度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2012

[9].李欣年,朱晓娟,冯涛,方晓明,李同保.声空化核效应实验的中子探测方法[C].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7册(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脉冲功率技术及其应用分卷、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分卷).2011

[10].李欣年,范祥祥,黄敏,方晓明,钱梦騄.声空化核效应实验的中子探测系统[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1

标签:;  ;  ;  ;  

空化核论文-李欣年,冯涛,方晓明,钱梦騄,程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