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赵平(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尹吉甫镇玉堤小学湖北房县442100)

摘要:学校管理是一向比较复杂的工作。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很多方式方法,也需要遵循很多先进的理念、理论。“以人为本”作为近年来比较常见的一种管理理论,逐渐深入到了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中,成为了学校管理者的一大法宝。为此,研究小学学校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

关键词:学校管理;以人为本;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8.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40-01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而言,在行使其管理职权过程之中,应当秉承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原因在于,学校作为面向社会培养适格人才的公益性机构,无论是面对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还是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均是面向社会主体――“人”的工作,因此从这个层面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内涵加以剖析能够发现,学校日常管理活动实质上便是对主体――“人”的管理。为此,我们将从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内涵入手,分析“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价值,并就小学如何以人为本进行学校管理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内涵

学校日常管理活动面向的对象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因此,管理者在行使其管理职权时,必须对人的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尊重。此即“以人为本”的学习管理观。人本思想来源于费乐马哈哲学思想――人本主义。它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新的形势下,很多企业都将这种管理理念引入企业管理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种管理思想又逐渐融入了学校管理中。

从学校日常管理活动所涵盖的客体对象范围来看,涵盖了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受教育对象的学生。因此可以说,任何管理工作最终都会指向“人”,考虑到这一缘由,学校管理者必须秉承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确保全部管理行为与管理理念均紧密围绕着“人”的主体地位加以制定和实施。

人本主义学校管理观实则要求学校管理者应当尊重人性,并在此基础上依托科学的制度设计与合理的管理行为,为教师同学生创设宜于其进行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良好氛围。为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对人的能动性的深入发掘和有效激发,从而能够使管理对象在明确学校目标和自身职能的同时,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价值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具有独立的思维,因此学校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对“人”的管理同对“物”的管理在方法、路径以及理念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制定和出台各项校内规章、制度时,不应当想当然或一厢情愿地完成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出台与实施,而是应当思考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否同人的思维、认知与实际诉求相匹配,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因此,只有不断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本理念,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才能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才能确保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三、小学如何以人为本进行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需要采取情感管理模式,创设自主管理模式,同时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一)采取情感管理模式

学校管理者在行使日常管理职权过程之中,应当避免硬性施压的强硬管理模式,而是应当采取情情感管理模式。原因在于,人是社会的产物,有着自身独特的情感和思维,因此,唯有当作为被管理对象的教师和学生感知到管理者所实施的管理行为确实是在为其谋求福祉时,方才能够感同身受地加以认同,并在实际生活中去自觉地遵守和执行。

(二)创设自主管理模式

以往的学校管理模式过多依赖于管理指令的逐级下发,从实际管理效度方面来看,此种做法尽管能够确保指令的有效传达,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管理指令在传达过程中极易出现失真的情况,进而背离最初的管理初衷,从而导致背道而驰的结果出现。人本原理对此有所修正,其核心思想是,作为管理者的校长在注重学校管理目标的同时,更加强调培养被管理者的主体精神,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强调被管理者在工作中的自我引导、自我控制;强调组织调控行为实际上同样是通过执行者的自控来实现的。目标已经确定,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多地授予员工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权限,使其能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以修改可能出现的目标偏差,确保目标的实现。

(三)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W校的工作重心和中心永远是学生,一切的教学工作与教育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开展的,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越来越张扬,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因此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和开发学校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和活动平台,让其发挥个性潜能。

此外,当前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评价机制并不完善,还存在着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为此,学校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相处,摒弃满堂灌,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层次教学,面向全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管理者在行使日常管理职权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管理的目的并非在于对人性的钳制和限制,而是应当基于对主体地位的尊重,对人性的呼应,进而制定出契合教师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章、制度,从而使每个主体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彰显。

参考文献

[1]苏为.坚持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J].学周刊,2014(11):67-68.

[2]刘晋云.探索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实践路径[J].新课程学习(下),2014(2):133-134.

[3]王丽香.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3):94-95.

[4]张国华.“以人为本”与小学学校管理[J].内蒙古教育,2012(24):36-37.

[5]梁志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小学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J].学园,2013(15):88-89.

[6]农哲.从校长职责出发浅谈“以人为本”学校管理理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1):56-57.

标签:;  ;  ;  

浅谈小学学校管理如何做到“以人为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